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01 19:22: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

  经过几节课的乘法分配律学习,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部分学生不知道运用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感觉能做出来就行了,能做对就行了,理解不深入透彻,这实际就是为了以后的简便计算打基础的,所以明天还要从算理上做起,使他们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我要采取对比的方法去讲解,通过作比较知道了这样运算的好处,让学生从心里上喜欢并接受这种计算方法,从而主动去学习它,直到最后完全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计算题并不难,关键掌握算法才是关键。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由于我个人的原因,太过于急躁,致使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出现大面积的计算错误,以后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自己,备学生这一关要做好,只有了解了学生需求,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才便于更好的'给学生传递知识,一味的抱怨学生,其实也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学生的问题,本身也有教师的问题,在处理难点的时候,我以后定要抓住关键,找出症结,争取慢中求稳,切记不能高估学生,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稳步前进!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2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一、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猜想举例、倾听、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探究活动经验。)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字母表达式。

  3.能应用乘法分配律将有关算式转化为另一算式。(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二、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1、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2、营造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营造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学中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的真情实感、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去设计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体验中引入学习内容。,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两道口算题19×(37+63),19×37+19×63,让学生选出一题快速口算出它的结果,学生们都选择了19×(37+63),然后我提出: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引入课题,这样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

  3、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观察与猜想,否则,主体性探究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作。学生看到两个算式,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

  4、师生平等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猜想——倾听——举例——验证,在欣赏学生的“闪光”处给学生“点拨”。教师没有过多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表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5、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思维。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2、多听课,多交流。和同行老师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3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难点,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上课时,我以轻松愉快的闲聊方式出示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教学资源,以教室地面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算式:(8+6)×2=8×2+6×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观察算式,寻找规律。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我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学生兴趣浓厚,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乘法分配律在乘法的运算定律中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定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大致规律能理解,也能灵活运用,但是要求用语言来归纳或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有部分学生就感到很为难了。感觉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课本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只有一个求跳绳根数的例题,但是练习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而多变,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了归类,分别取个名字,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目能灵活应用。

  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这样三类:

  一、平均分配法。

  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8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学生印象很深刻,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只选择一个数与8相乘,归纳方法后学生都能正确应用了。

  二、提取公因数法。

  如:25*40+25*60=25*(40+60)解题关键: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另一个数字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

  三、拆分法。

  如:102*45=(100+2)*45=100*45+2*45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观察那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简算。有了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5-02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3-23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3-26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2-03

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3-24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范文02-08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05-04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4篇)05-04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5篇)03-30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