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06 19:36: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有余数的认识。本节课有2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发现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教材是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列出的表格,“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发现规律的。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根据列出的表格,也能发现这一规律,但并不能正真理解和掌握并运用这一发现。因此,经过钻研教材,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1、动手操作,经历感悟。

  根据教材意图,创设动手操作活动。安排学生连续用小棒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12根小棒正好正好摆了3个正方形。13根比12根多了1根,可以直接添上1根,而这1根不够再摆一个正方形,所以13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到16根时摆4个正方形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4根小棒?引导学生得出:余下的4根又可以摆出1个正方形。初步体会,余下1根、2根、3根都不够摆出正方形,而余下4根时正好又可以摆出一个正方形。这时追问:你觉得余数不可能是几?为什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思考余数可能与什么有关,思维得到延伸。

  2、层层递进,感悟归纳。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例2如教学片段分为5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经历操作,初步感悟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让学生联系算式,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三步,让学生思考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第四、五步是变化除数,让学生说出余数可能是几,进一步体会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并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本节课中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在汇报交流中根据操作体会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并通过变化除数,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孩子们能够正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出发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

  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05-2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29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0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06-0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05-1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05-16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2-09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4-22

除法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