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19 12:46: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狼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的教学反思

狼的教学反思1

  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户”的争斗正切合着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寓言的寓意把握为切入口加强当代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突破文道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是一条荆棘小径,在艰难跋涉中,亦有几点收获,主要如下:

  一、学生听课情况而言,由于我所带的七年级(3)、(4)基础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听课情况也不一样。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并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句读的掌握中,都是认真听,了解学生错读、误读的字词,读完后立即更正,这一方面,两个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译理解方面,三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因为文章故事性很强,他们可以通过狼的本性“狡猾”、“狡诈”以及初读文章后对文章的理解等来推断文章的所表达的意思、主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表现很活跃,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们基础稍差,主动学习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师讲解为主,不过,四班的孩子有一点很值得夸奖,那就是只要老师强调过的,叫他们记的东西,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老师的话,总之,这篇课文,在“文”即文本理解这一方面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对我自己而言也有收获,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实-----文章解读------内涵思想),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几个画面,通过图片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狗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终。总之,“教学设计要服务于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堂课于我的最大收获。

  三、初次真正的尝试“文”与“道”的结合。我主要是以“道”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道”的层层深入下,旁顾到“文”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文道结合”的尝试之路。

  然而,“文道结合”诚然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理想之路,初次尝试,也在清晰地告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文”与“言”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处。

狼的教学反思2

  《狼》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本着以读促译、以读促讲、以读促解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读得琅琅上口,甚至成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乃至成诵,因此诵读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对于自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教师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最后,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只要抓住两点即可:一是故事之奇,二是作者的议论。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两遍课文。本文难念的'字书下都有注音,学生朗读的字词障碍很小,让学生朗读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学生朗读时,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朗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示大家。接下来找几位同学朗的文章,以更好地纠正读音和朗读节奏。

  学生能正确朗读后,自读书下注释,便于疏通文义。然后,学生根据注释完成课堂练习卷,试卷中包含了重点词语、一词多义、翻译句子和结构理解。完成后,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丽地朗读,但是没有读出故事的紧张曲折性,教师范读一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再练习朗读,读出故事的紧张曲折性。

  接下来,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梳理文章的脉络。文章的脉络分为屠户和两狼两个相辅相成部分,以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梳理清晰后,对文章进行赏析。赏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赏析文章的一个词,一部分是赏析文章的一句话。每一部分教师都举一个例子,然后让学生默读文章,自由选词句,思考内涵,将赏析的内容简要记在书上,组织好语言回答。

  最后,让学生积累含有“狼”字的成语作为本课作业。

  这节课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尤其体现在语言赏析方面。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哪怕只有一得。另外,本课的朗读设计时一大特色,使学生脱离了以往文言文朗读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促讲、以读促解,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当然,本课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试卷的运用是否可以作为本课的反馈来处理?这样更能检测本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没有进行串讲的环节,只是通过梳理脉络和语言赏析进行。对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大义缺少检测,如果加入这一环节,会更好地体现自读课的教学特点。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后,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本地的教学特点设计的,其中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教。

狼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老文字了,应该说是没有什么看点,不过今年教的时候我倒有点儿灵魂出窍,临场发挥一些,这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仔细阅读讲解文本的时候自己发现的,可是,我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平常也再读,但没能发现文本里一些新东西呢?

  我在讲解第一段“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我忽然问学生,句子里的“晚”是什么意思?学生争论起来有的说是“晚上”有的说是“傍晚”,有的说是“迟”,到底是哪一种解释呢?我思维马上贯通起来,和学生一起分析。

  首先可以排除“晚上”,因为根据文中的描写,那些事情应该在光线至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发生;那么“迟”对不对呢?我最后的.结论是,“迟”字并不能表现出屠夫的窘境,因为对于做早市的人来说,十点回家可能就算是“迟”了,而十点则是光天化日,如果说屠夫在这个时候出问题,很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本文要设置的情景就是让屠夫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为下文屠夫拼死一搏张本,所以只能翻译为“傍晚”。

  同样我们可以从第一段其他内容中找到根据,比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这句话也是张本,下文的情节发展与此有关;“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暗点出狼的性格,预示了故事的走向。第一段展示了力量对比中,屠夫处于劣势。

  关于狼的狡猾的表现:

  这是课文后的习题,但参考答案也没做分析,只是点明了一共有这几个地方: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些学生虽然感觉到这里包含有狼的狡猾,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知晓其中的缘由,不过后来还是有一个学生基本上猜出来了。我分析说,狼它们也不想采取强攻,因为强攻虽然可以速战速决,但代价可能很大,尤其是带刀的屠夫。它们一方面在寻找战机,比较带刀的屠夫不是省油的灯,跟踪可以让屠夫乱了方寸,出现纰漏,那时狼就可能致命一击,这样跟踪,一方面,它们可以得到十拿九稳的好处,比如如果屠夫遇到援兵,狼吃不到屠夫的话,至少可以吃到骨头;如果狼在跟踪过程找到了战机,那么可能屠夫身上的骨头也一并归狼之所有,所以狼是狡猾的。对于越吃越饱的狼和越来越慌乱的屠夫来说狼这计策可以说是“以逸待劳”。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这句里怎么看出狼的狡猾?两只狼合作非常好,有了战果,不争不抢,轮流分配,同时,又不会把屠夫给跟丢了。两只狼采取的战术的“车轮战”,效果很好,差点把屠夫逼上了绝路。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并不是说狼胆子小,而是狼懂得审时度势,继续寻找一个低成本获胜的办法。

  ④“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是狼采取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招数。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狼是狡猾的。

  狼的失误在哪里呢?

  ①狼的失误是从屠夫“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开始,对于狼来说,时间是优势,因为刚刚吃了不少的骨头,体力很好,而且晚上是狼活动时间,对于人来说,那就完全处于劣势,所以,采取盯人战术是最好的,等到屠夫体力下降,精神紧张到出现让行为出现差错的时候,发起攻击那就容易多了——这是狼的战略性的错误。

  ②狼的战术性错误则是一只狼在前边当诱饵,轻敌,弄假成真,给睡了过去了,导致身亡。

  ③即使前边一只狼没有睡着了,狼肯定也赢不了屠夫,因为即使是狼打通了隧道,但是不是就不会惊动屠夫呢?这不太可能,屠夫背靠柴草堆,动静大了应该可以感觉得到。即使狼打通了隧道,在草堆里能那么容易发起攻击吗?整条隧道只有挖通之后才有攻击力,其余都需要另外一只狼掩护和保护——自我防护能力在挖洞时极低。

  有的学生说屠夫给骨头是失策,我说虽然屠夫也知道狼不会罢休,但他也需要利用这个机会来拖延时间,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时机,他果然找到了,然后发挥出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真是狭路相逢既勇且智者胜。

狼的教学反思4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录像课《狼》,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关于教学文本: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二:关于教法:

  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搞等反面影响,如何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多变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实在需要静心反思。

  三: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始终在“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这两者之间徘徊。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以读促学,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对于文本缺乏认识和钻研,就无法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疑问,那么所谓自主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猜测。比如,对“奔倚其下”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动作”的理解迁移到对“心理”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第三,忽视了检查环节,教师的检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这种热情会迫于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可我们毋庸怀疑,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因为这是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起作用。毕竟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应当尽量使他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并且能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也避免了往常“干听”的坏习惯。

  四:总论: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几位教师真正地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往往还是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狼的教学反思5

  最近从市教育局组织的构建课堂教育模式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颇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知识和能力是鲜活而又充满人性的东西,不能用某一种模式或者构建一种“万能”的授课程序来达到其最终的目的,但是就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易乐观,在此种情况下,统一思想,相对的构建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较为适用而又合乎语文教学规律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的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的支离破碎。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当教学中的某种遗憾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教学现状时,其原因之纷杂自不待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

  我一直想:怎样的一堂课(文言文教学)才是有成效的一堂课?怎样的一堂课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从课文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革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先前教学思想的一种反思、借鉴和超越。反观传统的教学(文言)的模式,从最早的私塾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直观而又简单的教学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说,他们的结果是好的,就是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章)的一种感悟力,就是所谓的“慧根”,而我们批判的应该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传统文言(建国后,白话文)教学因为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自然不如古人学习是的自然和流畅,一般情况下:“教师读,学生看;教师译,学生记”的教育模式大兴其道,究其原因,大家认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显性因素明显,即学生能够基本明白其义,并能翻译。但是文章的意蕴何在?文章所体现的鲜明的人性和个性以及鲜活灵动已怡然丧失。

狼的教学反思6

  今天上课,课前的感觉就有着莫名的不同,很没谱的样子。

  很匆匆地上完,几位老师走过来与我分享听课后的感受。

  首先,学课文不只是学习课文本身,还是通过课本学习如何其他文章,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怎么教?就靠老师平时教学时的渗透。

  这节课感觉很匆忙,为什么呢?教师讲的太多。一节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这个分寸呢?老师完全没必要自己花那么大力气来一次一次地讲找碴儿。老师有时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总认为还小,总是要包办一切。其实根据我们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这节课是按照我预先想的流程走下来了,但是感觉上下来,没有亮点,为什么呢?就是全是老师在引导,在讲。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没给他们机会,他们没时间来讨论,来自己表演。老师让孩子根据提示语来读,反复读,各种形式读,但是读来读去,都是孩子跟着老师的感觉来走。都是老师的理解。要孩子更加进入角色,必须让孩子自己来想,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角色。

  其次,教师在该放开来讲的'地方没有展开讲。说实话,我是很想展开的,但是课堂不允许。1、反问句。这个地方,我处理得很失败。我让学生读了47页课后练习上的两句话,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陈述句。我只说前一句是不需要回答的,是反问句。然后我就问,这两句是一个意思吗?(太恐怖了!)学生说意思不一样。

  课后老师与我交流,学生就这么一接触,当然说不一样了,因为他没有了解到这两句说的是什么。课文里的原话,老师要让孩子反复读,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会弄脏还是不会弄脏。

  然后再看课后练习,就知道了。

  2、生字特别匆忙,是为讲生字而讲生字。我听教研员说过一句话,上课满头大汗,就是准备不充分的表现。我到哪一天可以从容一点呢?

  3、最后的延伸部分。其实这里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到底应该如何做,如何保护自己。还有一个是关于省略号后的思考。这两个路我该选择哪一条呢?如果全部讲,是不是内容太多了?

  最后,我有个新想法。整理一下教案和自己的心情,下周再找个班上一次《狼和小羊》

狼的教学反思7

  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学重点是围绕着动物们怎样关心和帮助小羊战胜大灰狼这一 线索进行教学的。活动前,组织幼儿讨论:小羊和狼他们俩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为什 么?孩子们对此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自由组合,自由交流。认为大灰狼是强者,小羊 是弱者的小朋友说:“大灰狼有着锋利的牙齿,他会一口吃掉小羊的。”“大灰狼非常 凶狠、狡猾,他会想出许多坏主意。”“大灰狼奔跑得可快了,他会追上小羊用他有力 的爪子紧紧地抓住小羊。”认为小羊是强者,大灰狼是弱者的小朋友说:“小羊有坚硬 的羊角,他不怕大灰狼。”“小羊很聪明,他会想出对付大灰狼的好办法,把大灰狼消 灭掉。”“小羊用他的蹄子把大灰狼踢得远远的。”

  小羊和狼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带者悬念我讲述了故事 《小羊和狼》。故事讲述后,组织幼儿讨论:小羊听说狼要吃掉他,难过地哭起来了, 小羊是弱者,但他为什么最终能战胜大灰狼呢?这次的讨论,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大 家都说因为有了动物朋友们的.帮助,小羊才能战胜大灰狼。于是,我因势利导启发幼儿 说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以此为契机,针对我班少数幼儿自我意识强,谦让 行为差,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 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这样,大家才能在幼儿园一起快快乐乐地游戏、学习、生活 。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目的和教 学计划。本课时,我打破了这种定势,先组织幼儿讨论题外话,狼和小羊谁是强者,谁 是弱者。为什么?这个问题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制造 悬念,为故事教学活动埋下伏笔。第三,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诚如上面所述,孩子 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说出了许多课堂外的知识和 经验,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大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

  思品教育不能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容器,将幼儿园的文明行为习惯要求灌输给他们, 而是要在具体的情节中、意境中,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他们进行动之 以情,晓之以礼的教育。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小朋友 对故事的喜爱、理解,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让幼儿分辨是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

狼的教学反思8

  曾记得有人略带夸张的说过这一句话:“文言文等于一门英语“。这句话形象 的道出了文言文的难教难学。我们在上文言文时一般都是先带领学生处理文章的字、词、句翻译,之后才来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深究。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僵化老死,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是学生望而生畏。但是听了张丽园老师的讲课方法却走出了传统模式。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复的读,盲目机械的读效果并不佳。但是张丽园老师却做的读的方式的安排与指导。如:自由读,开小火车一人一句的读,男女分组读,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声音读。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逐步深入,逐步理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真可谓是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二、 打破传统的文言文翻译方式。

  在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非常注重文章的翻译,从字到词在到句的翻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并且效果并不显著,学生翻译过后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张老师她

  并没有代学生翻译,而是以学生按要求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给了学生三个角色,按照不同的角色来讲述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再叫学生起来点评,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课文内容。这一方式不仅省去费时的翻译,也让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深层次来赏析这篇课文。当然,张老师也没有放弃字词句的处理,在课文的最后设计了练一练 ——咬文嚼字这一环节,来加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这样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听完这节课之后,我想我会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争取让自己的课堂也变得更精彩。

狼的教学反思9

  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并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1、理解“找碴儿”的意思,知道反问句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读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语气变化。现在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其中不乏成功之处,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语文课很简单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是基础,是内化的过程,怎样引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满怀激情和思考到课文中去神游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想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孩子们读出语言的形象,读出语言的情味,读出丰富细腻的语感,读出对语文的兴趣。

  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词表现了狼看见小羊时的心态,我让学生通过给“很“换一个词来体会这种心态,从而为后面对小羊的找碴儿作了情感铺垫。在指导读第一次找碴儿时小羊反驳的话时,我抓住了两个表示小羊神态的词语“吃了一惊”、“温和”,来让学生读好小羊的话。可喜的是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小羊说话时语气很温和,而且还很有礼貌。他们一下子就从小羊的话中找到了“亲爱的狼先生”、“您”等词,跟我的意图不谋而合。

  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建立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受到感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彩绘变得富有感情的色彩。而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是比较差的。在课堂上,这就必须得从引导学生从正确理解词语开始,这样才会逐渐地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文讲了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儿。在学习第一次找碴儿(课文第2、3自然段)时,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而且指导得比较详细。先投影出示狼说的话:“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我让学生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第2句是一个问号,那应该怎么读?自己想想练练,自由试读。学生能从标点符号中体会出狼凶的语气。在理解完小羊说的话后,提问:“面对狼的胡搅蛮缠,小羊有没有生气?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马上找出“温和”一词,我立即让女学生温和地来读一读小羊的话。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对对话朗读的方法已有所了解。于是,在学习第二此找碴儿(课文4、5自然段)时,我又对刚才的学法进行了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文中的标点符号、提示语来体会狼和小羊的对话,读得很不错。对话朗读就要这样体会。下面就请小朋友继续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4、5自然段。怕有学生不懂,我又解释了“提示语”,在说之前的一些词语,比如刚才的“温和”一词就叫提示语。学生们若有所悟地读起来。当请学生来朗读狼说的话时,他们抓住了第一句话后的“!”和“气冲冲”一词读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儿时更凶的语气。而小羊的话则是从“可怜、喊道、啊、呀!“等词中逐渐体会出害怕、惊慌的表情和语气。

  三、突破难点,贵在无痕

  常常很钦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指导朗读,还是理解难点,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迹,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课中的“找碴儿”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觉颇为成功。“找碴儿”一词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经出现了,但我没有直接问学生它的意思,也没有急于把词的意思(找借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说的话时,学生们已经明白它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于是,我趁势提出:“所以小羊怎么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呢?明显狼是在没事找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儿就是——?(找碴儿)”并出示这个词语再次让学生朗读,此时已无需多说,学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又追问:“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有学生回答出了。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出了它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是狼不断地在找碴儿,当学完4、5两个自然段时,我又再次提及:“(因为去年小羊还没有出生呢,怎么可能说他的坏话)狼这样没有道理地捏造瞎编,就叫——(找碴儿)。”这样,再次让学生巩固了词的含义,也更让学生加深了印象。

  四、阅读感悟,培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解。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如小羊说的那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当我问学生这句的后面是问号,那小羊是在问狼吗?学生不理解,有的说是,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数遍后问小羊的意思是——学生明白过来: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当学生自学完4、5自然段后,我采用了这样的问法:“小朋友,从他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另外,学生们对文章的结尾很感兴趣,一个……让他们猜测不已,他们很想知道最后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由于教案中没有设计,故而绕开了这个话题,学生有些失望。对于全文的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带着表情加上动作来读,可能更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效果也会更好。

  理解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的确,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狼的教学反思10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的教学反思11

  《狼》这课是在20xx年4月17日在白云七中给初一(4)班的学生们上。这一天也是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心情很是激动,同时也有一点紧张。真正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自己没上讲台时的预演是有很大差距的。由于没有经验,因此第一次对于时间的掌握及知识点的疏通我做的都不是很好。下面我对这次授课写一份教学反思,以便以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问学生知道那些关于狼的成语。学生回答很积极,如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等等。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知道狼的一些性格特征狡诈、贪婪等。从而引入我上的课文《狼》。《狼》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节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本文虽然短小,但故事情节丰富。所以介绍完作者及作品后让学生全班齐读课文,这篇文言文相对来讲不算太难,只要学上多读以及结合教材注解基本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学生在读课文时,我对他们读错的字词进行矫正,并对部分句子的停顿进行明确。

  其次,对文章进行品析。同样我也强调要多读,对文章进行分段讲解,同时让学生先对要讲的文段进行阅读。细读文段,讲解重点字词,句子,为了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让学生对文段大意进行翻译,然后在明确。文言文教学有时会比较枯燥,只有调动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教师做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符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落实以读促学,多读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但这一点我做的还是不够好。在重点字词讲解上我先让学生作答,然后明确,如同一字词在文章中不同句子的不同意思。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不至于太冷淡。学生的思维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比较活跃,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但课堂秩序也同样重要。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就捣乱,因此教学与课堂纪律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许是初次与这些学生合作,在这点上他们倒是没怎么让我为难。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学生的很多问题。我教学的《狼》这一课文章的大致意思都梳理清楚,但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我还是没把握好,导致文章最终的主旨还没给学生明确就下课了。

  最后,总的来说这次教学还是成功的,只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文章的导入是成功的,只是初次上讲台掌握不住时间,最终没有明确文章的主旨,课后一直觉得对学生有点愧疚,也是我教学本文的遗憾。二、我的综合能力还要加强,其中普通话必须加强训练。在板书上有待提高,教学前一定要有好的设计,否则书写时有可能乱。三、我对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在讲解时有的知识点详略安排的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学生偏离文章主题的话题引导回来是很重要的,不能给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奋斗目标。

  这次实际教学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教师出来教给学生知识点,还要给他们一些人生坐标的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密切联系的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教师只是授之一学生以渔,主体还是学生。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但是这也必须有老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

狼的教学反思12

  一、背景

  本周我们玩了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当我们在户外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小羊们”都能根据游戏规则很快跑到“家”里。当第二次我们再到户外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当“老狼”,孩子当“小羊”。“小羊”们跟在“老狼”后面问几点了,当“老狼”喊天黑时,“老狼”便张开大口、伸开双臂去捉小羊。“小羊”们都往“家”的方向跑,有两只跑得慢的“小羊”被我抓住,我把他们搂在怀里,张开大嘴做吃状,他们不但不着急逃脱,反而在我怀里咯咯地笑,假装吃掉后又回到队伍里,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游戏,当我喊天黑时,大部分“小羊”往“家”跑,可有两三只“小羊”故意跑得很慢,让我捉住吃掉。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吃掉了他们,又让他们返回队伍,游戏继续进行。第三次游戏,让我没想到的是,“小羊”们不再往“家”跑,而是往我怀里钻,我有些招架不住,得使劲吃“小羊”,小羊们都乐得哈哈笑,一点儿也不害怕大灰狼。游戏无法继续下去了。

  二、分析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快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体育游戏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传统游戏中,“老狼”和“小羊”这两个角色是孩子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小动物。游戏主要发展孩子的反应和奔跑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孩子们喜欢反复玩这个游戏。本来我是想通过这个游戏发展孩子的反应和奔跑能力,可是游戏在玩到第三遍的时候,孩子不但不跑了,反而往“老狼”怀里钻,致使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活动目标也无从实现。

  三、反思和改进

  1、加大惩罚的力度

  游戏中的规则是被捉住的小羊假装被吃掉,游戏接着进行。而且是被捉住的小羊被搂在怀里,假装吃掉,反而能和老师去亲近,别的孩子看上去很是羡慕,于是就有了小羊不怕大灰狼那一幕。如果加大处罚的力度, 被捉住的小羊放到老狼的家里,罚他们不能做下一遍的游戏,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孩子们为了继续参与这个游戏,而会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2、适时改变游戏规则

  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孩子的反映和奔跑能力。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不往家跑了,而是往老狼怀里钻,孩子跑得能力得不到发展,达不到游戏的目的。活动中我们可随时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改变游戏规则。比如:在此游戏时可改为:老狼跑,小羊追,同样也可锻炼孩子的奔跑能力。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老狼”可假装害怕往家跑,“小羊”们就使劲追。“老狼”逃回了家,“小羊”们胜利了。他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同时引导幼儿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要团结起来,软弱的小羊就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同时也达到了游戏的目的.,发展了孩子的快跑能力。

  3、教师平时应多亲近孩子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往我怀里钻,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抚,和老师去亲近。因此,我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亲近他们,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

  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要太呆板,要根据活动的目的,以及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处理,积极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狼的教学反思13

  1、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我这里所说的“材”,不是只教学对象(学生),而是指教材,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文本,我们不能因为“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但同样的,如果不是这么一篇情节生动的“狼”的文章,而是其他的以情感感人、或者是以事晓人的文章,我们也让学生一样频繁的、热闹的动起来,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一切都得从文本出发,新教材的课文对我们教师来说同样是陌生的。我们应该在学生之前先认识文本,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课后反思自己的文本的认识。

  2、文言文的教学也好,其他教学也好,我们都要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和独特体验。作品的.主旨应由读者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我启发学生从狼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诸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交流自己对文本的认识,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

  3、适当的运用了一些教学机智,如学生在扮演两狼对白时,在表演狼一命呜呼的时候发出了声音,我就当堂评价好。要让学生动起来,必须做到民主、宽松的气氛。

  4、老师们相互的交流也是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感觉到大家对新课程及其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实践也多了理解与宽容,多了跃跃欲试的期待。因为“语文是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新教材的实践只要自己不断总结,都是值得鼓励的。

狼的教学反思14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背诵,尤其是离学生很“遥远”的文字,孩子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背诵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使用“激将法”来激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学完了课文,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把它背会,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细细品味。可是文章比较长,我担心背不会,毕竟我不比你们,你们这“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快速地把它背会。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边背边想。

  生:如果背到哪个地方忘了,可以打开书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他们竟然把平时我教给他们的方法一一反馈给我了!)

  师: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这儿谢谢大家了。不过,我听别人说,如果背书的时候和别人进行比赛,可以加快背诵的速度。你们愿和我比着背吗?我想这么长的文章,一定有同学被吓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们中计了吧?——)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没有一个愿意服输的!

  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分段进行背诵比赛,有时我先背,孩子们帮着检查,有时孩子们先背,我来检查。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背诵的速度真的很快。当然,检查我背诵时,他们尤其认真(有点和我故意过不去,有意找碴的样子)。不过,学习的效果真的是我没有意料到的,不到一节课的时间,这篇文章他们竟真的`全背了下来。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课时呀。

  一个小小的“花招”,竟能激发起学生如此的学习热情,看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比教给他们具体的学习方法可能更有效,何况很多时候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能他们早已知晓。我们不妨多动脑筋,不断“花招翻新”,那我的语文课堂岂不更像一个“乐园”。

【狼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狼》教学反思04-01

语文《狼》教学反思04-14

语文狼教学反思03-29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07-26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03-21

《狼和鹿》教学反思03-20

《小兔和狼》教学反思06-14

狼和鹿教学反思08-30

《狼》教学反思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