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1 09:56: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公开课教学反思1

  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备课要充分。这次公开课正好该讲到Stater Unit3 What color is it?的第一节,是新授课。我把教材反复阅读仔细琢磨,自己总结出重点和难点,又结合参考教案,心理有了些思路。讲这节课的前几天,每天都是煎熬。即使闲下来的时间,脑子里还是上课的画面。如何设计课堂,哪个环节在前,哪个环节在后,怎样引出话题,怎样比较吸引学生的眼球,怎样把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而又“天衣无缝”都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不断纠正自己的想法,调整上课步骤。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设计课件。这次公开课讲的是颜色这一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等。我想用大块的颜色图形会比较合适。这样突出醒目,刺激学生的眼球。课堂效果显示这样确实比较好。虽然上课只要45分钟,可是这一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在思考这45分钟的课堂,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备好课很重要,但上好课同样很重要。虽然这次课堂真题气氛不错,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老教师们对我的点评,使我不住的点头,内心很是认同也非常感谢他们给出的建议。首先,学生课上练习的还不够充分,给学生留的`练习的时间不足。有的学生刚进入状态却因为给的时间不够而终止了,无形之中我扼杀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其次,备课还要再精细些。课件中有些地方出现错误,太不应该了。课堂要讲解重难点,易错点。这是学生做题出错最多的地方。无形之中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自己首先要把练习题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再有,就是板书。我的板书不够规范,而且对与粉笔颜色的选择,都没有慎重想过这个问题,以至于后排学生识别黑板上的字有困难。以后这些细节都要考虑进去。

  虽然老师们对我的点评更多的是夸奖。但我把它看做是鼓励自己做的更好的动力。王老师提出的讲课要有启发性,要学会融合课本知识等等,都让我感觉如获重宝。关于课要融合,我是深有体会。我们可以打乱课本编排顺序,根据需要安排,把几部分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如讲颜色可以和字母教学放在一起。而我在课堂上把两部分开来讲,完全按照课本编排顺序,感觉很死板,知识又没有联系到一块儿。另外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其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探索,找到问题,得出结论。

  当一名老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做一名好老师。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反思,善于总结,才能今早成长。这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公开课教学反思2

  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进行一轮的公开课,每个青年教师都要参与。几个学期下来,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课讲得相当好,连几个原来不善于展示自己的男教师,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呢!

  赛课是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执教的老师们都会精心准备,精彩展示。我也不例外!

  按照提前牌号的顺序,该我上课了,我提前一天把课件和导学案准备好,上课之前又把课件审查了一遍,直到看不出有任何问题,才拍板定案。

  感谢第一节上课的王老师,她知道我第二节上公开课,就提前五分钟讲完课,并且让课代表来叫我,目的是提前让学生最好课堂准备,还要为听课的老师搬来凳子。同事的良苦用心我理解,所以这节课更应该好好上,不能辜负人家的美意。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一个是证明定理,一个是利用定理作等腰三角形。说实话,本节课一点也不适合上公开课,通常情况下没有老师会选择证明定理的课作为公开课,但是正好讲到这一课时了,硬着头皮上吧!

  其实,我也有那么一点小心思,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上这样的课,效果究竟会怎样?

  第一节刚下课,听课的老师就进了我们班的教室,尤其是领导,特别是懂业务的领导,全部到齐!我不忐忑,一点也不忐忑,姐姐我的胆量早被吓出来了!

  这节课我是豁出去了,反正作秀也做不好了,干脆就以真实的面目示人吧!

  果真不出所料,相当一部分孩子说不清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而我又偏偏挑那些概念模糊不清的,不理会手举得老高的。对于回答问题不全面的,我耐心的一点点纠正和补充。看得出来,孩子们很紧张,有老师听课,他们也怕给我这个老班脸上抹黑啊!我干脆把话挑明了说:“同学们,尽管有老师听课,你们也不要害怕,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咱一块解决。你们来学校就是学习那些不会的知识的,如果什么都会了,也没必要用跟着我瞎混了。”孩子们的神情稍有放松!

  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到证明时又卡住了。看来这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是不够用了,我也不能忙着赶时间,否则,课上损失课下补,咱不想干那亡羊补牢的事情。我巡视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孩子没有思路,于是就提示孩子们:“课本上有一句话,是证明这个定理最好的办法,你细心寻找一下就会发现的。”孩子们赶紧翻书寻找,大多数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立刻开始书写证明过程。又等了几分钟,我让会做的同学举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我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交流完毕,找了一个基础不好的学生,口述证明过程,这孩子说的结结巴巴,还好总算说完了。虽然几何语言运用的不够准确,还是有很大进步,我表扬了他!

  定理证明完毕,接下来开始作图。尺规作图也是一个难点,好多孩子都忘了。我先引领学生对要做的图形进行分析,确定从那个地方入手,再教他们严格按照基本作图的要求画图,并且写出做法,写作法对学生来说标准很高,既要条理清楚还要语言准确,总之,练得都是数学基本功!

  作图题刚讲完,下课了,我没有拖堂,我对孩子们说,本节课还有达标练习没有做,就当成课下作业来完成吧!

  我上了一节不够完美的公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1、如果本节课我少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时间,会稀里糊涂把预设的内容完成,学生掌握的'情况我不敢保证,或许会给听课的人一个完美的印象,但是会造成亡羊补牢的情况。

  2、遇到学生思路不通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从教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浪费了时间,但是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就,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3、我没有追求完整完美,敢于打破自己的传统观念,把自己欠缺的一面示人,这点勇气还是值得赞扬!

  4、学生表现的不够理想时,我没有气急败坏,反而平心静气的鼓励孩子,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自己越来越成熟了,可喜可贺!

  5、没有完成预设,说明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看来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呢!

  6、老师们在评课时,对我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有点小惭愧。其实我知道,教师们虽然追求公开课的完美,更喜欢真实的缺憾,只有发现问题,才会督促大家都得到提高。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我们追求课堂完美的脚步,永不停歇!

公开课教学反思3

  (一)做一回“工程师小助手”,设计图纸。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在一颗颗童心面前,你无法想象“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先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达到了一个目的——学习詹天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公开课教学反思4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课始交流预习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习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例题的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

  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公开课教学反思5

  20xx年第一次在三中讲公开课,就是这一课,十三年后,又是这一课,但讲课的形式和课后的感受完全不同,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自己也想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正好本次讲课要求用“生动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一次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惯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包括两个,一是名词的分类及可数名词变复数;二是用like的各种人称和句式来谈论好恶。我也在课前设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几个围绕目标并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但这次讲课前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没底。

  四十五分钟过后,仅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改变了从我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去实施所谓结构严谨的教学步骤,我努力让自己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并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哪些名词为可数名词,哪些为不可数名词,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锻炼表达能力,但有时偏离了学科方向,而我却未能及时阻止和扭转学生的思路,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反思》。再比如让学生例举他们所知道的食品名称,这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能有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性,因此课堂完全变成了他们自己学习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学生少有的热情和兴奋。我想,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除了学到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多少愿意学习英语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讨厌这一学科了。再有就是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而思维还是紧张的。

  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教育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让生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扬。

公开课教学反思6

  读完这篇文章,脑海中的浮现出两篇以前教过的文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郑成功收复台湾》。

  之所以想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基于对文章的概述和复述。两者都是以时间为轴,去记述发生的事情的。理清楚时间,也就理清楚了事情的大致经过,这就为概述和复述做好了铺垫。在教学时,学生也能够及时进行迁移,比较敏锐地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共通处。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只要说清楚每次战斗的大致经过即可,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之所以还想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基于两者相似的内容。都是讲战斗的,都有战斗双方,作者的立场也是鲜明的。因此,两者又有了许多共同处:描写中国一方的词与描写侵略军一方的词,情感色彩是非常鲜明的,可以作为一次词语的对比教学。于此同时,两者又有许多的不同,十分有趣。之前学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战斗只有一个来回,在描写战斗情境的过程中,轻写侵略军,重写郑成功军队,以达到称颂的目的。今天学习的《卢沟桥的烽火》战斗有多个来回,而且是有来有回,更重要的是,写法上更加“复杂”。第四段,重写日军的蛮横、失败时的狼狈,而轻写我军的表现;第五段则重写我军的英勇,轻写日军。表现上更有层次,更具变化。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了更高层次的晋升。教学就应当要有这样的梯度。

公开课教学反思7

  终于上完公开课了,本应该松一口气了,但心情却轻松不了~下面想先说说自己对这一课处理的一些想法及课后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教材简析

  《狮子和鹿》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选自《伊索寓言》,它采取拟人的手法,通过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课前想法

  1、巧创设,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生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在教学《狮子和鹿》这篇略读课文时,我将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进行了整理,归纳出多音字,引导学生克服字词的重难点。诵读短文,从认识新字生词开始,帮助学生建立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鹿与狮子的动作与神态。

  考虑到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而且所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这样的前提下,我上课的前半段都用来让学生读词读句,这些词、句都是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词。目的就是能过让学生能在这些字词过关的同时,达到能先熟练、流利读课文,之后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然而一节课下来,自己却真的在这里花了过多的时间了。

  2、妙引导,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方法

  第二学段的学生刚刚学习概括,《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也只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的框架作为有形的学习台阶,以帮助学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因此,在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时,我就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概括,降低了概括课文内容的难度,学生也能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

  3、重引领,让学生在读写中感悟道理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但无论是在课前的检查,还是在任老师的三(1)班上课情况中都发现,要找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没有难度。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来后,就只是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道理。不过,个别学生在“听话”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加强,这节课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与要求没听懂,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如在: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老师要求找出鹿的神态表情,而陈志成却总是说了别的东西。

  另外,本课的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鹿想把它那差点让它丢了命的角锯掉,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内讨论,再写到小练笔上,这样说写结合,最后让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读出来,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最后,把阅读推广到课外,推荐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使学生的学生延伸到了课外。下课后,很多学生都来问我:老师,《伊索寓言》在哪里能买到?老师,学校图书馆有《伊索寓言》吗?我想,这节课得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目的——激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

  三、课后反思

  一节课下来,细想了一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地方,课前希望能做到,课中却忽略了的事情。如:

  1、“双基”落实不到位。词语的出现本来设想是让学生说说“你要提醒其他同学读哪个词?”以学定教的,但一紧张,就把那N多的词语一下子全出来了!多音字只让那么两三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没机会思考与练习;句子的仿说“多么……多么……”没有让学生练习;最后一环节中让学生写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展示自己写的机会也不多,变得蜻蜓点水,作用不大了。

  2、难点所用时间不充分,体会不深刻。因为在词句的读中所时间比较多,所以在比较鹿角和鹿腿的优点和缺点时,学生能用的时间不多。如果能在学生写完“你想对小鹿说什么”之后,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的话,学生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刻一些。

  3、准备不够充分。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是比较多了,但个人的准备还不充分,包括心理上和教材上,导致上课时个别问题重复出现,教学环节显得有些凌乱。

  四、今后目标

  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折射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语文要教学生是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纵横”交错,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种能力。

  但这节课上完了,连自己都不满意,更别说各位听课老师了。三年级,我第一次接触,这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转折的时期,对于三年级教学空白的我来说,各位都是我的前辈,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让我能填补教学经历中的空白。谢谢!

公开课教学反思8

  我在对青藏地区的教学处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测;其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青藏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难点)和归纳;最后对整个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总特征做总结与课堂练习。

  回想本节课做的好的地方有:

  1、新课导入简单明了。以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国家,并以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直击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检测,衔接本节课的知识点。对经纬度位置、地形的检测同时,联系与气候类型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接下来学习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时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第一道探究题较为简单,遵循着地域性的分布规律,按常规方法分析即可,学生基本上能自行解决。第二道探究题为非地带性的气候类型,根据之前学习马达加斯加东部地区形成此气候的成因一样,考虑地形与洋流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完成。第三道探究题较难,学生很难想到风带的移动,其需要教师引导下,能完成风带的偏转带来海洋水汽,形成湿季。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互动仍不够充分,问题的设计不够老练,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青藏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问题仅限于归纳,没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纯在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公开课教学反思9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安塞腰鼓》,循着安塞腰鼓给我们的感觉,朗读着品味着,学习着排比句。今天,我们又回归整体,由“表演前的静”读到“表演时的闹”到“鼓声停息后的静”。再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来读第二部分内容,学习其反复手法:师生、男女生配合读,说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了解表现安塞腰鼓的四个方面后,再引导学生探究:这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感情是不是相同?仔细品读,大家发现作者在反复中表达的感情是层层深入的:赞叹、震撼、敬贺、沉醉。

  此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仅仅是在赞颂安塞腰鼓的无穷魅力吗?由鼓及人,学生找出了写击鼓后生的词。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黄土高原、击鼓后生、安塞腰鼓。什么样的黄土高原呢?与我们这儿比较一下,学生说出了环境的恶劣:荒无人烟、寸草不生、飞沙走石。大家一起想象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这样的人民击出了这样的腰鼓。我让他们比较“搏击”与“敲”有什么不同。学生埋头读第十二自然段,我启发:他们是在用什么与什么搏击?学生们纷纷举起手:他们用不屈的意志与恶劣的环境、厄运搏击。正因为“搏击”才有“鸡啼”,两相联系,学生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最后我总结道:“安塞腰鼓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天下第一的仅仅是腰鼓吗?”学生们更深刻地领会到,陕北人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精神。

  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拓展,深入作者内心世界,从心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到达了深度,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提升。

公开课教学反思10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弘扬我校的优秀教学传统,本学期以骨干教师为先导的两轮公开教学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教学活动是以做好课堂常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各位教师都格外珍惜每学期一次的校级公开课活动,把它作为自己练兵和展示的大好机会,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全部按照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并且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仅熟练,而且运用恰到好处。可以说,每节课都有令大家感到新的地方,都有值得大家借鉴的长处。确确实实达到了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互邦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从某个侧面呈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更快的提高,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全程服务

  本次教学从校长到副校长都十分重视,并且得到了后勤李主任的协助和支持。组织的每一个细节,学校的各位校级领导都很关心。李校长亲自为大家录象和拍照,制作教学实录光盘。在学校资金相当紧张的前提下,徐校长尽可能地奖励每一位参加活动的教师,足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大力支持。教导处认真组织实施,从课堂教学的筹备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自终全程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全方位予以帮助,评委们认真听课评课。正是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从而确保了这次教学竞赛获得圆满成功。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展示风采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老教师们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教研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资源共享,合作意识强,展示的成绩好。教师认真准备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如语文组张艳红老师在听取组内老师的意见基础上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张中民老师在课件制作不是十分熟练的情况下利用幻灯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教师的求知探索的精神正在形成,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精彩的展示。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堂堂精彩。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些教学新秀。这次竞赛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发现了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欣赏到了一些好课。李秀伟老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用心贴近学生,用灵魂感染学生,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传达着给学生关怀,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对基础差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外语课超越教材、走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是难得的一堂生动活泼的外语课。如张艳红老师的语文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师动作示范大方到位,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新课程理念。罗海燕老师的化学课教学语言精练流畅,知识点拨十分到位,,正赶上区化学教研员来听课,对她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夸她的课是“滴水不漏”马玉红老师的数学课,把枯燥无味的变成具体可感的、贴近生活的,让学生易学乐学善学,从容大方的教态、魅力四射的亲和力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大家风范。可以说,十六堂课都有个性,各自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堂堂出精彩。

  4、电化手段,辅助教学,增设美感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在使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教师能够引入影音文件创设情境。有很多课件制作相当精美,马玉红老师、马琳林等老师课件制作相当有特色。

  5、创新意识,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抱着虚心学习态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参与到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如魏亚芝老师、那红霞老师、杨凌老师、谌华老师、郎兆杰老师等。通过教学活动,评课,增进了同行之间、学科之间和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6、课改精神,深入人心,创新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学生到台上板书、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二、值得反思的问题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从总体上看,教师基本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探讨、改进。

  1、教师讲授的内容多,预设的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有效学习的不够。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

  2、有的老师仍存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现象。飘在空中,离学生较远。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示很好,但教学知识落实不够。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出现两极端,或上到哪里算哪里或过于注重形式硬撑着完成教学设计内容,课堂教学实质性的东西把握准确度不够。

  4、总体上看,师生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的回答讨论多数还是浅层次的。还未能真正面向全体。有的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提问固定少数几个学生。

  5、有的老师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有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而整节课一个字也没写。有的老师既打投影,相同的内容又写板书,重复展示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不知忙看哪一边。

  6、有些教师对多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还有偏差,只是把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只是为了课堂使用而使用,缺少目的性、价值性,而不是观念上的整合。课件对教学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反而分散了课的集中性、目的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7、作为教学还应注意细节,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语言、教态的细节。

  8、从全校教师的情况看,部分教师听课的积极性不够,觉得此事与己无关,16节课,有的老师竟然连一节课也没有听。

  三、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堂常规,要遵照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不搞“形象面子工程”,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有几堂课听课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现。这些学生在教学初始,和其他人一样的兴致勃勃,也许是担心老师看不见,举手时还特意站了起来,有时还向老师发出了请求的声音,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学生发言时,他们就渐渐的不举手,继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谈别的事情,在那时,我才深深的觉得自己过去的如此做法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我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边、远、差的学生,给他们表现和进步的机会。

  3、提倡超越教材,但必须有正确理解教材、尊重教材做基础,不然只能偏离方向。今后我们还加大教师自学的力度,既包括教学理论,也包括新教材。自发的校本教研是最有生命的教研,是最有潜力的教研。

  4、要从教育的全局考虑,对学生的潜力要合理开发。我们有比较多的课堂安排的太满,没有给学生留下课间“喘息”的时间,有的教师用与课堂无关的刺激,使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我认为,学生的体力和脑力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过度开采,不利于他们持久的发展,最起码不利于他们下一节的学习。

  5、摆正常规课与公开课的关系。偶获成功存在较大侥幸,不断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应该用公开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认真的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常规课和公开课之间应该划等号。只有把平常课当公开课,才能把公开课当平常课。

  总之,这次教学活动是以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教师们搭建锻炼成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为老师们提供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做课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整体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成功是精彩的,遗憾同样精彩,有一位哲人说过:有遗憾才会有进步,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发现遗憾,找到遗憾,弥补遗憾,让这份遗憾在磨砺中迸发出惊人的光彩。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让我们一起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感谢16位教师,你们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你们的成功和失误都是精彩的、宝贵的,给我们留下了今后研究的话题和反思的问题,同时,从你们的公开课中,折射出学校课堂教学整体风格水平的重大突破。

  公开教学活动虽然拉下了帷幕,但这不是结束,恰恰却是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样教学活动,有更多的优秀课从这里摧出,有更多的优秀教师从这里起步,这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这更是一个腾飞的起点!

公开课教学反思11

  我准备了三周多的课终于上完了,用三句话来形容一下自己的感受:课前如座针毡,上课如履薄冰,下课如释重负。这几周来,一想到这事心头就有几分忧虑,但同时也有几许期待。因为我知道,公开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从一次次的公开课中,我能学到许多东西,它一次次会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

  这篇《明天,我们毕业》对于这帮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同学来说最合适不过了。他们既有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也有着对老师的敬爱,通过老师深情的引导和有关他们生活的课件的展示,唤起了学生们的真实情感。因此整个课堂充满着感动之情。而作为上课者的我来说,也被学生的这种情感感染着。

  课堂上当我问孩子们:“毕业在即,你想为老师做点什么?”代仁娟不假思索就举手了,她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唱一首歌给老师。”我接着问:“能唱两句吗?”没想到她非常大方地唱了起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感动了。是啊!这些孩子朝夕相处了整整一年能没有感情吗?他们即将毕业了,说心里话,我还真舍不得。尤其是像代仁娟这样懂事,善解人意又乐于助人的孩子。此时,我的鼻子酸酸的。

  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时,我用多媒体再现了校园环境、孩子们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学校的老师,然后让他们“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临别赠言并送给自己的同学和难忘的老师”,此时孩子们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哪怕下课铃响起他们还是在卡片上奋笔疾书着,黄慧丽等几位女生写着写着已经泪流满面。交流时,学生真情流露,句句感人,是他们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天籁之音呀!在送卡片的环节时,许多孩子都送给了我,我唯有不断的对孩子们说“谢谢”!心中霎时被幸福拥抱着满满的'。我想到编者多好,在这关键的结尾安排了这么一课可以让我们“互诉衷肠”!这不仅使我想到柏杨说过一句话:“小学教师的重要,由于他们在孩子们洁白如纸的心灵上,写下的是永不能磨灭的痕迹,这痕迹往往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一年来,我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已经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明白了施爱远远比受爱要幸福的多的道理……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永远记得这课上的“一段情”!

  让我在文章的结尾再一次记下这些懂事的孩子的名字:代仁娟、孙甜甜、聂惠、黄慧丽、朱琪瑶……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公开课教学反思12

  假期总是过的很快,新学期已经开学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也陆陆续续地开展了,对我来说,第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个人展示课,繁忙之余便开始琢磨该选哪一课,该选哪个班。几经比较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在四四班讲授《认识太阳》一课。

  首先,就是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太阳的知识;结合新课标备课,几经推敲之后终于定稿教学设计;选取其他同步班级进行,再反思修改。

  终于,公开课上完了,感觉是五味俱全,有成功之处,也有明显的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反思自己这节课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认识太阳》这类侧重于知识学习的教学内容,同样适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1、在课前组织学生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查找关于太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形成对太阳的认识;

  2、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这样做,既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展示交流的机会,又有效地实现了学习资源在小组内的共享,并进一步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成果扩大到全班范围;

  3、最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甚至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对于知识上的准备,也可以称之为预习,为了增强学生预习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比如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以促使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比如,知道了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后,可以提出问题“地球的直径是多少”?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同学们的计算而获得答案,而且这样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太阳表面的温度是5500摄氏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夏季的最高气温,开水的温度以及钢铁融化时的温度等等来进行感知,这样做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性的深入思考。

  三、课堂上,尽管我为了避免进行一味地讲解,而采用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方式来予以展开,比如:当学生说出“太阳是个大火球”时,我便顺势讲解“太阳燃烧的主要燃料是氢,其次是氦”,当学生说出“太阳的温度很高”时,我又进行讲解“太阳表面的温度是5500摄氏度,里面的温度是1500万摄氏度”……但是,必须承认,这种讲解活动只是局限于班级内少数学生的参与而进行的,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多数学生没有进行思考的大部分内容,完全是由我直接来为学生进行讲解的。在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来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虽然我使出浑身解数认真组织学生来维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对听讲不认真的同学提出暗示,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激发。

  由此看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再三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几乎都出于一个目的,就是作为教师的唯一职责,似乎只是满足于让学生遵守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为了实现那所谓的教学目标,唯独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堂上都规规矩矩、井然有序,但是却没有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我的课堂,我也会因此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而日生倦怠,师生关系恶化,彼此抱怨指责,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摆放在与自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还学生以人格上的平等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如此,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而在身心各方面获得主动和谐地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公开课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3白杨教学设计三,白杨,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开课教学反思14

  昨天,一月十一日,我上完了全市的一节展示课《春笋》。面对礼堂里三百来个老师上课,这还是第一回。不过,心中倒很坦然,我没多想什么,一切全力以赴。上完,大家反映还不错,自我感觉还可以,当然还有一些遗憾,有待继续磨练。

  十天备课记录:元旦放假5天,我在家备课,儿子送到乡下住了两天。4号周四学生上课,我就到自己学校试上,我请了聂教导、王特来听课。第二节课上完,王特就开始和我就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揣摩,直到下午放学前,一个大概的思路有了。中午,王特就开头学生读拼音的方式给我现场观摩。晚上到家,我赶紧内化白天讨论的东西,写出了第二份教案。5日周五上午,我第2次进行试上,喊了组内三个老师来听课,结果上了十分钟,王特就亲自上台演示给我看。下午继续磨课,然后请美术老师画春笋图,做教具。星期天在家自己反复琢磨。8日周一上午第一节再试上,第三节去城中熟悉学生,下午借他们的学生上,请进修学校的2位老师和王特再次把关。9日周二上午回校再上,我去请了何校长来指导,何校长一番指点使我在两处重点句子的处理上茅塞顿开,于是教学思路更清晰了。然后请电脑老师帮着修改课件。晚上我结合白天讨论的再次修改教案,又忙到近11点。10日上午在电教办公室再次改教案和课件。下午第一节,我自个再试上了最后一次,自己找一下感觉。第二节去一(3)班熟悉学生。第三节在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装课件,准备好教具黑板、卡片。回想这10天,真是忙忙碌碌,事情都是我自己安排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总之,除了睡着,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想着课,整日思索的滋味我是彻彻底底尝尽了。尤其是上课隔夜,我想放松一下,早点休息,可脑子特别亢奋,总是想个不停,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睡着。我想习武之人的走火入魔大概就是如此吧。

  回顾其过程,有一些随想整理下来以自勉。

  不断努力,才能提高。人要不断学习,所以有机会锻炼,就不能放弃。十天前,当周老师问我想不想上这次的市级展示课,我犹豫了,老师给我一个小时考虑。我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迎难而上。我这个人,很多时候总会这样想:没做过的.,没经历的,有机会要试一试,以免留下遗憾,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选择的时机,是敢于挑战自我,还是放弃,选择的一刹那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选择不同,结果也就绝然不同了。

公开课教学反思15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学反思03-24

公开课教学反思(15篇)03-31

公开课教学反思15篇03-29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03-30

《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学反思05-23

公开课《火烧云》教学反思06-25

教师公开课教学反思03-18

小学语文公开课《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5-23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科学教案《圆柱世界》及教学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