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08:39: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本两周继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我现从方程的应用来反思如下: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本章节的应用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不足之处。需改进的方面有: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P46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有些问题讲的过于快,理解较慢的同学跟不上。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这节课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讲授在几何问题中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具体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面积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解一元二次应用题的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练习1是例题1的变式与提高,练习2是例题2的变式与提高。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在讲完例题的基础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五、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练习题1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扑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下课后很多学生和老师沟通课上一生的错误问题,但他们上课并不敢提出,有点却场,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学风。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基本结束了。我认为数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以探索概念的过程和展开思维分析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因素,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探索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大胆地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 问题1:如图,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且此长方体箱子的底面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买这种铁皮共花了多少钱?

  【师生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用几何画板演示折合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交流意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用实物投影展示,师生共同寻找错误纠正问题。教师最后归纳总结点评强调。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事实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有利于认知的必要环境。教师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问题2: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cm,长30cm的矩形图案,其中有两横两竖的彩条,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如果要使所有彩条所占面积是原矩形图案面积的三分之一,应如何设计每个彩条的宽度?

  图① 图②

  【师生行为】:给学生留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

  法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组的方法,教师深入各小组,倾听他们的意见,组织

  学生交流。发现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错误、典型问题及好的解题方法,非常规的解题思路,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自己纠错,自己选择最优解题方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能力。让学生着眼与问题的.解决,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教师在给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同时,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对本环节的教学反思:

  一、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方面感到较为成功的几点:

  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强化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点拨和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创设时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3、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学生角色也在转变

  重视探究性学习,但不排除接受性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充分地学习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感到不足的地方和进一步优化的教学环节:

  1、学习问题1时,课堂上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这里的1米就是长方体箱子的高,理解不到位,对折叠后的长方体底面的长与宽表示不准确,虽然在多媒体上进行了演示,还是有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如果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矩形纸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折叠成长方体箱子,那么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就更为深刻。

  2、“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在问题二的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还是不足,由于害怕完成不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没有一一展示纠正,优秀的解题方案也没有给学生时间去理解消化吸收。如果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使教学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

  教案是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桥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要教教材”。教师编写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 、课标要求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增加其探究性、思考性,为实施开发式、活动探究式、合作参与式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我今后课堂教学有了一定引领方向有了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有以下3点:

  1、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

  2、验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

  3、当判别式的数值符合条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

  在讲解过程中,我没让学生进行(1)(2)步就直接用公式求根,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由于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结果出现错误较多。主要问题有:

  1、a,b,c的符号问题出错,在方程中学生往往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

  2、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形式复杂,代入数值后出错很多。

  3、板书不太理想。板书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也起关键作用,它可以帮学生温习本课的内容,而我许多本该板书的内容全部反映在大屏幕上,在继续讲一下个内容时,这些内容也就不会再出现,只给学生瞬间的停留,这样做也欠妥当。

  4、本节课没有激情,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过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通过以上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自己存在的优点我会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我将会不断地改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球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难点: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关键:从积分表中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投影仪。

  教法: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用投影仪展示几张比赛场面及比分(学习是生活需要,引起学生兴趣)

  二、引入课题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课本106页中篮球联赛积分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 用式子表示总积分能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某队的胜场总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么?

  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师:要解决问题①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榜中得到负一场积几分么?你选择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从最下面一行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

  师:胜一场呢?

  生:2分(有的用算术法、有的用方程各抒己见)

  师:若一个队胜a场,负多少场,又怎样积分?

  生:负(14-a)场,胜场积分2a,负场积分14-a,总积分a+14.

  师:问题②如何解决?

  学生通过计算各队胜、负总分得出结论:不等。

  师:你能用方程说明上述结论么?

  生:老师,没有等量关系。

  师:欸,就是,已知里没说,是不是不能用方程解决了?谁又没有大胆设想?

  生:老师,能不能试着让它们相等?

  师:伟大的发明都是在尝试中进行的,试试?

  生:如果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14-x)场,让胜场总积分等负场总积分,方程为:2x=14-x解得x=4/3(学生掌声鼓励)

  师:x表示什么?可以是分数么?由此你的出什么结论?

  生:x表示胜得场数,应该是一个整数,所以,x=4/3不符合实际意义,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师:此问题说明,利用方程不仅求出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推理判断,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还说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方程解得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拓展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师:我们可以从积分榜中积分不相同的两行数据求的胜负一场各得几分,如:一、三行。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学生试说。

  生:设胜一场积x分,则前进队胜场积分10x,负场积分(24-10x)分,它负了4场,所以负一场积分为(24-10x)/4,同理从第三行得到负一场积分为(23-9x)/5,从而列方程为(24-10x)/4=(23-9x)/5。解得x=2,当x=2时,(24-10x)/4=1。仍然可得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三、巩固练习

  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的海拔高度的关系见表:

  海拔高度(单位:m)

  100

  200

  300

  400

  平均气温(单位:℃)

  22

  21.5

  21

  20.5

  20

  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18℃20℃(包括18℃20℃)的山区,请问该植物适宜种在海拔为多少米的山区?

  学生分析题意,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小议,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四、课堂小结:

  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再让一个学生全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08页8、9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借球赛积分表问题传授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探究的问题比前几节的.问题复杂些,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的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难点,教师要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作为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但教师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8

  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基本解法后,由于在实际运用中十字相乘法解方程运用确实很广,而且用处之大不可忽视。在解题过程中实际用起来带来很大的方便,也能提高解题效率,所以加上些节课。

  在介绍十字相乘法时,先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引入,使学生分清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再进行十字相乘。在对系数的处理上,学生搭配较简单的数时很快,但对系数较大的十字分解还缺乏经验。所以介绍了小学学过的短除法,对常数项进行因式分解,再合理尝试十字交叉相乘。学生经过理解后,感觉十分好用,且在经过多个方程的十字相乘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符号的处理上能找到巧妙方法,通过先考虑合系数的.绝对值,再确定符号所处位置。

  最后出现的问题在交叉相乘以后对分解式的书写,部分学生习惯前面的交叉相乘从而导致了书写分解式时也交叉书写造成错误。正确的应是横向书写,所以要多强调、多指导、多个别指出学生的错误。问题二出现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所以还要用课外时间对这部份知识以前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加以辅导。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9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并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独立地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 在形式上,尽量采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等形式,使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实际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更加深刻,一切都为以后学习函数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对借助表格表达数学信息感到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急于直接告之结论。此外,对于学习兴趣等问题,教师应多创设探索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去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0

  《一元二次方程》是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初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

  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使新概念的得出汪觉得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二、合理选材,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忠实于教材,要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于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教学,了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节课的设计发落实双基为起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知识和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作业的布置上,我注意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

  我在活动中在胆的让学生自主完成,先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有目的,就会事半功倍。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了展。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引入方面有待加强,还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还有待加强,应给学生做出示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有的学生还有新的想法,应让引导学生说完整。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1)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2

  1.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新理念的贯彻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在突破难点时,多种方法并用,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坚持当堂训练,例题、练习的设计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对方法的总结言简意赅;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思维;教学效果很好!

  2.不足之处

  当然,每堂课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利用配方法推导公式上稍微多花了几分钟,探索部分我比较多的包办代替了,这点上考虑不足,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仍然不熟练,过多的在公式推导上花时间反而会把学生弄糊涂.与其利用公式来分析根的情况,不如直接利用几道方程来归纳可能更加直观.但是要通过方程根来归纳根与什么有关系,可能要列举相当多的方程,考虑到题量与课时有限的关系,所以本节课还是采用了比较抽象的`方式进行归纳,但是这一缺点在进行习题演练时可以弥补.

  此外在“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一些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这部分训练时,没有给予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分析第三组题型时,有的时候学生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交流讨论中才能发现真知,而且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也会比较活跃,也会激发学生多思多想的热情。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么发掘而已,不要太主观地一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3

  教学背景:

  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教学中,师生共同存在一个困惑,这困惑源于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102页测试题第13题:百货商店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童装应降价多少元?

  解:设平均每件童装应降价X元,由题意得:

  (40—X)(20+2X)=1200

  解之得 X1=10 , X2=20

  X1=10 ,X2=20均达到了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的目的,所以都满足题意。

  答: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10元或20元。

  对于我的解题思路,善于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质疑:(1)降价20元,薄利多销,更能减少库存,应选最优的方案。所以只选取X=20。(2)降价10元,每天销售40件,同样能盈利1200元。库存部 分还可继续盈利,这样在减少库存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盈利,所以只取X=10。学生的不同见解,说明学生善于动脑思考,我及时给予了鼓励;要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向老师质疑。而对于这道题最合理的解法,我们师生共同关注、共同探讨。

  课后,我与同行交流、查阅资料,并利用星期天到新华书店、新奇书店、教育书店翻阅教辅资料。经过一星期的`查阅搜集,我筛选了一组类型题,课前印发给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专题学习,师生带着困惑共同去探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学习数学建模思想。 2、将同类题对比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难点:

  将类同题对比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1题选自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102页测试题第13题(见上)。

  第2题:选自九年级数学《学苑新报》第4期第15题。某市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尽量减少库存,市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第3题:选自九年级数学《新课标点拨》270页第27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儿童玩具,若每天卖20件每件可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尽快减少存库,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若每件玩具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玩具应降价多少元?

  第4题:选自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检测第4页第七题。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出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和固定成本共24元,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40元,应将小型西瓜每千克售价降低多少元?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分析对比得出:第(1)、(4)两题的两个答案都满足题意。第(2)、(3)两题为尽快减少库存,只选取降价多的那个答案(这与资料中的答案相吻合)。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得出:若题中强调尽量减少库存或尽快减少库存,应只选取降价多的那个答案。若题中没有特殊要求,那么两个答案都满足题意。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

  今天上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课,课后根据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及自己对上课的一些情况的了解进行了反思:

  一、本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先由学生课外自学,了解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会求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其次,在课堂中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教师点评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三,通过当堂练习、讲评,进一步巩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通过本课的授课情况及听、评课教师的反馈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课前设计的教学目的。

  二、一些问题与想法:

  1、不管是自己外出听类似的公开教学,还是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数学语言运用得不好!很多时候,上台来展示的学生讲完后,我往下看看台下的学生,都是是一脸的茫然,不知道台上的同学在说什么。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问题、解题技巧时,上面讲解的同学常常会采用一些自创的语言来描述。好吧,能让下面的同学听懂也行。只是大多时候都是让台下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2、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因要用到因式分解的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花了一些时间对初二的因式分解进行了复习。课后的教师评课中,有老师讲到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是很理想,我个人感觉也是如此,因式分解作为初二学习过的旧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完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直接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视情况进行点评即可。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后面的课堂小结和当堂达标上会让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更加合理、充分。其实,这也是我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让课堂教学环节更加合理,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3、采用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一些老教师感觉到不太放心的就是教学效果了。课改让人看到的表面映象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与以往相比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仅仅点评能达到以往老师主讲起到的效果吗?初三还需要课改吗?是不是回到原来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同组的教师中有一个是上届未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毕业班的老师,上习惯了老式的教学方法,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我想课改不仅仅是改上课的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的目的。意识到这一点将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3-30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0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02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通用3篇)05-20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6-18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9篇04-03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3-2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03-2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反思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