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17:54: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激情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文本阅读的引领责任,这个引领,本质上是使学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绚丽,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度和独特。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平白易懂,在初步备课的时候,看到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易归纳。我就想到了版块是的教学思路。将课文内同分为三个部分:“昆虫的乐园”“我的乐园”。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只要读上两边就能感受到。课文的价值难道仅止于此吗?我想应该“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要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抵达的地方,随时随地拉他们一把,这需要“细读”,这种细读,不能仅仅解释为“细致的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的读。“细读”还应该是教师的情感思想,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等的全面介入,这种阅读,其最大的`价值就是见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到了“昆虫的东园”。语言优美,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的同时,想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再走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家的园子。因为让学生描述的是他们每天见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共鸣,我在此时,有借助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结果学生描述的“我家的园子”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但是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跟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这节课,我从介绍作者入手,先介绍作者萧红。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地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然后介绍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人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之后开始学习,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孩子们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回想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之后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共有三次读课文:第一次是浏览——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五彩缤纷、美丽、自由等),接着是第二次默读,带着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找出文章的1,2段。孩子们先齐读,读过之后,脑子里会蹦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这是一个大花园,作者写花了吗?那花园里有没有花?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借助蜜蜂、蝴蝶来写花园里的花,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园子。

  接下来出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请一位孩子来读。如果把这段话读成一句话呢,读成一个词语呢?自由。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些吗?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说话,用上“愿意……就……”作者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从表达上你有什么发现?由这个问题让孩子发现在这段话中,作者采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动植物都写得这么自由呢?由这个问题,引出作者在这个园子里很自由。在这个自由得园子里,祖父和作者都做了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再次默读课文,圈出祖父和作者做得事情。明白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作者之所以在这个园子里很自由,那都是因为她有一个爱她得祖父。

  学到这里,关于课文的内容孩子们都已经理解了。那么写作方法呢?让孩子们仿照“倭瓜、黄瓜”的写法,写自己感受到的自由。再读读课题,这还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作者不仅仅怀念的'是这个五彩缤纷,自由,快乐的园子,更怀念自己的那段拥有真情的童年岁月,怀念让自己感受到了爱的慈祥的祖父。

  这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听,说,读,写都涵盖了,但是在读的方面,可以再深入一些,让孩子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自由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读读,读处园子的五彩缤纷,样样都有,自由,快乐。还有就是再写这一块,提问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都写自己愿意看书就看书,愿意写作业就写作业……孩子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提醒重复的不说,这样孩子的思维可能会更发散。也可以就自己的提示,请三个孩子来说。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我首先让他们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十分精彩,有的说“这是个美丽的园子”有的说“这是个丰富多彩的园子”有的说“这是个好玩的园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美丽、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好玩、有趣、自由、悠闲、快乐、健康”等词语,并简单进行了整理,有的.是写园子的景物的(美丽、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有的是作者的心情(自由、悠闲、快乐),然后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词语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谈感受时,再板书概括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如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最后引导他们有感情朗读相关文段。因为课文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加上作者语言生动,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如此快乐、如此自由,是因为祖父给了她无数的慈爱与自由”。

  当学习完这篇课文,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看到他们满脸兴奋,我接着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们可开心了,纷纷举起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趣事,看着一张张笑容满面的笑脸,听到不时传来的笑声,我觉得很快乐,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成功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收获,课堂不仅使他们学会了知识,也带给了他们快乐。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不知是谁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学却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这堂课后,我发现好像可以很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了。说实话,真的有遗憾在里面。总结一下,真的有很多不足,很多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课前准备不足

  1.没有提前试试电脑和投影是否可以很好连接,以致于今天早上上课时出现突发事情,重新换电脑,既耽误了上课时间,又使自己感到很紧张。

  2.没有提前试试课件,以致于今天在课堂上投影会不清楚,或是字体太小,学生无法看清楚。

  3.备课时忘了参考《同步学习》上面的问题,在课堂上可能会讲不到位。

  二、由于开始上课时突发事件,使我感到有点乱,在上课时竟忘记了板书课题。

  三、上课声音有点小,后边的学生听不太清楚。

  四、提问问题太散,没有把问题集中到一起让学生讨论。

  五、上课时,老师是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没有及时给学生示范。

  本堂课中的.优点是:

  一、上课中语言比较自然,教态大方,应付自如。

  二、较好的把握课文中心,提出一个较好概括课文内容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围绕中心一起学习。

  三、课堂中能灵活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课文内容,并且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是:

  一、课前一定要准备好

  1.备课要充分。教材、教师用书、《同步学习》充分运用,综合备课。

  2.提前试试课件,不清楚的幻灯片及时修改。

  3.课件不能喧宾夺主,而是为学生服务。

  二、上课开始一定要板书课题,不能再犯忘记板书课题这样的错误。

  三、提高上课的声音。

  四、集中呈现问题,留时间给学生讨论交流并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这篇文章他们一定感兴趣。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拓展迁移。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你曾经难忘的'去处吗?讲给班上的朋友吧!

  收获:作者的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便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音,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亮点”值得回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萦梦饶的祖父的园子。

  1、抓住佳词佳句感悟作者的写法。

  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握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这样有机的在布置学生写“广告语”时,如果引导其力争在写话中运用上“愿意”、“瞎闹”、“乱闹”等词语,不仅深化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还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延伸。教学本该如此,在败笔与遗憾中生长教学智慧!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课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童年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们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体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我首先让他们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十分精彩,有的说“这是个美丽的园子”有的说“这是个丰富多彩的园子”有的说“这是个好玩的`园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美丽、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好玩、有趣、自由、悠闲、快乐、健康”等词语,并简单进行了整理,有的是写园子的景物的(美丽、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有的是作者的心情(自由、悠闲、快乐),然后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词语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谈感受时,再板书概括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如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最后引导他们有感情朗读相关文段。因为课文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加上作者语言生动,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如此快乐、如此自由,再顺势引导作者的写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当学习完这篇课文,我接着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们可开心了,纷纷举起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趣事,看着一张张笑容满面的笑脸,听到不时传来的笑声,我觉得很快乐,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成功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收获,课堂不仅使他们学会了知识,也带给了他们快乐。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归功于本地阅读资源的引入,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支玉恒老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课堂上老师无须刻意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

  ”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引导学生走进园子,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认识到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这些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并感受到作者在园中不管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快乐的。接着分别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部分朗读,再次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让作者感受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祖父教作者区分“谷子”和“狗尾草”那部分后,都能抓住两个重点词“笑”和“慢慢”体会到正是因为祖父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三、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再次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再次体会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的眼里倭瓜、玉米、黄瓜、蝴蝶等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总之,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很愉快。我深深体会到支玉恒老师讲的,只要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无须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分析、概括、总结。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他们对农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的'自由和快乐。学生能够抓住重要语句进行阅读,边读边写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谈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谈到“追蜻蜓”“捉蚂蚱”时,所有学生的兴致都很浓,于是,我放飞学生的思想,“你们做过这么有意思的事吗?”学生七嘴八舌都诉说着自己的乐闻趣事。此时,我也意犹未尽,讲到了我小时候“捉麻雀”的趣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乐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写得这么生动感人的呢?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以及用词的准确,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烂漫的童年展现给我们,也就是说要有真情实感。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自由和快乐的体会深,谈论多,而对于这种快乐和自由是源于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作者的年龄认识不够。其实,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也有我们童年的自由和快乐,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2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资料交流:

  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拓展迁移。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你曾经难忘的去处吗?讲给班上的.朋友吧!

  收获:作者的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便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3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一:学生抓住课文中快乐的事,体会小女孩的自由。无论栽花、拔草,也无论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更勾起孩子们的回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我也用这样的感叹来回应着孩子们的朗读和交流:“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是呀,玩得累了,玩得睡着了,玩得多尽兴呀!”……

  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是这份温暖的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甜甜的笑时,萧红的心中的园子,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园子,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园子。”至此,孩子们才从更深的情感中感受着课文的内涵。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4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

  记得一位聋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对于正常学生来说,朗读能以声解义、动口又动脑,调动多种感官,使大脑左右半球同时和谐地活动起来。而让耳聋学生朗读,则有利于理解课文、丰富词汇,对于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完整话、提高写作水平、发展语言都有很大的好处。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再次尝试全程开启以读促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有效的“读”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我班学生听力水平都比较低下,在本课的朗读训练中,用得最多、最得心应手的是表演朗读法,动作+表情+体态语=表演朗读法。以《祖父的园子》第13、14、15自然段为例: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以上这三个自然段中有大量的表示动作的词句,在指导同学们朗读时,我让大家移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读。读到“抬头、跑过去、摘、吃黄瓜、大蜻蜓飞过、追蜻蜓、跑了几步、采花、捉蚂蚱、绑蚂蚱、浇菜、拿水瓢、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下雨了”这些字句时,我示意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表演出文中的各种动作。一时间,教室里开始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学生不但个个读得很认真,而且他们用动作、体态语外加自己丰富的脸部表情,将这几段文字演绎得相当生动。这样的表演朗读法充分调动起了聋生读的欲望,同时也让他们通过边读边表演的方式与文本中原本抽象的文字进行了很好的对接,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能轻轻松松体会到文字表达的`真谛,同时也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的朗读教学带给我很深的启示:尽管聋生听不到声音,但是他们的动作、表情、体态语都比健听学生要丰富得多,我们常常看到聋孩子在用手语描述一件事时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的,他们使用的各种动作和表情也都特别到位和形象,所以我们相信每一个聋生心里都有一棵喜爱表演的种子在不断地萌芽和长大。那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们就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聋生喜爱表演、擅长表演的天性,将表演朗读法进行到底。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3-26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3-30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6-13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5-25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3-25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7-05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3-23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精选3篇)05-15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04-01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3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