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18 19:51: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1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找规律”第一课时中,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进行有序地观察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用较完整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规律的能力。

  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多媒体课件将生活的场景直观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两组图形形成“有规律”和“无规律”的直接体验,体现出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习的愿望。

  2、对于规律的概况总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自己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较为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例题、练习题设计有梯度。在猜一猜,后面是什么的练习题里,除了图形的规律变化还多了颜色的规律变化。着重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先根据形状来判断,再根据颜色来判断;或者反之。

  在练习中,增加了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强化了重复出现两组以上的现象才叫做有规律。

  4、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5、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少缺憾值得我反思。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情境时我处理得有些仓促,在逐个呈现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队伍图时,没能清楚的引导学生在找事物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一组一组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并且在课件的演示中,没有指示或圈出一组的规律出来,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找规律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

  另外:数学课中还可继续拓展声音、动作等的变化规律,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学生作品展示得还不够,有学生独立设计了四个、五个图形为一组重复变化的规律,以及依次递增的规律。这说明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也启发我以后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想敢问敢质疑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多运用多媒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下面就设计本节课的五个教学环节,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一、游戏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游戏一:击掌拍肩拍肩

  游戏二:头部运动。(前后左右)

  考虑到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规律,把“学”与“玩”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此环节的设计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找“彩旗”的规律。设计的方法是师生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彩旗”的规律;第二个层次,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这样设计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第一关:猜一猜,★背后藏着谁?

  第二关:画一画,接下来怎么画?

  第三关:涂一涂(小小设计师)

  第四关:做一做(创造规律)

  本环节我设计了“四关”的练习,先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涂一涂”(小小设计师)和“做一做”(创造规律)的练习,这是在学生“找规律”的基础上“创造规律”的升华,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涂一涂”“做一做”的创造,对“规律”的感知和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的设计一关紧扣一关,由易到难,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3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秉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1、引入规律2、发现规律3、应用规律4、欣赏规律5、创造规律。回顾整节课,感觉在教学教程中都能得以体现: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否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对学习感到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摆什么水果?”的生活情景,引出规律。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这里学生对摆放水果以及学生表扬的掌声初步感知规律的美,掀起了探究规律的欲望。此情景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了。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将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猜一猜,做一做,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并用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规律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生日的具体情境中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紧接着又设计了“猜、做、涂、摆、画”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

  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点拨者、激励者。事实也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如:猜出颜色变化有规律的入场卷、创编有规律的动作、涂出有规律漂亮的花片、摆出有规律的卡片、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围裙。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自我完善、自主建构新知,学会学习。

  三、联系生活与运用创造让学生体会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没有价值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认识和研究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寻找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有规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时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动作,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欣赏规律,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才会越来越强烈。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二是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

  三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不敢大胆的放手,每组只限定了三种颜色大概十二个卡片,可以多给出一些有颜色的卡片。

  四是我在讲“一组”和“重复排列”的时候觉得花去的时间较多,

  再者在涂色过程中,更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拿出彩笔慢,又花了较多时间去找所需彩笔的颜色,导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找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反思07-25

《找规律》教学反思06-04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4-13

找规律教学反思03-20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4-01

《找规律》教学反思08-01

找规律教学反思3篇07-25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07-25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05-18

《找规律》教学反思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