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3 13:39: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然很想去天上看看,可他看到树太高了,没有信心爬上去,白胡子爷爷一直鼓励他,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而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个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读中了解故事。

  (2)对比中体会品质。

  (3)议论中受到教育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充满自信,充满勇气,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白胡子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所以,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挫折、烦恼,自信的迎接生活的挑战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简笔画蚂蚁,说说蚂蚁给你留下的印象。(身子小小的,尖尖的触角,很勤劳等)

  2、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睁大眼睛,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两个字都是“虫”字旁,昆虫类的动物一般要用“虫”字旁。)

  3、(板书上天的)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课题开始,从“蚂蚁”这个词语入手,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为孩子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做有益的渗透。]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己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自己读拼音或问问老师同学, 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指导读正确。)奖励星星。

  3、齐读课文。

  4、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去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给字宝宝找朋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随文读准生字,再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身材魁伟,借助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仰望、俯下请学生做动作等。让学生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新课

  标中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认读。小老师带读。

  2、师: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

  生:巨人和蚂蚁。(板书:巨人、蚂蚁。)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人的身材?

  生: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膀大腰圆。(板书:身材魁伟)

  师:那蚂蚁的身体呢?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生:很小很小。(板书:很小很小。)

  (二)研读课文

  1、学习1—3自然段,感受通天树的高大。

  师:文中还有一棵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我们来读一读。

  1)“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借助简笔画,理解“高得插入了云霄”。

  2)出示句子:“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与原文对比读,讨论漏掉“一直”这个词行不行?

  师:是呀,一直往上爬,要爬很长很长的时间,要不间断、不停地爬,才能爬到天上去,可见这棵树的确很高很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进行人文熏陶。]

  3)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2、学习4—7自然段,看看巨人的表现。

  师: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可见他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敢去爬这棵树吗?他在树下说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4—7自然段。

  1)先由学生自由读文,再交流巨人的表现。

  随学生回答出示巨人说的话: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谈一谈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体会巨人的`胆小、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板书:胆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巨人当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能不能找到一个词,补充到句子里再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 地)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指名填读。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文章的点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理解课文。]

  2)指导读老爷爷对巨人的鼓励。

  完成“语文天地”里的说话练习:( )鼓励( ):“试一试吧!( )。”

  3)师:听了别人的鼓励,我们常常信心百倍,可巨人却仍然说??

  生: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试一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

  生: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面对通天树,身材魁伟的巨人就这样连连告退,连试都没试就跑掉了。(板书:放弃。)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多次反复问答中,体会巨人的胆小,领会“连连告退”的含义。]

  3、学习8—13自然段,交流蚂蚁的表现。

  师:面对同样的困难,很小很小的蚂蚁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1)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对话。

  2) 出示蚂蚁说的话:

  “我能爬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我能行!”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a. 仔细读一读这三句话,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

  充满自信)谁来当

  一只自信的小蚂蚁?指名读第一句。

  b. 师:你能行吗?

  生:我能行!

  师不断地问,让学生大声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c. 师:你为什么这样有信心呢?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小蚂蚁想爬到天上去,它已经树立了目标,并且立刻开始爬树,用行动去实现目标。(板书:努力实践)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它告诉自己??

  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的力量那么弱小,它甚至听到了巨人对它的嘲笑,但是它告诉??

  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设计意图:抓住最能体现蚂蚁个小志气大的三句话,细细品味,融入情境,反复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响亮,一次比一次读得自信,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在读中领悟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4、出示巨人和蚂蚁在树下说的话,对比读、师生合作读。

  师:是呀,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小的蚂蚁要向世界证明:

  出示: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成功!(齐读)

  多媒体播放航天员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及航天员如何克服困难的相关视频。

  观看后谈感受。

  师: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你是像巨人那样退缩、放弃,还是像蚂蚁那样自信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2

  《上天的蚂蚁》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干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面对同一棵大树,巨人叹息“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小蚂蚁认为:“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本课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讲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喜好引出文中的主人公小蚂蚁,首先就让学生体会到它的自信、勇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再到文中去找一找,用文中小蚂蚁的话去印证它的自信,如“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等语言让学生也变得自信起来,这里引导地较为满意。同时,在讲授完课之后还进行了延伸,进行了续编故事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再者,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调动了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授课过程中还运用了课件,因为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不过,这次讲课也有一些不足。

  1、这次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转换,驾驭课堂上不是很能动。

  2、在概括人物性格上语言还过于单一,词汇不是很丰富。

  3、对于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没能做到面面俱到。

  希望这次讲课能对我有更大的督促和帮助,让我取长补短,以后把课教得更好。设计小练习,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3

  《上天的蚂蚁》这篇童话,是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

  二、 环节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采用不同方式的读。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通过上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像这只小蚂蚁一样,下大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4

  这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书声琅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文本内容不长不短,语言简单有趣,贴近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2.整节课的学习思路清晰,细读环节分三个板块进行:首先体会通天树的高,再了解“巨人”面对通天树的表现,最后了解“蚂蚁”面对通天树的表现,在对比中感受蚂蚁的不怕困难、坚定地努力的可贵品质。

  3.整节课的学习“以读为主”,读中学词,读中理解重点语句。为了提高读的实效性,我紧紧结合文本创设了多种学习情境,并在情景中推进学习的深入,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挺进。

  4.环节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比如:在了解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巨人”?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板贴:身材魁伟、身强力壮)你还能想到用学过的什么词语来形容一下?(膀大腰圆、虎背熊腰)这既是引导学生复习、积累同类词语,同时也为下面的'这个环节服务——白胡子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试着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说一说。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我通过引读: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在这样的情境朗读中,让学生理解了巨人这样的表现,就叫“连连告退”。

  5.在情景朗读中,使重点词句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通过本文的学习在感受蚂蚁自信坚定、不怕困难的同时,应让孩子们能将这种自信和品质牢牢记在心中。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小蚂蚁可不是说着玩的,它边说边爬上了这棵通天树,开始了它漫长而艰难的行程,可是,通天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学生想象交流后,我就把他们说的变成引读的情境:

  小蚂蚁不停地往上爬,正午的太阳晒得他浑身火辣辣的,可是小蚂蚁没有停,他会告诉自己——(女生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听,狂风吹来了,吹得大树都摇晃了,可是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坚定地告诉自己——(男生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寒风加上暴雪向他袭来,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非常愉快地告诉自己——(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小蚂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坚定地向上面爬着,多么坚定、自信的小蚂蚁啊!来,孩子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只坚定自信的小蚂蚁!

  这样情景交融的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更是小蚂蚁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文道统一就无痕地实现了。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5

  这堂课的设计,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他们有疑问,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来为他们解决疑惑呢?当然,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识”这样一个程序来进行的。孩子们的感受是深刻的。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体验、感悟,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从课题开始,从“蚂蚁”这个词语入手,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够字规律,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为孩子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了有益的渗透。

  二、识字教学有面有点,开始学生随文读准生字,是对生字的全面关注,后面多媒体学习是对重点词语的突破。特别在突破重点词语的.过程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身材魁伟借助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并现场感受魁伟,如仰望俯下请学生做动作等等。孩子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课堂教学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老师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词语“鼓励”、充满自信和感叹号的教学,孩子读懂了段,读懂了文,过程和方法在这里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实。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6

  《上天的蚂蚁》这一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11单元以“努力”为主题的主体课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位巨人和一只蚂蚁对待“爬通天树”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孩子们学习蚂蚁“人小志气大”“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肯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难的目标也能达到的道理。

  在“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先讲滴水穿石的故事给学生听,让他们初步感受“努力”二字。在出示课题时,先让孩子们谈谈对“蚂蚁”的印象,出示课题后,让他们自由质疑,他们提出了许多不错的问题;“这只蚂蚁为什么要上天?”“蚂蚁借助什么上天”“蚂蚁上天了吗”“蚂蚁上天后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通过与孩子们课前谈话,自由质疑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角色朗读理解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白胡子爷爷、巨人、蚂蚁说的话,然后采用多种形式指导他们朗读,组织他们进行动情投入的角色朗读,还鼓励几位孩子们尝试角色表演,这样,通过朗读、表演、人物对比,孩子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巨人的胆小怕累,蚂蚁的勇敢、努力、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在“联系生活课堂延伸”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围绕“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蚂蚁的什么精神?”“当你遇到了困难,你努力了吗?”这两个话题,组织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自由交流,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做法。因为班上有很多孩子就像“小猫钓鱼”一样,做事总是无法坚持,于是我抓住这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引导学生朗读《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还告诉学生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坚持的重要性,让他能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相信通过这些故事的熏陶,孩子们今后做事时,会更有耐心。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7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努力”为主题。本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本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个自然段写树很高,第2—7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的对话。既写出了大树之高,也就是蚂蚁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大,也写出了巨人的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8—13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表现了蚂蚁决心爬到天上去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任务对话——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学生在反复诵读对话的多数中,体会本文所讲述的道理。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经常给学生进行生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倾听孩子们的读书声,倾听他们是否能读出不同身份的人声音的特点,是否能读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质。当其朗读不足时,及时加以指导、练习;当其最后配乐朗读重点句子时,适当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情感。孩子们朗读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故事所带给的精神。

  第一,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采用男女生赛读的'方式;在理解“抬头仰望”一词时,请生做动作体会,体会看的辛苦并读好本句;在读“我能行!”这句时,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体会自信;文末的中心句,采取老师层层深入的引导。在体会蚂蚁有坚持不懈时,我请孩子们思考:“面对这么高的树,小小的蚂蚁爬树上天会非常的不容易。你觉得它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去面对呢?”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如果烈日当空,蚂蚁怎么做?”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第二,注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开始出现的树很矮,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做出判断。开始有学生根据“很高很高”判断出树太矮了,我把树升高一截,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棵树是插入云霄”,看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我喜在心里。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请学生说出从课文里哪些地方读出蚂蚁很小很小?学生进一步深入走进文本,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还注意从孩子们的“说”上来倾听。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说的机会多,内容多,形式也多。丰富的口头活动使孩子们的思维、情感、认知等不断处于此起彼伏的状态。当讲到巨人的样子时,我出示了巨人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强壮,高大,有力气),从而理解这就是“身材魁伟”的意思。在讲到巨人胆小退缩时,请孩子们讲巨人还会怎么说,来理解巨人的害怕懦弱才会“连连告退”。比较,当课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巨人和蚂蚁身材的差距,我立刻用图作比较,引导孩子们发现两者的不同,前者高大,后者弱小。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了解巨人的胆小蚂蚁的勇敢坚持,也为体会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最后让学生谈体会,大家仿佛一直认同,如“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就能成功”等观点,没有凸显个性。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这种情况,多做一些指导,等等,多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才会有缤纷的答案,充分凸显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8

  通俗地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如何通过“有形”的训练来提升学生“无形”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天的蚂蚁》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

  练习1

  在上天的路上,即使(),小蚂蚁也不(),即使(),小蚂蚁也不()。

  生:即使遇到暴风骤雨,小蚂蚁也绝不退缩。

  生:即使摔了又摔,小蚂蚁也决不放弃。

  通过这样的小练习,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拓展想象,发展语言,提升语感,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文本主题。

  练习2:

  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坚持不懈。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充满自信。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永不放弃。

  耗时少,收获大,小练习的功劳高,当然,有效的`阅读是完成小练习的最好铺垫。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执教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教案设计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设计三个问题统领全文: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从哪里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2、面对这么高的树,蚂蚁和巨人分别是怎样做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思、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表演读,教师引读,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感悟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努力、自信、坚持不懈,要勇敢等。同时由于这篇是一片有趣的童话故事,配上一些颜色鲜艳,有趣的图片所以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课文感兴趣了,自然会开动他们的小脑筋,形成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了自悟的教学目的。

  在本次课中,让我有深切的体会,课堂是孩子们的,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当老师花点心思,积极引导,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拓展部分当问到“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时?”孩子们不但给出了答案,同时还帮小蚂蚁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也让我看到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如在教师引读方面,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对故事的把握,情感的领悟,所以只是点播,而没有带读,所以学生在自己读的时候课文中的情感没有充分读出来,这样会影响孩子们领悟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另外由于对学生没有太多的信心,所以在角色读的时候只是形式般的走过,没有很好的让孩子们在多种情境中去体会,去感悟。总之,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争取不断地自我提升。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因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在盯着我。同时孩子们也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不要低估每一个孩子,他们随时都可能给你惊喜!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0

  这堂课的设计,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他们有疑问,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来为他们解决疑惑呢?当然,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识”这样一个程序来进行的。孩子们的感受是深刻的。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体验、感悟,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写话,是根据现场的.生成临时布置的。虽然孩子们的笔触还有些幼稚,甚至有些不通顺,可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的体会是深刻的。这一作业的设置,使课内课外,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知识与表达联系起来,把封闭的课堂变成了开放的课堂。这样有利于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用语文的精神。谁不为他们这种开放的、自主的、个性的作业而喝彩呢?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呢?本节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到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烦琐的问题,而是抓住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描写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的句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读

  古人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传统教学的精髓,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一篇文章内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读者,靠讲解、分析,靠老师的告诉,即使学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体验、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得靠反复吟诵、入情入境、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采用的方法如何,实践证明,课文是读懂的,只有让学生读出味来了,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默读课文8——13自然段,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师生读,表演读,把学生从课堂带进文本,再从文本带进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的生词,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小蚂蚁说的三句话,制成幻灯片,结合教学内容来展示,能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突现文本价值。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2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第一课时重点在于解决字词句篇的读上面,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最终的目标。上一次在锦西听了李其玉校长的讲授,心中有了一点点灵感,既在一课时加上写字、解决简单问题和基础知识的内容,于是有了今天的`教学。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蚂蚁,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引入“蚂蚁”两字,再请孩子们说出蚂蚁的一些特点,孩子们说到了“小、勤快”等等。接着就揭题了——上天的蚂蚁。按照以前的设计,这时候就直接进入教师范读的阶段了,但是先让孩子们对课题提问题,诸如“为什么、怎么”一类的,然后避重就轻的解答一些,然后再进入范读环节。范读后学生自读,在自读的过程中,勾画难字、难词,小组合作解决。这里进行的是集中识字,过程就省去了,至于采取这种识字方式的原因,就在于现在增加了一课时的内容,时间显得不够了,只能利高效的识字模式来学习。在识字的过程中,请孩子找出反义词、形近字、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字,对于一类字,马上描红、书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为测试和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3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新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蚂蚁努力爬通天树的故事。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设计这节课时,我用了悬念导入法:同学们,小蚂蚁平时都是在地上爬,可今天的这只小蚂蚁却有一个奇思妙想。是什么呢?对!它想上天。这是怎么一回事呀?他能不能爬上天呢?学生都感到很好奇,蚂蚁怎么爬上天呀?兴趣一下被带动起来。

  二、注重识字的教学,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的`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课,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本节课,开始是学生随文读准生字,这是对生字的全面关注,后面多媒体学习是对重点词语的突破。特别在突破重点词语的过程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蚂蚁”两字,学生是按照形声字识字法记住的,也有的孩子用了熟字换偏旁。“身材魁伟”一词,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让学生换个词解释。“仰望”、“俯下”,我和学生做动作理解。“鼓励”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鼓励?孩子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注重读的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我们常说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本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课文,感受小蚂蚁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低年级年级的教材文字优美、富于童趣。这就给朗读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练习朗读我从以下三点做起:

  1、读准字音。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文字障碍,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读出感受。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句子,找到句子后,自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伴读,互相交流,最后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过程中,第一步要提出学习要求,步骤要清楚,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学习,自读,找句子,带着感受读,同桌读,评读。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由于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没有抑扬顿挫。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先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再通过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不断训练,慢慢地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初步养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四、学生在愉快、平等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这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也就意味着学生每堂课都能充满收获!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4

  童话《上天的蚂蚁》通过巨人和小小的蚂蚁的比较,写出了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朗读1到7自然段,找出描写树高的句子,显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表演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集体朗读,或读句,或读段,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巨人,体会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蚂蚁,理解即使面前困难再大,也要努力面前,勇敢克服。之后,又设计了多种读得方式,如:自由读,个别读,教师引读,男女赛读等,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了他们对努力的理解。

  反思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仍要改进:

  1.板书设计不够规范,过多过杂,应该再简单些,再形象些,那样更会让学生对本课的脉络一目了然。

  2.对于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好的评价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我也知道,掌握评价语这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久以来的学习、积累。

  3.课堂上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得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语气。我想,这时教师能做到范读,做到引导,效果会更好些。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15

  今天,我参加可慕学区二年级语文的教研活动,执教《上天的蚂蚁》这一课。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执教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教案设计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设计三个问题统领全文: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从哪里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2、谁想爬到这棵树上?谁更容易爬上去?为什么?;3、面对这么高的树,蚂蚁和巨人分别是怎样做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思、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轮读,男女生读,表演读,教师示范读,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如填空“仰望( )”,“——鼓励——:‘试一试吧!————’”,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本堂课参与听课的老师给予了我不错的评价和建议,我也深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参与率高,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基本能体会努力的含义。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如课堂后面部分时间仓促,导致人物对比不突出,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巨人的懦弱,蚂蚁的努力;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总之,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争取不断地自我提升。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04-10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3篇)04-25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4篇)05-05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3篇)05-10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3篇07-08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05-13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04-29

《小猪飞上天》幼儿园教案05-30

教学反思03-25

教学的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