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6:23: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优选]《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选]《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着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经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从《识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出一个大道理,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强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话寓言。经过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习识字4时,学生已经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教学本课前我又重新强调了这一点,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已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在指导朗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经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当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这篇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进行情感朗读,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文章的寓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一、理解词语、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的环节,这节课也同样如此,因为学生只有做到情感朗读,才能加深对词语、文本的理解,同样的,学生只有对词语、文本理解了,才能做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在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只能说出大时,我则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我们学校的操场大吗?和平广场大吗?能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就有学生说出是大到看不到边。这时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词语的教学,而是进行拓展,让学生再说出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学生说出了大海、草原、宇宙……此时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必定是准确、鲜活的。因此在读小鸟说的这句话时,老师无须指导,学生自然就能读出情感。

  二、积累词汇、说出寓意

  课文虽然不长,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学生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说出小鸟会对是因为它飞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物时,我则说出“见多识广”,一来是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二来是为学生在后面说出寓意奠定基础,在后面教学中出现的“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同样如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说出“坐井观天”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时,学生能用上我教的这些词语,轻松地说出了本文的寓意,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单纯地追求形式,进行了一个课本剧的表演,但由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够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够广,其实只用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再次完整地感受课文,又能够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的真正成功在于每位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而非几位学生的精彩表演。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知识,比如,这是个寓言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寓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一、介绍

  今天由于学校领导要来听课,就承接陆老师的《坐井观天》第一课时,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现讲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课后小感贴一贴,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感情朗读

  1、 师:是呀,小鸟曾经飞过……飞过……飞过……,所以觉得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抬头看到的都是井口那么大的天,除了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还看见了……。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2、现在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只(……)的青蛙。这是一只(……)的小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两人分角色读。

  3、分角色读。

  个别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三、理解寓意

  1、师:最后,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2、师:青蛙为什么笑?

  3、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4、师:小朋友,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哪些人,哪些事呢?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的跳绳水平已经够好了,可这次参加全市小学生跳绳比赛,才知道我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目光短浅、眼界狭小,孤陋寡闻)?

  6、那么你能给坐井观天找几个近义词吗?

  7、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人。

  四、拓展思维

  1、看着这只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小鸟的心里非常的着急,他可怜他、同情他、想帮助他,想劝劝青蛙,让他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

  2、现在,老师就是这只呆在井底的青蛙,哪只小鸟愿意来劝劝我?

  3、经过小鸟耐心的劝说,青蛙终于答应跳出井口,去广阔的天地去遨游了,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青蛙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生动。

  青蛙来到——,看到——,听到了——,他想——。

  4、 而这时候的小鸟也特别的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不要做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而且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这样,在别人增长见识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在课堂上,当同学们都在声讨青蛙的时候,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亮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青蛙的一个优点。”我闻声寻去,发现是我们班的方巍栋。我问:“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觉得青蛙能相信自己这是好的!”想想也是!青蛙的相信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因为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我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只青蛙说些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到:“青蛙,你只要跳出来就能发现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其实这时候,我就可以承接下面,让这只青蛙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说一说青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是心里一边想着教学设计,就忽略了课堂生成的东西。等我上完坐井观天这个词在平时生活中的运用再来劝青蛙跳出井口看外面的世界,就感觉味道差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关系,连最后的一个环节来不及上。真是惭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一、交换角度,学造句

  孩子小造句时常会出现“一呼百应”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说“花儿好看”,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草儿好看”、“树儿好看”……不是这种通病,要么句子内容干瘪。我在指导造句就“对症下药”,防治这两大通病。在指导“无边无际”造句时,先让孩子们想想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孩子们想到了大海、草原、沙漠、天空……于是我说你能选一个地方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吗?然后我先说一句;“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行走着。”于是孩子们也学着我的句子说起来。“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着。”“小马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孩子们的句子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好,一个个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于是我又说:“我还会说得跟别人不一样,你行吗?”孩子们思索之后,一个个崭新的句子蹦出来了“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寻找着水源。”“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游得小鱼我认识。”“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航行是非常危险的。”“牛、羊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这时我把手中的蘑菇纷纷发给孩子们,并说能在句子后面加上问号或感叹号吗?领到奖品的孩子们极度的兴奋与活跃。一只只小手举得更高“你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吗?”“看!一群可爱的白鸽正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呢!”……一个个美丽的句子从孩子们嘴里蹦出,课堂上洋溢着快乐、兴奋,眼睛里闪烁着灵气、智慧。

  是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兴奋下,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我们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

  二、联系生活,悟寓意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到得少知道得少,还自以不正确的。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如果要理解并体会这个成语的寓意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正如课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无边无际造句之后,我说孩子们小青蛙听你们说外面那么好,他也想跳出来看一看,于是我把青蛙图片从井底贴到了井口,又说青蛙跳出井里会看到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想像说话,孩子们从池塘边说到果园里,从果园里说到公园里……想像力非常丰富,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美丽的景色,小青蛙以前怎么不知道?“因为它哪里也不去?”“你想像它那样吗?”“我可不想,我要像小鸟那样。”于是我的手偶青蛙出现了,低下头说:“小朋友,我知道错了,可是我怎样才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呢?快帮我出出主意吧!”“我建议你多看书。”“我说应多走走,了解一下外面的事情。”“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新闻。”“遇到事情,多试一试,多想一想。”“对孩子们,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瞧,孩子们说的,不就是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课后反思: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对于这篇课文的就教学,我安排了以下的环节: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在检查预习,巩固预习,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好路。我在检查朗读情况时运用了接力读、小组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方法,发现通过反复的检查,即使是那些预习不是很认真的同学也能够熟练的读课文。“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二、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学生生动有趣的分角色读。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把作业本卷成筒来看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这个实验使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作业本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

  三、在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悟理,体验角色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本课作为生本课堂研讨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引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我在课前对课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情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学”有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合作讨论的“载体”。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出自学的问题后,让孩子用画线、做记号的方式为的是让他们有真正自读思考的时间。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再去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才让孩子的脑子真正的动起来。而画线的时间,也让课间巡视的老师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将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价体系相挂钩,采取捆绑式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采用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而个性朗读时则重视个人评价。比如说,四个人当中,有ABcD四个能力层级,A是学习最好的,D是学习最差的。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间得4分。用这样差异评价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全力参与,学习最差的通过较多的`参与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全组学习。

  本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学环节还是过于匆忙,如“无边无际”还没有说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来解释,联系实际再说说词的意思。在写字展评环节中,最好举优秀同学的字为参照而不是错误的字,加深他们正确字的印象,并培养字体美观感受。此外,四人小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这也是下一阶段将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完《坐井观天》这一课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准备的时间短促,但由于对本课教材和教案比较熟悉,在备课时既备了教材也备了学生,所以上课时就比较有把握,显得胸有成竹。加上这是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所以学生学起来特别起劲、主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顺利且流畅,对于预设的内容也都基本能够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我有以下几个小创意和亮点:

  第一,创设情景,以青蛙独白的方式贯穿全过程,问题的引出新颖、有趣,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知识。

  第二,本课较好地体现低年级的教学特点。将要求识字、写字、学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充分的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抓牢。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识字,有的放矢地进行写字指导。

  第三,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根据课题质疑,带着要求去读书。学生的一个个“?”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究者。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语感。

  第四,注意语文文字的训练,在阅读中让学生学习积累词汇,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这节课,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遗憾:

  在识字环节,如果在扩词练习后,能紧扣文本马上出现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词语让学生认认读读的话,对掌握本课的字词更有帮助。对于这方面,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是一个难得的经验积累。

  在阅读教学时,本来设计在理解“无边无际”一词后,进行一个拓展的说话练习,以“无边无际的()”练习扩展词汇,再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但由于紧张给忘了,后来虽然尝试在后面补充练习,但效果没有预设中好了,衔接也显得有点勉强了。

  在指导朗读方面不够细致,在讲解后,个别学生仍读得不好时,我应该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范读,让学生模仿学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处有目的的读。首先,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其次,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小鸟和青蛙分别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最后,细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心理之后,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层层递进的.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由于有了前面的参与,学生对“坐井观天”有了个人的看法,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1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2-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2-08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6

【热门】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6-2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热门】06-21

【推荐】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6-16

【荐】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6-1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荐】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