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7 10:39: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词句来谈体会,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条鱼!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探寻“我”惊讶表现背后深层的含义,真正体会鱼之“大”。又如:课文没有明写父亲教导孩子的情节。我就引导学生充分自主阅读8—9自然段基础上,展开情境对话,并且一反常规让学生演父亲,教师演“我”。不但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也调动了读书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更加进取投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亲的情怀,避免了说教。

  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在研读“为什么不愿放时”,处理不够灵活。预设中将“钓鱼的细节”与“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的理解联系起来。即:学生说到“鱼大”时引导从哪里看出来?生必然会读到“啊,好大的鱼……”;再引导质疑,从这句话必须能看出鱼大吗?如果“我”是个新手,第一次钓到鱼呢;引导读钓鱼的细节,一是读懂我是个钓鱼“高手”,在“高手”眼里大得吃惊的鱼,必然是真正的大鱼;一是品味钓鱼过程的不易,“不仅仅是技术活,也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实践下来感觉这样的处理,教师牵引痕迹过重,不如简单处理——学生说到“大”,就引导抓住“啊,好大的鱼……!”读出鱼大;说到钓鱼“很不容易”,引导读悟钓鱼的细节,相机点拨从中也可看出“我”是个“高手”,进一步说明鱼大,顺势再读“啊,好大的鱼!我……!”一句。使对鱼“大”的品悟更加丰满,教学流程的推进也更为自然流畅!

  就整堂课而言,教师“控制”的痕迹明显,体此刻各环节推进上,教师“教路”主宰一切,学生“学路”被严重弱化。如何让教学的推进,由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引导,而非教师的预设来主宰?这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除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必须供给小组内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有个展示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给予小组准备的时间少,所以,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浪费时间比较严重,所以,出现了教师代替的多的现象。

  孙双金教师曾说: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要在“浅出”上做文章。这正是我们听许多名家大师上课娓娓道来,徐徐推进中,彰显沉稳大气;稍加点拨,令学生豁然开朗,体现举重若轻,四量拨千斤的精妙;润物无声,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闪耀教育的智慧。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2

  上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好好读了一下单元提示,让孩子明确本单元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抓住关键词句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之后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我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正因这一段时刻我都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因此小曼站起来又快又正确地说了文章的事情讲的.是什么。之后,文豪就举手表示有不一样意见,他立刻就说到了小曼结尾没有补充文章的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这也是我前几天一向在提醒孩子们归纳时要注意的事项,这天文豪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我很高兴。但是我先让他对小曼刚才的归纳文章写的一件什么事情这方面做一个评价,他还是肯定了同学的回答。我觉得在引导孩子评价时首先要对别人的优点给予肯定,这也是一种礼仪。之后,我就请他补充要表达的中心,他很快就抓住了最后两段最重要的部分,说实话,备课时,我没有打算从后面回旋,看到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部分,我就因势利导,试着让孩子自己说说对这句话的明白。没想到培元一下子就把这难点给化解了,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这东西很简单,但是去做起来又很难,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在街上捡到一百元钱,你交给老师就是“是”,你自己留着就是“非”,这很简单,但是你到底交还是不交,却要经过很复杂的思想斗争,要经历道德的考验。这孩子说的多好呀,我立刻对他表示感谢,我说:“老师要谢谢你,正因你把一句不好明白的话和同学们说明白了。”接下来的教学很顺利,孩子们对这句话用孩子的视角感受后,对文本的明白也很到位,抓住关键词语把文章体会得较为深刻。比如,抓住平静明白父亲说话的不容争辩,抓住盯了好一会儿明白父亲的喜爱和舍不得等,再后面讲到各种诱惑的鱼时,都说的很好,梦园讲到夜深过马路,林源讲到去买东西老板睡着了他还是把钱放在桌子上,孩子们都能随即说出这是是还是非,我想,孩子们在上这节课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文本的方法,也是道德上的启示,这正是我真正想要的。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3

  要上公开课了!不能说久经沙场,但也见过几年的风雨,经验还是有积累的。第一步,深读文本。诵读,听录音读,跟读,品读,反复练读……读到心中有感觉了,读到能够和文本好好做朋友了,读到再读便是"他乡遇故知"方休矣。第二步,从中吸取百家之精华,自己的功夫不够深,只能遍访名师,相信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能够到达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境界。第三步,抓好重点难点,形式能够多样,但文本的内涵是固定的,重点难点正如文本的枝干,教学的各个步骤都是从中派生与拓展的。第四步,设计教学过程,那是一个细嚼慢咽的'过程,自问不是聪颖之人,但我一天想一点,也能积土成山,积水为海。

  学成下山,是时候让"精心的准备"发扬光大了。教学演主角的是学生,我要给他们一桶水,"长流水"那是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做的工作就是要他们重视这次公开课,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当然许多准备工作已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得以锻炼了,如回答问题,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万万不能讲的是关于公开课的资料,哪怕是片断只言。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准备得过于"充分",那失败的机率会更大,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敷衍了事,觉得在演一场老掉牙的破戏;老师疲于背记,越怕错,往往越多错。因此准备是心理上的调动,学术上问题要守口如瓶,惊喜才会不断嘛。

  上课过程那是准备好的,我的头脑里只记得两个原则: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多做。让自己多引导,语言更精练。一节课下来,尽管不能说惊世骇俗,但已尽力,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各位老师所评议的:能把握中心,重点,难点;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很好地感悟了作者的情绪;结合实际教育学生……

  有时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旁观者清阿!知不足而厚学,我自然重视自己的不足了。更重视用什么方法来改之补之。第一,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读是读了,但何以感天动地,何以平淡中见真情,是我以后努力提高的一项技能。方法何在,此刻我还是毫无头绪,因材施教,其他老师的方法也略试了一二,但每班都有本难念的经,我班的经书内涵还是比较深奥,需要时间"书读百遍"。第二,本人语言表达有所提高,但是还达不到校的平均水平。那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上学那么多久总不见用心举手或交流,二十多年的恶习,是需要时间来改改,但是这个我能靠自身努力完善。第三,老师课堂艺术需提高。教育机智讲究随机应变,可遇不可求,注意就是,刻意之后就会转成守株待兔或画蛇添足了。有些老师还提出设计方面还能够如何更顺理成章,有些老师传授如何调动课堂讨论气氛的妙招,有些老师研讨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协调……研讨会上大家把我的课分析得如此透彻,提高了我的认识,真有种"一语道破玄机"的感觉,这是以前作为旁观者不能体会到的收获。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4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懂得用道理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钓鱼、放鱼得到启示”这条主线,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研究父亲的言行

  当我们捕捞到大鲈鱼时,父亲虽然很高兴,可是他此时看了看表,离开放捕捞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面对道理难题,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让作者放鱼,此时父亲的心里会怎么想呢?研究父亲的'言行,感悟课文要揭示的主题。

  二、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同时在读中揣摩文中“我”的心理时,把握课文的写作目的:道理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朗读中过程中,怎样才能读出效果?老师在朗读技术上应给与指点,如体会作者不舍得放鱼时,可以把“慢慢地”、“依依不舍”读得慢一点。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老师还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增强朗读效果。这样也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

  三、联系生活,教育学生做人

  引导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遇到道理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看电视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给予评价,使学生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与非。这样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也让老师更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要仔细聆听,发现其优点,同时也不能放过错误,对他们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5

  教学这一课时,我重点抓住文章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让学生悟文、悟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着重学习“我”和父亲的对话,并感受“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语文是离不开“读”的,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钓到鱼时,“我”的心情如何?并体会钓到鱼的不容易

  问题二: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三: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学生能通过多次的、不同形式的读,来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获得道德上的震撼。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教师语言不够严谨,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我”钓到鱼时那种“得意”的心情,我让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给“得意”换一个词?学生说出了很多词语,例如:兴奋、激动不已、高兴……原意是让学生带着自己换上的词语再带着体会读一读,结果说成了:“带着兴奋、激动不已、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是我很不应该错的地方,也说明教学时我的语言还不够严谨。学生不可能同时带着这么多种的感情读一个句子。课后,我想我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然后再指名学生上来读,读后让他说说他是带着什么心情读的,如果其他学生没有感受到这种读,说明还要进一步指导朗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6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7

  情感是文章水到渠成的内心体验,让人为之心动,为之共鸣。然而,共鸣之中,却让人感悟更多。所以,文中潜移默化的灵气熏陶,也许就能让学生悟得更深了。《钓鱼的启示》虽只是一次儿时钓鱼的经历,却让小作者在父亲的言行之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住了那些“诱惑人的鱼”。可见钓鱼带来的启示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事实的确如此,也许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只是一个细节,但如果你仔细体会,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收获更可能相伴一生。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也来动笔写写你生活中的启示。学生仔细地回味了生活,思考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一篇篇文章也就得心应手地写成了。“第一次擦火柴中收获到的勇气”、“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收获到的亲情”、“下棋中的'一步悔棋收获到的人生需步步扎实”、“风雨中坚强毅立的葱收获到的人的倔强”……真不想到学生的收获竟是如此之多。看来,笔端的文字流露的不仅可以是一份情,更可以是一份人生的收获。文字让学生感悟更深,启迪更多。

  可见,在模仿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让学生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提高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依样画葫芦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8

  学情分析: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本文的前天,班上有一位叫罗继鹏的学生拾到一台手机,主动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这一机遇恰可用于教学。结合这件事教学,能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3、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精读课文: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

  4、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或有关规则的文章。

  教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一、再读课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师:上一节课重点体会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动,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

  2、重点阅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共享成果。通过交流,点拨、指导以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当时可能会想:这条大鲈鱼固然十分宝贵,但现在还不到钓鲈鱼的规定时间,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让儿子把大鲈鱼放掉。

  3、师: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作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这样的人你看到过或接触过吗?

  二、结合实际,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渗透品德教育:

  1、师:前天,罗继鹏同学拾到一台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罗继鹏同学到讲台上来说说拾到手机和把手机交给老师等的经过和想法。

  2、师:罗继鹏同学拾到的手机少说也值五、六百元,却毫不犹豫交给了老师,他这种遵守社会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能够像罗继鹏同学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样去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和规则呢?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带我到昌明集市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忙中出错,多退了4块钱给爸爸,我正准备提醒小贩,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这件事,真叫我为爸爸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当时不能勇敢地抗议爸爸而感到深深遗憾。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你自己当时的行为?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的认识。

  4、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加深理解,建议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引导学生小结:我从《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三、指导学生写“规则”《钓鱼须知》

  1、师:近几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煤冲水库(这是本镇离学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个地方。)那里的鱼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但那里又是钓鱼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请你为这座水库写一个《钓鱼须知》。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可仿照《小学生守则》写成条款式。

  2、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钓鱼须知》整理成文。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完成。

  3、展示写得好的《钓鱼须知》,给予鼓励。要求学生互阅稿子,互提修改意见,认真修改《钓鱼须知》,改定后抄正。

  四、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读课文,查资料,问别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教学思考: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而且教子有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这样的父亲能有多少?读到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到市场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多退了4块钱。我正想提醒小贩多退了钱,父亲瞪了我一眼,拉着我快步走开了。到了家里,父亲还为他的“聪明”自鸣得意。我虽然有些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我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村农民,他平时也总是教育我们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可面对4块钱的诱惑,他便忘记了对我们教育。或许在他的意识里,别人退错了钱,错误是别人犯下的,他将多得的钱据为己有也就理所应当。

  回想起来,我的父亲与詹姆斯的父亲确有很大差别,但是,环视周围,我的父亲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中普通的一员罢了,他所犯的错,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是那么普通,而对坐在我面前的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想必不少也有着和我类似的经历,也许,他们中的许多人正为此而感到困惑?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会、身边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许多时候,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反差,是非黑白,人们往往容易分清楚,但当一己利益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许多人都选择了利益,而把社会规则暂时放到了脑后。在教学中,现实生活与文本中的生活的这种反差,我们究竟该视而不见,绕开走,还是面对现实,引起学生的思考?绕开,无疑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省下许多功夫,但这样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自己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不过我想,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马上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一定能通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9

  钓鱼的启示是小学五年级第一卷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本的重点是掌握文本的主要材料,理解作者获得的启示。掌握关键词,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课文《钓鱼的启示》既美丽又富有人文道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很难从故事中学到启示。在“简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求发展”的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我牢牢掌握了“难”这个词。问:什么是“是”什么是“非&rdquo?在捕鱼方面,什么是“是”什么是“非&rdquo。为什么作者说实践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是困难的。然后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作者的困难在哪里,“正当同学们觉得这条鱼很吸引人,真的舍不得放手的时候,我让同学们换一个主角。此刻,你是小詹姆斯,手里拿着一条大鲈鱼。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同学们学习、理解和品尝关键词,深深感受到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的`兴奋和自豪鱼,被迫放开大鱼的痛苦和无助,以及34年后骄傲的情绪变化。来自启示录(理论)&mdash—到故事(钓鱼和钓鱼)&mdash&mdash&mdash然后到启示,它被分为几层。同时,注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并与换位思维相结合。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实践道德的“难点”,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移情。在此基础上,我再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父亲的困难在哪里”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升华主题的问题,所以在交换学生后,我指出“我父亲正在用实际行动教育他的儿子不要做坏事也不要做好事。在面对道德选择时,他应该自觉遵守道德,成为

  一个正派的人和资本人。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睁开眼睛,看着黑板上的大人字。我知道他们正在将这种人文道德内化。这种情感体验为后来理解“启蒙”的现实生活奠定了基础。当学生们谈论自己生活中道德问题的实践时,他们的思想再次受到洗礼。此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面对道德选择时,他们都必须自觉遵守道德。以突出主题。

  当然,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遗憾。例如,在我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人物心理变化的体验和对人文道德的理解,而忽视了让学生猜测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中国特色。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词句来谈体会,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条鱼!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探寻“我”惊讶表现背后深层的含义,真正体会鱼之“大”。又如:课文没有明写父亲教导孩子的情节。我就引导学生充分自主阅读8-9自然段基础上,展开情境对话,而且一反常规让学生演父亲,老师演“我”。不但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也调动了读书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投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亲的情怀,避免了说教。

  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在研读“为什么不愿放时”,处理不够灵活。预设中将“钓鱼的细节”与“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的理解联系起来。即:学生说到“鱼大”时引导从哪里看出来?生必然会读到“啊,好大的鱼……”;再引导质疑,从这句话一定能看出鱼大吗?如果“我”是个新手,第一次钓到鱼呢;引导读钓鱼的细节,一是读懂我是个钓鱼“高手”,在“高手”眼里大得吃惊的鱼,必然是真正的大鱼;一是品味钓鱼过程的不易,“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实践下来感觉这样的处理,教师牵引痕迹过重,不如简单处理——学生说到“大”,就引导抓住“啊,好大的鱼……!”读出鱼大;说到钓鱼“很不容易”,引导读悟钓鱼的细节,相机点拨从中也可看出“我”是个“高手”,进一步说明鱼大,顺势再读“啊,好大的鱼!我……!”一句。使对鱼“大”的品悟更加丰满,教学流程的推进也更为自然流畅!

  就整堂课而言,教师“控制”的痕迹明显,体现在各环节推进上,教师“教路”主宰一切,学生“学路”被严重弱化。如何让教学的推进,由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引导,而非教师的预设来主宰?这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除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必须提供小组内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有个展示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给予小组准备的时间少,所以,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浪费时间比较严重,所以,出现了老师代替的多的现象。

  孙双金老师曾说: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要在“浅出”上做文章。这正是我们听许多名家大师上课娓娓道来,徐徐推进中,彰显沉稳大气;稍加点拨,令学生豁然开朗,体现举重若轻,四量拨千斤的精妙;润物无声,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闪耀教育的智慧。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1

  《钓鱼的启示》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准备的公开课,从备课、说课、试教直到最后的教案成型、正式上课,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这节课,光是教案就修改了不下七次,还有一次次的试教,无数次的反思和讨论,这段时间应该说是最累最紧张的一段日子,但同时也是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段日子。我的师父,我的同事们还有教研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闪光的思想我都仔细收藏在我的笔记里,很感激他们!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我才能在教研结束后感觉到自己心中多了许多沉甸甸的东西,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表达出来。

  《钓鱼的启示》是新课标五年级教材中新加入的一篇课文,情节、内容清晰易懂,但是却揭示了一个“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道理。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学生理解这样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选择了第二课时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抓住“我”与父亲的心情变化这两条线索,把“品读描写‘我’和父亲心理、神态及相关细节描写的词句”“用生活中的实例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作为重难点,从而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体会父爱的深沉。

  我觉得这次课自己有所进步的地方,首先表现为能够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做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读书、体验和交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记得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自己没有把握好课文的线索,在课上又比较紧张,课堂变成了知识点的堆砌,课文的阅读也被我分解得支离破碎。后来,经过大家的帮助,我改变了思路,在课前预习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听录音读、跟读、反复练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文本,要求孩子们读出书中的感情,还要读出自己心中的感情。在课中,又设计了各种环节,让他们默读、品读、表演读以及分角色朗读。当然各种读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教师真正应该关注的学生个人阅读文本的领悟。在孩子们充满感情的读书声中,从他们对文本阅读方式以及感受的交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阅读”和“感悟”之间相伴相生的关系。

  其次让自己感觉进步的地方,是为学生创造了较深层意义上争论和思考的空间。都说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这样一个德育性质如此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生拉硬拽是无济于事的,道德是要孩子们在身有所感、心有所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道德人格的一部分。在备课的时候,我曾经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并没有打算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但是,课堂确实是一个思想互相碰撞的地方,在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课文里,酣畅淋漓的讨论中,“大鲈鱼该不该放”的讨论自然而然地跑了出来,我很惊喜,但是,由于备课的忽略,以致于我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闪光的时刻,所以也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提法,孩子们是在讨论了,却没有贴近主题,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却作为不多,甚至有被孩子们牵着走的感觉,指导也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当时下课就觉得非常遗憾。经过和李老师的讨论,我再次修改了教案,把“原则上大鲈鱼该不该放?如果当时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的讨论带进了课堂。这一次,在合理问题的有效指引下,孩子们的讨论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但是,虽然自认为充分准备,毕竟经验有限,这堂课也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经过两次试教,我的课还是上得紧紧巴巴,上到最后也是匆匆忙忙地收了个尾。首先是因为我在课时及内容安排上不够合理,我应该将“我”和父亲心情变化的部分放到第一课时完成,到第二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深入讨论课文的启示,并且引入更多相关拓展内容。在和魏春峰老师的交流中,他也提到了教学时间的问题,追求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最终是为了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课堂任务的完成。我想,真正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课堂,他们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随时改变的.。他们的课堂不是教案的生搬硬套,不是面面俱到,但是给学生的发展都留下可能,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更是这四十五分钟所打开的那个广阔的平台。这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表现。

  另一方面,关注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一方面可以说我做得很不够,四十五分钟为学生打开的平台很有限。可能一直将自己的教学困囿在短短的课堂时间,我的脚步太快了,实际上走得并不踏实。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但是我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人文本阅读了吗?让孩子们在读书后交流他们的“感悟”、“怎样感悟”的时间很有限,我又匆匆忙忙地走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同样,在课堂的厚重感、语文的立体化方面,我提供给孩子们的“台阶”还太少。孩子们理解“启示”,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境,提供更多相关的名言,并且情境的呈现可以考虑得更多元。正是由于情境丰富性欠缺,语文的立体化没有足够地彰显,孩子在讨论的时候思维还是受到了限制。

  这一次公开课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很多,从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到自己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思考,捧着心中的那一份沉甸甸,我会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更努力地尝试,更实事求是地思考。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2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因为课文“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开课时我紧紧抓住“正确与错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于是我首先让学生读通“启示”这段话,让学生质疑,接着结合具体事件“钓鱼”理解“正确、错误”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这一道德楷模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规则,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我注重了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在教学中,我围绕“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引导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用第一人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情感在朗读体验中与主人公产生了共鸣。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体验。如,让学生找出“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的表情怎样?他会对父亲会怎么说?我让学生体会“父亲再也没有说话。”是什么意思?这时父亲想说什么?我又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假若你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父亲,当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有怎样的表情,会怎么说?使学生感受面对“诱惑”该如何选择。在体会詹姆斯放掉大鱼的情感时,引导学生通过“使劲闭上眼睛”。

  “脑中一片空白”。“深深吸了口气”等词句朗读感受作者放鱼时的心痛,不舍。并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让“读”不停留在同一层次,由浅及深,逐逐步提高。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体会主人公当时当地的复杂心情,进而深刻理解主人公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如在教学詹姆斯舍不得放掉大鱼,哀求父亲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想想如果自己就是小詹姆斯,自己愿意把辛辛苦苦钓起的又大又漂亮的鱼放回湖里?在讲到第15自然段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的“鱼”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那是诱惑人的财物、金钱、名利。对于后面两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至于他们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都会拒绝诱惑,遵守规则。也有孩子说自己有时经不起利益和方便的诱惑,违犯了规则。此时我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当面对规则时,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遵守,从而突出主题。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学生质疑归纳不够,对“启示”的揭示得少;时空把握不合理,课堂语言自由性较大,不严谨,不精炼导致结尾匆匆,没有圆满完成设计的内容。如,谈启发,写“格言”或“钓鱼须知”;对学生“备”得不全面,在教学时,当学生朗读和回答问题不顺利或者不符合设想要求时,就缺乏应对机智,使得手忙脚乱。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还要努力学习,认真准备,积极改进,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挖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3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听了余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

  余老师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贴合“诗意阅读,随堂练笔”的.要求,余老师不论是从导语上还是在结束语中,都是娓娓道来,贯穿始终。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明白,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余老师将大部分时刻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体验“我”和“父亲”的情绪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抓重点词句,感悟诗意。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余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诗意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余老师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明白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读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纵观整节课,充满了诗意的味,其中安排了练笔的过程,诗意课堂即是美的课堂!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4

  关于钓鱼的启蒙这是一篇有着深厚人文道德的文学佳作。这是非常深奥的。五年级的学生很难从故事中学习。对我来说,这样一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且还不能上成思宾的课,这也是一大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启示”,而不是简单的“钓鱼”和“放鱼”。以钓鱼放鱼过程中“我”的情绪变化句为教学重点,既需要情感体验,也需要阅读情感,以“启迪”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阅读是理解语言的一种手段。古人说:";读了一百遍,其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使用整体感觉法。文本中父亲和“我”的形象丰满、深远、形象丰富。在第一次阅读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主人公体验法。文本中有大量的墨水对主人公“我”和清晰的`形象。虽然在父亲的主人公身上没有多少墨迹,但对孩子进行严格道德教育的形象是生动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教学中感知。三是想象体验法。何时“我”再次向我的父亲投下乞讨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的儿子“乞求;从他父亲那里?第四,移情体验法。父亲的“无可争议的”引导学生体验同理心: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无可争议的”当你儿子露出乞讨的表情时你会说什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1、这方面的变化是什么;我的”当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的心情?。

  2、我父亲问道;我”放开他得到的大鲈鱼。他下定决心不去爱“我?他做得对吗?

  3、你怎么办;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通过以上的引导和联系,了解作者获得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当他们遇到道德问题时会做什么,比如他们的父母不在家,他们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他们真的想玩电脑。当老师给你更多的分数,当销售人员给你更多的钱时,路上没有人看到,当你拿到钱的时候&hellip&hellip。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通过具体化抽象概念加深了对“启蒙”的理解。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启蒙”,但在课堂上,我花了大量时间大声朗读,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启蒙”的揭示不够深入。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人文哲理,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我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始揭题时,先引导学生关注“钓鱼”,从“钓鱼”入手,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话的含义,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启发。

  其次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学生在体验中朗读,不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再次抓住重点句子,重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文中的“鱼”是什么意思?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启示”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不少学生不善于思考,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比较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3-19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1-03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2-2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1-22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热】06-22

【荐】《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6-22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22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热门】04-1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荐】04-17

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