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1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识字和积累词汇,体会人物心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与课文有关道理是难点。
课后我做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充满童趣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在第一课时,请学生给那个人取了一个雅号:葫芦先生。叫起来既顺口又亲切,让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在课文教学的最后,我问: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所以给他取了一个雅号叫葫芦先生,现在你看看,他还可以称做葫芦先生吗?不。他做事那么糊涂,该称他?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糊涂先生。”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是?固执先生。与此同时,课堂上发出了一阵笑声,我觉得学生在笑糊涂先生的同时对文本所蕴涵的道理一定有所感悟。
二、在语境中识字学词。
“盯”字是本文的生字,又是一个帮助理解课文的重点字,教学时可以紧抓这个“盯”字“大做文章”。遗憾的是我在课堂上处理不够到位。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爱葫芦?
生:盯着。
师:盯字怎么记?
生:目+丁。
师:目和什么有关?
生:眼睛。
师:葫芦先生,你用眼睛看着谁啊?
生:葫芦
师:只看着葫芦没有东张西望吗?
生:没有。
师;认真地只看着一样东西就叫盯着。
(可以这样修改)
师:盯着葫芦干什么?
师: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
师:你能把他对葫芦的喜爱读出来吗?
反思:字词学习是低年级的重点,如何让识字学词更有效?那就要重视联系上下文,进行言语训练,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适时引导运用,不搞机械的、单一的识字读词。在教学“盯”字时,我虽然有这样的意识,可是并没有处理好,只解决了“盯”的字义,没有起到理解课文的作用,如果在此基础上追问:盯着葫芦干什么?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使学生理解葫芦先生对葫芦的爱。在具体的语境中学词语,不仅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能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理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听了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说的?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读着这句话,猜猜葫芦先生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长了蚜虫没关系的,我才不在乎。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2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但用“挂”比“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给叶子治病,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段与第四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师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自己学,对学生的学给予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预习:学习生字,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的朴实,用词的准确。会写八个生字。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插图继续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变化。理解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与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与经验。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脉络清晰,容易操作,让人感觉语文就是要这样简简单单地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表现得很从容,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之上。因为整结课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推向“舞台”,因此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组成员敢说敢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将小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各种互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学生的小组展示还是要移到台前,那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培养从容淡定的说话习惯。小组合作时各组员的职责还需要更细化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在学习中还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其创设更和谐的学习环境。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3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他最后要到葫芦了吗。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3、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再通过图文结合,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几点思考:
1、教师的提问欠精、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2、教师自己说的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3、教师的评价语太过单调。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简短】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6-09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06-27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6-2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2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1-08
【优选】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7-09
[荐]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7-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必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