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05 15:53: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3、但是这节课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课后的一些习题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

  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改进: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学时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6、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有余数的认识。本节课有2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发现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教材是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列出的表格,“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发现规律的。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根据列出的表格,也能发现这一规律,但并不能正真理解和掌握并运用这一发现。因此,经过钻研教材,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1、动手操作,经历感悟。

  根据教材意图,创设动手操作活动。安排学生连续用小棒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12根小棒正好正好摆了3个正方形。13根比12根多了1根,可以直接添上1根,而这1根不够再摆一个正方形,所以13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到16根时摆4个正方形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4根小棒?引导学生得出:余下的4根又可以摆出1个正方形。初步体会,余下1根、2根、3根都不够摆出正方形,而余下4根时正好又可以摆出一个正方形。这时追问:你觉得余数不可能是几?为什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思考余数可能与什么有关,思维得到延伸。

  2、层层递进,感悟归纳。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例2如教学片段分为5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经历操作,初步感悟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让学生联系算式,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三步,让学生思考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第四、五步是变化除数,让学生说出余数可能是几,进一步体会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并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本节课中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在汇报交流中根据操作体会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并通过变化除数,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孩子们能够正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05-2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29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05-18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06-0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0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05-11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2-09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4-22

除法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