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06 11:31: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白杨》教学反思(通用3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杨》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教学反思(通用3篇)

  《白杨》教学反思1

  今年是在我龙川小学工作的第四年了,今年的我摆脱了新教师的称呼,虽然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称呼,可是比赛还在继续,昨夜又是一夜的煎熬。

  课上完了,可是我拿不出完整的教案。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在脑子里,但是我不能像黄英老师那样,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地写出来,她教过我要写详案,可是我做不到,这也是我没法做到最好的原因吧。

  昨天中午12点半抽签,第一个序号签——“二”。霎时的反应是好霉啊!可是听着大家的解释,似乎才知道这是个好签。早上第一节课太早,第三节课学生等着吃午饭,下午的语文课学生似乎有点昏沉欲睡,第二节课既是上午,又在大课间休息之后,所以第二节确实挺好的。第二签抽课文,五年级的《白杨》,这个真的可以算幸运了。可是像这样的老课文又挺难上的。拿到课文的第一件事要把课文打印出来,因为是下册的内容,学生手头上没有教材;第二件事,准备预习的练习;第三件事才是备课,做课件。这样的比赛真的很煎熬,但是也很刺激。因为这24小时需要思考许多东西,如何拿出最好的效率不辜负在下面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这是我一直努力的。

  语文课应该交给孩子们语文的东西,语文不像其他学科。这一节课让学生读好、写好、理解好,我觉得孩子们就有收获了。今天的这节课,我自己觉得并不像是一夜时间准备的课。当我把这堂课的最后一个字说完,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就觉得突然间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这节课围绕课文十三段中的第一个设问句展开,这个设问句同时在文章结构上又是过渡句。通过这个句子,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能很清晰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的反复朗读和关键句的点拨,两位学生很快的将课文内容说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就是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内容了”,这部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分句朗读指导,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白杨的'特点。这节课上通过反复的朗读,有学生已经能把这段背下来了!最后落脚到“爸爸的心”非常简单的两个小问,让学生明白了一点内涵,就是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因为练笔的需要,所以这里需要点拨一下,更重要的内容应该是放在第二课时的。练笔加点评足足15分钟,有些写不出来的还引入课文后面艾青的一首诗加以仿写,最后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整节课条理很清楚,重难点也能突出,我自己是挺满意了。

  一夜的煎熬,现在的我似乎不畏惧这样的比赛了。

  《白杨》教学反思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白杨》一课的教学设计上也是致力于体现这一理念。设计中坚持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围绕重点,层层深入,以读促教,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大胆质疑,合作解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品读结合、读中悟理、读中得法。进行“读”的训练时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应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要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白杨》教学反思3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们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对于这样一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关联词“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反复朗读,充分体验感悟,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最终体会白杨树不择环境,生命力强的特点。虽然此时学生还是不太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学生在此时已经体会到了白杨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通过质疑: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继而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达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丝微笑”。由爸爸的`神情变化深入体会最后一句话“那时因为他看见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通过联想:爸爸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第三步,回过头来朗读爸爸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的时候说的那段话,从而真正领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现在读这句话,学生已经清楚地明白原来“树似人,人似树”啊,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合二为一。借此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这一堂课教下来,自我感觉还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想大概与我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方法,化难为易有关吧。我还觉得,在教学中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白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白杨》教学反思08-19

白杨教学反思12-05

《白杨》教学反思06-11

白杨教学反思04-08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4-02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3-14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3-21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3-26

人教版《白杨》教学反思04-21

《白杨》教学反思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