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3 02:04: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增长见闻,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电子琴的白键个数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出现“电子琴”计算白键的个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植树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7的乘法口诀是戴厚祥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本校赛课时上的一节课,每位老师都上的非常精彩,在参考这些老师的教学之后,我也需要上一节这样的课。在听课时,我觉得7的乘法口诀很简单,就是了解口诀的意思和记忆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自己真的上起来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一次上时。我参照了程老师的一节课,她的课设计很新颖,也充分展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她的课有几大亮点,首先是复习1~6的乘法口诀,她是用乘法口诀城堡呈现,用男女大比拼的方式上课,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探究环节,老师鼓励孩子自己说,7句口诀都是孩子自己编,自己整理意思,自己说算式。还有说一说哪句口诀难记,怎么帮助记忆时,他用自己班上的`孩子背7的口诀,在记忆一句口诀时出现问题,激发孩子帮助这位孩子记忆口诀的挑战性,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帮助这位孩子回忆起口诀。我自己在上时,整节课节奏平淡,没有调动起孩子该有的兴趣、积极性和挑战性,孩子在汇报时也没有完整性。在谭特的指导下,我了解到自己语气上没有煽动性,没有适时指导孩子的语句的完整性,所以同样的一节课不同老师上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同时也让我明白,我必须要有适合自己风格的设计,要体现我自己的特色。

  谭特根据我的风格,吸取程老师的优点,摒弃她的不足,重新给我设计了这节课。之前这节课最大的缺点省去了记忆口诀这个环节,所以设计时,加上了好几个背一背、记一记的环节,学生自己背,同桌比着背,闭上眼睛背,打节拍背……记忆的环节形式多样,也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之一,记忆口诀。还有在操作环节,谭特为我设计半自主,让孩子探究前3句口诀,这主要是全部让孩子说比较耽误时间,还有孩子在探究出前3句后,根据经验,后面几句可以直接说出他的意思和算式。

  和谭特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上课的问题,也了解适合自己的风格。也给我指出了一堂课要学着发现它的亮点,也要善于发现它的不足,而这些都要靠自己的积累。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29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6-24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6-21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06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9-12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秀03-15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实用]07-06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6-12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28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10-17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增长见闻,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电子琴的白键个数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出现“电子琴”计算白键的个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植树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7的乘法口诀是戴厚祥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本校赛课时上的一节课,每位老师都上的非常精彩,在参考这些老师的教学之后,我也需要上一节这样的课。在听课时,我觉得7的乘法口诀很简单,就是了解口诀的意思和记忆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自己真的上起来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一次上时。我参照了程老师的一节课,她的课设计很新颖,也充分展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她的课有几大亮点,首先是复习1~6的乘法口诀,她是用乘法口诀城堡呈现,用男女大比拼的方式上课,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探究环节,老师鼓励孩子自己说,7句口诀都是孩子自己编,自己整理意思,自己说算式。还有说一说哪句口诀难记,怎么帮助记忆时,他用自己班上的`孩子背7的口诀,在记忆一句口诀时出现问题,激发孩子帮助这位孩子记忆口诀的挑战性,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帮助这位孩子回忆起口诀。我自己在上时,整节课节奏平淡,没有调动起孩子该有的兴趣、积极性和挑战性,孩子在汇报时也没有完整性。在谭特的指导下,我了解到自己语气上没有煽动性,没有适时指导孩子的语句的完整性,所以同样的一节课不同老师上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同时也让我明白,我必须要有适合自己风格的设计,要体现我自己的特色。

  谭特根据我的风格,吸取程老师的优点,摒弃她的不足,重新给我设计了这节课。之前这节课最大的缺点省去了记忆口诀这个环节,所以设计时,加上了好几个背一背、记一记的环节,学生自己背,同桌比着背,闭上眼睛背,打节拍背……记忆的环节形式多样,也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之一,记忆口诀。还有在操作环节,谭特为我设计半自主,让孩子探究前3句口诀,这主要是全部让孩子说比较耽误时间,还有孩子在探究出前3句后,根据经验,后面几句可以直接说出他的意思和算式。

  和谭特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上课的问题,也了解适合自己的风格。也给我指出了一堂课要学着发现它的亮点,也要善于发现它的不足,而这些都要靠自己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