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2-04-07 16:22: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性质,体验歌曲表达出的愉悦情绪。

  2、学习用连贯、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贯的声音唱准每一句

  难点: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嘀哩、嘀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课件、风车人手一个、黄鹂鸟图片及挂饰

  知识准备:舞蹈《我的宝贝》、发声练习、呼吸练习、一首学过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听音乐进教室

  2、呼吸练习

  3、发声练习

  a、模拟风车不同音色

  b、学习小黄鹂的唱歌,突破难点,用轻巧跳跃声音唱“嘀哩嘀哩”

  二、学习歌曲

  (一)欣赏歌曲

  1、完整听录音一遍。以故事形式引出歌曲名称《两只小黄鹂》

  提问:(1)感觉怎么样?(轻快、活泼、愉快)

  (2)几拍子歌曲?(两拍)

  (3)这首歌有几段?

  2、请幼儿倾听老师清唱歌曲,要求幼儿为老师伴奏,感受歌曲节拍。

  (二)学习歌词

  1、看动画片,听歌曲一遍。

  提问:(1)歌曲名称

  (2)你听到了哪一句歌词?

  解释:欢喜、亲密

  2、看动画片,跟旋律说歌词。

  (三)全曲跟唱

  1、看动画,跟录音全曲跟唱歌曲。

  2、传递快乐形式,教幼儿学习愉快地演唱歌曲。

  三、舞蹈《我的宝贝》

  参加小黄鹂的`家庭舞会。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具体明确,以游戏的形式,利用模仿小黄鹂的叫声,通过呼吸练习和发声练习化解歌曲中的重难点,教师引导的了无痕迹,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取演唱技能和技巧。

  中班的孩子年龄在四到五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更有童趣,思维具体形象。中班的孩子已能从熟悉的作品中获得初步的音乐概念,并能把它运用到性质相同,但没听过的音乐作品中去,能根据同类乐曲的特点进行归类,能用简单的词说明它们的性质。这次音乐活动中孩子也能做到呼吸自然而迅速,运用声音变化来表达感情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训练孩子的呼吸,引导孩子在每一次的歌唱活动前学习呼吸的技能,本次活动中还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了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韵律活动,做得非常好。

  本次活动教师通过优美的音乐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感染幼儿,引导孩子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使幼儿从中享受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从中获取快乐。为孩子们今后更加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教案 篇2

  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孩子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孩子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孩子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孩子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孩子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孩子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孩子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 根据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孩子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2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孩子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 是根据孩子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孩子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孩子素质,提出引导孩子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孩子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孩子,美化孩子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孩子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孩子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 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孩子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孩子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

  1 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注意力。

  2 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 ,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孩子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孩子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孩子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孩子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孩子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孩子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孩子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识,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孩子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孩子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 讨论法:是指让孩子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快乐?

  4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要求孩子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孩子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孩子回答,需要孩子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孩子来回答,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 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孩子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孩子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孩子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孩子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孩子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孩子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孩子创设讲述的机会。

  第三部分: 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 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孩子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孩子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孩子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 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孩子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 )(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孩子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完整欣赏故事:请孩子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根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 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孩子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孩子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孩子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孩子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孩子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制作“微笑” 标志:孩子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孩子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孩子感受到鱼孩子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孩子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孩子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孩子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孩子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孩子?为什么?”使孩子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孩子的?”让孩子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孩子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孩子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孩子,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孩子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孩子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孩子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孩子学习装饰鱼孩子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孩子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孩子绘画作品,请孩子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孩子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孩子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孩子来装饰几条鱼孩子。

  (4)引导孩子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孩子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孩子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孩子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孩子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孩子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孩子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孩子,并且鱼孩子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孩子,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孩子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孩子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幼儿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有不会叠衣服,乱放衣物。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幼儿劳动观念。

  2.学习正确的叠衣服的方法。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叠衣服

  难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挂图两幅(一幅“一名幼儿晨间锻炼后把外衣脱下,整齐叠好放入橱柜;另一名幼儿则随手将衣服扔进橱柜”,二幅“放学了,爸爸妈妈来接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衣服高高兴兴回家了,而第二位小朋友由于衣服乱扔,找不着衣服急哭了”)。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活动:我的小手会干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手会做哪些事?

  你用勤劳的小手做过哪些事?

  二、展开部分

  1.观看第一幅挂图,并讨论:哪个幼儿做的好?从而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

  两个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2.观看第二幅挂图,明白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图中发生什么事了?第二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呢?

  那么,小朋友脱下衣服应该怎样做呢?我们来教他,帮助他好么?

  3.学习折叠衣服的儿歌,练习正确叠衣服的方法。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叠衣服。

  幼儿念儿歌,学习正确的叠衣服的方法。

  活动延伸:专门整理出一个橱柜,供用幼儿存放叠好的衣服,引导幼儿分类摆放衣物。

  附儿歌:

  叠衣服

  两扇小门关关紧,两只衣袖中间包,衣领向下弯弯腰,整整齐齐放放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后大部分幼儿学会了自己叠衣服,少部分幼儿还是不会,活动环节单一,趣味性很少,也有个人原因使幼儿没有理解。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并尝试仿遍儿歌。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老师做示范用的画笔、大画纸。

  2、供幼儿仿编用的图片若干。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四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老师吗?为什么喜欢老师?你们知道老师都会些什么吗?

  2、老师现场画画,请幼儿说老师画的是什么?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1)画出小熊、突出他的圆耳朵,小兔子突出她的短尾巴。

  (2)老师画的好不好?本领大不大?请孩子们夸夸老师吧!

  (3)老师把小朋友夸老师的话练成一个儿歌:“我的'老师本领大,样样东西都会画。”

  3、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老师说儿歌,幼儿倾听,让幼儿熟悉儿歌的模式“画只小熊圆耳朵,画只小兔短尾巴。”

  (2)你们猜一猜老师还会画什么?(幼儿说出它的特点,老师画出,让幼儿将它编成一句儿歌,然后集体说一遍儿歌,多说几个。)

  (3)师幼共同将编出的儿歌朗读一遍。

  4、出示图片(全是有特点的小动物图片)公鸡、小鸭。

  (1)请幼儿观察他们的特征(从体形、声音、爱吃的食物)

  (2)请幼儿按儿歌的句型说一种动物,老师迅速画出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如:画只公鸡喔喔叫、画只小鸭嘎嘎嘎……

  5、师幼共同朗诵儿歌对照老师画好的动物,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

  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看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3、看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是否高,幼儿思维是否活跃、气氛热烈。

  2、幼儿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 “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为幼儿的“学”而评,幼儿是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学的?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得了那些对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制约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对一节课的优劣的评定,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真正的意义在于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自觉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幼儿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幼儿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熟知的电视游戏节目,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1.由生活经验直接导入,引导幼儿运用回忆引出电视中“逛三园”的游戏,并集体学习开场白;2.在游戏中,帮助幼儿从“蔬菜园”“水果园”“动物园”入手,由“大家一起逛三园。什么园?蔬菜园。蔬菜园里有什么?蔬菜园里有××”这个对答的形式,过渡到后半程的“水果园里有×色的××”“动物园里××在××地方干××”的句式,让孩子的语言逐步从简单的词过渡到简单的短句,从而丰富孩子的发现,丰富孩子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掌握讲述固定的句式。

  2.帮助幼儿巩固对蔬菜、水果、动物名称的认识和发现。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现,积极表述。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看过江苏卫视少儿频道中“逛三园”的节目,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ppt课件、魔法棒、贴纸围裙;动物活动的图片、水果园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由生活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1.师:小朋友,江苏电视台少儿频道林子姐姐主持的节目“我爱饭米粒”中有个“逛三园”的游戏,还记得吗?

  2.幼儿个别讲述,引出游戏的玩法:大家一起逛三园,什么园?……(问答形式)

  3.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不过我们玩的时候可有点不一样哦,我们在逛三园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看,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魔法棒和奖励贴纸。当魔法棒点到谁,谁就来参加游戏,而且我们在游戏中不惩罚,只要讲得正确,就有奖励贴纸哦。

  (评析:从幼儿喜欢、熟悉的生活游戏中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易于幼儿接受,而且也能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魔法棒和奖励贴纸的运用则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组织幼儿参与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句式“蔬菜园里有××”¨水果园里有×色的.××”

  1.师:好,逛三园的游戏开始了,看看我们逛的第一个园是什么。

  2.展示ppt课件,引出“蔬菜园”,纠正发音。

  3.教师与孩子一起讲述游戏开始时的句式“大家一起逛三园,什么园?蔬菜园,蔬菜园里有什么?”

  4.根据教师指到的蔬菜(放大ppt照片),孩子们集体学说“蔬菜园里有××”。

  (评析:从简单、常见的蔬菜入手,让孩子在基本掌握问答形式的语言结构的基础上,简单讲述短句,锻炼语言能力。)

  5.组织幼儿游戏“逛三园”。

  ①教师点动魔法棒“讲讲讲”,鼓励指到的孩子来讲述“蔬菜园里有××”的句式,讲述正确奖励贴贴纸。

  ②教师过渡:蔬菜园逛完了,看看我们第二个园来到了什么地方。

  ③组织幼儿起立来到水果园,鼓励幼儿每人采摘一个水果。

  (评析:这个环节中增添了魔法棒,活跃了游戏气氛,采用自由采摘的形式,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活动目的。)

  ④教师集中:“逛三园的游戏又开始了,这一回,你来讲的时候,除了讲出水果园里的水果,还要讲出水果的颜色哦。”

  ⑤教师点动魔法棒“讲讲讲”,鼓励指到的孩子讲述“水果园里有×色的××”的句式。讲述正确奖励贴贴纸,并请孩子将水果送上来。

  ⑥根据教师指到的水果(放大ppt照片),幼儿集体讲述“水果园里有×色的××”的句式,巩固认识。

  (评析:在这一环节的游戏中,将“水果园里有×色的××”句式加以运用学习,增加了语言讲述的难度,也使活动层层递进。)

  鼓励幼儿完整讲述“动物园里××在××地方干××”的句式

  1.教师过渡:水果园也逛过了,请小朋友们猜猜第三个园是什么,引出“动物园”。

  2.组织幼儿分散观察动物园的图片,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讲述。

  3.组织幼儿第三次游戏“逛三园”,玩法同上,巩固“动物园里××在干××”的句式。教师根据小朋友个别讲述的内容,利用ppt展示大图。

  4.教师鼓励幼儿讲出“动物园里××在××地方干××”的句式,并加上感叹词。

  5.幼儿集体讲述,巩固句式的学习,学习个别感叹词。(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通过ppt的展示,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展示的图片,进行接龙比赛讲述)

  (评析:这一“逛动物园”的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一方面直接展示ppt图片,而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则将短句的学习进行了扩充,语言的内容更为丰富了。采用竞赛的形式则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放松活动

  师:我们一连逛了三个园,也有点累了,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

  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