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妈妈养育自己的辛劳。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定数量的水果、果盘、牙签。
2.有关宝宝生长及妈妈爱护宝宝的图片。
3.音乐磁带《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任选两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都知道今周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妈妈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非常辛苦,所以呢,在母亲节就要到来的时候,老师把小朋友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让我们借此机会好好的疼爱一下自己的妈妈、亲亲自己的好妈妈。
大家就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妈妈的到来吧……
2.谈妈妈、说孩子。
(1)老师讲述一件妈妈养育自己的难忘之事。(略)
(2)请幼儿看图片回忆、讲述妈妈养育自己的难忘事情。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妈妈的爱和照顾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小朋友和妈妈之间一定有很多难忘的事情,现在就请小朋友说说和妈妈之间难忘的事。
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懂事,刚才说的真好!别看我们小,但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都牢记在心里,对不对?
(3)请妈妈说一件对孩子印象最深、能体现孩子懂事的事情。(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妈妈)
(3)集体表演:《我的好妈妈》
当辛苦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游戏:做妈妈
(1)找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来扮妈妈,请几个个子小点且聪明有花招的孩子来做妈妈的孩子,引导幼儿体验做妈妈的辛劳,及怎样喂孩子、搂着孩子睡觉,陪孩子画图画。
(2)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小朋友当妈妈,非常开心,当了妈妈之后你做事情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我想问小朋友:“你们做妈妈,累不累?”
(3)讲一个关于妈妈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小朋友做了一会妈妈都感到非常的辛苦,可妈妈要做10个月才能生下宝宝,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宝宝生长及妈妈爱护宝宝的图片,并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妈妈爱孩子的故事。(故事略)
4、谢妈妈:
每个妈妈身上都会有很多感人的事,妈妈是守护我们的天使,她会用所有的爱来呵护我们,小朋友也要把妈妈的爱永远记在心里,用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妈妈的爱,长大后回报妈妈的爱。
(1)面对妈妈露出最甜美的笑容,齐声说:“妈妈!我爱您”
(2)亲亲妈妈,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集体表演:《感恩的心》。
(4)动手操作:做水果拼盘给妈妈吃。
教学反思:
通过家长反馈,小孩回家会说关心妈妈的'话,懂得关心妈妈和其他长辈,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一个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让家长心里甜滋滋的。
小百科: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到现代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
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四、集体阅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皮影中,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2.在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思考。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
2.皮影戏台、电筒、皮影件
活动过程:
一、看皮影,初步感知影子形成的原因。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皮影戏,看看皮影戏和你看过的戏有什么不一样?
(看皮影戏)提问:
1.皮影戏特别在那呢?
2.皮影是靠影子来表演的。
二、玩皮影,探索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皮影表演真有趣,你们想玩吗? 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表演皮影,一组做观众,做观众的小朋友要保持安静,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
1.探索影子形成的原理。
问:影子是哪来的`呢?
(教师用小幕布展示影子的形成。)
真聪明,光照在皮影人身上,皮影人挡住了光线,就会在屏幕上产生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物体和屏幕。
问:你刚才是怎么玩的?那在外面做观众的小朋友还看到了什么呢?
2.观察影子动的原因。
你是怎样让皮影人的影子动起来的?(教师用小幕布演示)
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影子也动起来?
皮影人动,影子就会动;皮影人不动,光动,影子也会动起来。
三、再次玩皮影,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那我请你们再玩一次皮影,不过这次,你的皮影人不动,只是光动,请你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
提问:你的影子是怎么动的?你是怎样让皮影发生大小变化的?你能来表演一下吗?影子还能怎么动?皮影上下移动,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也来表演一下好吗?皮影还发生哪些变化?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来动给小朋友看一下。
总结:皮影人的位置不变,光在移动,影子也会移动。
四、表演皮影,进一步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游戏“快乐皮影人”
我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皮影戏,看看,他们特别在哪呢?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光,做了一个皮影人,在一个大舞台上进行表演。想做快乐皮影人吗?那我请老师们做观众,小朋友们做皮影人,吴老师指挥你们的表演。
老师们,我们小朋友表演得好不好
那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吧
谢谢大家,再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舞“我们是草原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手工制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
2.学习踏点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介绍蒙古族的光盘一盒、电视机、VCD。
2.《我们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带一盘、录音机。
3.草原风光图片若干。
4.教师示范鞭子一个,幼儿用皱纹纸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我们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带领幼儿做跑马步进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内蒙古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3.放影碟,请幼儿欣赏草原风光,教师穿插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
(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
不错的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幼A:上面落下来的。
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
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
不错的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价]
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很有趣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有谁认识吗?它们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反思:
这是一节让幼儿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的活动。这个活动很有新意,让孩子在实践中去感受和理解,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探索,他们更容易了解其特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刚开始的观察球体和圆柱体,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还请幼儿亲自做实验,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幼儿在给出的图形中找出球体、圆柱体,进一步的巩固图形特征!
幼儿对长方体的构造很感兴趣,对做礼物盒很感兴趣,在引导幼儿做纸盒前,可以先示范下,孩子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就会不易出错。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9-1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1-29
幼儿园大班教案06-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4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