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3-16 17:34:21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比较常见的化肥,知道化肥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了解化肥的特性、储藏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尝试给植物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能注意把握施肥的量。

  3.喜爱种植活动,乐意亲近自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蔬菜们需要的营养素,你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样的?

  师:这些化肥都是已经加工过的,叫做化肥肥料。它们的名字叫:磷肥、氮肥、钾肥,这三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化肥肥料。

  二、基肥和追肥

  1.播放课件。

  2.了解施肥的.重要性。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施肥吗?

  种植以前施肥叫什么?

  种植完以后再去施肥又叫什么?

  小结:开始种植时,泥土就需要有个良好的基础,这时施肥叫基肥。在植物生长时,再次对泥土进行施肥叫追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施肥呢?施肥对我们的农作物有什么帮助吗?

  化肥要洒在哪里呢?

  化肥可以洒在土壤也就是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洒在植物的茎叶上,分别叫土壤用肥和叶面用肥。

  三、化肥的存储

  1.教师出示问题,请幼儿选择对和否:

  问题一:化肥能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防潮湿)

  问题二:化肥能不能暴露在空气中?(防挥发)

  问题三:化肥能不能晒太阳?(防受热)

  问题四:化肥能不能混在一起放?(防混放)

  问题五:化肥能不能和吃的东西一起放?(防误用)

  四、给植物施肥

  1.幼儿讨论

  施肥的时候要施在什么位置?

  施肥的量是多少?

  多少时间施肥一次?

  2.幼儿尝试给植物施肥

  施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肥料不宜过多 ,容易将植物烧死。

  施肥的时候也可以施在土壤上或者叶面上。

幼儿园科学教案2

  【设计思路】

  探月卫星一次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深空探测“零”的突破。作为无数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嫦娥一号奔月之成功,不但预告了中国载人登月成功的前景、科学技术更为精湛高超的前景,也预告了祖国进一步富强昌盛的前景、中国人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前景。身为中国人举国上下为之欢呼和沸腾,孩子们身边随处可以扑捉到人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欢声笑语,报纸上、电视上、网上等等,来到幼儿园他们随时会将自己听到、看到‘嫦娥奔月’的新闻与老师、小伙伴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我便设计了《火箭升空》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延展的空间、交往沟通空间、表达体验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火箭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的新闻。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结合《火箭升空》的内容。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制作亲子小报,为幼儿传递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2、课件《火箭升空》

  3、班级设计火箭升空墙面,将亲子小报和有关航空知识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火箭升空

  提问: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火箭又一次发射成功的好消息吗?

  2、这架火箭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几月几日发射升空的?

  小结: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3、你还知道有关‘火箭升空’的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教师播放《火箭升空》课件

  观看嫦娥一号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新闻。

  三、请幼儿谈一谈观看课件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

  活动结束:幼儿自由结伴观看《火箭升空》的知识、亲子小报,幼儿间相互传递更多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活动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在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够认真倾听、讨论、参与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中。在亲子自制小报时,孩子与家长共同搜集图片信息积极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观看课件时,孩子们流露出认真专注的倾听状态,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同伴的经验;在话题讨论时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参与讨论的积极和踊跃和轻松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能通过观察、品尝说出其主要特征。

  2、知道西瓜水分多,可消暑解渴,喜欢吃西瓜。

  活动准备:

  西瓜若干个。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青青藤,满地爬,结出果子圆又圆,瓤甜水多绿汪汪。

  2、运用多种方法感知西瓜的特征:

  a(出示大西瓜),让幼儿观察,提问:“西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观察、讲述)幼1:“西瓜是圆形的,我还见到过椭圆形的西瓜呢。”

  幼2:“西瓜是绿颜色的`,我还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纹”。

  幼3:“他的一端还有细细的尾巴。”尤嘉乐:“不对不对,那是西瓜藤,我见过西瓜地里的西瓜------。”我赞许的向他翘翘大拇哥。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西瓜是长在地里的,有长长的藤。

  b教师将西瓜切开,请幼儿仔细观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样:西瓜里面红红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幼1:“我还吃过黄瓤的西瓜呢,可甜了。”

  幼2:“黄瓤的西瓜不甜”“不,我吃过,很甜。”

  “那为什么我妈妈说西瓜的瓤红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疑惑,我就鼓励他们回家再向家长了解一下,让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讨论吃西瓜的好处:

  师:你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小结: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还能防止生痱子呢!

  4、幼儿品尝无籽西瓜并与前面的西瓜比较,体验无籽西瓜吃起来更方便。

幼儿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幼儿主动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去郊游。

  活动内容:

  狮子大王组织小动物去郊游,小动物们按照大王的要求(矮高矮高矮高,走的'、蹦的、走的、蹦的,)已经排好两队,小兔子、小松鼠、狗、猫、刺猬、小猪、大象、熊迟到了,它们该怎么样站队呢?2、队伍走着走着,中间的几只小动物因为去追路边的蝴蝶掉队了,它们很着急,请大家帮忙找找它们应该站在哪?怎么排?

  活动过程:

  一、帮助小动物排队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1,寻找规律接下去向后排。

  2、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2,找出哪个地方缺了,缺了什么。

  二、站队游戏

  1、幼儿站成四竖排,进行游戏。

  游戏方法:教师悄声告诉每组前几名幼儿做出两组规律,请后面的幼儿接着把规律做完。(如:坐下、起立、坐下、起立)

  2、教师请中间几名幼儿停止动作,集体寻找中间缺了那些动作?

  (幼儿熟悉方法后,可请幼儿代替老师接下去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案5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幼儿园科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

  (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

  (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

  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结果: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

  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

  (1)探究点一: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分开问)

  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

  (2)探究点二: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师: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

  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

  联系现实: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师小结

  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重量和借助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5、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总体感觉收获不小,对一些问题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从幼儿熟悉喜欢的实物入手,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沉与浮的初步认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将沉浮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加深幼儿对沉浮知识的初步感知。

  3、组织小朋友做实验时,秩序较乱。由于教师初次摄入科学教学,教学经验不够,在做实验之前没有把实验规则大声讲清楚,加上幼儿年龄小,课堂纪律观念不强,所以做实验时秩序较乱。

  4、在提问题时比较仓促,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让幼儿多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些幼儿想说但还没说出来,幼儿之间交流不够,没有让幼儿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体的沉浮状态及沉浮原因。

  5、教学内容设置偏多,幼儿难以合理、有效理解。

  通过本次的科学教学活动,本人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今后将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有关教学的一些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幼儿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教师: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

  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

  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幼儿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幼儿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教育幼儿懂得爱护大自然。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松鼠,树林1,鸟窝,

  2.各种动植物、自然环境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见过的大树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很多的大树,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

  2.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讲述各种各样的`大树。

  3.教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大树,你知道这些大树有哪些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动物、自然环境有哪些联系。

  二、了解:大树的朋友

  1.出示图片:大树和啄木鸟

  (1)画面上有什么?(大树,啄木鸟)

  (2)大树和啄木鸟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说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1)出示图片:鸟窝

  提问:树上有什么?(鸟窝)

  鸟窝是谁的家?为什么安置在大树上?

  鸟窝和大树是不是好朋友呢?

  (2)出示图片:阳光和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阳光和大树是好朋友吗?如果没有阳光大树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3.幼儿操作:找找好朋友

  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大树的好朋友,并说明理由,为什么和大树是好朋友。

  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

  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4.拓展活动

  启发幼儿给大树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10

  分享阅读〈影子和我〉 不错的

  活动目标:

  1、结合读本内容,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化对光与影的认识,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求知欲。

  2、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帮助幼儿熟悉读本文字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我们已经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本和影子作游戏的书,想看吗?教师指读书名,与幼儿一起阅读。

  二、大书阅读:遮盖读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指导语:

  1、小姑娘在看着谁?为什么会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么,影子都会跟着做吗?

  3、影子和小姑娘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4、小姑娘看着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为什么会不见的?

  三、大书文字阅读:

  观察讨论图画后,指读文字,幼儿倾听。每读完一页,就指着书上相应的事物,如耳朵、

  手等,并注意引导幼儿理解“也”的含义,体会“也”的用法。接着,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请个别小朋友指着文字给大家朗读,其余幼儿跟读。

  四、幼儿指读小书,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案11

  目标:

  1、认识几种动物,了解其特征,知道它们是世界之最。

  2、通过竞赛游戏,提高记忆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

  3、对动物产生好奇之心,激发探索欲望。

  准备:

  PPT 贴纸 课前向家长了解动物之最(如最大的鸟--鸵鸟、最小的鸟---蜂鸟等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呢?在你心中什么动物是最大的?什么动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二)认识几种动物,了解其特征,知道最大与最小。

  1、认识鸵鸟提问:这是谁?它长得什么样呢?

  你见过的鸟中它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呢?

  师结: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可达2.75米。有房子那么高。它跑的飞快,连马也赶不上它。

  2、认识蜂鸟提问:这只鸟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在哪见过它吗?它长得什么样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师结;它的脑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3、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世界上角最多的动物--千足虫等。

  4、你还知道什么最大或最小吗?

  (三)通过比较知道最大与最小

  1、出示三张动物图片:小狗 小猫 小老鼠提问:这是谁?他们三个比较谁最大?谁最小?

  2、同形式比较最大与最小。

  (四)竞答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最大与最小知识竞赛。

  2、告诉游戏规则。

  3、教师出题小组竞答:小组轮流 举手抢答(答对一题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是谁?

  动物爸爸、妈妈、宝宝谁最小?

  4、评奖:得分多的小组为智慧宝宝,用贴纸奖励。

  (四)延伸活动:

  1、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请你与爸爸妈妈找找资料看看还有什么动物是世界之最。

  2、还有一些是通过比较知道最大与最小。请你找找、比比谁最大?谁最小?

幼儿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

  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玩一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二、进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一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一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一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一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广泛:它除了用於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容剂外、还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体育运动上除了沙池外还可做练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没!

幼儿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活动准备

  1、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

  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

  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

  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

  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

  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教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14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大家对声音的兴趣都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想通过《好听的声音》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选材能进一步增强幼儿了解自然的事物,为幼儿的倾听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2、引导幼儿感受乐音和噪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与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带(如乐曲声、歌声、鸟叫声、流水声以及枪炮声、电钻声、鞭炮声、市场的叫卖声、汽车的喇叭声、工地的.机械声等。

  3、绘画纸,水彩笔,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以及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请几名幼儿分别藏在遮挡物后面,并请几名幼儿分别对小朋友们和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小朋友根据说话的声音,分辨是谁在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下面我们来玩玩这些物品,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的碰撞发出来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4、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得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5、引导幼儿感知乐音与噪音。

  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中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引导幼儿讨论: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6、教师播放小鸟的叫声,启发幼儿说说听到这种声音的感受。

  7、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把刺耳的声音叫做噪音。

  8、播放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

  引导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音,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音。

  9、教师:你们还听到哪些噪音,噪音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喜欢吗?

  10、教师:噪音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音呢?哪些地方需要安静?

  (三)结束部分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2、带领幼儿把自己的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幼儿园中适当的地方。

  活动效果:

  这节课,幼儿的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幼儿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幼儿的学习态度,思维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师幼之间能有效地互动,效果很好。

幼儿园科学教案15

  一、目标:

  1、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已学过的颜色:红、黄、绿,尝试认识紫、金黄色。

  二、活动准备:

  1、请一名大班扮成圣诞老公公

  2、苹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实物各一小袋,装于大口袋,红、黄、绿、紫、金黄色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1、欢迎圣诞老公公引题:

  ①师:小朋友看谁来啦?

  ②与圣诞老公公互相问好

  2、复习红、黄、绿,学习紫、金黄色

  ①圣诞老公公派发礼物,引导幼儿复习已学习的颜色;红、黄、绿

  ②圣诞老公公再次送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紫色、金黄色

  3、游戏:颜色宝宝找朋友

  ①介绍游戏玩法:a、带上头饰。b、找找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朋友

  c、一起说:我们是ⅩⅩ色宝宝,我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游戏,师重点紫色、金黄色宝宝的对话。

  4、结束:

  ①送颜色宝宝回家。②与圣诞老公公道别。

【幼儿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11-20

幼儿园科学教案05-03

幼儿园科学教案【热】03-18

【荐】幼儿园科学教案03-18

【精】幼儿园科学教案03-19

【热】幼儿园科学教案03-19

【热门】幼儿园科学教案03-19

幼儿园科学教案【热门】03-19

幼儿园科学教案【荐】03-19

幼儿园科学教案【推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