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课程教案

时间:2023-09-29 07:01:3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课程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课程教案1

  女人穿衣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说到、甚至是听到。因为,它给很多的园长、教师带来了痛苦。虽然我们很乐意、很努力地在做着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们始终困惑?课程,这么大的事,是我们基层的幼儿园能做的事吗?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想就这两个,我们这群女人们所痛恨、所开心的话题放在一起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身材优缺点,既定课程之利弊

  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们根据自己的身材条件、钱包厚度、喜好

  风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里挑啊、选啊。大家有着同一个目标——美丽。但大家的选择一定是多样的。幼儿园的目标是共同的——孩子的发展,但我们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幼儿教育的百花齐放,就像一个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我们必须用心挑选。我们的上级部门根据地区的特点,为我们做了第一次的选择——《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不是一件、或几件衣服。是一条服装街,是一个有一定范围,但选择度较大的一批服装。我们还面临着二次选择,即如何执行课程。在众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在努力做着课程的执行。我这么说,有的人可能就会一副不屑的神情:你们幼儿园难道没有课程建设?你们的课程领导就如此不力?请心平气和审视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几个幼儿园能完成课程方案的编制?朱家雄老师直言不讳:我反对每个幼儿园都自己去编制课程,因为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师的工作。我们做的确实是执行,但绝不是照本宣读。

  女人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发现哪一类衣服能让自己变得漂亮。手臂粗的人,发现自己穿无袖的很难看,于是尽量避免;肚子有赘肉的,发现选择有遮挡效果的衣服能掩盖缺点……幼儿园的课程,难道不是这样吗?每所幼儿园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历史底蕴、有的朝气蓬勃,有的幼儿园孩子情绪积极但卫生习惯令人担忧,有的幼儿园老师心灵手巧、有的幼儿园老师能歌善舞、有的幼儿园老师内秀者居多……

  我们要像了解自己的身材、肤色一样,知道幼儿园课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有可能在这条服装街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摊位。我们幼儿园,孩子大部分来自当地家庭。鉴于当地的抚养方式,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较差。鉴于城乡结合的地理位置,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师居多,相互竞争、学习意识强。但是,近年来新老师补偿缓慢,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教师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瓶颈。幼儿园周边的资源丰富,原有的农田、农场正逐渐减少,新开辟的风光带、新建的新城逐渐城乡。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该如何在《建构式》课程与幼儿园既定的课程中找到一个平衡?

  二、 服装之修改,课程之调整

  修改衣服,在当今,机会越来越少;修改之处也越来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裤脚、

  移纽扣了。服装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课程执行的调整。不知您是否能认同?我们做的仅仅是课程实施计划的修改与调整,远远没有到达到“XX化”的程度。当然,有的幼儿园也直接把它称之为课程园本化。

  女人的经验: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没有哪个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两三下,就动手剪袖子、加扣子的。改动前的效果如何?改动后,也许还不如以前,那改动还有意义吗?我们的修改必须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大到一个课程方案,小到一个教学设计,你必须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么,才可以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判断它是否适合。有一个自己生活中经典的例子:刚流行羊绒衫那会儿,经不住美丽的诱惑跟朋友一起去订做。本人看中了书上的样衣,颜色款式全都照着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现在也舍不得丢了,偶尔还会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觉得应该有所变化,以免与她人的一样。于是,对颜色的编排进行了创新与特色化。结果,等成品出来大失所望。这件事,我们常常会谈起。朋友只是觉得不要与人相同、要特色,于是武断地否定原设计,自认为有品位地设计了一把。教育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个主题,本来内容安排比较有序,但因为改变,偏离了目标。一个设计好的活动,本来是规范的,传递的思想是正确的,却因为老师的创造变成一个有害的活动。这是多大的悲哀!课程方案的编制,专家有一个整体的思考。你没有理解课程计划的内容,就浅薄地评论它的优劣、自作聪明地进行修改,这种改编与设计,有价值吗?

  因此,课程之修改类似于衣服之修改,谨慎!也有时尚人士,买了品牌衣服一再试穿后觉得必须修改。那,也是由专门的裁缝来修改。这些裁缝因为专业,所以工价相当高。时尚人士修改衣服,为什么请专业人员?因为需要技术、需要专业,才能成就美丽!

  我们的课程调整,必须也要有“专业”水准?专业水准从何而来?

  1. 来自对文本课程的理解。

  本学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构式》课程。期初,园长对两本课程用书进行了细

  致的学习,并与老版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主题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的持续时间可以有弹性,集体教学的数量增多、有选择的余地,集体教学的设计操作性很强。特别是涉及数学的内容,生活化的特点明显。据此,向老师们提出了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忠于教材的要求。通过听随堂课,一方面了解老师们对该课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课堂实践加强自己对该新版课程的理解。

  2. 来自园内的课程积累。

  ① 扬既定课程之所长。

  一所幼儿园,既定课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会积累下来。如:周边环境的、社区、

  教师、家长。我们幼儿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集体教学的设计、一些有关农村题材的区域活动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枪、用野草的果实来拓印。有的可能只是点点滴滴,有的也仅仅是一、二个主题。但这是幼儿园的积累,通过老师们一年又一年实践的检阅,一定是有价值的。

  ② 积多套课程方案之精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幼儿园都经历、使用过好几个版本的课程。我们发现,有些课程中的教材非常经典,特别是音乐的、语言的内容等。比如:歌曲《颠倒歌》《庆祝六一》,散文《云彩和风儿》《秋天的雨》,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猫》等。我们把这些材料按照年龄段建立了资源库。作为建构式课程的备选资源。

  3. 来自对现实情况的把握

  时代在发展,课程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理解、积累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与时俱进”。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园“城乡结合部”的定位将悄悄发生变化;随着新园的建成,我园的周边资源也将改变;随着生源的变化,家长的层次、素质、要求也在改变;随着教师们的新老更替,我们的队伍的优缺点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既定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橱一样。

  当然,我们不能为这样的小修小改自豪。我们必须得时时检查、自省,减少上面说到过的错误。我们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是课程编制专家。朱家雄老师说: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但是将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人人都去创编课程,那就麻烦了。

  三、 鹤立鸡群为特色,小小美丽也幸福

  刚才说了课程计划的调整,也就是有些人认为的园本化。再来说说课程中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特色。何为特色?当一群的女人站在一起,总有一、两个会格外漂亮。因为她们身上确实有着非凡的气质、她们的特色显而易见。而作为平凡女人的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鹤立鸡群,怎么办?我们没有整天沉迷于特色的寻找当中。我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总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丽。同事们“这套衣服适合你!”“今天很漂亮!”的点评,让我们自信。尽管,有许多幼儿园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版本,但因为各自不同的既定课程、不同的演绎,每个幼儿园的课程,总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们不能鹤立鸡群,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些小小的美丽稍稍放大一些呢?我们幼儿园的关于“农村科学教材”的课题,就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亮点。我们也为之自豪。当然,找到这个小小的美丽,是需要智慧、需要尝试的。

  讲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与穿衣服一样。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设计师、不是裁缝。我们要发现自己“身材”的缺点与优点,扬长避短,才能尽显美丽!我们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是课程的执行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幼儿园的利弊、优缺,才能把既定的`课程、文本的课程完美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精彩!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活动,我们的艺术教育发生着变化。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的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纲要的理念分析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出,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 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 首先,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的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要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儿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与以鼓励,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 支持儿童“大胆地想”。 最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智力和动作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不同,教师应关注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舞台。 随着对“纲要”学习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贯彻“纲要”过程中教师观念和行为在发生变化,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是我们转变的一个方面,“纲要”将继续引领着教师成长,引领幼儿园的教育向着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幼儿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业厅幼儿园 作者: 贾晓燕 衣、食、住、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却不太重视。“穿衣、盖被、还用教?长大了不就会了!”“穿衣、盖被,那是家长们的事!”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属于生活护理的琐碎的事情,怎么能与儿童的教育,智力发展相提并论呢?

  真的与儿童教育发展没联系吗?幼儿园的具体任务中,把“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重要地位。”“体育”的内容也非常明确,“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可见,对幼儿的生活护理是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进行课题研究的认识

  1、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

  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光靠老师主观上的热情是不够的。尽管你对幼儿耐心,不厌其烦的呵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收获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尽人意的。因此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只有科学护理,才能使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生活护理的内容很多,我们主要探讨了,怎样合理的科学的穿衣与盖被。

  2、生活护理要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

  研究这一课题时,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把幼儿的普遍特点和个别幼儿的特殊差异相结合,幼儿的保育是被动保育和主动保育的辩证统一。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以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增进幼儿基础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从幼儿的生理特点看,幼儿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着、盖被。从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生活经验少,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保育观

  传统的保育,偏重于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而忽视心理健康。现代保育观把保育看作是对幼儿进行养护和保护的教育,即在保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也应受到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由于传统的偏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保”和“教”貌合神离。②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护理包办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轻的父母和青年教师对幼儿的穿衣盖被量心中无数,较为盲目。 二、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重视研究对象——幼儿

  幼儿是生活护理的主体。我们的护理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而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

  1、观察来园时幼儿的精神面貌,身体状况,做到护理及时心中有数.

  2、观察幼儿的衣着状况,不合适及时与家长联系.并每天记录室温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两类记载。

  3、了解幼儿在家时的穿衣、盖被的护理情况。

  (二)合理的穿衣与盖被

  穿衣与盖被护理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多知识,衣服穿得过多,盖被过厚,都很容易“悟”出病来。反之,又容易“冻”坏身体。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需要成人来掌握这个“度”。

  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摸索:

  1、立足全体.观察大多数幼儿的穿衣、盖被情况,并坚持每天记录观察结果。如这天的气温、出勤、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穿衣、盖被量。

  2、不忽视个别幼儿。观察部分幼儿(体质较弱或患病儿)的穿衣盖被量,并作记录。

  3、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穿衣与盖被情况,使幼儿园和家庭护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过一年的连续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意个别差异,“穿衣、盖被参考量表”轮廓初显。认识并不是通过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把“量表”和幼儿的实际护理相结合,对“量表”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使“量表”比较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合理护理幼儿的穿衣、盖被提供依据。

  (三)变被动护理为主动自我护理

  “量表”为我们和年轻的家长们提供较为合理的生活护理的依据,使我们的生活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包办、代替或说了算,而应当在平时的生活护理中有意识地丰富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养成各种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如对小班的教育可采用观察或示范法,中、大班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法,如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运动前后要增减衣服,为什么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并通过游戏方法加以练习。

  2、把生活护理和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让幼儿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图片等,让幼儿“认识自己”,讨论“人为什么出汗”,“冬冬为啥感冒了?”了解必要的生活卫生知识,从而养成主动的自我保护能力。

  3、正确处理家园关系

  端正家长的保育观念,积极宣传主动保育的内涵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本和接待家长来访问家长宣传科学护理知识,介绍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了大多数家长“包办代替”的生活护理,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了。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与使用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从整体上看,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纲”要求的。“量表”与幼儿的实际相符合,它把我们日常的护理经验提高到了“理性认识高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使幼儿受到了良好而规范的护理。

  青年老师感触最深,以前对幼儿穿衣、盖被的生活护理,往往凭着自己的冷热感觉对幼儿进行护理,结果弄巧成拙,热心做错事。现在有了“量表”,仿佛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教师保育知识、经验。

  家长们也感慨道:“以前我们孩子三天两头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给孩子穿衣、盖被护理不合理造成的,从盲目走向规范化。”

  2、提高了“保”“教”渗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基础生活能力,通过“保”中“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小班幼儿能根据天气变化主动向教师请求增减衣服;中、大班幼儿在运动前后能自觉地增减衣服,几乎看不见满头大汗还不知道脱衣服的幼儿了;昨天还只是松松地盖着棉被睡觉,而今天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便会七嘴八舌地说:“今天冷,昨天热嘛!”

  “我们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让我们少操心,以后进小学让我们放心”。这是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评价。

  3、运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幼儿体质,提高了免疫功能。对照“量表”进行规范护理后,明显降低了幼儿的发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一系列常见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级出勤率,受到家长一致赞同。

  (二)在实践中“量表”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发展

  经过一年摸索,一年验证,以及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使“穿衣、盖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它为平时的日常活动护理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依据。并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在以后漫长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验证,使“量表”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21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大军需从幼儿教育抓起。课程是联结教育制度 与教育过程的枢纽。要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好的课程。

  我园在前两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性课程的研究。我们结合本园实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游戏材料,努力构建适合我园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b、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教师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们将经常不断地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即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实行外出学习汇报制。老师外出学习回园后要向领导汇报,向老师进行演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专家学者来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为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构建《“实用性”课程的研究》这一课题。对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已有活动设计60余篇论文5 篇。下一步我们以新纲要为准绳,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效果,《“实用性”课程的研究》就是我们的园本课程研究,我们争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重视角色游戏的组织领导。那么,如何因材施教,通过角色游戏是幼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呢?这就必须对幼儿的角色游戏发展水平做一个科学评价。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我制定了“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评价方案”,以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二、评价标准

  根据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育目标及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对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从游戏的目的性、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对所担任脚色的理解度、遵守职责情况、游戏的表现形式、游戏中脚色间的关系、对游戏材料的使用、领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持续时间等9个方面进行。

  三、评价的原则及方法:

  角色游戏的评价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处在动态之中,而且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游戏的情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通过一两次观察很难准确地评价好。

  在评价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下述几个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凭一次观察或主观印象对幼儿作出判断,而且需要在多次观察,全面了解,充分地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再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所获取的信息材料为基础,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行为带有随意性、不稳定性的,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强调以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为基础,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它可以是评价的结果更具有价值。

  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每个幼儿来说,他们多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对幼儿经性评价,这往往会忽视那些较难定量的缺乏客观表现的内容。我们应该将定量的方式与定性的方式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评价幼儿。

  如何评价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呢?

  幼儿角色游戏发展评价的方法以观察法为主。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原则,要尽量保持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随机观察和分项目的系统定期观察结合,通过多次观察分析,在对幼儿在这一阶段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作出恰当评价,即特性等级评价。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对集中观察某幼儿在目的性、主动性等9个项目的发展水平,并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观察得分,再对观察对象较为稳定的行为特性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得分,最后算出9项总分,即为此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实际得分。 为了取得评价的最佳效果,应建立幼儿的发展水平档案,从对每个幼儿的观察评价中可以考察出整个班级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教师更好地组织角色游戏提供依据,看到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

  谁都不会否认,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我认为这还不够,幼儿教育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坚信,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种理论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作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创造了人类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类所幸具有一切。”对儿童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是例外。总之,儿童的幸福是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 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与幸福无关。

  2.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现实生活是否让幼儿感受到了幸福?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讨论,而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幼儿、至少是部分幼儿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

  首先,我要认定的一点是,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我也断定,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有那么多幼教专业人士在呐喊“发展儿童的主体性,进行主体性教育”?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内在的不断萌发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并非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会、家长及教师应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这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那么,在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下,幸福是如何与儿童至少部分儿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观的偏差。教师尤其是家长,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

  不可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但这仅仅是外在的方面,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儿童同样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儿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就越幸福。对有的儿童来说,各种图书的确会给他带来内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有的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乐此不疲;但也有的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感到幸福或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是儿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苦难。因此,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循这些法则而行动,因为它们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权利,”并为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生命法则的展开提供适宜的而非奢侈的条件。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观偏差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经常误把儿童的“高兴”、“愉快”当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动中刻意去追求这种‘高兴”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经常能听家长们廉价的许诺;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奖赏,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在这种要求下,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短暂而廉价的,也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因为它们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其次,对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个体能否真正体验到幸福,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儿童在生命法则展开的过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兴趣。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可是,成人所应当知道的一切,难道儿童都该学、都能学吗?把做儿童时用得着的东西教给儿童,你可以见到那已是很够他忙的了。为什么要叫他去求那也许终生都用不着的学问,而忽略那些足以满足他现时需要的学问呢?卢梭提出的问题,其实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还有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双休日);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超载,人们只知道往幼儿园课程里不停地添加内容,从没有想到儿童的发展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内容,也从不考虑是否要从现有的课程中减去些什么、课程的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合。人们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注入成人自己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需要学习的内容。但儿童不是成人,儿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质,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儿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灵的迫切需要,却被忽视了。在儿童心灵里活着的人依然被压抑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放儿童。要知道,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无视这些需要,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最后,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儿童是怎么学习的?3~6岁的幼儿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劳动、游戏、散步、卫生等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而现实是,幼儿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在某些幼儿园,幼儿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手被要求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在动作中学习。但幼儿动作被控制了,难道不影响幼儿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蒙台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这一点:“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如果我们给他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见,活动对于幼儿是多么的重要,活动又是多么有效地在改变幼儿。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 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幸福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性的文明事业,它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使儿童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样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这样,儿童教育才可能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联系起来,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最终与儿童的幸福联系起来。为此,我们热切地呼吁,儿童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关注儿童的幸福吧,儿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类未来的幸福。

幼儿园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清楚阳台的首要用途。

  2、协助孩子清楚在阳台上的安全知识,明白不爬阳台,不往阳台外丢物品等。

  3、使孩子初步创立自我保卫观念。

  教学预备: 1、录像机,录像带,电话机。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清楚阳台的首要用途。

  2、协助孩子清楚在阳台上的安全知识,明白不爬阳台,不往阳台外丢物品等。

  3、使孩子初步创立自我保卫观念。

  教学预备:

  1、录像机,录像带,电话机。

  2、孩子动手操作小卡片。

  教学过程:

  1、孩子依照已经有经验谈一谈阳台的首要用途。"孩子家中是否均有阳台?你们均在阳台上做些啥?"总结:阳台是个伸向屋外的环境,它可接触到更加多的空气与阳光。有些人家在阳台上晒衣衫,养花,养鱼,有些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锻炼。夏季,还可在阳台上乘凉。大伙儿都需要它。

  2、看录像,探讨在阳台上哪一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一些是错误的。片段一:孩子在阳台上阅读、折纸。片段二:孩子在阳台上运动。片段三:一孩子将头与身体伸向阳台外喊楼下的.孩子。片段四:一孩子往阳台外抛物品。片段五:一孩子将身体伸向阳台外拿手绢。片段六:一孩子在阳台上玩,突然风将阳台门吹上啦,如何是好?

  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分段看录像片,每看完1段,提议提问:这一位孩子的举动哪儿对,哪儿错,为何?应当怎么样做?探讨总结:在阳台上取晒在衣架上的物品时,不可以将身子探出护栏,应当用衣钩将衣服钩到可拿到的地方再取回。不然,一不留神会发生危险。不可以往阳台外丢物品,会砸伤别人。例如果遇见阳台上的门被吹上,应向屋内的爸爸妈妈求救,请他们帮忙。

  3、孩子探讨:在阳台上另外还有哪一些危险的事不可以做?

  4、孩子动手操作,辨别图片上的孩子安全行为对与错,并讲出理由。

  教学提议:

  1、此教学内的录像内容可依照各幼儿园的实际,描绘成图片或编排成场景表演。

  2、提议爸爸妈妈们在家里常常叮嘱孩子在阳台上留意安全,及时阻挠危险行为,提高安全观念。

  教学区教学认识和感知区里向幼儿给予各种安全行为的图片。例如:阳台上的安全、游戏内的安全、室外教学内的安全,让孩子分辨区别对与错,并说一说理由。

幼儿园课程教案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经过世代的沿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逛花市、写福字、贴春联、画年画作为崂山新年民俗文化的代表,充满喜庆与寓意的花儿不仅扮靓了环境,更是讨一个花开富贵、锦上添花的好彩头,对仗工整的春联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色彩鲜明的年画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形式多样的福字寓意着人们对新年幸福的期盼。

  《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本主题通过大班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他们对崂山春节习俗的了解和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对即将到来的中国年充满憧憬。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究欲望,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随着他们社会经验的丰富、感受力的提高,幼儿越来越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针对大班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我们创新传统游戏形式,借鉴体验馆中富有情境的买卖游戏,创设富有崂山大集特色的庙会场馆,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感受逛庙会的热闹和欢乐。

  花市上色彩斑斓的`花儿和热闹的叫卖声引发幼儿对浓浓年味的体验,琳琅满目的民俗年画映入眼帘,油彩画卷拓印出猪年的喜庆,新春贺礼在篆刻印章下承载着对亲朋好友的满满祝福,民俗照相馆中一张张相纸记录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一个个福字汇聚到一起化为新年最美的祝愿。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变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花儿开逛花市”的次主题中,通过参观花卉市场、欣赏各种花卉,感受花儿为生活增添的艺术美;在“写福字贴春联”的次主题中,通过调查访问和交流了解春联的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对崂山民俗产生兴趣;通过粘贴、线描、泥工等形式制作百福图,感受福字蕴含的深远寓意;

  在“展年画迎新春”的次主题中,通过拓印、临摹等艺术形式创作年画,布置年画展馆;通过民间艺人现场制作年画,零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崂山人乐于传承古风,将鲜活纯真的年俗文化保存在千家万户。崂山的春节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借助“崂山娃逛庙会”让幼儿深入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悠久历史,将浓浓的乡情根植于心中生根发芽。

  核心经验:知道花的种类及寓意了解春联和福字的美好涵义感受传统年画的艺术美萌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课程目标

  1、健康:了解崂山人春节期间的饮食特点,知道新年期间应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能在较冷的天气坚持参加户外活动,不中途退出,不怕累、不怕冷;能根据天气和运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量,及时穿衣保暖;掌握躲闪跑、跳跃等身体动作,锻炼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2、语言: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能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搜集崂山民俗对联,尝试朗诵并创编句式押韵、对仗的春联内容;愿意听身边人讲述崂山民俗民间故事,感知崂山地域文化特色。

  3、社会:初步了解花卉市场的功能,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体验逛花市的乐趣;萌发热爱崂山、为家乡的新变化感到骄傲与自豪的美好情感;知道崂山过年大集、崂山庙会、元宵喜乐会等具有崂山特色的家乡盛会,通过对比观察、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崂山新年民俗文化,加深对家乡变化的认识与感受。

  4、科学:知道自己的家乡崂山是民俗文化的特色地域,通过游览、参观、交流等方式, 了解家乡崂山新年庆祝的独特方式;了解冰花冻住时需要的温度,学习看图示制作冰花并做好记录;知道春节前忙年的具体时间和相应的民俗习惯,让幼儿在多次翻阅查找中了解日历的内容和作用。

  5、艺术:了解插花艺术,尝试创作自己喜欢的插花作品,感受插花艺术的美;会看歌曲图谱,并能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迁移经验来学习舞蹈;喜欢参加与崂山有关的丰富有趣的崂山新年民俗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绘画、美术制作、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及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幼儿园课程教案4

  《爱说“不”的调皮鬼》 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叫叫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换位思考,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爱和被爱。

  教学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体会到爱是相互的,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换位思考。

  二、活动准备:

  小鸡快跑系列《爱说“不”的调皮鬼》一本以及相关的mp3。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书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一只可爱又调皮的小公鸡,它的名字叫“叫叫”。

  师:(展示图书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猜看,这会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答:幼儿的各种回答,教师做小结。

  2.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互动提问,引导幼儿设想如果自己是小鸡叫叫,自己会怎么做,或者猜想故事的情节发展。故事结束后,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表述出正确地表达爱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学习换位思考。

  A.小朋友,想一想,叫叫总喜欢说“不”,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感受呢?

  B.小朋友,猜猜看,爸爸妈妈会对叫叫说什么呢?

  C.如果你是叫叫,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D.小朋友,你喜欢哪一个叫叫呢?为什么呢?

  E.小朋友,你在家里的时候也常常对爸爸妈妈说“不”吗?你是怎样表达你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F.

  四、播放电子书视频

  为幼儿播放该故事的MP3,让幼儿在回味故事,体验快乐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故事中爱与被爱的相互情感。

  五、角色扮演

  引导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参与故事阅读,并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幼儿园课程教案5

  目标:发展幼儿平衡本事,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用泡沫块或硬纸板剪成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大脚印多个,涂上好看的'颜色。

  2、一封信,并布置一个小白兔的家。

  过程:

  1、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瞧,教师那里有封信呢,我看看,是寄给谁的?(师念信)诶?是寄给谁的啊?谁寄来的?

  2、看看信的资料。

  师念信后,提问:小朋友,小白兔想请我们去她家干吗呀?为什么要请我们过去?(因为小白兔今日过生日)3、游戏:走脚印。

  (1)师:瞧,那里就是小白兔的家了,可是那里有一条河呢,我们怎样过去呢?(幼儿自我想办法。)(2)师示范走脚印。(引导幼儿慢慢的走过河中间的石子路。并提出要求:能一个一个踩过去。)(3)请一个幼儿先示范,然后一个之后一个排着队一齐走到河对面。

  4、跟小白兔一齐过生日,唱生日歌。

  5、回家按原路回到。

幼儿园课程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万圣节”的由来和在不同国家是如何庆祝的,以及其中的文化背景。

  2、提高幼儿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增强幼儿的操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万圣节”文化知识,并能够简单表达。

  2、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万圣节”手工。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Ⅰ、导入环节

  我们现在进入十月份,十月份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姑娘们,大汉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这个节日有很多花样的彩色糖果,有吓人的幽灵,黑猫以及各种化妆成鬼怪的人们,在黑夜里走在街头上。想到了吗?没错,就是万圣节。

  Ⅱ、新课内容

  1、告知万圣节的起源、文化背景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

  2、给孩子们出3—4道与万圣节有关的谜语,让孩子们积极思考。

  3、带领孩子们制作万圣节相关手工

  简单的南瓜灯制作

  制作各类加入化装节目的化妆服装

  糖果袋、面具或小鬼等。

  Ⅲ、教学实际操作

  1、寻找南瓜

  万圣节的象征之一是南瓜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万圣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园子的花田里寻找南瓜,帮助孩子们了解南瓜的基本特点和知识。

  讲解南瓜的大小和形状,让孩子们观察。

  2、制作南瓜灯

  收集南瓜。此外,老师还需准备好秃笔、刻刀和各种彩色的细绳。

  1、首先在南瓜的头部用秃笔画出一个能装小蜡烛的大小和形状。

  2、用刻刀将头部切下。

  3、在南瓜的一边切出一个小窗口,以便于揭开和清理。

  4、用刻刀将南瓜内的肉切下。

  5、用刻刀在南瓜的.边缘上挖出你喜欢的横向纹路。

  6、将蜡烛放在南瓜的底部,细长的绳子系在南瓜的头部在蜡烛上方系结,就可以闪亮登场了。

  3、做特别化装

  1、帮助孩子们选定角色,比如:小鬼、大怪、美人鱼等。

  2、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装扮,包括服装、化妆、头饰等。

  3、让孩子们进行化装,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交流其间,激发孩子们创造性思维。

  4、以感恩为主题,举办特别的万圣节晚会

  1、两个人搭档来表演短小有趣的心情戏剧。

  2、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个献给孩子们最喜欢老师的特别感恩的作品,有正能量的短小小说、高昂向上的诗歌、或者亲手折叠的小鹤,做的精致一些,孩子们可以对其进行评比,评选最美的献礼。

  四、课堂巩固

  教师设计下载一份万圣节小纸条(见附件),然后将纸条打印并分发给小朋友,让小朋友通过这张小纸条来自己动手做一个细心而好玩的小礼物给他们的父母,享受万圣节的欢乐,激发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技能。

  五、教学后记:

  这节“万圣节”文化课在教育幼儿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活动中寓教于乐、增强互动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具有

  很高的参与度,能够全方位地发展幼儿的兴趣、认知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课程教案7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月儿弯弯》。

  2.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映,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景中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

  2.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大方;能较准确地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3.能.自觉地用自然的声音整齐的`演唱,不喊叫。

  4.能积极与同伴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

  三.教材分析

  《月儿弯弯》是一首采用五声羽调试写成的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与歌词结合自然,给人以如歌如诉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

  四.重点、难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吐字清楚的,整齐的演唱歌曲《月儿弯弯》,并能将少年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在歌声中表现出来。

  五.教学准备:钢琴、收录机、磁带

  六.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律动音乐《闪亮闪亮的小星》) 整队,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旋律。

  2.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3.歌曲新授: ①这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想些什么呢?(出示幻灯片) ②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歌词。. ③听录音范唱《月儿弯弯》歌曲。 ④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⑤让学生伴着《月儿弯弯》录音跟老师做划船律动。 ⑥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课堂小结。 (学生在歌曲《月儿弯弯》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幼儿园课程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饮料瓶等),做好标签;各种农作物(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种子若干。

  2、活动前准备大盆的细碎土壤。

  3、种子发芽的'录像。

  4、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种植一盆植物,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细碎土壤,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3、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枯)

  (3)引导幼儿给种植好的植物插上标签,选择合适的地方放置,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窗台上、植物角)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4、分享交流——亲亲我的种植宝贝。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种植后的感受。

  (2)教师鼓励幼儿给自己种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说一句悄悄话,使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日后的成长充满期待。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园课程教案9

  设计思路:

  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

  预设活动:

  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学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2.教具、学具准备:

  (1)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

  3.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二、学看课程表

  1.播放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讨论.

  (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能看懂课程表吗?有什么问题?

  (4)小结:小小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幼儿第一次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4)小结: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用品)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延伸活动: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物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

幼儿园课程教案10

  设计意图: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巩固节奏、表演歌曲,避免一些简单机械的复习训练。《一个一个说》是一首歌唱与独白并存,节奏强的音乐,活动内容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想在第二课时中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表演唱,同时尝试加入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目标:

  1.在音乐会的游戏化情境中,巩固歌曲中四种不同的节奏,并能按要求演唱歌曲。

  2.尝试用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准备:鸭子、青蛙、公鸡、乌鸦图片,节奏图谱,打击乐器。

  过程:

  (一)问好

  1.小朋友们已经学了《一个一个说》这首歌了,这首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2.这四位小动物想用他们的表演方式跟我们来问好,歌曲里面他们各自是怎样表演的呢?(请幼儿说一说四位小动物不同节奏的的表演方式)

  3.我们也用他们的方式跟他们打打招呼吧。(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巩固四种不同节奏的表演方式)

  (二)彩排音乐会

  1.这四位小动物想要用这首歌曲来举行一个小小的音乐会,所以音乐会之前他们必需先彩排一下。第一次彩排请所有的小动物一齐唱,我们来表演一下吧。(幼儿齐唱歌曲一遍)

  2.第二次彩排开始了,这次他们想一个一个地来,就是:鸭子叫的部分由鸭子表演,青蛙叫的部分由青蛙表演,公鸡叫的部分由公鸡表演,乌鸦叫的部分由乌鸦表演,其他地方一起唱。(幼儿按座位分成四组,分角色表演唱)

  3. 第三次彩排的任务会艰巨一些,不仅需要大家动脑、动口,还需要大家动动手。今天小动物们还各自带了一样乐器,我们来看看(介绍四种不同的乐器:圆舞板、双响筒、手串铃、铃鼓)。

  4.小动物们想在自己表演的那个部分用自己的乐器来配上好听的声音。我们先用拍手的方式来试试这几个节奏,然后再把乐器和进去。(加入乐器巩固四种不同节奏)

  5. 加入乐器演奏,演奏会变得更好听!我们完整地来试一次。(尝试加入乐器完整表演)

  (三)举行音乐会

  1. 彩排圆满结束了,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举行音乐会了,请各位小动物将座位向后转,面朝我们的客人老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加入乐器演奏,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

  2.我们再尝试表演一下别的小动物吧。(幼儿自主选择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四)音乐会结

幼儿园课程教案11

  设计意图

  当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我的衣服真好看”。确实,幼儿喜欢的衣服能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何不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发现美的奥妙。活动的准备工作由家长们帮助完成,以激发孩子对自己喜爱的衣服的积极情感。同时,创设与同伴的交流机会,主动尝试表达自己的意愿。活动中,要多为幼儿、特别是胆小的幼儿创设表达、交流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交流、分享中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

  2、乐意表达自己的意愿。

  3、感受服装的美。

  活动准备

  1、家长准备:为孩子穿一件最喜欢的'衣服入园。(若天气、服装类型不适宜,就带入园)

  2、摄像机一部、音乐磁带。

  过程建议

  1、引发兴趣:今天你们都把自己喜欢的衣服穿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衣服?

  2、认识各种衣服:

  (1)看一看、摸一摸。幼儿自由观看、欣赏各种衣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问一问、说一说。今天你们真漂亮,谁来告诉大家?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孩子说说:我的衣服上有……、我喜欢衣服上的……,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表述。

  3、找一找。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衣服由哪几部分组成?衣服上有什么?教师可以参加者的身份亲切、自然的参与到幼儿的交谈中,特别是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交谈。

  4、服装表演会

  布置服装表演会,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服装表演(可自选表演道具)。

  延伸提示

  回放“服装表演”的录像,与同伴分享展示交流的快乐。

幼儿园课程教案12

  目标:

  1、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动作。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用报纸卷成若干小棒。小猪的头饰若干。

  2、请一位小班幼儿学会做该游戏。

  过程:

  1、请出小班幼儿扮演小猪,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今天谁来了?小猪怎么了?为什么小猪不开心?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赶猪人。我是做什么呢?你们看。

  2、师扮演赶小猪的人,与该幼儿表演“赶小猪”。

  提问:小猪跑的慢不?原来小猪跑的太慢了,所以才不开心。赶猪人是怎么做的?(边赶边说:“小猪加油!”)后来小猪有没有跑快起来?

  3、请部分幼儿上来扮演小猪,老师扮演赶猪人,游戏一遍。

  师:你们想不想玩?那要爬的'快哦!看哪只小猪爬的最快。

  4、请全体幼儿扮演小猪,集体游戏数遍,每次游戏后表扬最先回家的小猪。

  5、请部分幼儿扮演小猪,另外一部分幼儿扮演赶猪人进行游戏。

幼儿园课程教案13

  【设计意图】

  名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孩子们对它仍然比较陌生。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有必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同时,名片对于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可挖掘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设计了“小小名片”这一系列活动,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名片的来源、名片的作用及名片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名片,了解名片的用途。

  2尝试设计一张名片,理解人与人交往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2将事先准备好的名片挂在一棵名片树上。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1围绕下列问题讨论: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教师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

  1教师提问:小朋友平时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等装饰方法。

  3教师提问: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三、了解名片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吗?

  2教师小结:名片有多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提醒幼儿不志设计名字、电话等名片要素,建议幼儿写上自己的班级。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并引导幼儿尽量设计得新颖和别致。

  【活动延伸】请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园课程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幼儿园课程教案15

  【活动名称】:绕圈拍皮球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有节奏的拍皮球和运动兴趣,掌握边走边拍球技巧,控制手掌用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创先争优意识,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模式】:定点型

  【活动器材】:人手一个

  【活动歌曲】:拍球歌

  【活动强度】:一般

  【活动要求】

  1、在内径3米,外径3.8米圆环内,拍皮球绕圈匀速顺时针前行。

  2、拍皮球前行过程中,拍球拍掉接不上,或球出环,均判为输,离队出环,自学练习。

  【活动要素】:

  一、讲解活动要领

  1、单手拍球,边走边拍,要注意节奏。

  2、注意拍球时控制球的'运动方向,手掌稍微向前扬。

  3、拍球时力度均匀,手速适当,球弹上高度为50CM左右。

  二、有序活动:

  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10人);

  2、每组成员一人紧跟一人后,顺时针拍球绕环前行,间距30cm比谁拍球绕圈多。

  3、输者,在环外自行练习。

  4、播放拍皮球歌:手拍小皮球,我们绕圈走,大家紧跟着,都别落后头。

  三、巡视检查:

  教师巡视各组活动情况,严防打闹现象,制止不假离队学生,注意活动安全。

  四、动作指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拍球用力均匀,掌握行走球的方向。

【幼儿园课程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程教案03-20

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教案12-21

幼儿园立夏课程教案06-09

幼儿课程教案03-27

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幼儿园教案12-31

幼儿小班语言课程教案02-05

课程教学总结06-10

教学课程总结03-22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