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时间:2024-10-22 08:25:02 教案 我要投稿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废为宝》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引导儿童运用日常生活废品进行手工创作,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 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 培养观察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及创新思维。

  4. 通过简易材料装饰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5.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勇于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预备

  经验预备:儿童具备基础手工制作技巧。

  物资预备:包含纸盘、纸杯、纸筒芯、香皂盒、果冻盒、饮料瓶盖、光碟、一次性筷子、酸奶盒、烟盒、吸管、手工纸、卡纸、图钉、双面胶等多种材料。

  三、活动流程

  1. 启始环节:以《手影游戏》引入,通过儿歌“两剪刀,八尖刀,背书包,横行跑”激发儿童兴趣与创造力。

  2. 展示与讨论:

  展示自制样品,儿童观赏并观察。

  介绍部分作品材质,引发讨论,提问儿童。

  讲解特殊材料使用方法:双面胶需先贴后揭;图钉握帽防刺伤。

  鼓励儿童大胆探索,可拆解样品学习,强调物品归位的规则意识。

  3. 动手制作:分组发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创新,制作独一无二的作品。

  4. 展示评价:展示儿童作品,相互欣赏评价,特别表扬创意佳作。

  四、活动反思

  本美术活动成效显著,流程设计清晰,形式新奇,凸显儿童主体地位,具体感悟如下:

  优势:

  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让儿童成为创作主角,教师仅辅助引导,维护儿童原创精神。

  初期手影游戏有效激发儿童兴趣,为后续活动奠定积极基调,兴趣作为学习的源动力,至关重要。

  儿童作品展现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得益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

  改进点:

  分组时应考虑儿童能力差异,实施强弱搭配,促进互助进步。

  制作过程中减少教师直接指导,鼓励儿童自我探索与团队合作,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变废为宝教案07-10

幼儿教案:变废为宝05-10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03-19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反思(通用11篇)11-02

幼儿大班故事教案02-22

幼儿大班教育教案11-13

幼儿大班安全教案06-18

幼儿大班手工教案07-18

大班幼儿课程教案10-18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废为宝》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废为宝》大班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引导儿童运用日常生活废品进行手工创作,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 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 培养观察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及创新思维。

  4. 通过简易材料装饰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5.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勇于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预备

  经验预备:儿童具备基础手工制作技巧。

  物资预备:包含纸盘、纸杯、纸筒芯、香皂盒、果冻盒、饮料瓶盖、光碟、一次性筷子、酸奶盒、烟盒、吸管、手工纸、卡纸、图钉、双面胶等多种材料。

  三、活动流程

  1. 启始环节:以《手影游戏》引入,通过儿歌“两剪刀,八尖刀,背书包,横行跑”激发儿童兴趣与创造力。

  2. 展示与讨论:

  展示自制样品,儿童观赏并观察。

  介绍部分作品材质,引发讨论,提问儿童。

  讲解特殊材料使用方法:双面胶需先贴后揭;图钉握帽防刺伤。

  鼓励儿童大胆探索,可拆解样品学习,强调物品归位的规则意识。

  3. 动手制作:分组发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创新,制作独一无二的作品。

  4. 展示评价:展示儿童作品,相互欣赏评价,特别表扬创意佳作。

  四、活动反思

  本美术活动成效显著,流程设计清晰,形式新奇,凸显儿童主体地位,具体感悟如下:

  优势:

  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让儿童成为创作主角,教师仅辅助引导,维护儿童原创精神。

  初期手影游戏有效激发儿童兴趣,为后续活动奠定积极基调,兴趣作为学习的源动力,至关重要。

  儿童作品展现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得益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

  改进点:

  分组时应考虑儿童能力差异,实施强弱搭配,促进互助进步。

  制作过程中减少教师直接指导,鼓励儿童自我探索与团队合作,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