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课件>《马说》课件

《马说》课件

时间:2022-01-12 19:01:30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说》课件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课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学习托物言志的构思方法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通读课文,翻译课文;

  第2课时:理解课文大意,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

  一、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听读课文

  (一)注意读准字音;

  (二)注意划分节奏;

  (三)注意语气语调。

  四、学生朗读

  (一)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

  (二)读懂句意(先逐节翻译,再抽读评议);

  (三)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

  1、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痛惜之情

  2、千里马的遭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慨诘问

  3、食马者的言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讽刺嘲笑

  五、作业

  (一)翻译全文

  (二)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及翻译

  二、合作讨论

  (一)概括每节大意并思考:

  (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四)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人才。

  伯乐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

  (五)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六)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作者怎样的思考感情?

  三、链接拓展

  (一)如今,假如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样施展你的“日行千里”才能呢?

  (二)写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或谚语歇后语。

  (三)写出几句含有“马”字的的诗句。

  四、教学小结

  (一)归纳课文

  中心思想: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二)归纳写作特点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托物言志,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五、课外作业

  思考和练习

【《马说》课件】相关文章:

《马说》读书心得03-13

《山雨》课件06-11

《社戏》课件06-11

《走路》课件06-11

马说读后感06-03

《马说》读后感02-22

画风教学课件06-11

春雨教学课件06-11

《晏子使楚》课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