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

时间:2022-01-30 18:19: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3篇

  引导语: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3篇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1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相信阅读过《做研究型教师》一书的教师们一定会找到研究的自信和乐趣。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2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体会颇深。通过学习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探讨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所以,及时地系统学习尤为必要。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堂课教育教学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坚持叙事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却是让我们找到了讲述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通过学习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探讨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所以,及时地系统学习尤为必要。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3

  做研究型教师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否则,教师就看不到教育现象的勃勃生命力,就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么,教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缺乏热情和创新,因循守旧,甚至消极怠惰。

  课程改革的成败,系于教师。此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成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和为了谋生。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实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个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名终身学习者,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和进步,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研究。

  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而是在教育实践中。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成为名教师的重要历程。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剖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选题上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就是要尽量选择小课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做深做透。

  教师的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研究的过程。而且,这种研究是以一个实际的教学为例的研究,围绕着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一系列的研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做研究型教师,就要特别重视个案研究。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专家特别推崇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而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与同伴合作,进行对话、讨论,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述。最后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作为研究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案研究对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将一般经验上升为具有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

  做研究型教师,还要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

  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要特别重视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反思,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改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这就是研究成果,而且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实验室,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