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春的林野》读后感

《春的林野》读后感

时间:2022-02-11 15:04: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的林野》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的林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的林野》读后感

  《春的林野》这篇散文的意境很像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以如洗的清新,滋润涤荡了浣衣女、打渔夫世俗的身心,浣衣女的嬉闹,打渔夫的陶然又赋予宁静的空山以灵动的生命。人是自然,自然像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群峰蜿蜒,薄云漫游;百鸟凝听;无限旖旎的大自然,像纯洁烂漫的孩子;天真、淘气,林野里酣然游戏的孩子又多么像澄澈无暇、春光荡漾的自然!

  尤其是,阿桐要邕做他的妻子,邕邕”狠视“并”推开“他,羞涩嗔地拒绝了……天空与飞鸟,绿叶与红花,阳光与雨露,大地与小草,还有男孩与女孩,自然万物相依相伴、相亲相爱的阴阳和谐,体现了无地宇宙与生俱有的多么神奇的”心思“啊!

  20世纪20年代,西方泛神论哲学及印度泰戈尔思想相继传入中国。泛神哲学家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后。随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世纪以来作为人格神的上帝的至高地位自然代替,人们的热情和关注开始转向大自然,表现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因因相生关系的膜拜和歌颂。泰戈尔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飞鸟集〉、〈园丁集〉等作品中,其宗旨主要是爱宇宙,爱自然,爱人类,爱祖国,爱和平,并从中完成对自我的实现和与宇宙的相调和。这种思想的渊源是印度佛教,佛教的教义之一就是在悲悯之心下对众生的普爱和泛爱。

  那么,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则是,对自然与宇宙的热爱和歌颂,对人类与自然、宇宙和平则是,对自然与宇宙的热爱和歌颂,对人类与自然、宇宙和平共处,和谐统一的宗教般虔诚的羡慕和赞美,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主题,而为众多的作家们所青睐,比如郭沫若写了〈女神〉,比如冰心写了《春水·繁星》等许地山的这篇,春的林野》也正是这类主题的优秀作品。此外,作为以写小说和散文为主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也许又因为有一个深谙佛经并最后做了和尚的舅舅的关系,许地山早期作品尤其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如果说,郭沫若风格和激情澎湃是青年式的,冰心风格的温柔蕴藉是母亲式的,那么,《春的林野》这一幅人与自由和谐,闪耀着天堂般圣洁光辉的图画,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恬淡、平和、静美的中年心境。它是大磨大难后的大彻大悟;是望后的希望;也是充盈、圆满、幸福里漫溢出来的甜蜜遐想。

【《春的林野》读后感】相关文章:

08-26

春的读后感03-24

《春》读后感03-19

《春》读后感07-06

春读后感04-12

春的读后感07-31

一花知春春满眼作文06-25

春巴金读后感03-30

朱自清春读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