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读后感

时间:2023-03-27 17:48: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美学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学读后感

美学读后感1

  我看完《最美学生先进事迹》,感触良多、热泪盈眶。它讲述了六名学生感人的事迹,他们经过了许多困难与嘲笑,但却永不倒下,一直都坚持着,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勇气去面对它、克服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那六名学生正是具有这些精神才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一名学生说:“如果失败了,就要完美的败下去!”这话说的是那么坚定!那么顽强!

  想想我自己,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可是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害怕了;当我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时,我退缩了;当我感觉成为博士太难时,我放弃了。在无意中,我看到了《最美学生先进事迹》这部教育电视之后,在和六名学生比起来,我显得是那么软弱、那么渺小。

  其中有一名学生,一背就背了他堂哥八年,他就是最美学生——王长城。王长城这样做是因为他堂哥患病,家里又没人照顾,况且行动或做什么也不方便,所以他就下定决心:每天都要背堂哥上学!据他老师所说:“班上选举班长,王长城的票数最高!”虽然王长城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人缘很好,可并不是因为他人缘好才被同学们推选位班长,而是因为他对堂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同学们深深感动。最终,老师为了让他不太累,就升他为副班长。在王长城堂哥眼里,他是一个力气大,非常有耐心的人。他从不嫌弃堂哥,王长城的一个的好朋友经常问他:“你不觉得累吗?你有时会不会不想照顾你堂哥?”可王长城每次都坚定的回答:“我一点也不累,就算是累我也要照顾他,因为他是我的堂哥,我不能不管他!他是我最好的堂哥,我应该这么做!”他的这句话震动了我小小的心,对!我们应该向王长城学习!

  看完《最美学生先进事迹》后,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能成功!今后我将以这六名同学为榜样,加倍努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美学读后感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从这些古诗中仿佛可以窥见古时候农人们与时间的关系。

  这一章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看到是月令时,除了想起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以外,还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当然,这在后文也有所提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人将一年划分出二十四个时间节点,按时令做着相应的农活,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农人们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前不久还听得奶奶和外婆在聊什么时候种南瓜比较合适。“我家一般在清明前后种,今年打春早,我家要是有大棚的话,最近就可以栽秧了。”老一辈庄稼人总是格外讲究时令。他们掌握着我们不熟悉的自然密码。而当我们离农业社会越来越远时,这些本应融入骨血的密码渐渐成为写在纸上的、孤冷无助的历史印迹。

  现在的我们常溺于节奏加快的生活,已缺了几分耐心去享受平日的诗意。已经很久没有听春雨淅淅沥沥时,昆虫从土里钻出来的声音;没有在夏天的.夜晚,躺在藤椅上,轻摇蒲扇,看漫天流萤;没有看秋季的落叶蝶一样蹁跹,到果树下采摘丰收的喜悦;没有待到冬雪烂漫时,与家人围炉团坐,共话桑麻……

  我们常羡慕李子柒田园诗意的生活,自身却仍困于钢筋混凝土搭成的囚笼,追名逐利,背井离乡,一面痛不欲生,一面甘之如饴。当乡村变为遥远的往事,当时令不再为人们所重视,我们终于感叹纪伯伦所言的“透过树枝的缝隙,仰望夜空的繁星,就像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币一样,远远地,听得见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是一种奢侈,你可曾发觉,雨水已过,楼下的梨花正笑话盈盈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工业机器轰鸣不能以时间的秘密为代价,如果时令密码真的成了无解之谜,那么人类将失去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听见,时间的齿轮轻声呢喃:“请记住我……”

美学读后感3

  《华夏美学》关于历史的文化的书籍。还是第一次这样去阅读这样一本经典的关于我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之前有看到同学抱着满满是字的国学类的书籍还是很钦佩他们的耐心。这次读一读,还是终于领会到了一点我国家华夏思想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我有点喜欢国学。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通读或去研究,总是粗略的读一读,也看不到文章背科学后的思想,只是单纯的喜欢,也不是很了解内涵,不知如何领略。作者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华夏文化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社会和大自然的道理。我一开始是怀着好奇和不了解去看这本书,一方面我认为中国人自己去研究,可能缺乏比较和客观性,并且也缺乏西方人做研究时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往往主观意识较强。

  另一方面,中国历史的封建制度很长,历史很长,没有西方的各种教对权利的制约作用,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往往有消极避世的特点。刚开始阅读时,作者在介绍礼乐文化时,往往把结果当过程来说明,我个人觉得还好有点体会了。后来到在孔孟还有对统治阶级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以后,到后来庄子完全避世,屈原被权利流放,似乎印证了中国士大夫只是在追求自己个人的心灵解脱与广大人民的脱节。后来随着作者的进一步的叙述,特别是讲当禅被中国文人消化后在思想文化上的发展改变,开始又体会到在儒家文化逐渐融合庄、

  屈、玄、禅之后,华夏文化思想上是那么的美。当历史进入明朝时,华夏文化开始进入近代,更加注重对个人欲望或者是个人感情的合理辩护。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内容,早已蕴含在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作者依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子的逍遥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是为审美的形而上学。花了很久才读完,这确实是一本既要踏下心来,还要细细品味的书籍。

美学读后感4

  这个暑假,阅读了北京师大檀传宝教授的教育著作《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受益匪浅,现择其一、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本书是檀传宝教授记录自己以往的讲座,包括:德育的概念与理念,德育实践建言,大时代的德育,公民教育的鼓与呼共四辑。重点讲授了德育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层面德育实效的提高提出了系列建议。

  檀教授由小的德育讲到大的德育,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进行了分析。德育就是人的道德思想品格。它与人的`心理健康、政治教育、经济生活、法制教育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这些方面对道德品质有影响,而德育又能促成各方面更好发展。德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檀教授还指出,现在的德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强制灌输。谁对谁错,必要立场坚定。即使思想不通,生吞活剥也要生硬接受。但是,道德教育者如果肯多花费些心思,将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审美化的改造,道德教育或许也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人的歌谣。这时,德育再进入学生的视野,学生还会有如被填鸭式的不适感受吗?总之,轰轰烈烈的,大张旗鼓的德育“灌输”必须回归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

  世界上如果有一个最高美的话,那应该是教育之美!美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学校艺术学科教学所承载的责任,更多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审美化改造。将显性的艺术审美教育和学科渗透式审美教育以及隐性的环境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合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当然,作为学校教师,思考更多的则是如何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让德育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些审美手段,就可以使我们的德育变得有趣、生动而美妙,相信用审美武装的德育过程,其境界一定是美好或是美丽

  教育教学活动的审美化,并不是很远的事情,而应该是在当下,如果我们愿意,马上就可以!正像檀传宝教授所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我欲美,美斯至矣”的勇气和实践。

美学读后感5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丽精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美学读后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虽然自学过程很艰辛,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

  就拿《美学原理》来讲,通过学习,首先,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及他们的一些美学理论。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说,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学科直到1750年才诞生。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十分古老久远。”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认为尤为重要,它阐述了美育对人的重要性。“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美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美学散步读后感02-26

美学四讲读后感05-03

赞美学校演讲稿04-09

真善美学生演讲稿12-04

最美学生优秀演讲稿04-07

《史记》的读后感8篇(史记读后感)06-09

读后感大全:《狼王梦》读后感10-30

读后感06-22

经典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