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时间:2023-05-01 13:08: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之前看过的书印象都变得模糊了,所以趁现在刚看完的这阵热乎劲儿,把自己的感慨书写下来。 置身于书籍浩如烟海的图书馆,大学期间就告别了书荒的状态,于是决定在大学期间减少购买图书的数量,尽量从图书馆借阅,来节省金钱和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高中时期,以学习为重,都不怎么看课外书籍,大学时间就宽裕了很多。在这个寒假期间也借阅了几本带回家,其中一本是百年孤独。原来只是听闻百年孤独被网友评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目之一。借这本书,只是因为恰好在书架上看见了它,就决定回家啃啃这本书。 有时一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就如中国有孔子,英国有莎士比亚,法国有雨果,德国有歌德,印度有泰戈尔......

  而百年孤独就是这样的一本书,通过一家七代人的坎坷经历深刻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正如的迪金森所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不是每个人都能周游世界,一本书却能够带人领略难以到达的地方。这本书让我对之前从未关注过的拉丁美洲文学了解一点,十分佩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亦真亦假,亦实亦虚。情节复杂,丝丝入扣。 阅读过此书的人,还玩起了一个接龙游戏,好似地铁站丢书般有趣。也让我产生了疑问,一本书从出版以后有多少个人阅读过?

  又是怎样充盈了别人的精神世界?看了同一本书的'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让这本书的内涵比之前更加厚重,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这本书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里面相同的名字,书中的一段话:奥雷良诺们都离群索居,却头脑初中霍塞阿卡迪奥们都感情冲动而有闯荡精神,但都打上了悲剧的印记。他们的共同点是孤独。几代人总是反反复复起相同的名字,这倒是与中国的姓名避讳传统截然相反。但是看到了前几届的校友亲手绘画的人物关系图后,人物关系很好理清,看起来着实方便。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原想这本书会很深奥,让人望而却步 ,可看到这张人物关系图后对此书产生了兴趣。 这本书思想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部分情节也有读者难以接受的。它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相反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吸引我们的阅读兴趣。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2

  气势恢宏的《百年孤独》包含了科技、政治、文化、爱情,各种各样复杂矛盾的内容,探讨了文明的繁荣昌盛的方方面面。

  小说的主旨是家国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文中透露出了因深感一切都是宿命而照成的深深的绝望——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所有的希望都是昙花一现,繁华都是往昔,就连最“疯狂执着的爱情”都是过眼云烟。《百年孤独》在控诉,是一部国家、民族和家族的悲剧。

  《百年孤独》也探讨了爱情,在这方面,小说的描写同样精彩至极。看似魔幻,却基于现实,《百年孤独》的爱情现实得直刺入骨髓。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不懂得爱情吗?至少例外是有的。这个例外至少包括阿妈兰妲。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奥雷里亚诺第二和佩特拉。科特斯。而对于梅梅和丽贝卡,她们至少也曾经勇敢的追寻过。三角恋大多是浪漫的,小说中两段三角恋精彩绝伦。其中之一是阿妈兰妲。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加斯通。姨妈和外甥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况且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血缘关系。阿妈兰妲。乌尔苏拉是令人敬佩的,她的人格是独立的,她对待爱情是勇敢的。“folow my heart”,这话是知易行难,她是做到了。真实的`活着最重要,对待爱情贵在真实,在我们真实的爱别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真实的自己。《百年孤独》的爱情,另一对三角关系是奥雷里亚诺第二、佩特拉。科特斯和费尔南达。这是很奇怪和别扭的故事,奥雷里亚诺第二和费尔南达的婚姻根本就是个错误。一个有些年少轻狂不太自知的家伙,一时冲动的娶来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妻子,于是悲剧开始了。奥雷里亚诺第二和佩特拉。科特斯才应该在一起,因为他们在一起才可以过得开心和随性。我们也看到,他们两人在老年的时候,在轻狂与激情褪去之后,终于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到了爱情。《百年孤独》一直在探讨“爱的能力”。布恩迪亚家族的人缺失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爱人?小说当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不过显然,要去爱人,首先得自爱。然后,要去爱人,除了需要勇气,还应该加上一条,“follow your heart”。

  在感到烦闷时,不要太过陷入回忆,因为加泰罗尼亚智者曾经说过“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名言真是魅力无限,“Cease, cows, life is shot”。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3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

  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释获得不同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情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义,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进。

  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

  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不过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

  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4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孤独。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更像是空虚的灵魂。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从书中的人物身上读到了我们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屡败屡战的、不屈不挠的科学家,他有无穷的想象力和毅力。他是所有科学先驱的反映,狂热而冷漠,鲁莽而冷静,探索的欲望和放弃的念头,各种矛盾的性格一个接一个地反映在他身上。

  他试着用磁铁挖金子,他试着用望远镜当武器,他试着把水银熔炼成金子。他的努力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甚至他每天和他住在一起的妻子乌尔苏也反对他的努力。

  但当他揭露了生活中的所有秘密,他被当作疯子,绑在一棵栗树的树干上,很快就被遗忘了。

  昔日的炼金梦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虚无,他只能忍受着生与死之间横亘的痛苦——无尽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用这句话来表达对所有拓荒者的深切同情。

  乌尔苏是个勤奋的工人。在这个偶尔混乱的家里,她是家里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柱。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唱歌的乐趣,也没有享受过玩耍的乐趣,她的劳动把她紧凑而孤独的生活像拼图游戏一样拼在了一起。

  她无处不在。她的身影出现在家具迷幻的反光里,出现在朴素的世界里,出现在糖果小作坊的喧闹声里。她是空灵的,就像一个亡灵来到地球上,通过劳动来赎罪。最后,随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掉进了记忆的深渊。

  作者写出她冗长的一生,同时也是对哥伦比亚所有孤独的劳动着的赞歌。

  至于最孤独的先驱者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一生发动了大大小小的三十二次起义,结果却毁了他为恢复往日生活而创造的战争果实。

  他逃脱了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处决,被任命为革命军队的总司令,却只换来在马孔多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他的生活像飓风一样强大,像静水一样孤独。就像那些在哥伦比亚为自由而战的人一样,无论他们生前做了多少事,大多数人死后都会忘记。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5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欢读书,爱好书籍,却又常常在读书时极为偏好,兴起试读名著,却又为那其中的晦涩难懂而撤退。事实上,于我而言,《百年孤独》正是如此。

  读过一遍,心头复杂感情简直无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这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阿尔卡蒂奥,本就对各种又长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远之的我,更是读起来费力的将人物与身份对上。最要命的是,父亲跟儿子常常会起同样的名字,让我毫无头绪,一遍读下来,脑子里好像有浆糊,真是一点感想也没有了。

  它看起来那样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他的拉丁语,在家人心中只是疯言乱语,几十年后他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就像奥雷里亚诺,不断的战争,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当初的目的,而是在杀戮,血腥中度过。他的结局停留在小金鱼中。

  孤独是感受,孤独又无法感受。当奥雷良诺参透了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奥秘,一阵飓风将马贡多抹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书中如是说。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6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务必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务必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理解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刻。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

  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一样的明白与不一样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十分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一样的人以不一样的解释获得不一样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状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好处,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

  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善。

  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

  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但是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

  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应对过去,此刻,或是未来。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7

  百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讲了这么多,还算不上谈读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当年看完此书的感受到今天还清晰如昨,每一个人问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种孤独,我怕自己爱上它而无法自拔,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记得当时,我一边看书,一边胸中涌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干涩,一滴泪也出不来,但那悲哀比流泪更甚!

  书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他们是漠不关心的,实际上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被人爱,被人认可,被人同化,可惜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也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逃避孤独,但实则上却陷进了更深的孤独吗?我们的爱,我们最温柔的'部分,都被各种物质上东西遮得严严实实,再也出不来了!

  看完书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自己调整过来,然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一本精装本放在家珍藏,作为自己对平生最难以言表的一本书的纪念,但从买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没有再动过它一下,只是将它好好地放在书柜的最高层,那是我无法触摸,没有勇气再看的禁区啊。

  算不上读后感,只是你的提问让我又回到了过去岁月,籍方寸之地聊抒情怀罢了。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8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题记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于一九八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很重要的原因是于此书的创作而来。本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本书人物关系复杂,但作者的用词精准及别具一格的人物塑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书的线索应是梅尔基亚德斯,他的预言以及家族人世世代代都苦心翻译的羊皮卷。或许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若你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也无法想到结局。

  《百年孤独》的最后一代人,还未得以啼哭便被蚂蚁吃掉,这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这如同家族的祖先出生时一般。这样的情节,怎能不令人震惊?而经典之所以能被人们一代代传诵不仅仅只是辞藻华丽,情节环环相扣。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的含义,不仅适用于作者创作背景下的时代被用于今天也无不妥。就是在不知结局是如何时要好好生活。即使生活处处不如意,但在最终的时刻没到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恩迪亚上校去世时,他的感受。每天都是星期一,每一间屋子都是一样的,若要说这其中的寓意,恐怕是说若你一直虚度光阴。那么时间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一直停在那,因为每天都是星期一。若是每天晚上的星辰都是一个模样,那么天空就显得单调。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眼里不再有欢乐只存在着,一如昨日的呆滞;每天早晨的光束爬进窗户都以同样的角度同样的线条感,但人们却无法察觉,并且从中跨出来,那是何其的悲哀。但就如同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也就是本文的题记来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每天的日落都是一样的,真正改变了的'是你的心灵,在于昨日的沉淀,以及明日的幻想中存活的今天是你看世界的角度。”

  在坎坷中奔跑,在欢笑中遗存,痛苦飘洒一地,泪水沾满衣袖。我们累,却无从止歇,因为这世界还在走。那些为追求一时的爱情而迷失了自己的人们,爱情也抛弃了他们,只剩下对对人性的考验;那些心中想掌控一切的人,到最后只是被遗忘在角落里,当人们发现她时记起他名字的人,只有坟墓中的人;那些生活在自我幻想生活中的人,最终被蚂蚁吃了去。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还。”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9

  封闭了内心,就将迎来不远处的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镇和历经了七世的布恩迪亚家族虽然看似是不着边际的魔幻,实则是在以及其夸大的艺术角度再现了现实世界中,人心的孤独。

  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是造就孤独的最大原因。与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一样,现今的摩天大楼中,我们终日抱怨着自己孤独,寻找着克服孤独的方法,但是却总是忘了在对待他人的时候敞开自己的内心。虽然有进行过尝试,但却不曾有过完整的坚持,怀着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万物的不信任,把自己独立在一隅,然后孤独地变老,怀念着小时候心中曾有过的对世间所有的爱和信任,怀念着那些曾如此贴近自己的内心、却被自己阻隔于门外的人,怀念着当时不曾在乎着的`过往,在一阵寒风后,归于尘土,不留下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若是将所有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也许就能打破人们心中的坚冰,将孤堡上的厚重的砖墙推倒,再次捡起幼年时曾在不经意间丢掉的、对世界的信任。

  也是因为缺乏坚定的信念,才会造就荒诞的“孤独家族”。

  书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曾带领着众人走出马孔多,寻找着机会打通与外界交流的通道,但却一遍遍地与成功背道而驰。若是有过坚定的想走出去的信念,并且坚持着、不放弃,也就到达了海洋的那一岸,自然就不会存在着百年的孤独与寂寞。

  不置可否,如果我们丧失了对国家的精神信仰,也就会如同行尸走肉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落后、麻木、荒诞,丧失,最基本的人行道德。但若是能始终坚定地怀揣着对国家的坚定精神信仰,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就能游过咸涩的海水,到达对面洒满阳光的黄金海岸。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以这样的结尾将马孔多留在了那个充满着魔幻和现实的大陆上,也满心希望布恩迪亚家族就与马孔多小镇一起永远留在虚拟的现实中,。

  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可能避免遭受孤独的侵蚀,但若是我们尝试着敞开心扉,去接受、去包容、去真诚地对待这个世界,坚定着心中的信仰,相信不管再有怎样奔涌的洪流也荼毒不了内心远袤的洪荒。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永远地沉默在那马孔多小镇上,随着风,一起消灭了踪影吧。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0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家族为什么是孤独的,想来想去貌似也找不到答案,或许是因为代沟,或许是与世隔绝,还是作者根本就不想说原因,只是表达一种状态?都像,又貌似都不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希望大家在读过这本书后,可以讨论讨论。

  在读《百年孤独》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容易入书的人,但读罢《百年孤独》,书里面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里亚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尔苏拉老妈妈。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黛斯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丽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尔卡蒂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让它陪伴你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经常与孤独为伴,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

  我相信,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1

  孤独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寂寞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

  读《百年孤独》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如上的语句,我不知这个比喻是否贴切。

  孤独,淡定于清冷,坚守于流俗,正如冰山上的雪莲,在无边无际的冰雪世界里,一切都因寒冷而销声匿迹,只有它给雪原带来一丝生机的暖意。它不畏严寒,独守清冷,在自己独垦的心中,透过窗,遥望飞翔的雄鹰。

  寂寞,不安于黑暗,无奈于空虚,如一叶扁舟,在无垠的沧海飘摇,灯塔的光芒早已远去,甚至连海鸥的影子也寻不着,海浪击打着船舷,如同拍打着驾船者的心脏,躁动地咚咚作响,抛到浪尖见不到阳光,跌入低谷见不到月亮,在恐慌中任洋流肆意摆弄。

  这样的诠释或许过于虚无,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还可以这样说:一位老者微眯双眼,袖着双手,坐在安乐椅上晒太阳,那叫孤独;一个俗人在灯红酒绿后唉声叹气,在繁华落尽后坐立不安,那叫寂寞。孤独是一种境界,是安享天伦的无求,是哲人的栖息地;寂寞是一种状态,是欲壑难平时的躁动,是浑噩者的故乡。尽管两者有时让人分不清彼此,但孤独者不一定寂寞,寂寞者一定孤独。

  曹操一生是孤独的,他不仅身处高位,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感叹,而且有着时人对他极度的不理解。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成一世之雄,他何来寂寞?世人认为曹操是装腔作势,他只能在孤独中守着自己的初衷。他在《让县明本志令》中陈明心迹,陈述自己忠心报国,决无称帝之急,以除世人之误。再看千家诗中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啊,夫在辽西戎边,妻独守空房,一份孤独酿成一腔寂寞,以致思念成灾,寂寞成怨。这真是孤独催生豪杰,寂寞产生怨妇。

  其实孤独和寂寞都与痛苦为伴,只不过痛苦是孤独的过客,寂寞却与痛苦长相厮守。孤独来临时,人要与孤独抗争,在孤独中求得一份独我,从而享受孤独,若孤独不能排遣,寂寞就像黑夜席卷而来。没有人能让你寂寞,只有当你将自己的一切生命,都堆在别人的架子,当架子散了,你的寂寞便散落如一地鸡毛。

  当然,孤独也是相对的。《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站在行刑队伍面前,准念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让中国作家推崇不已,纷纷模仿,可作者因盗版问题,不许在中国发行,让《百年孤独》在中国寂寞了20多年,如今又在中国出版,可见《百年孤独》终究没有孤独。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读完这本书。确实这本书近三十万字的内容,而且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和民间传说等。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这位文学大师肃然起敬。

  这部作品主要讲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舍财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作者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形象。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来说,孤独是人类发展的本质,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

  世间百态,最爱你的无限包容你的未必是生你养你的那个人。人生在天地之间,因为恐惧才会感到孤独。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明白有些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别人无法体会,无法替代,无法夺走,孤独就是其中之一,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属,而孤独教会我浪漫。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3

  比较难读的一本书,外国人的名字长且晦涩,时不时的就忘记人物之间的关系,初读,需拿笔勾勒人物之间的关系。我初读完时,苦涩感比较重。就是那种,你给我块糖吃,我说这糖是苦的,吐了。后来,我发现不是糖是苦的,是所有东西都苦。

  《百年孤独》想表述的主题,没有读明白。只记住了一个大概的情节——历经百年的家族七代人,最后都在羊皮卷的预言中走向湮灭。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也在的交流、沟通,有的甚至需要不伦之恋这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孤独(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最终都未摆脱掉孤独的命运)。文中,七代人不断重复以祖先的`名字命名,凡是叫奥雷里亚诺的男性都是性格坚韧、沉稳的,而叫阿尔卡蒂奥的男性都是狂躁、放纵的,似乎是命运不断的在重复轮回。

  本文的基调始终都是颓废的凄凉之意。初读时,一直以为他会像《一句顶一万句》那样,给我启示。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能说的上话的人。但它没有,像是在讲一个没有任何情节起伏的故事。把每个人的命运都那样无情的罗列在纸上。

  一段奥雷里亚诺第二回到家乡的描写:

  他带着自己的衣箱回到家里,心中确信不仅是乌尔苏拉,马孔多所有的居民都在等待雨停后死去。一路上,他看见他们坐在厅堂里,眼神迷茫,抱手胸前,感受着浑然一体、未经分割的时光在流逝。既然除了看雨在无事可做,那么将时光分为年月、将日子分为钟点都终归是徒劳的。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不知是在纸上做到了感同身受还是为这样的人悲哀。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这句话是文中叙述的,似乎不断的在提醒读者,孤独才是生活的本态,而生活中其他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你千万不要对这些东西持有幻象,那样你在识别生活的本态后会更孤独的。

  作为读者,如果没有一种丰富的人生阅历,这部作品不能让我们感到开心启发或者任何正向的东西,相反的却是绝望,极度的绝望和从骨子里往外冒的苦涩。

  但这是部好作品会再读第二遍,会试图寻找更加细致的情节,感受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这宏大的家族的孤独,相信在体验孤独本身的过程中,更有收获吧。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4

  “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从暴力开始,到血腥结束的家族史,人人都是孤独患者。他们,是孤独的总和。布恩迪奥,一个被小心眼打败的男人。邻居在他怒火焚烧的双眼中轰然倒地。而他,在邻居哀怨且死气沉沉的眼神中痛苦地挣扎着。

  也许,他曾在睡梦中被嫩芽冲破土壤时的尖叫惊醒,却撞上邻居的鬼魂正做在他的床边,带着一如既往的哀怨与死气的眼神凝视着他。反正,他终于决定带上家人离开这座村庄。历时两年多的“大迁徙”,布恩迪奥邂逅了他梦中曾出现的地方。他坚信这不是偶然,于是他们扎下根来。当然,布恩迪奥终于摆脱了邻居的鬼魂。

  而马孔多小镇,带着不可抗拒的速度,迅速崛起。马孔多的家族,七代人的生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时间的号角吹响了,上帝之手,将记录历史。科技的进步,将布恩迪奥推入深渊。

  他是个疯子天才,深陷炼金术的泥塘不可自拔。他“忘了”妻儿,也“忘了”他的家族,他只认识炼金术,那好似他灵魂的寄托。“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以至于他只能被绑在树上,与孤独为伍,直到死亡来临。

  这个家族吞噬了他们生命中的可贵。美丽的人却冷漠无情,善良的`人却短命,潇洒肆意的人却死于非命……闻名遐迩的上校,在失去了他的十七个儿子后,做起了金质小鱼。

  做满十七个便熔化掉再来一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最后,他毫无预兆地停止了呼吸,脉搏与心跳。马孔多的家族,他们孤独吗?不,他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香蕉种植园里,那被杀害的三千多名农民的尸体,被长长的火车运往大海,抛进了海洋。此后,马孔多下了四年多雨,然后荒芜。想来,那雨应是那三千多农民的泪水。家族的第七代人,一个刚降生的婴儿,却被蚂蚁啃食掉。“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终是验应了。马孔多家族里每个人孤独的方式皆不同,可他们无疑都是孤独患者。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马孔多家族。毕竟“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亦或是马孔多家族就是我们的缩影,“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无论是马孔多的家族,或是我们,都是孤独的赞歌。

2020百年孤独读后感15

  孤独给人的力量——《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五月下旬,恰逢中国图书网图书推荐与折扣购买活动,想着许久没有纸质图书阅读,便一个人开始选择书籍购买。而以前友人推荐过的《百年孤独》印入我的眼帘,“孤独”二字格外的让我有阅读的冲动。于是毫不犹豫的加入购物车,在拿到这本书之后,我便在第一时间好好享受阅读。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作的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书中,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布恩迪亚家族。他们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从小就孤独,冷漠。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正如书中所说:“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归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百年孤独》的叙述方式极其得吸引我不断的深入。让我想起了以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卡夫卡的《变形记》。同样是结合魔幻与现实的作品,《百年孤独》也有着因果不对称的叙事手法,小说中很多不合常理的,像梦一般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相冲突,展现了一个惊奇的世界。小说中不仅有现实和历史,马尔克斯还结合了很多古老神话与民间传说,作者往往以非常平淡的叙述口吻讲出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

  但即使明知是虚幻的`世界,书中的孤独还是让我感觉得很真实。孤独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抵抗,有时总会到来。但是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挫败时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更好认清自己,那就是孤独。读后感。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声,能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在如今快节奏以及手机占据我们碎片时间的时代,必要的孤独,我觉得能使我们更加完善,更有深度和厚度。

  如果在看完这些后,你产生了对本书的兴趣,我有一点小小的阅读建议:第一遍读《百年孤独》最好一口气读完,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浓缩到一天。不要试着记住那些人名,不要深思,不要怀疑,不要问为什么有人会随着风飞走,不要问失眠症为什么会传染。读完合上书本,你会为这些瑰丽的想象震撼得久久不能忘怀。

【百年孤独读后感】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读后感02-20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04-08

《百年孤独》读后感08-20

百年孤独读后感05-23

《百年孤独》读后感03-25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03-25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01-02

百年孤独读后感02-07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02-15

《百年孤独》名著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