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2-04-11 17:33: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后感

教师读后感1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教师读后感2

  踏上小学数学教师这个岗位已经两个月了,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对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书籍置若罔闻,无暇顾及。近日,有幸阅读了袁卫星教授的《做一个理想教师》,感触颇深。

  序中袁教授与我们分享的这个小故事立马吸引了我,同时,也令我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这则故事中汤姆逊老师从教书到教育孩童的转变令我感动,也令我折服。不管是她对自己之前对泰迪的不平等的爱的羞愧,还是之后在全班学生面前带上缺钻的假钻石手链,将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喷在手腕上,还是她对泰迪的关注、鼓励,无一不透露出一名优秀教师的气息,正是她,唤醒了犹如迷途羔羊的泰迪,让泰迪的心重新活了过来,不再消沉,乐观向上,奋勇拼搏,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博士,他始终会记得汤姆逊老师对他的关爱、鼓励和谆谆教导,汤姆逊老师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我想,汤姆逊老师应该就是一位理想教师,每一位真心诚意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都渴望成为汤姆逊老师。不做一位只教数学知识、只当学生过客的数学“经师”,而要成为一名用数学来教育学生、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贵客的数学“导师”。正所谓,育人贵在育心,成才必先成人。孩子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应该关注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正逐步被通讯工具取代,青少年儿童忧郁等心理障碍频发,高智商犯罪越发引人关注,种种迹象表明,理想教师应给予孩子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教育。

  要想成为一名理想教师,首先要走入学生的内心,每一位孩子身上都具有某一领域的杰出天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在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比如,有的孩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差,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师就要对其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适时进行称赞,并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将学习热情迁移到不擅长的科目。又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但是打扫卫生很积极,很认真努力,教师就要创造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做事踏实认真,一丝不苟,这样,就他个人而言,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对待学习也不会轻言放弃,对全班小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一些天资聪颖的小朋友不再自恃过高,脚踏实地学习和做人。

  其次,理想教师要打造一个精致的课堂。尤其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这就需要多样化形式的教学调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通过游戏,师生互动,男女生比赛等方式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最后,理想教师应当陪好自己的孩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孩子应是教师最重要的学生之一,因为你不仅是他的首任教师,更是他的首席教师。享受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去感知,去享受,去创造那点点滴滴的幸福,这点点滴滴零星的幸福终将汇成大海!

教师读后感3

  读毛杰女士编写的《做有灵魂的教师》一书,来打发舒服的暑假时光。刚开始心浮气躁,一直未能深入进去,越翻越觉得无收获,直到读到《养花与育人》一文,突然心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回翻那些之前翻看过的文章,才寻得其中的奥秘。我也体会到了“只有当你的频率和作者的频率一致时,才能明白作者或编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过度的爱和不爱”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伤害。过度的爱叫“溺爱”,溺的.意思就是被水淹死。溺爱,爱多到足以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过度的不爱叫厌恶,虽然看起来父母或者老师厌恶孩子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也真实存在,这貌似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也不想去谈。

  我是一个高中教师,同是也是一位父亲。我爱我的孩子,我也爱我的学生,我始终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每个周末我会花上个把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在过去的一周中,自己作为老师和父亲有哪些育人的方面做得不好,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恰当的地方,会以文字的形势表现出来,提醒自己。

  育人如养花,单位工会主席杨海琴老师是养花方面的高手,一次杨主席来到办公室检查工作,看到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忍不住指着办公室里的多种花草说,这种需要半个月浇一次水,浇太多就淹死了。那种需要一星期浇水一次,只浇叶子不浇根。这种需要三天浇水一次,那种一天一次不断水,或者直接找个大瓶子灌满水放进去就行。杨主席心疼地指着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

  我恍然大悟,知道之前自己为了养护办公室里的花草也算尽心尽力,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给每棵花草浇水,可是现在看看已经有若干盆绿植莫名其妙地死去,甚至为了施肥,还改喝白开水为茶叶水。如今才明白,你给的太多,它就无法容纳。

  班上的孩子,每个人都是一盆花草,只是每盆花的品种都不一样。绝对不能莽撞地以绝对公平的原则来对待他们。所谓公平只会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毁掉”。关注对孩子们而言,就像阳光和雨露对于花草一样。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最多,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那么多。老家有一句话:孩子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任务主要靠自己完成,而父母和老师关注或者关爱也都是外部条件,就像阳光和雨露,阳光太多会干旱,被灼烧,阳光太少就会软弱无力。雨露太多就会淹死,雨露太少就会旱死“适当”才是最好的。

  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了解每个孩子,去推敲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刻关注反而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他反而会更加封闭,更加恐惧。有的孩子开朗,他希望得到关注,你就给他,不然他就会“无事生非”以获得关注。有的孩子内向,他想要关注,却不想那么明显,你就给他一些“凑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同的时段,对他的关注度要调整,关注方式也要调整。

  你想看着他们长大,可是你永远都只能在他们长大之后才发现。关注过多,反而成了无视。

  教育即养花。

教师读后感4

  读朱永新老师《致教师》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章深有感触,以下就是我自己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吧!热爱课堂吧!热爱学生吧!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用自己的犹如岩浆般滚烫的心,让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为了教育理想,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籍,而是教育本质要求。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借用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教师读后感5

  作为教师暑期必读书目,《教师成长力修炼》是一部含金量非常高的作品,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拜读了这本书。《教师成长力修炼》是刘波的第三部作品。与刘波前两部作品相比,这部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刘式”风格:简约式的文字表述;传记式的写实内容;启发式的思想洞见;引领式的实践操作。同时,这部作品又是对前两部作品的综合和超越,可以理解为教师“教研力”“阅读力”“成长力”三部曲。

  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作者首先提出“找准自身的教育人生‘路线图’”,也就是教师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是很有见地的。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没有清晰的规划,又如何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呢?那是否顺利过了职称评审关、评上“名师”等荣誉称号,就可以宣告教师“自成长”大功告成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刘波看来,教师要在“路线图”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做一个“反思性实践者”,做一个“教育文化人”。

  从操作层面看,作者用其自身以及诸多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的经历,从教学、德育、研究、阅读、写作、知识管理六个维度给出建议。在我看来,这些建议都很朴实,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也都能够意识到,但实践时普遍缺少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比如在该书的第三部分,刘波提出要“做有技术含量的德育”,但不少老师死活都不愿意做班主任,一些被逼无奈的老师做班主任则把自己定位为“维持会长”的角色,连班会课都开不好,那就无从谈起教师德育或者说管理能力的'提升了。再比如,我们都明白教育阅读对教师“自成长”的意义,但不少教师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阅读,不注重积累,到紧要关头却又在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此,作者也颇为无奈地“幽默”了一把,他说,“很多教师写文章的时候都会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名言,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认真阅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可见,教师的“自成长”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尽力而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曾引用一句格言:“帮助你自己吧,上帝亦会帮助你。”这与我国古代的励志名言“自助者天助之”如出一辙。教师只有自己不断自省成长、自觉成长、自助成长,才能自信成长,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才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作者看来,教师专业发展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且应该永不停歇。那么如何才能让“自成长”发生呢?除了外在的平台搭建之外,“自成长”更应该是教师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读后感6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

  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教师读后感7

  本篇文章主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家庭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第一是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第二是家庭教育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第三是家庭教育应该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全文以对如何做好以上三点的回答为主要内容,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看完这篇文章,都会获益匪浅。

  在第一点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准备的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听在先,说在后,倾听在第一位,阅读是第二位,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给孩子讲故事,幼儿喜欢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起初自己讲,几次之后幼儿熟悉了故事情节,可以讲一半,另一半给孩子自己补充,既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进了亲子关系。我想虽然这里是给家庭教育的建议,但对幼儿园教育同样适用,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也应当首先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然后才是幼儿自己的表达。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和李老师配班教早期阅读时李老师对我说的话,当时李老师也是让我给孩子讲个故事,但是由于理论和经验的薄弱,我一开始就拿着带图片的故事,边讲边指给孩子看,李老师看到后立刻纠正了我的'做法,幼儿首先应该学会倾听,而后再以表演、复述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的形式使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家庭教育如何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巩固和延伸,这里作者讲了家庭布置、家庭作息时间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让我进一步感到自己作为幼儿教师要与孩子家长进行比较多的沟通的必要性,要想对孩子进行最优化的教育,家庭的配合是少不了的,而家庭能否积极配合还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多方面提醒和动员。

  最后讲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作者同样进行了分点阐述,其中在讲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幼儿品格影响时提到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说孩子第一次玩毛毛虫时,如果家长看到后露出惊恐的表情并呵斥幼儿,那么幼儿很可能以后会害怕和排斥毛毛虫。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楷模,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态度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虽然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同样是与同伴和老师相处的过程,在各方面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楷模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作为孩子的老师还应该尽量为每个孩子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是他也能受到身边其他同伴的积极影响。

  全文贯穿和体现了家园共育的基本理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将家园共育理念付诸实践,还应该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也能参与到这将影响孩子整个成长道路的实践中来。

教师读后感8

  利用假期的时间读了《给小学教师的500条建议》这本书,这是一本实用性较强且且通俗易懂的的书面对新任教师、和希望通过改进教学以获得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师们都有很大的帮助。读后感触颇深,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感觉很多常见的问题都可以利用书中的建议去化解,下面就将我的一些感受谈一谈。

  第一章是课堂管理和组织,这这个环节对于小学来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学生一起活动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安排和运用教学场地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应努力以快乐的姿态面对自己方方面面的工作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起点了解学生的起点了解目标了解学要的资源建立详细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设计合理的思路与明确的目标,同时注意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设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好各项活动并能让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让学生坚持学习乐于学习,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的想各种办法让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让学生知道你很重视他们的意见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明确答复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并参与日常事务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多变,教学效果与教师选择如何教学密切相关,做好这点就要求教师: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2、一份住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可以利用班级授课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学过的东西。

4、努力让课堂变的有趣而有激情。

4、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各种教学方式。

5、确定不受干扰的工作规则。为了更好的组织和管理还要鼓励其他年轻人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二章课堂责任: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教职员工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尽量协调各种关系:要安排好时间,协调课程相关领域,如何教授国家课程,确保课程的联系与学生的进步,合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好相关的活动,充分利用在职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加强与同事的交流,让学生学习过程充满意义。

  第三章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爱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思考探索,对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不论在哪项活动中只要和学生在一起,我我们就要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关爱,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帮助学生树立自尊。

  第四章教学资源的获得与管理: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自愿的作用十分关键,所以要不断地利用和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得资源。

  第五章皮夹和档案保存:有效的评价和档案保存是使教学去的好效果的基础,所以即使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并并对学生的各类档案进行及时的保存。

  最后一张的题目是你的教学生涯:从成为教师起我便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通过读这本书找到了更多通向合格教师的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地阅读更多教育书籍让理论和时间及时结合争取做的更合格更出色!

教师读后感9

  再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我读出了“简”。

  看《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李镇西的话发人深省:教育本不复杂,是一些怀揣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将它搞得复杂了,因为越复杂,他们就越有解释的话语权,并借此实现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认为: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最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多简,我们应该简单,我们普通老百姓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我们只是不真实了。

  读《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真正的教学大师余映潮认为成功的教学创意的设计首推“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

  他这是简字当头。

  李成良经常拿裤子和筷子做比喻解释自己的“懒教师的高效懒课”,在他看来,传统的裤子,两个裤腿一条带。不论男女、胖瘦、年轻、年老都可以穿,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最灵巧的,就是少了些时髦。还有中国传统的进食工具——筷子,两根小棒,简单实用,比那些复杂的刀叉什么的灵巧多了。裤子和筷子如此,课堂练习也如此,不要搞花哨的噱头,要简便,在实用性上下足功夫,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生省事,老师也省事。

  他的“懒”乃“简”也。我们的课堂教学现在仍然云里雾里、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该简简了。

  想《在我眼里,没有“差生”》里的雷夫,他是一个常人,他对工作的投入像我们许多优秀的教师一样,直接表现为时间上的投入。人的生命由时间所组成,对工作不计时间的投入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投入。

  常人优秀,源于时间的投入,真是太简单了。我们不优秀,原来只是时间未投入,这真让人汗颜呀。

  思《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里魏书生的“坚守常识”。他常说:“我根本没有新的东西,我的根、本都是守住常识”。你想让学生学习,你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心理舒坦,自己想学。在他看来,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这就是一个常识。与众多教育名人不同的是,魏书生即使畅谈“改革创新”,念念不忘的还是“守住常识”。两千多年以前孔老夫子说过的话,被他认定为万能不变的铁律,整新词儿、“掀高潮”被他说成来回折腾。这是一个不缺看似深刻的真理以及空洞无根的高见的社会,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常识,是源于日常生活,在我们身边支配我们日常行为,支配社会运转的常识。我们也不缺少动辄满口新词的.教师,独独缺少能将那些最接地气的常识在实践中扎扎实实贯彻下来的教师。

  “坚守常识”是“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简直太简了。我们也该追求一种“当时只道是平常”的感觉吧,毕竟回首所有成功者走过的路,都难免有一种“当时只道是平常”的感觉。

  悟《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四位教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好教师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言行成就学生的一生……

  我们教师就是干“言行”这活的,简单,我再多说恐怕得有人拍砖头、扔鞋子,不敢再说了,走吧。

教师读后感10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班里的萌宇同学,纪律不好,让人头疼,却发现他热爱劳动,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帮他扫。”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师,当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样了,还经常提醒别人要遵守纪律。另一个小熊,成绩不好,纪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强,还非常懂礼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挂着的钥匙,批评的话会变成关心的话,慢慢的,学生和我关系好了,就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

  班里还有一个转学生,一开始时成绩很差,作业不写、上课讲话,每节课都搅坏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数学课上,黑板擦不见了,全班孩子都帮着寻找,突然,这个学生冲上讲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满地灰尘,从角橱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给我,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善良质朴的天性打动了我。

  从那以后,我让他每天数学课前帮我开投影机,他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待遇”也很吃惊,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之后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表现开始一点点进步,每一个进步都会给他鼓励,现在看看,似乎这孩子还挺可爱。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关爱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能让他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后感04-24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04-02

《教师博览》读后感10-14

《塑造教师》读后感04-22

《致教师》读后感05-30

塑造教师读后感06-11

教师博览读后感06-25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6-25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