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

时间:2023-10-08 08:08: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1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为布满了孔洞,任凭“他力之风”如何吹刮,那风都从孔洞中穿过,无论风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会前行。与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扬起风帆,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一帆风顺,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驰。日航重建的奇迹般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我在日航重建之际,“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也就是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动力。

  经常有人这么说:“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够经营好企业吗?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不就是利己的欲望吗?”确实,“想要赚更多的钱”、“要想过更富裕的生活”,利己的欲望在创业的时候,可以起到发动机那样巨大的作用,能把事业引向成功,这也是事实。

  然而,仅仅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那么竞争对手也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牙还牙,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双方必将发生摩擦和争斗。

  还有,在利己的欲望下获得成功,这种成功越大,经营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不逊。他们会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忘我奉献的员工,不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放在眼里。经营者忘记了谦虚,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后甚至会将企业引向破灭。

  这样的`企业家经历艰辛,创建了出类拔萃的公司,但过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致使企业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节。

  相反,在做生意时,加入体谅他人、利他的思想,对方也会好意相报,结果双方得利,皆大欢喜。当然,我所说的“利他”,并不是损己利他,并不是要通过损害自己来让对方获利,决不是这个意思。所谓“自利·利他”,就是为了自己获利而采取的行动,必须同时让他人、让对方也获利。自己赚钱,对方也赚钱。这才是真正的经商,才是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理。

  超越时代和国界,所谓经营,所谓商业,必须基于“自利·利他”这种思维方式。这种以利他之心为本的经营,在京瓷和KDDI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日航的重建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努力以这种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就一定能够引导企业不断成长发展。这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的读后感2

  “利他之心”绝非只适用于企业经营,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教书育人,在各种局面和情况下,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基准。

  ——《稻盛和夫》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

  仅凭利己之心判断事物,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只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视野狭窄,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反,以利他之心做判断,因为是“为他人好”,所以能够获得周围人们的.帮助。同时,因为视野开阔,所以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做判断时,就不能光考虑自己,应该顾及他人,满怀体谅他人的“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

  超越人性中的“本能”

  如何处理部下请示的问题,如何下达各种指示……企业家需要做出各种判断。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家往往会凭直觉做出判断,但如果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其判断过程往往基于人性中的“本能”部分。

  本能是人心的基本,其首要宗旨是保护自己的肉体。如果完全依靠本能,那么不管是行动还是思考,人都只会向自身利益看齐。这与我时常强调的“为他人着想”的利他之心截然相反,但利己心是神灵所赋予的,它能保护我们的肉体。所以说,本能超越了善恶对错的范畴,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共性。

  换言之,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前,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这件事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么做是否能让自己公司赚钱”……大多数企业家都是以这种“本能模式”来判断问题的。

  然而,这样的判断方式或许能让自身获得利益,但也可能给周围的人造成困扰。

  举个极端的例子,有的人发现客户对行情一无所知,便试图把产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推销给对方。客户对行情不了解,如果以不合理的高价买入,势必会遭受损失,这是显而易见的。可卖方却强词夺理:“是他自己说要买的,交易属于双方自愿,我有什么错?”

  如果在思考问题时仅仅基于本能,就可能会做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而这会成为日后发生严重问题的导火索。相反,如果以利他心进行思考判断,就会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就会想到:“如果卖高价的话,自己或许能赚一大笔,但会损害对方的利益。”

  于是悬崖勒马,对客户说:“我不会让你买贵了的。我会给你提供合理价格的。”这么做似乎有点吃亏,但日后势必能给双方带来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