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

时间:2022-02-02 11:09: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上课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课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1

  我的大学学堂

  “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既是母校的办学理念,更是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延展,它给我受用一生的知识与自我。

  王小妮老师身上的气质,让我想到了两位大学老师。

  一位是主修专业的教授——棱角分明,犀利和蔼,幽默可爱的“老头”,看到他,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鲁迅先生。他对称呼无所谓,直呼其名可以,葛老师可以,葛老头也可以,他觉得“葛老头”更亲切。后来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喜欢称呼他“葛爷爷”;上课时,恣意洒脱地坐在桌子上,教我们做课题的方法,细致入微,教我们生活的点滴,甚至包括了恋爱、吃饭等等,包罗万象,这是学堂里的踏实。

  一位是辅修专业的副教授——气质美女,才华横溢;在复旦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做了老师之后,更是过关斩将,野蛮成长,是中文系最年轻的美女副教授。课堂上,直接带我们去博物馆,独立担当讲解员,优雅从容;后来举行了一个浪漫的教堂婚礼,连结婚请帖都是自己手写设计的,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辅修专业的学生讲解和发放,我感觉甚是美好,这是学堂里的浪漫。

  哦,我有点想念我的大学生活了呢!在大学,我所受到的熏陶就是这样的踏实和浪漫,我想传承下去;同时,我感受到的一个个独特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次次灵动的思维,点燃我一次次的成长。

  我的教学生活

  从课堂走出来,再到课堂中去,我发现很多有趣又无奈的现实,所以有时候请在脸上保持好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假装波澜不惊。

  曾经的我就像是那个只会考试的人,也是那个读书芜杂苍白的人,可如今,我竟然成为一名老师,在教育一群又一群年轻的孩子们怎样成为曾经的我,多么可怕!

  学校生活就像是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社会,一样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我时常坚持Y理论,相信心向美好,激励启发,每一个孩子都能变成Z理论中鲜活向上的生命。所以在教学中,我很少批判孩子们的无知、孩子们的丧,接受每一个我遇到的孩子,给每个孩子接触新知、又不促狭于新知的眼界,要做一些“无用功”,相信“无用功”带来的美好,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等待邂逅。

  最近在讲必修二的文言单元,内容庞杂,我给学生补充了魏晋风骨、玄老思想、刘伶、陈迈、《逍遥游》、《定风波》、《月出》、“矛盾哲学”、王安石变法、《晁错论》等等内容,是的,在考试中,这些内容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当我转身离开教室的时候,学生可能就已经忘记,我觉得悲凉是有的,可是我不觉得后悔。有一天当孩子们再长大一些,他们会有机会触发到这些鲜活的文字。毕竟这些都是生活,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实际用途,所以干脆就闭口不谈。

  “在今天,做一个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束手待毙。多数人都会认为我的理由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王小妮老师写的这些话,似乎让我更坚信这是应然,不怕徒然。

  心里藏着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这是《上课记》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今天没有课,过得好充实。”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王小妮老师就是那个贴地行走的读书人,用自己的一颗心感知生活,享受生活点滴,用苦香的烟火气,燃起浓郁悲悯情,保护每个学生的纯净,给学生博大的`胸怀,跳脱自我的狭隘。

  做班主任的时候,我跟学生说过:我和你一样,坐在一间教室,所以我以身作则,不违反纪律;以此感受学生的心态与情绪。后来,我让学生给我分享他们周末的生活,结果都无话可说,因为很多学生逛街、打游戏、通宵上网(在网吧)、吃饭、打篮球、打架、谈恋爱等,最常见的生活就是打游戏、逛街(闲逛),作业常常是周末来学现补,理所应当地敷衍了事。我会反问,有意思吗?学生竟然都告诉我:没意思啊!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反人类”规律的一种现象呢?我想不通,所以我说这一群孩子们没有生活,可是谁又教过他们怎么生活吗?于是,我反客为主,给他们讲述我的周末生活,或许只是一盆花、几句拌嘴的小事、做了新菜、某个店、零食、书、点点(一只萨摩耶的名字,学生见过她小时候巴掌大的样子,现在已经长大)等生活琐碎,可这不就是生活吗——一堆零七八碎的东西堆砌起来的悲喜,且乐此不疲,不轰轰烈烈,但真挚温情。

  接着,我发现,感受永远是不对等的——我觉得你的生活悲凉,你轻描淡写说还好;我觉得我的生活很有趣,你心不在焉说“哦”。我也在告诉每个孩子这个社会最近的改变,消亡或前进,可是没有一个孩子能诚心接受我的讯息,孩子们是为什么在拒绝生活呢?象牙塔可以保护你一时的麻木与任性,可是它也会瞬间无情坍塌,把你推进社会洪流。

  师者也好,学生也罢,我们都一样,都是宇宙万物的那一个,如星辰、似大海,长大了,迷茫了,经历了,顿悟了,才活着,更鲜活!

《上课记》读后感2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上课记》读后感3

  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想必这是一辈子的幸运。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他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上课记》中的王小妮老师,原本是诗人,后转职在海南大学教授影视文学和诗歌。而这本书便是她多年来记录下来的一些课堂随感集。 读到她的这本书,仿佛又让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老师,初中时讲述自己不得志来教学的赵老师,他时刻挂在嘴边的是,为了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高中的数学老师,在她的课堂中经常穿插着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毕业后一定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王小妮笔下的学生,我也曾一一经历过,没有老师告诉这些人文精神—— 真是缺失的遗憾。 王小妮的文字很朴素,这也正如她所倡导的“ 消灭好词好句” ,她静静的用笔墨记录着几年间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发生的那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诗歌般高昂的.表达,她也没有特意制造潸然泪下的情节,她只是淡淡的记录着,平平的记录着,有的是她的细心观察和反思。她用心静静的观察着学生的作业、课堂、课后,她的书中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没有如大倡导者那样疾呼教育,或者如愤青一般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学生的艰难。取而代之的是,她只是干干净净地、细腻地、低调地,但确实清醒地关注着教育、社会和不同年级的现状,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抱着深深的关切。在她的字里行间,我渐渐被这位老师感动着。 王小妮说,“ 每个面目完整的人,内心都冲突顶逆着,我和他们也许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才是现实的残酷” 。

  又说,“ 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虽然生活处处都可能会让人失望,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王小妮以自己的坚持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我愿像王小妮这样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希望将希望、信念、力量、责任传递到更多人手上。

  感谢三月天里遇到这本朴素温暖的上课记。

《上课记》读后感4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

《上课记》读后感5

  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读后感6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上课记》,这部书是王小妮的“教后感”结集,记录了 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 使此时同样作为 90后的我感触颇多。

  90后我们常常被动的贴上许多标签:好动,冲动,狂妄,幼稚等等,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只会一味的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毫无贡献,啃老族,月光族,诸如此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极强的浮躁社会,这个时代所谓90后的`年轻人们在大压力下,承载着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但也许还会有一丝丝尚存的希望温暖与抗争。因为我们是受关注的一代,所以教师王小妮耐心而友善的对待90后的大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光芒,一种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个读者,亦或是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书的人。

  书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作文选集,一字一字记录了90后学生们心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与想法,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其中有一篇写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记录着这样的文字;“高中在学校最好的班级上学,顶着全校父母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是考试,分分秒秒都在学习,5点多出宿舍,晚上11点回宿舍,上课打瞌睡,只能喝苦咖啡,导致现在一见到苦咖啡就想吐。”

  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不禁思考着我此时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这就是现实,你不努力,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谁说90后不努力,谁又敢说90后不成材,时代不同了,我想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同,所以任何的谴责都无法改变什么,或是任何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好好啃书好好努力。

  即便这样,我想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好好努力之际,内心当然更希望能够能到父母老师的体谅与关心,我想这也会成为不竭的动力吧,所以90后的我们正在成长,90后的我们正在成熟,90后的我们知道责任,90后的我们懂得感恩,90后的我们正在慢慢蜕变。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在努力着,在蜕变着……

《上课记》读后感7

  看这本书时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何兆武的《上学记》,呵呵,不过这两本书完全是两回事。

  《上课记》是诗人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任教时,记录下的课堂感悟的合集。

  以老师的视角看当时讲台下的学生,该有什么新发现呢?

  哦!原来,大学就是河流入海的地方,这里的回旋奔涌,一点都不输天空的风云激荡。万条河流,在入海之前,还都能辨认,一旦入海,就如铁块进了大熔炉,还怎么分辨?

  王小妮真有心,通过写作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折射出了几茬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张力在于,选择大学生为主人公,正是选择了理想与现实这一矛盾,选择了人性与环境这个命题。毕业三年的我,也好奇而仔细地阅读,寻找着共鸣,反思着成长。

  一百位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记》,王小妮的《上课记》吸引力在哪里?她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曲折婉转的故事,更不是艰涩难懂的论文。《上课记》的`吸引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思索与担忧。充满思想力的文章,不必是长文大赋。感性一点,灵动一点,真实一点,照样可以达到深一点的效果。

  农民的话很朴实,诗人的话很感性,中医的话很真实(合格的中医),但照样充满智慧。

  我想,王小妮所关注的这些学生,踏上社会若干年会怎样呢?我想,毕业三年的我和我的同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者们,遭遇现实之后,现在怎么样了呢?

《上课记》读后感8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xx到20xx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上课记》读后感9

  终于看完王小妮的《上课记》,这是一本对我来说比较沉重的书。中间有两个星期左右停下都不是很想再看。

  这本书是王小妮从06到10年上过的课,以及所带学生的一个真实记录。她记录的这段时间恰巧跟我上大学的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比较熟悉,也存在比较。

  海南大学,如果不是这本书提起,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个学校,并且也想不到这样一所学校里还有影视专业。作者记录的.是相对来说活在社会底层农民们的儿女在上大学的故事。贫困补贴,打工,端盘子,挣钱。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我来说,我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些事情,认知上,他们存在电视里,也活在身边,活得很不容易。

  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他带过一个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家里的父母似乎常年生病,他来上学已经极为不容易,而在上课之余还要照顾父母,还要想办法挣钱交学费生活费,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他为此曾经几度选择放弃休学。但是休学也解决不了这些歌个问题。后来经过跟学校协商,他把父母带来学校的后山住着,同时,自己在上课之余开始捡垃圾卖垃圾为生。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做这些事情,跨出这一步是多么艰难,心理有多大的障碍。但是最后我想,这就是生存的本能了吧?面子自尊都沦落在生存之后了。如果连活着都不能好好活着,那何来的尊严呢?

  面对这群人艰难的生活现状,人们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批判社会,换成以前的我肯定第一件事必然是投向整个社会。但是最近我却在想,社会社会,社会也是因为有人活着才能构成社会,它今日扭曲成这等模样,不也是人本身造成的么?有何可怪责?就算怪责岂不是也是怪责人自身罢了。

  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总是可贵的,等他们迈入社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人之后,会有人叹息,会有人批判,这是社会造成的。这会这个大染缸,让这些小白鱼无力抵抗被漂染成了这样那样的颜色。但是现在社会里的这些人他们当初难道就不是像如今的大学生单纯么?那为何今日都成了这种龌龊的田地呢?我想不是社会病了,是人们都病了。

  

《上课记》读后感10

  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上课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上课的周记06-23

有关上课的周记07-13

上课记读后感06-13

上课日记04-24

上课点到日记04-28

有关上课的日记07-10

《汤姆·索亚历险记记读后感03-16

上课小插曲记叙文04-03

老师上课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