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读《学会关心》有感

读《学会关心》有感

时间:2023-12-26 09:22: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学会关心》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学会关心》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学会关心》有感1

  遇见这本书,是在一个朋友家里,无意间在她的书桌上发现的,当书的题目映入眼帘时,我不禁问自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到关心教育了吗?学校里教会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是学会写作?是学会计算?还是学会某种特长呢?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会关心家人、朋友、甚至小动物等,他们真的太需要学会关心了,所以我果断地问朋友借下了。

  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学会关心的首要秘诀在于专注。专注在此并不意味着疯狂或者痴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真正关心一个人,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说:当一个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变成一种关心关系,即使这种交流的时间很有限。我专注地倾听他的问题和需要,然后认真地回答他。当他接受了我的专注、认真和答案,这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诺丁斯还批判了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伪关心(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她赋予关心全面的含义: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包括正视精神信仰问题。

  无疑,诺丁斯是在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如何具体地实践关心教育?诺丁斯告诉我们,需要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策略:或严厉或温柔;对严肃者要敬慕和尊重,对温柔随和的人可以通过拥抱;有时,关心只需几分钟的注意,有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她提醒我们,智力上的注意力并非就能转移到人际关系中去,很多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对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教育学生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一种鼓动关心和连续性。如果希望教育成功,必须从建构信任关系开始,并且持续维护和完善这种信任关系。在学校里我们会过多的强调学习。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这样过多的强调就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孩子对成年人的不满。他们抱怨大人们不关心他们。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等等。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很难再花很多的时间去关心一下孩子。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遇到火灾的时候他到底会不会自己逃脱危险?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的关心。自我的身体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义自我的情感部分,精神部分和智力部分。

  关心不是孤立的.,自我从来就是存在与一系列人际关系之中的。在特定的时间内,我们作为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将会影响身处的各种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要教会还学会关心他人。作者用整整的一章节文字来讲述。总结下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作者认为存在很多所有人都共同关心的领域,因而孩子在这些领域内的能力必须得到开发。第二,驾驭必须开发所有孩子都具有的某种特殊能力或者智慧,这要求我们对猛力的多元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第三,对各种关心领域的重视和能力的开发必须要考虑由于性别,民族和宗教而导致的各种差异。

  看了整本书我觉得深有感触。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我们就要不仅尊重孩子们所显示的各种才能以及他们后来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我们还要深切的关心他们。

读《学会关心》有感2

  有幸拜读了内尔?诺丁斯博士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感到她的文笔独特而引人入胜。其风格既显示一个学者固有的严谨缜密,又不乏一个普通人的随意和亲切。在书中,她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谈: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应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从这样的教育目的出发,她以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学校课程必须围绕关心来重新组织,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以及精神世界。她应用大量实例,特别是来自数学和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

  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一直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犹如诺丁斯尖锐地指出的一样:年轻人正在接受的是一个“道德上贫困的教育”。但是我们自己却又无法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她所认为的“在培养学生学术竞争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本身,不能忽视他们的目的、焦虑和身处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给我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教育经历了一种可悲的变化:所有的学生被强迫灌输一个统一的标准课程,并且接受统一的标准化的考试。虽然遭到众多富有远见的教育理论家的反对,考试机构仍然控制着我们的学校生活。因此,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影响着我们的学校生活。

  在学校里我们会过多的强调学习。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这样过多的强调就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孩子对成年人的不满,他们抱怨大人们不关心他们。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等等。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很难再花很多的时间去关心一下孩子本身。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遇到火灾的时候,他到底会不会自己逃脱危险?我们可能也没有真正去关心过。所有的防灾演习都是应付性的,让领导可以推脱责任的做法,而孩子们真正掌握与否则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

  “一个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我们不应该以民主和机会平等的名义而试图让所有的人都上大学。相反,应该教育所有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为劳动而准备,为养育孩子而准备,为尽公民义务而准备,这是对每一个学生都重要的事情。”(第4-5页)我们今天的中考、高考,似乎已经在“应该教育所有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这一方面,渐渐地忽视了。中考、高考,渐渐成为可能决定一种社会地位、阶级层次乃至财富资源分配的必需的渠道,是一个魔力巨大的筛选容器。残酷的升学应试的竞争,学会关心只是变成了关心自我的前途与利益!学生们很少去想过别人的感受,甚至家人,也没有考虑过,更何况老师、同学!这是不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失败?!

  “如果一个学校要有一个主要的目标,用这个主要目标来建立和协调其他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其他所有任务都应该为其服务。在培养学们学术竞争力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本身,他们的目的、焦虑和处身的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我的观点没有反智主义的倾向,而是有关重新确定轻重缓急的问题。智力开发当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第18页)百育德为先。德育在我校也是相当看重的,但是我们德育的目标如果和当下的应试教育相冲突的时候,毫无疑问,现在总是选择后者的。而我个人认:“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这比单纯考试成绩100分要更加重要!

  “教室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我们必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追求不会压抑和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即使有这种妨碍的可能性,我们也应该愿意冒这种风险,因为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为了真正地改革教育,为了摆脱那种钟摆似地循环往复,我们必须抛弃视学校首要任务为开发智力这样地陈词滥调。我们也必须放弃那种认为任何机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企业——都只有一个稳定的主要目标的观点。”(第20页)

  教室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合法自由地展示与探索多样人生的空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在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今天,是一种奢望。当学生成为了吞吐习题试卷的机器,当教师成为一种传授应试技巧和标准答案的工具,人的全面发展,异化为了考试学科的全面发展,甚至心理辅导与成功励志也蜕变为考取高分上名牌大学的宣教手段。当教师孜孜不倦地为开发学生应试智力而奋斗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在如山似海的应试训练中,我们能保护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吗?由此,我们不得不追问,当代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什么?仅仅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吗?

  学校要致力于将每一个孩子养育成人。诺丁斯将学校工作比作养育一个由不同孩子组成的大家庭,关心成为这个过程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如同父母的责任——将每一个孩子养育成人。学校也不能只顾学术而忽略其他目标,哺育学生们的精神也相当重要。诺丁斯指出,如果不重视满足孩子们对关心的需要,学校也难于实现其在学术上的目标。如果我们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关心,关心我们认为值得关心的事物,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关心每一个孩子。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学会关心的首要秘诀在于专注。专注在此并不意味着疯狂或者痴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真正关心一个人,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说:当一个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变成一种关心关系,即使这种交流的时间很有限。我专注地倾听他的问题和需要,然后认真地回答他。当他接受了我的专注、认真和答案,这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诺丁斯还批判了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伪关心(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她赋予关心全面的含义: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包括正视精神信仰问题。

  无疑,诺丁斯是在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如何具体地实践关心教育?诺丁斯告诉我们,需要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策略:或严厉或温柔;对严肃者要敬慕和尊重,对温柔随和的人可以通过拥抱;有时,关心只需几分钟的注意,有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她提醒我们,智力上的注意力并非就能转移到人际关系中去,很多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对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首先,以关心为基础的教育并不反对智力开发。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语文、数学、外语和科学已经成为普通高中录取招生的工具,沦为选拔工具的课程变得越来越难;为使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学校压缩、取消了一些“非考试科目”,而强迫所有学生专注于学习考试科目。教师也仅仅是为教本身而教。诺丁斯认为,这是一种控制哲学,它没有教育上的根据。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我们教的任何东西,任何教学都应该从学生的目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应该保证教好对这些学科怀有特别兴趣的孩子,但不应该将这些课程强加给所有孩子。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她说:“我不会根据一个人的数学才能去评判他的人生价值,也不相信有关微积分的知识是良好公民素质所不可缺少的。无数好人、优秀公民都不喜欢数学,都在数学面前犯难,那么为什么让所有学生,不管他们的能力高低、爱好异同以及对未来的计划如何,都在几何与代数课程里挣扎呢?”不要一味地问,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应该问的是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和为什么。

  多么值得尊敬的一位老师啊,也是多么超然的一位老师啊!同是身为老师的我,不敢这么去评判孩子,因为我自己的工作的评价就是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如果学生考不好了,我自己可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怎么还能这样超然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抱着关心的名义,说现在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让你们将来不后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感慨,有关心的成分在,但是却真实地更多的是先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试想,明知道很多学生让他们都去学四门所谓的主课,而放弃了他们真正有发展潜力的,能让今后人生更有用的优势科目,但是为了升学率,你必须要鼓动所有的学生去考普高,去考大学。呵呵~多么讽刺的关心啊!无力啊!现在的老师!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尽自己的全力去爱学生,去关心学生,为了学生的作业、学生的疑问,她可以抛开自己的孩子耐心的先指导学生;为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她可以半夜仍和家长煲电话粥;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她不惜一次次地家访、电话联系家长,甚至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直到夜幕降临,忘记吃饭!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这样尽责的老师,这样关心学生的老师,只要教育体制真正改革,对老师、学生、学校的评价制度有了真正的改革,对人才的选拔有了真正的改革,我相信,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是真正可行的!

读《学会关心》有感3

  《学会关心》是我们执教岛读书会共读的第五本书。初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学会关心”,多么普通的四个字,却能让作者内尔·诺丁斯攥写成一部著作。

  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着关心:作为老师,我们关心着学生,学生也会关心着老师;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都在关心着自己的子女;作为儿女,也绝对不失对父母的关心……扮演不同角色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与我们角色对应的亲人。那么书中的关心又是怎样的一种关心呢?是怎样的关心才可以被称为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呢?带着这份好奇,怀揣着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这本书。

  可是,读了近一个月,才读了不到一半,所以今天的标题不敢说是有感,只是浅谈而已。当然,书读得久读得慢不是因为少读,忘读,而是因为读这本书跟我平时阅读其他书籍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平凡的世界》,书中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婉转优美,富有感染力且非常能够直观呈现故事情景的对话、语句。而《学会关心》读起来就感觉语言的理论性强,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了。今天读的内容,明天或者后天又可能会重读。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跟我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有关,也或者是自己对“关心”的真正实质含义的认知不够。平凡的人,过着平淡的生活,所以我们对给予或接受的关心的理解和作者在学术上对关心的阐述肯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既然选择了这本书,就一定要坚持读下去。而且通过阅读我发现,在书中,作者是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流,分享自己对于关心的认识以及关心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内尔·诺丁斯在文中还应用了大量来自教学中的实例,结合理论要素来阐述她的观点,让我们在阅读时可以认同并进入到她的思想世界,感受她所能感受的,品味她所传达的一切信息。譬如书中这样写道:今天,当你走到任何一个典型的学校教室,你都会发现,孩子们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有的孩子父母双全都在工作;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孩子拥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再想一想,孩子们是多么渴望有人来关心他们,又有多少人会骄傲而慷慨地给予孩子们呢?写的多好,感觉这就是我所在学校孩子们现状的真实写照。低年级孩子大多数仅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可能一年也就见上一两次面,甚至两三年不见一次。一直等孩子到了小学六年级,觉得孩子要升初中了,父母双亲才可能会选择一个留在家里,说是要看着孩子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这种说法多么不尽人意,当孩子最需要血缘亲情关心在身边的时候,却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陪伴,这种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对孩子的童年来说会是怎样的记忆!更糟糕的是,有父母来学校找孩子,居然说不出孩子所在的班级、年级,可见平时对孩子的关心是多么匮乏。

  家庭关爱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也变得非常微妙。其实师生关系一旦确立,那么师生之间关心与被关心的`双边关系也就随之产生了。作者也主张学校应该营造出充满真心关怀的氛围。她写到: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看似简单易懂的几句话,却赋予了学校无穷的责任与力量,同时在向我们读者传达一种全新的观点-----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为什么是关心?而不是别的品质或技能呢?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所以关心与被关心也就成了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唯有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才可以满足以上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同时,书中还教给我们一种表达关心最有效、最简便的途径——对话。对话能让我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发问的平台,也能帮助双方互相探索,最后达成某种意见和决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先作出决定,然后才来与孩子们对话。有了真诚平等的对话沟通,才能使彼此信任和亲密,也能更好的表达和感受关心。其实对话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还发挥着另一种功能,它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建立一种充满关心的人际关系。对话使我们得以相互了解,这是关心最好的基础。

  “关心”是两个笔划不多,读写简单的字,但它的含义却是无限大的,它可以让我们从心里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需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对我们的好,因为愿意关心,所以愿意关注与他们有关的任何信息……在学校里,我们应该给所有孩子提供关心的机会。学生对于老师本身就带着一种依赖,一种信任,他们都希望在老师眼里看到自己,所以关心可算上是每位教师手中的一件法宝,只有我们充分利用它,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寻找到得以寄存和生长的空间,我们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会关心,需要大学问。继续品读,继续感悟……

读《学会关心》有感4

  旧书屋的书架上陈列着一本本各式各样的书,我唯独对一本题为《最美的故事书: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经典故事》印象深刻。那是本故事书,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这是一本对我人生启迪最大的书,我五岁时就阅读过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关爱,懂得了“关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

  书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无一离开“关爱”这词。书中的一幅幅彩色的插图,让这书又增添一份生动。“《最美的故事书: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经典故事》为每一个走近她的孩子带来勇敢、智慧、自信、珍惜、友谊与快乐。《最美的故事书: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经典故事》中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会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引领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付出,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坚守,如何去感恩,如何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世界。《最美的故事书: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经典故事》是一个属于孩子的美丽世界。在这个滋润童心的梦幻国度里,时刻流淌着纯净与美好,闪烁着智慧与感动。在这里,孩子们将跟随拇指姑娘、稻草人、青蛙王子、被老鼠拯救的狮子等一起,去收获友谊与快乐。”这是这书中的简介。

  故事出自世界各地,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关爱。每一篇个故事后都有“豆豆说”。“豆豆说”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文章内容……文中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忠诚的狗,尽职尽责的稻草人,乖巧的大女儿……我从中体会到了“关爱”的伟大。

  读了这本书后,我又想了想我们的生活,想到我们现实生活十分的缺少关爱.如果世界上能多一份关爱,那么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将不必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如果这世上多一份关爱,那么有多少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能够重返校园;如果世界上多一份关爱,那路边摔倒的老人便不必苦苦挣扎……我们要学会关爱,学会去帮助别人,这样不但会受到别人的感激和尊重,有时你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是互相的。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马路上有人摔倒了,而过路的人却视而不见,不但不闻不问,反而在一旁议论。如果这时有人来搀扶一下,那老人将会十分感激,她的家人也会感谢你。

  让他人、对自己多一份关爱,世界会变得很美好。

读《学会关心》有感5

  偶尔网上浏览,接触到《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内尔·诺丁斯博士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作者在书中说到关心是一种习惯,关心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不论是习惯还是能力都需要家长从小对孩子的重视与培养,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与引导。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我们是教育孩子要关心别人,可好像只是形式主义而已,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威逼利诱”,不断强迫孩子弄清、记牢每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以便让学孩子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令大家满意。我们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关心孩子。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应该学习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吗?事与愿违,我们那么费神地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试之后,他们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识忘记。这是真正的关心吗?这到底是不是悲剧,实在值得人们去深思。

  如今我们都在提倡和谐的社会,事实上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爱心的人,会关爱别人的人,不是冷漠毫无人情味儿的.人,不是只拥有知识技能的冷血动物。社会更新极快,我们的眼睛不应该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当然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完全不要成绩是绝不可能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真的需要分清孰轻孰重。

  希望更多的人能读读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学会真正的“关心”,关心他人、关心自己、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读《学会关心》有感6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该书出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之手。身为美国教育学会主席的内尔·诺丁斯博士尽二十年的学术努力,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怀伦理学以及关怀取向的教育思想。该书应该是先生此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光是中国,在美国的学校中,所有的学生都被灌输标准的课程,然后接受标准化的考试。虽然很多教育家都对这种模式提出了反对,但是该机制仍然控制着我们的学校。改革者们试图突破这种受考试所左右的课程设置,代之以一个更加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但是,改革尝试往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抵制。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倡导的就是一种"关心"教育,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基于动物本能的一种需要,但是在现今这种社会,关心和被关心仿佛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之间变成越来越冷漠,人们渴望多一点关心,呼唤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但是这种以"关心"为基石的社会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就需要我们从孩童时代就要进行关怀的这种教育,可以这么说,少年时代的教育决定了社会的走向。我们培育怎样的人,怎么培育这样的人,这是社会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我并非主张不要学术,我们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轻。所有孩子都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也都应该学会关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这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发点。诺丁斯的教育思想则超越了对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

  然而,学会关心并非轻而易举,不恰当的关心会适得其反。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学校功课之外,与教师们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他们如浮萍一样四处飘荡。家长、教师如何正确地将关心传递给孩子,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确实地建立起来。正如诺丁斯所言:

  "如果关心以不被学生们接受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学生们认识到。如果父母体罚孩子,还认为那是为孩子好的话,孩子可能会怀疑其他一切关心他的努力。这种情况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更认真地倾听和理解孩子。身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还没学会如何接受关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除非他学会对他人的关心进行恰当反应,否则,他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更不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我的中心主张是,应该更好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正确的引导各类学生,比如那些对某学科怀有特殊兴趣的,可以深入到那个学科内,而对其他大多数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教育。教育应该围绕关心主题来重新组织。关心,而非传统学科,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普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关心动植物,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这个目的并不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或者学术进步相抵触,相反,它为智力和学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师生合作必须成为现实。

读《学会关心》有感7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上个学期教师节的时候,途径北门,学生会的孩子送的。一个学期忙忙碌碌竟也没有时间看,寒假里才想起这本书来。初读时,感觉这本书着实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了。但是,一直被他的书名吸引,到底作者想要告诉怎样“关心”学生呢?

  内尔.诺丁斯教授认为:普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关心动植物,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这个并不跟学生智力发展或者学术进步有抵触,相反,这是为智力和学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成果,不排除只重知识轻能力的偏重,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的大批量的教育产物,无法适应和找到适合自己岗位和职业的学生大有人在,这造成我们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产生负面影响,这让我们无比担忧。反之,这些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千古明训“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所以说,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否需要作些调整,笔者认为有必要去思考这个严竣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得到教师的关心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与学生共同成长,学会关心他人。

  平等的关系可以培养自信的人。我们老师平时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共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面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内尔.诺丁斯教授在书就谈到她在学生时代得到老师的关爱使她产生对师生关系的终生兴趣,结合自己,我学生时代也得到多位老师的`悉心关怀和鼓励,才能在求学路上慢慢成长起来,对于其他得不到老师喜爱有同学来说,我是幸运的,所以,今天的我们,作为师者,应该有责任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留下清香的幸福的味道。

  当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知道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朋友间也需要共同维系,并真诚共处,懂得和同学分享,帮助同学解决问题,鼓励同学积极求进。

  2、与同事一起合作,学会关心每一个学生。

  宽容和尊重是良好的同事关系。没有共同目标,不会走同一条路,不走同一条道,我们不会成为同事。而共同作为教育人,我们更有着有共同的教育目标,那就是培养人,培养社会人,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进步的人。所以,共同学会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当有了责任,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从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心理情绪、思想动向开始,如果做到了,我们的教育将成为理想。

  3、每天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关心教育。

  这是作者的设想,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在学校这样做,读到此处时,我猛然想起我们现在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优越的条件当中,成长在蜜罐里,可谓是温室里的小花。他们对别人的关心,特别是父母的关心都视而不见,甚至是理所当然,不会感谢,不会感激。如果学校有了这样的显性的主题教育,我想,我们的学生成人后,必定是一位善良的社会有用的人,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友邦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读《学会关心》有感8

  用宽容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假期,我仔细品读了美国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著作的《学会关心》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中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说明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这本书倡导学校必须以关心为主导。作者诺丁斯的文笔独特而引人入胜,既有学者的严谨缜密,又不乏随意和亲切。在书中,她既是一个哲学家、数学教师、一位母亲,又是位充满激情的、有爱心的人。??

  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强和自立。这句话对于老师而言仿佛一盏明灯,一个人至少要有九年的时间要与老师共同度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需要牛奶、面包和课本,他们更需要理解、关爱和鼓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爱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极力让我的每节课上都充满对学生的尊重与肯定。记得有一名学生,上课老爱做小动作,我一眼没注意他就和旁边的同学打闹起来,我当时很生气,严厉的提醒他注意课堂秩序,但还没过两分钟,他就又开始了。后来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你的表现怎么样?”他回答说“不好。” “你说说你哪里不好?” “爱做小动作,跟同学说话,书写也不认真……”他无所谓的一下子说了一大堆缺点。看到这样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我既生气又烦恼,对于这样的孩子,严厉的批评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于是我说:“在老师看来,你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不要把我对你的好印象抹杀掉,老师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吗?”他很惊讶地看着我,或许惊讶于他在我的眼里并不是最差的,他认真的点头答应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他的认真出乎了我的预料,平常写得乱七八糟的字变的工整漂亮,还经常举手要求我帮助!我总是耐心的帮助他,并开心于他的变化。其实他并不是对一切都“无所谓”,他也是一个渴望被重视、被肯定的孩子!

  对于学生一些天真无邪、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学生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或许因为个性,他们更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正因如此,以前我的很多所谓“差生”,学习上有了很大突破,纪律上有了明显改进,我想这也许就是用尊重换来的尊重吧!

  我一直觉得:一个热爱孩子,接近孩子,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老师才算得上好老师。首先应当,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和苦恼装在自己的心中,才能更有效的教孩子,只有付出更多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书中,管老师提出“教育,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即真教育。”“有关心才会有教育”。

  我从书中读出诺丁斯老师对学生的那份关心。再看我身边的同办公室的教师,我们同教一年级,每个老师都深深地爱着教师这份工作。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懂事,活泼好动,喜欢在校园内追逐,十分危险。我们几个老师总能每天早早学校,维护秩序,看看学生是否在认真早读,是否在包干区打扫卫生。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课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活动,确保孩子的过得开心、安全。全体老师同心协力尽心尽职努力工作,一年级的学生进步很大,他们既有礼貌,又非常爱学习。

  当然,当学生犯错时,有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嗓门大了。学生胆怯地低着头。我不禁扪心自问:你不是要立志做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吗?可你的爱心哪去了?于是,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宽容源自对学生的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一颗慈爱之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并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在任何班级中,学生成绩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往往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这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甚至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教育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学会关心》一书让我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水平,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再次的升华,教会我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有爱的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最后,我想用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读《学会关心》有感】相关文章: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精选8篇)01-11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精选5篇)01-11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通用4篇)01-11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400字(精选3篇)01-04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500字(精选4篇)01-14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600字(精选4篇)01-11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600字(精选5篇)08-05

我学会了关心作文350字(精选5篇)01-11

读学会感恩有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