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石头汤》观后感

《石头汤》观后感

时间:2022-02-01 17:42:1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石头汤》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头汤》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头汤》观后感

  《石头汤》是绘本教材,讲的是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他们想找到什么使人幸福。当他们出现在一个村里时,发现那里的居民因为长期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因此对三个和尚关紧了门窗,熄灭了灯火。和尚们巧妙地用石头煮汤,诱使村民纷纷拿来调料、蔬菜,最后大家享受到了一场久违的大聚会。使他们懂得分享、付出、敞开心扉才会得到快乐。

  我有幸听了武凤霞老师执教的《石头汤》这一课,如沐春风。她儒雅的气质、甜美的声音,得法自然的引导,与学生亲切的互动,无不彰显自身的魅力。通过她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分享的快乐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上语文课的幸福感。

  武老师的课堂,让我受到很多启发。上课伊始,吴老师亲切的和学生互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姓名,想象出自己的样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平复学生紧张的心情。这样的开课方式,我想没有学生会不喜欢。在上课过程中精彩的镜头也频频出现,吴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图片上有裁缝、茶商、秀才、木匠等人物形象,师问:他们在干什么?你想把谁描述给大家?有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图画非常简单,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六个互不相干的人像。但是当读了文字、听到问题再看图像时,却发现虽然人物只是寥寥数笔的勾画,但却极具有代表性,所有人的眼睛都望向镜头,处于一种警觉的状态。而老师的提问正给这文字的空白处填补上生动的一笔,孩子们的回答使得人物的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真实可感,为之后煮石头汤埋下了伏笔。

  “第一个煮石头汤的是谁?”“小女孩”。慢慢的当参加煮石头汤的人越来越多,武老师又提议让大家演一演“七嘴八舌”的场面,学生们群体亢奋,争先恐后的模仿村里的人说:“我有豆腐。”“我有木耳。”“我家有!”“我家有!”这番场面,将孩子的热情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当大家煮好了“石头汤”围坐在一起的时候,武老师把这幅图放大了,问:“你看到了什么?”生说:“有说有笑,像是过节,像是过年,有红红的打灯笼,热闹极了……”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发现了大家关系的变化,注意到色彩的区别。吴老师接着追问:“这里面有你认识的人吗?我们一起来看,也许有他,也许有他……”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去找他们见过的裁缝、茶商、秀才、木匠等等,这些人物再一次跃然纸上,虽然人物变多了不太容易找到,但是孩子们还是努力的寻找他们的身影,仅仅通过背影、衣服、发式等细节,孩子们还是发现了他们,还能更加细致的发现他们心理的变化。虽然文字没有告诉我们人物心理的变化,但是图的色彩告诉了我们;虽然文字没有塑造出人物鲜明的形象对比,但是图画却用点点滴滴的细节告诉了我们区别。武老师正是巧妙的运用到相同人物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出“石头汤”和“幸福”的关联,分享使人富足。

  武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一堂“赏心悦目”的绘本教学课程。“悦目”是因为绘本的图画色彩丰富,明暗交替,使学生眼前一亮。“赏心”是因为图文互为补充,使学生理解了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使学生感受了文字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在课堂上,武老师注重让学生去发现。发现三个和尚中,谁是阿福,谁是阿禄,谁是阿寿;去发现村民们见到和尚的三个动作“关门、关窗、关灯”;去发现之后村民的动作的变化“开窗、开门、走出了家门”;去发现其乐融融的图片与那图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发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发现能让学生的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武老师注重让学生去对比思考。例如,同一个人煮石头汤前和煮汤后的神情对比、动作对比、心理对比,其乐融融的图片色彩和互不往来的图片色彩对比,贯穿故事的小女孩和其他人物的对比,等等。通过大量的对比引导学生去思考三个和尚煮这锅石头汤的用意,到底石头汤和幸福有什么关联,从而深化主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去享受这种图文碰撞的新语言的魅力。武老师注重让学生去表达。让学生表达出对冷漠的村民的印象,表达出村民七嘴八舌的要向石头汤中加材料的场面,表达出你认为的女一号是谁。学生的表达就是对绘本的再创造,对于绘本文字留白的地方的补充。武老师抓住孩子们的每一次表达进行评析,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发展。不仅挖掘出了绘本自己的价值,更让孩子品尝出了阅读绘本的甜美,使整堂课充满着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的拔节的声音。

  一本小小的绘本,就是一座小小的美术馆,武老师用朴实无华、行云流水的教学艺术,演绎了以生为本、追求生态的灵动课堂。武老师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起儿童语文思想。她正是遵循于老师的儿童观,用“情感”去教学,基于儿童的需要,指向儿童的发展,才使得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都洋溢着幸福感。

【《石头汤》观后感】相关文章:

《石头汤》读后感06-29

石头汤读后感07-01

《石头汤》读后感08-02

《石头汤》读后感04-02

读《石头汤》的读后感06-24

《石头汤》读后感15篇01-11

《石头汤》读后感15篇04-02

爷爷的汤作文07-26

爸爸烧的汤作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