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音乐之声》观后感

《音乐之声》观后感

时间:2022-04-10 14:42: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之声》观后感(精选3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之声》观后感(精选3篇)

  《音乐之声》观后感1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剧中的女主人公玛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是对快乐与幸福的一种追求。她起初认为只有进了修道院,才能修身养性,才是真正热爱主的表现,所以,她热衷于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长却不这么认为,感觉她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师。在这里,她有七个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要教,他们调皮、开朗而又喜欢恶作剧,玛丽雅却以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他们的父亲————上校,最终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虽然遇到战争,却能感受到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与甜蜜。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玛丽雅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跳跃于静静流淌的小溪旁,喜欢象小鸟一样欢快地歌唱。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修道院的嬷嬷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玛丽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对她,把她当成了恶魔。这其实应该代表了父母对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时存在的两种心理。做为父母,我们有时候,会看孩子们像天使一样可爱,有时候又像恶魔一样让人头疼,甚至惹人讨厌。而院长嬷嬷所代表的,正是那种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认孩子身上的缺点,却也看到了她的优点和长处,或者说她更喜欢玛丽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纯洁。“如何让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云钉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滩上?”她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与心胸的伟大母亲的爱,唱出了对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对玛丽雅的真情赞美和认同。

  像小鸟一样快乐单纯的玛丽雅来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恐惧,这正是一个人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的恐慌与迷茫。最后,她终于带着院长嬷嬷告诉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种提示“天主关上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勇敢地走进了上校的家。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她坚信:力量不存在数字中,力量不存在财富中,力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自信。她是一个快乐而坚强的孩子,她会让阳光适时地照进自己的心胸,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与祝福。上校严肃的家规没有吓住她,孩子们恶作剧的捉弄没有难倒她,她以她的智慧与热情融入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打开了上校久已经封锁的心灵。

  她的到来,犹如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一缕阳光,给了孩子们温暖,也给了孩子们活力,同时也让上校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当她问:“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孩子们爱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简单:“这样爸爸才注意我们。”这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回答。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渴望父母的回应,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上校在丧妻之后完全沉浸在一种没有笑声、没有活力的沉静之中。他只是给了孩子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却忽视了孩子们心灵的饥渴。这不仅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捣蛋、调皮,甚至被定性为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的行为不正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内心的需要吗?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给予爱和呵护,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那么优秀而得不到关注和宠爱,他们便用这种捣蛋的方式来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们往往会曲解了他们的行为,会更加的不待见他们,致使他们最后走向一条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玛丽雅的到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被关注的温暖,他们不再恶作剧,而是用甜美的歌声告诉父亲、告诉大家,也告诉全世界他们心中流淌的快乐。

  玛丽雅用自己的巧手为孩子制作了一件件得体的运动服,让孩子们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来高贵的衣服就像是紧箍咒,让孩子们缩手缩脚,不敢动,不敢寻找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感受。因为孩子们很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不愿意反抗,情愿穿着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给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爱与欢欣。而我们家长总是把自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认为适合孩子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紧箍咒,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创造的能力。其实,这也正是给我们提了个醒,让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们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玛丽雅也记住了院长嬷嬷的一席话:“这些墙不是为了挡住你的问题,你要正视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论高低皆要寻求;踏遍每条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须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过小溪,追寻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梦想。这梦想需要你献出全部的爱,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这些告诫,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谛。玛丽雅循着这条生活的原则,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给上校一家带去了快乐与希望。最后翻过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绎,也应该算是对人们的一种提示,一种战胜困难就是希望的鼓励。

  影片从始至终,都以爱与自由为主线,让人们感受到了爱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支持,爱的伟大与珍贵,并告诉人们,爱要从内心流淌,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个个亲人爱起,最后便会演绎成为一种大爱,一种对国家的爱,一种对整个世界的爱。

  《音乐之声》观后感2

  我看了《音乐之声》这本书,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修女玛利亚受修道院委派,当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师。上校把他的七个孩子像士兵一样训练,家中没有一丝生活气息,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唱歌,用音乐感动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这本书时,有很多地方让人看了忍不住会发笑,却在笑的同时悟出很多道理。

  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家庭的这种状况,不禁感叹道:“多么可怕的家庭!”我觉得这家庭已经无可救药了。我看着这些孩子一次次搞恶作剧捉弄玛利亚,却想不到玛利亚竟会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她融洽相处!正是这么一个可怕的家庭,被玛利亚彻底改变了,这是什么力量?是爱!玛利亚的爱感化了他们全家,使人的`心灵得到温暖与快乐,并使人主动地渴望这种快乐!

  每当优美的歌声响起,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玛利亚的歌声,如甘泉滋润心田,如清风拂过心扉,如温暖的阳光融化冰雪,如闪亮的灯烛带来光明。美妙的歌声,美丽的景色,美好的心灵,使人沉浸其中。

  玛利亚用最动听的声音,消除了一切距离,音乐之声使人与人之间永远没有代沟。

  《音乐之声》观后感3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主角、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着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

  《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

  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简便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俭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资料,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

  能够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完美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并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

  可是,那个完美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比较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完美、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到达真善美的梦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