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时间:2022-02-01 12:23: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

  (一)

  一个女儿孝敬母亲的本分,一个干部奉献国家的本职,一个母亲承载生命的本能,一个生命追求梦想的本心,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坚守的,如今我们在他们的坚守中泪流满面。我们的泪水是对他们坚守自己的“本”的敬重,更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本”的时候所做过的动摇与放弃。

  我的泪水,一半是感动,一半是亏欠。

  (二)

  已过而立之年,不仅没有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而变得心硬,反倒是格外的心软了。有时明明知道是别人刻意的煽情,却还是忍不住眼睛湿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总和学生在一起,人变得简单了,更是因为,我自己已经是一个父亲。

  人啊,想一想孩子就会明白爱是什么。

  (三)

  看到这些人令人心疼的“执拗”的时候,你可以想见,他们的生活中一定充满了“聪明人”的冷嘲热讽,一定充满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劝,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视无睹,说不定还有“别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诱。生活并不没有因为他们是好人而变得仁慈,而我们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聪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别有用心者”当中的一个,悄悄地躲在残忍的现实后面,充当着现实的“无名帮凶”,以制造悲剧的方式来催生一个好人带给我们所谓“感动”。

  (四)

  给自己一个梦想,就像刘伟找到了音乐;给自己一份坚持,就像孟佩杰照顾着妈妈;)给自己一点勇气,就像吴菊萍伸出双手,就像胡忠夫妇选择高原,就像美丽的张平宜留守在麻风村,就像朱光亚把最好的人生默默无闻地献给了大漠荒滩。做一个好人!

  (五)

  如果感动会随着泪水一起被擦干,如果感动不能让我们的行动有所转变,

  那么我不愿看到你流泪的脸。

  (六)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好人,更需要媒体对我们身边的感动进行正向的报到。不能把所有关注的'点都盯着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动带来的温暖来营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来创造。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阳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斗角吧。

  从绞尽脑汁把人往坏处演绎的后宫吃饱了撑的轮番抢男人、抢女人、抢权力、抢金银的龌龊剧情中把自己解脱出来,从绞尽脑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阴暗心理的所谓“金牌调节”婆媳矛盾、婚内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鸡毛蒜皮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从没完没了、乱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计的谍战中解脱出来,清清爽爽轻轻松松地做一个阳光善良的幸福的追梦者。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2

  今天晚上我看了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非常感动。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于敏先生 几十年为了国家的氢弹事业深埋自己的.职业,也不告诉家人。于敏先生就这样孜孜不倦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知识。

  就这样,于敏先生就这样,为国家研制出了中国的热核武器(氢弹)。那时,他和钱学森一样,也是35名被留美的中国华人。但于敏突破虫重重障碍返回祖国 ,为祖国贡献知识 的力量。

  我被于敏先生深深地感动,于敏先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也应该学习于敏先生的精神品质。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典礼于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迹涉及科技、教育、医学、法律等领域,他们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他们在岗位上几十年的坚守,对初踏入工作时的那份初心的坚持、他们是中国14亿人民学习的榜样,是中国正能量的传递者。

  奋不顾身三进火海的英雄王锋、36年坚守山区教育的支月英老师、为艾滋病携带者的孩子创办红丝带学校的'郭小平校长、为脊椎患者打开折叠人生的梁益建医生。他们都是活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使我几度眼眶湿润,带给我们的感动无以言表。

  当主持人讲到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老师时,带给我的思索更多,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对老师这个称谓的敬重,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回首这十年的教书生涯,感觉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不能说自己没有恪尽职守,于支月英老师相比,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在那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我为山区的孩子们能碰到这样一位良师而感到庆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精神在支月英老师的执教生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当孩子们说“有老师的爱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师落下了幸福的眼泪。谈到自己的女儿时,心中却是满满的亏欠,女儿的一句话“妈妈,您是一位好老师,却不是我的好妈妈”。让台下的观众潸然泪下,让我们向这位燃烧了自己,奉献给他人的人民教师致敬!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4

  有这麽一些人:有一位老人,他是从一段历史中走过来的,有人说,他代表着一个时代,有人说,他是中国科技的帅中之帅,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知道,天上有一颗星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而他自己却说:“我很不敢当。”;有一对夫妇,他们是教师,然而他们同样是孩子,可是却不能守候在自己年迈的父母身边,去了远方,因为在远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们当做像父母一样的老师;还有一位好医生,我们对好医生的要求是:医术高超、治病救人,而他不仅能治病还能暖心,甚至温暖整个世界……他们是《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那么令我们感动,那么令我们崇敬。然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其中的刘伟。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他坚强的挺了过来,并学会了弹钢琴,23岁时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如果你认为他的故事就这么简单,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

  12岁那年,刘伟被推荐到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游泳训练,刘伟的伤残程度在这里是最重的,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沉下去,坚强的昂起头,再沉下去,再用力昂起头,他不屈的身体一次次从水里钻出来,与命运顽强的抗争。终于,在两年后,刘伟站在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就在刘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满怀信心备战20xx年残奥会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又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在这个原本已经残缺的身体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了,一心想拿奥运会金牌的刘伟不能游泳了,这是他失去双臂后命运给他的又一次致命打击。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时的他多麽渴望找寻到一个新的方向。决不放弃的刘伟选择再一次从头开始,再一次向命运挑战。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刘伟的父母借钱买来了钢琴,却因为找不到能教他的钢琴老师,19岁的刘伟无奈开始了自学,从最简单的单音练起,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脚的大拇指过于粗大,超过了琴键的宽度,按下去的时候经常会带键,后来想出的办法是将它立起来,然后斜着摁,但是,更大的难题是,由于脚趾很难岔开,连最基本的三和弦音都弹不了。刘伟冷静分析自己的条件,他发现自己能利用的脚趾只有三个,可是,三个脚趾怎么才能达到别人用五个手指的效果呢?他想出的办法是两只脚一块去,靠速度来切换这个八度的.东西,那时候一天要练习七个小时以上,最后腿都抬不起来了,脚也磨出血泡了。使用自己设计的指法,刘伟的弹奏居然有了调式,1年后,刘伟弹钢琴达到了用手弹钢琴七级的水平。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我想,我已不需要再抒发更多的感想了,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了刘伟的故事,都会感动,都会为他的坚强折服。

  我们永远也比不上他的坚强,因为他不幸了,而我们所面临过的困难在他的不幸面前简直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但我们不需要跟他比,只需要学习他的坚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的事迹,像他一样,冷静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渡过难关。

  “坚强”这两个字屡屡被人们提到,它是一种美好品质。我们不需要舍弃它再去开发新的美好品质,刘伟的事迹告诉我们,它永远都不会过时。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5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 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6

  不管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的伟人,还是纯朴的百姓把播下爱的种子变成了接力赛,从黑土地洒向人间,让人间感受到了温暖。那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的美德,,而这些温暖又让我们的国家得以从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间,而得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有希望。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有了父母无畏的关爱,而极少数的婴儿却遭到丢弃。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弃婴,无论那些弃婴的健康状态,还是残疾程度,都义无反顾的`做出了艰苦的抉择:收留他们。就是高淑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残疾人士,在家里人没有饭饱的情况下也不让那些残疾孩子们的肚子受的半点委屈,她为的就是让那些有残疾孩子能够为自己挣得养家糊口的钱去,她已经不在乎自己的饿,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她不仅仅是她自己孩子的妈妈,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妈妈,她是可敬的!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嘴里说出了:把自己的肾捐给那些最需要的人,最后还把自己的肝也捐给了那些真的需要的人士。她还没有受完应尽的学习义务,但她想,却再没有了机会,她的年华还没有绽放,就已凋谢,留在了人间温暖,她就是:何月。人间冷暖完全由我们自己去铸造,不要忽视那些微小的事,这样才能让那些小的变成更大~ 的温暖去温暖人间.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7

  摸索中华民族的脊梁,用感动沾湿的泪来无言屹立!感动你我的中国,尽在你我感动的不言中。这短短长长的两个小时,掠过的不仅是时间,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德馨敲击心头无尽的震动……

  誓言无声、崇仁厚德、心比金坚、一秉至公、格桑花开、秋兰为佩、寸草重晖、克明传德……花为春盛开,春因花明媚。如花般的楷模,花一般的'故事,花一般的心中之境。

  90多岁的老人——龚全珍。随丈夫参加革命,功成名就后毅然下乡改造农村,丈夫逝世后,她省吃俭用,却将一笔笔善款投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而这些广阔的土地,有了爱的哺育,怎能不满庭芬芳?

  老人的一生,朝有爱情,午有爱心,暮有关爱。她的名字里头,一笔一画似乎都浸了爱、刻着情,回头看看,农村的水渠、桥坝、良田、孩子们……她带领着人们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们开着路,人民迈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也不断感动着。下一代的我们也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扬溢着自已的青春——义捐骨髓的邵帅,不也正是我们蓬勃向上的缩影吗?因为有爱,我们的心中才会迸发出信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也正是为了我们生长的土壤而盛放。我积极加入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劳动、义卖、义濱等来募捐善款,把它们运用到身边的“待帮助”中。不仅如此,时时存善,友好待人,这“爱”便更使我们在这成长中生机勃勃。

  用爱,感动自已;存善,感动行动。中国感动,感动中国,有爱才有中国……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8

  看完《感动中国》的节目,好多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也不例外。看完这个节目最大感触是我更加理解了那句名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是啊!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懂得珍惜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比死更难,因为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而生,却要一世的胆识。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一切风雨、一切成败,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勇敢的承担。我们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永远不要怀疑生命本身不可替代的价值!生命的存在就是表明自己的真实存在,表现得生与死不同,生活其实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说到生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触,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钱学森——1939,钱学森冲破阻力,从美国留学归来,一直从事火箭研究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这位中国导弹之父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国家的关心,忠心,还有无私的奉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以率直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华益慰————我们医学界的骄傲,我们医学生学习的好榜样。这位医学专家让我们更加记忆深刻。患者和家属用“值得托付生命的人”来说他,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在当今时代,像他这样,为患者着想,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的好医生太少太少了。在他生命的最后还在想着救人,这是一种信念。他更让我们感受到医学的重要性,也明白生命的价值。他的妻子对他的评价说:“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的比较认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生命本身了。谢延信——人如其名,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一个普通不能普通的人,在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为了一时许下的承诺,他却用一生来履行。当今社会太需要他这种人了。罗映珍——用一个传统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的不离不弃的忠贞,这是生命意义最精彩的。她每天写一封信给自己的丈夫,但丈夫不能看,她就每天一封一封的读给自己的丈夫,在日积月累,在几百个不眠之夜过后,丈夫终于清醒了,醒来后写的第一句是丈夫那歪歪斜斜的六个字“罗映珍,我爱你。”多么感人的一幕,她终于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罗映珍在领奖时说:“我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科学家,拿这个奖我觉得很愧于观众和这个奖”但观众的掌声告诉了她,这是她应该得到的,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奇迹,只要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经历的一切,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日积月累,斗转星移,当生命历程进行到某处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生命中创造了奇迹。从生命的自我价值来看,人的生命活动越能满足他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其自我价值就越大。从生命的社会价值来看,其生命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社会价值就越大。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只要人活着,即使自己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贡献,他人和社会田野可以赋予起生命存在以各种意义。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9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电视台的“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非常感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隐姓埋名,却一直捐款的老人张纪清。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

  炎黄,是人类的始祖,带动了整个华夏族的发展与千古文明。我们身边总有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他们默默为社会付出。

  最终有一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黄,他叫张纪清。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来自江阴,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xx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阴市某银行正起身离开,却晕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进医院。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张汇款单,汇款人的名字,叫炎黄。那天,那个被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终于解开。老人的名字叫张纪清。

  “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张纪清老人在感动中国里与主持人这样说。张纪清老人也没有预料到会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开隐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谜。原本老人打算把这个秘密保守一辈子,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会透露。在张纪清老人眼中,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乎每年,祝塘镇都会收到“炎黄”的汇款,而汇款地址却是五花八门,寻找后发现地址都是假的。想寻找这位好心人的人们也只能失望而归。“我要的.不是名,是心!”这便是张纪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尽各种办法“潜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老人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从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现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与老伴靠养老金生活,从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笔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为我们有济贫帮困的文明。

  感动中国,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感动中国,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

  感动中国,也许我们能感动未来。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06-25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4篇06-30

感动中国不感动日记04-12

感动中国观后感06-16

感动中国观后感06-27

《感动中国》观后感06-22

感动中国观后感08-03

2020感动中国观后感06-30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