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作文

时间:2024-10-06 14:32:39 写人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妈妈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妈妈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妈妈作文4篇

关于妈妈作文1

  算上大学那次跟妈妈一起去北京,这是第二次坐这趟火车了。杭州到北京,傍晚六点零三分发车,第二天早上七点三十三分到,很快,特别是对于我跟我妈而言。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三四天没真正意义上讲过话了,冷战的时间长得让我没办法看到它的结尾。这样比较起来,十三个小时的车程我还是容易忍受的。

  这趟火车的玻璃窗很干净,透过玻璃窗望出去,站台的灯光明晃晃的。而那些站台的柱子和站立的人群由于玻璃的失真略有歪曲,加上光线阴影的作用,在玻璃窗均匀的平面上细微地闪动着。妈妈就在他们中间,跟那些陌生的人,柱子,路灯站在一起,脸上也是若明若暗的。她朝着我挥了挥手,同样,我也朝她挥了挥手。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彼此不认识,她只是被硬拉到这里来,做一次送行。幸好这种尴尬持续的时间不长,没等车开,妈妈就走了。她出来时没带包,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她几乎连手该摆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了。我一直在和一同返校的同学不停地聊天,因为我不知道该和妈妈说什么,或者该做什么样的表情,只有不停地笑,笑到嘴唇都搭在牙齿上了。这样差劲的伪装果真很费劲,我只希望火车快点开,越快越好。

  整个暑假,杭州都是没完没了的热,该见的朋友又似乎在上次寒假时一次性见完了。我懒得出去,几乎成天泡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暑假和我见面最多的人。刚开始,他们都是对你好得不得了。一学期没见了,所有的思念都浓缩在刚见面的一两个星期。不用做家务,不用催你看英语,甚至对完全颠倒的作息时间也绝不横加干涉。不过,之后漫长的几个星期就比较难熬了。

  当然这一切早在寒假经历过了。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完完全全适应,可以熟练地避开跟爸爸妈妈的争吵。看来我依旧高估了自己。小争吵几乎不断,爸爸脾气比较好,吵过就忘了:女儿和妈妈却是天生的敌人,连吵架都微妙得要命,看上去很小的事,里面也会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则,一旦越界,后果就很难收拾。

  似乎是等了一个世纪,我跟妈妈最大的一次争吵在暑假晃晃悠悠的尾巴上爆发了。那几天爸爸出差去了,这就完全成了属于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妈妈从要我早点休息开始说起,一路喋喋不休地说到考研的问题,那是八百年以后的事了。因为爸爸不在家,连一个劝架的人都没有,所以那天我们吵得非常厉害。我平时很少见妈妈跟别人吵架,她一动怒就会脸红。妈妈皮肤不白,所以每回吵架她脸上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温和的红晕,那要比害羞的.颜色深一点,而且会一直红到脖子根。

  其实,有些话我一说出口,就知道过分了,但是吵架是门错位的艺术。永远是你说得对的时候她跟你吼;而她对的时候,你又没道理地乱叫。最后我们都以不理对方作为停止争吵的标志。妈妈吵架时通用的技巧是,结束前她会象征性地让一下步,如果那时我认错了,那么一切相安无事。但我选择了不回应,冷战如期而至。

  两个人在家里互相不搭理,这滋味是不好受的。比较简单实际的办法就是煲些什么东西给妈妈吃,就煲个粥吧。这就是我第二天煲粥的全部原因。

  我从超市买了红萝卜、茄子、生菜、皮蛋和肉末,忙了整整一个下午,算是煲了锅所谓的皮蛋瘦肉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端上桌,然后意思一下,道个歉就行了。一直到晚饭前我确实都是这么想的。

  妈妈下班回来依旧没有笑容,她没跟我多说一句话。妈妈炒好了菜,我们像平时一样坐下来一起吃饭。这是我们吵架后第一次一起吃饭。没有给对方夹菜,也没有说话,我甚至怀疑我们会这样一直安静地坐到一切结束。我们几乎跟鱼一样不发出任何声音。就这样吃完饭,洗完碗,然后睡觉,然后明天重复今天,然后我回北京,然后一切结束。我觉得自己很傻,莫名其妙地煲了一锅粥,她根本不买账,照样吃她的饭,从不抬头看我一眼。我第一次意识到家里的餐桌这么长,长得离谱,我和妈妈就坐在它的两头,像海豚的两只眼睛,谁也看不到对方。

  妈妈起身去厨房盛饭,我才猛然想起那锅粥。绝对不能让她知道还有那锅东西的存在,否则她一定会明白那是道歉的证据,会洋洋自得,而事实上我那时已经完全没那个心情了。

  “砂锅里你弄了什么东西,要干什么用的?”妈妈的口气很硬,里面还包含着我不能忍受的优越感——她什么都知道了。

  “没什么,中午吃剩的,我自己吃。”我还是嘴硬,但很明显,最后一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妈妈端着碗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看着我说:“要热一下的。”然后又转过身,之后我就看不到她了,厨房的门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只听见开煤气的声音,一下,两下,煤气灶很久都没点着。

  “不用你,我来。”我几乎是跳起来的,感觉妈妈是在向我显示厉害,好像没有她我就不行一样。

  我跳起来冲进厨房,那样子果真是气势汹汹的,可能是妈妈听见了我的话,她正端着碗准备出来。我们就这么一撞,一个要出来,一个要进去。妈妈手里的碗一斜,眼看就要掉地上了。我忙往旁边闪躲,妈妈忙用另一只手挡着,碗没掉下去,软软的米饭被妈妈挡在了怀里。

  妈妈挡住了碗没让它往我这边倒,这是她的第一反应:而我,本能地躲开了。我抬起头,妈妈还是没说一句话,她在把粘在身上的米饭一粒粒拿掉。我闻到了一股很好闻的味道,是米饭夹带着妈妈身上的味道,软软香香的。

  我突然发觉自己可以很容易地越过她的头顶看到后面厨房的一切。我和妈妈一样高了,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突然站在妈妈的高度去看周围的一切,似乎自己是突然间长高的。那一瞬间,我别的什么都没想,只想马上道歉,为我的毫无道理的发火,为我的顶撞,为我的所有的不对。

  但事实上我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挪动一步,而妈妈也就一直低着头捡饭粒。时间像是完全凝固了。安静开始升腾,一直向上升腾,然后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此时只要谁说一句话就足以使死掉一般的安静爆炸。但是没有,谁也没有。我觉得自己像要消失在安静的阴影当中,一直变小,一直变小,最后变得什么也没有。

  妈妈是什么时候走出厨房的我都不知道。我一直待在厨房里,等粥端出去的时候,桌上已经摆好了两只空碗……没有谁解释,妈妈就是妈妈,她明白女儿所有的小心思。

  夜深了,火车晃啊晃的,周围的人都睡了。坐直身子,一直扭头看窗外的姿势的确让我吃不消。晚上开动的火车会很安静,过道上各类鞋子与地面亲吻的摩擦声带出了杂潮。

关于妈妈作文2

  我只想对她说声谢谢。

  ——————题记

  窗外,很宁静。风吹过丛林,能听到树叶相碰的声音。

  很安静。的确,阳光透过带着深色墨绿的玻璃,照到墙上,十字架上,阴影遮住了它的另一半,整个教堂有点昏暗。我将头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风吹过我的发丝,语说这样可以让我更认真地想一件事情。

  安静的教堂一直都很安静。修女说,我能帮您点什么吗?

  我睁开眼,她身上的那种白色让我很冷静地对视着她的眼睛。

  我点头,我说:你能坐在我旁边吗?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她微笑,然后点头。修女都是这样的,将一切都看得那么的美好,然后安静地做着每一件事。

  我将头往外看去,院子里的草已经很长了,像没人修剪的样子,风吹过后,草尖开始轻轻地摇动,我甚至能听到点莎莎的响声,因为现在是立夏,叶片上的露珠在风的吹动下,顺着叶片,滑到叶尖。

  “她是我的妈妈,但不是我的亲妈妈?而我弟弟,是我的亲弟弟。”我轻轻地说,将头又放回到座椅上,闭上眼睛“这是故事的开头。”

  我的妈妈,现在的这个,她不是我亲生的,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不是故事的主体,我要讲的,是这之后的故事。

  爸爸是在16岁出去的,在以前,这个时期,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爸爸跟我说过这个时期也正是属于叛逆、嚣张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他都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是如何在社会上翻滚,如何趁得一身的泥土的。

  爸爸跟我亲生妈妈的认识,一直以来就是个错误。在这里我不得不强调亲生这个词,这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象征。真的,虽然我并不怎么清楚他们是怎么结合的,但到后面,到他们一起签下那张纸条之后,很肯定地,他们之间本身就是个错误。

  但是这也不是重点,我知道的,记忆中的事情不是在这里。

  其实更准确地说,她是在爸妈还没离婚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我爸爸身边的人了。那时,我们在重庆,我还有一个妹妹,那是我亲生的妹妹,和我有同一个母亲的她,跟我一样,记忆中留下的依然只是同一个人。当时弟弟还没出生,妈妈去了香港,而爸爸,当时正处于人生的最大的一次磨难中......

  讲到这里,我把眼睛闭上,我说:“我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然后我听到有只鸟在叫,声音很好听。但听上去却有点苍老,风吹到它的喉中,它小心地鸣叫着,然后我接着说:

  当时也正是爸爸走上商道的第一步,没有经验,没有本钱。唯一有的也只是年轻的面貌和狂妄的性格。而且,在后面的更是有一长串的债主。而她就是在这个时候和爸爸走在一起,她不是很难看,刚和爸爸在一起时,她有点胖,但就在这几年,已经瘦了好多,虽然变得更好看了,但也老了,就像爸爸一样,像枯去的槐树丫,早已没了从前的生机和美丽。

  我记得她是带着一切鄙视的目光走进我们家的,她家不是很富有,可以说挺贫穷的。但是要知道当时爸爸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一个翻滚者。她是喜欢爸爸的,这我知道,不然她也不会和爸爸在那个时候走在一起。那时候还有我妹妹,我们就像两个拖油瓶,即使这样,她还是走进来了。

  除了爸爸,一大家人,都不怎么喜欢她。她的到来无疑给了全家,以及她更多的伤心和眼泪。

  那时我5岁,妹妹2岁。爸爸的门店在离家有一两公里外的街道里,她当时还很年轻,为了生活,她除了要每天要照顾我们以外,还要去门店里帮爸爸做生意,她没读过什么书,只到小学4年级就没读了,不过陪着爸爸,她也学会了很多生意上需要的技术。这给爸爸带来不少的方便。不过,仅管如此她还是一直得不到家人的喜欢,很多次,爸爸的一些朋友来我们家时,都会拉着我到其他安静的.地方,然后问我,她有没有打我,有没有骂过我,或者就直接是问她对我好不好。也是很多次,我只是茫目地摇摇头,倦怠的大脑,幼稚的思想中,我能知道的会有什么呢。

  妈妈是在她带我们有2、3年的时候回来的,但只是匆匆地来过,和爸爸签了那张纸条过后,就什么都没留下了,连同我的妹妹一起,离开了。

  妹妹很乖的,比起我来她一直都是把她更当做一个母亲来看待。在妹妹离开的时候,她哭了,眼泪从她的眼里掉到了弟弟的脸上。其实我比谁都知道,她一直都很脆弱,可是流泪的出口却让她不敢去打开。

  过了1年多,我也被送到了爸爸的一个亲戚家读书。因为爸爸生意上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她很节省,一直都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要做的事情是远比爸爸要做的都多的,她没什么知识,但她却很聪明,在商场上她比爸爸更像个做生意的。所以正因为了她,爸爸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成就。

  每一年,只要是放假我都会回家一次。她看到我都总是很开心的,像一个母亲一样,嘘寒问暖,聊学习聊生活,很多次,只要爸爸不在她都会让我和她一起睡觉,然后在被窝里,给我讲一些她以前的故事,给我讲她和爸爸的认识。而每一次,我要走的时候,就像当年妹妹要走一样,她都哭得很伤心。

  她只是个平凡的女人。在我离开这个家到外面去读书的时候,我住过很多地方,从很多人的嘴里我知道了,爸爸开始翻身,开始在商场上有了一番的作为。很多时候我会收到他们的来信,她的字越来越好看了,她说那是她在报子杂志上学来的,她曾说过,社会其实也是个课堂。她有时候也会问我一些字,有时候当她发现自己犯了一些幼稚的错误后,都会很不好意思一段时间。

  她也是个很坚持的女人,她说过她会让别人改变对她的看法的,她的确做到了,爸爸因为她做了好多的改变,年轻的他,在她面前显得越来越成熟了。很多人,很多时候,对我说,你妈妈真的很不错。

  可是直到如今,我都是很少和她相处,读初一的时候,回过一次家,而且就在那里完成了那一年的功课,那时和她相处的时候,虽然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幼稚,但更多的是对她看法的改变。她更多的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的母亲的样子摆在我的面前。曾经妈妈回来过,但那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两个女人相见面时,都只是笑笑,然后问对方这几年过得好吗?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爱好,我喜欢每天拿着一个玻璃球。然后,对着太阳,让阳光从玻璃球里折射出光芒,照在我干涩的眼睛里。无论,在哪个城市,我能看到依然是那个太阳,就像无论我在哪里,我身边依然就有着这样的故事。

  古钟又响了,嘶哑而带着腐朽的味道。我睁开眼,修女的眼睛如水,她说:愿上帝也能听到这个故事。

关于妈妈作文3

  天黑了,窗外的雨越来越大,窗内的我却依旧在与书本、电脑为伍,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叮铃铃”一阵手机短信提示音打断了我,我轻轻打开手机,发现原来是妈妈来的短信,不,准确的说是妈妈的诗,上面这样写着:十五月亮明又圆,不及我儿孝顺甜。朝做早餐暮洗碗,不忘整装新学年。忘了这是这个月第几次收到妈妈的诗了,每一次妈妈总会找点小事来夸奖我,化作诗文表达对我的思念及鼓励。就像这窗外的雨,细如丝、贵如油,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妈妈是一个少言寡语、不善表达、处处与人为善的人。诗,是妈妈的寄托,是妈妈的语言。妈妈作诗,很是讲究,不但要力求押韵得当,而且时常感情真挚、化用意象,这就使得妈妈笔下的文字有了声音、有了颜色,使得妈妈的诗获得家中一致好评。妈妈对此似乎很高兴,因此更加笔耕不辍,而且常常以此作为礼物赠与他人。我记得前年二舅60岁生日时,妈妈把一首斟酌许久的诗写在贺卡上,我看见二舅合上贺卡上眼角的泪花。我记得前年爸爸得病住院时,妈妈不时会给爸爸念写在手机上的诗。我记得去年三姨仕途受挫时,妈妈劝慰她,念那工整地写在稿纸上的诗,我忘不了三姨还没听到一半就抱住妈妈嚎啕大哭的情景。妈妈的诗,总是这样,像一剂药医治你心灵的疮伤;像一根弦拨动流水的旋律。

  然而,还是在去年,大姨50岁生日了,妈妈照常写了一首诗作为礼物。诗的内容我和妈妈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那天其他舅舅姨妈,送的都是什么鲜花、内衣,甚至有送项链的,相比起来我们的礼物就不值一提了。大姨当然不高兴了,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在脸上,但是行动上却是毫无遮拦的,先是看都不怎么看,就把诗文信手塞进了包里,之后就是在整场聚会中很少与妈妈说话,再拙的人都能看得出,大姨对妈妈有意见了。回来之后,妈妈很是沮丧,一声不吭地进了卧室,我很想去劝劝妈妈,去数落数落大姨,可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妈妈一定在写诗,不能打扰。果真,妈妈在写诗,只是这首诗写完我还没看到就被妈妈撕了。从那之后,妈妈再没有给任何亲戚送过诗,妈妈将诗的主要创作对象转到了我身上。因为那时我正在读高三,所以每次大考、小考后,我的书桌上都会有妈妈的诗,或劝勉、或鼓励,每当看到,我的心是热的,我的眼是红的。妈妈的诗,就是这样,像一双手在我坠落时接着我,在我奔跑时推动我。

  读完妈妈的诗,沉思许久,点击回复,和一首儿女的心。

  思之夂

  点一个烟,燃尽的是芯,燃烧的怀念,

  谁,还惜在有你的笑脸。

  夜夜思君君不归,

  日日梦妾妾不寐。

  相思几时回,

  我是薄情郎,

  不见多情妹。

  那一阵风

  一个云淡风起的日子,天气朗润,阳光把岁月的影子拉的老长老长。一转眼,当我再一次踏着熟悉的道路回到我的这个小山村时,已经又是一年过去。

  是啊,想起电视手机中红火的画面,忆及站台里行色匆匆的人们,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个最重要节日的来临。就连这阵风也不甘落后,她在众多只剩枝桠的树木的摇摆中,沿着错综的山脉吹起了呜呜的口哨,似乎以此来欢迎每一个在外归来的人,此时的她真的好可爱好亲切。

  对于常年在外奔波求学的我来说,一年中也只有在这个节日的时间里可以静心地回到这个小村子,可以卸去一切包袱尽情地享受家的温馨。或许是因为我不老生活在这里,每次回来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她的变化,家家的房子亮堂了,院子宽敞了,可是却缺少了那种想象中应有的嘈杂热闹,那稀疏的炊烟怎么也飘不出记忆里的味道。

  收拾个好心情,绽放出淡淡微笑,沿着小路一直向里走去,久不归家的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亲昵一下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亲切地向每一个我见到的街坊邻居问好,他们自然也报以灿烂的笑脸,我感到温暖的同时,却也看到了笑容之中又多了的岁月痕迹。那些爷爷辈的老人家们,见到我总不免一句“哎呀,这孩子都这么高了,想你小时候那会儿……”老人家们从来都记得我儿时的模样,可是老人家们在我心中的面容却随着岁月日益苍老。我极力地记住这时的一张张面孔,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随着风飘进记忆里。

  人生中会有很多意外悄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与其说是意外,倒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当它来临时,不要伤心,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这样的`必然,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必然。有些人能陪你走过一段路程已经是岁月莫大的慈悲。诚然,有些事我们打心底里不愿接受,可是,除了接受,我们别无他法。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

  对于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来讲,过年从来都代表着美好。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有好多好吃的,好喝的,最重要的是,可以三五一伙尽情地在村里村外耍闹,没有作业的负担,没有大人唠叨的担忧。看到他们跑闹的身影,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我心生向往,便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地加入其中,跳房子,捉迷藏,打沙包,一切记忆里的游戏都肆意地玩个遍,那一刻我真的忘记了年龄,回到了童年。直到那阵风起吹凉了额头的汗,惊醒了久不运动后觉酸痛的腰腿,才把我拉回了现实,不禁唏嘘,同是这一阵风,却在我不觉之中将我吹过了童年,将眼前的欢声笑语吹进了回忆。

  有些幸福只是在将到未到之时最是令人心动,一旦真的来到了,却又那般匆匆而平淡,不似想象中那样澎湃。正如现在,那一阵风还没吹散爆竹的烟尘,百般期盼的年就已经过完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抱怨这年是越来越没有滋味了,再也寻不回记忆里的让人回味的年的影子了,每个人记忆里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但相同的是,这些回忆都随着那一阵风渐行渐远,而自己也在这风中逐渐沧桑老去。

  又是一年冬,久违的雪花在这风中飘飘洒洒,白茫茫的一片远山,蜿蜒起伏的脉络,简单而真实。风是那年风,雪却不是那年雪,但当你再次近距离聆听雪花轻敲大地的声音,依旧会有心动的感觉。白皑皑的冬,总有一片雪花会勾勒起那些遗落在风中的回忆,或儿时童趣,或青春热血,纯粹而美好的记忆透明如水,在你的心上静静流淌,让你泪流满面。

  生命是一艘一直向前方行驶的船,那风在鼓起你帆的同时,自然也将你倾心的美好景色吹向后方,使其从你身边离去,成为你浩瀚记忆中的一颗颗明星。看星星总是璀璨的,正如回忆总是美好的。在荒凉的世间走走停停,我们都无可避免的在相似的场合里去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肆意挥洒的笑脸,那些充满乐趣的年代,那些逐渐苍老的时光,便是我们走过这里最美的见证。

  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或许这一切本还是原来的模样,而我们之所以感觉越来越乏味,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现在我又长大了些,也即将踏上新一年的征程了,走在归时的路上,挥挥手,向那一阵风告别;潇洒转身,继续启程。

  人总归是要长大的。不管是孩童,成人,还是老者,亦或是心境,都无法避免;而长不大的,大抵唯有那一阵风了;可是,积久的风也可变成一种风气,一种风俗。

关于妈妈作文4

  正月二十八,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生日。人们都说:母子同一天生日,这世上很少。因此,我很幸运。

  如果妈妈还在世的话,今年已是82岁。

  从我记事的时候,妈妈的身体就一直很好,从来没有患过病。

  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70多岁了,还在上山打柴,割草喂猪,推磨做豆腐,所有的家务活全是妈妈一个人干的,她从来不叫别人帮忙。街坊里的老少爷儿们见了都很羡慕。连我媳妇在20xx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见了也是羡慕不已,她说,妈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还这么好。

  我记得妈妈是在1980年12月回湖北秭归老家的。当时,我父亲从四矿退休后就和妈妈一起回了老家。

  我上班后,刚开始的几年,我还年年请探亲假回老家看望爸爸妈妈,顺便买几十斤黄豆和几米布带回老家。因为老家没有黄豆,很稀少;布是给妈妈做衣服的。

  妈妈一生都很勤俭节约,从来不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穿衣戴帽一直很朴素。我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妈妈还时不时地给我寄点钱,总是怕我工资不够花。妈妈总是对我爸爸讲:老幺工资低,一个月才开20多块钱,还要吃饭,还要买衣服,还要混朋友,钱肯定不够花。

  1984年以后,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改变,党委办公室比工会工作忙多了,逢年过节也就请不动假了,有时候忙的要加班加点,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向领导请假了。因而,我后来连着几年都没有回过老家,没有看望我那年迈的双亲。

  对此,我至今都一直很愧疚。我常常在责怪自己,即使是很忙,为什么不花两天时间去看看爸爸妈妈?哪怕是不说话,见见面也好啊。

  后来,我过年回老家时,听街坊邻居们讲了,我才知道,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就絮絮叨叨地叫爸爸去香溪镇港口上看看,看看在下船的人群中有没有回来的老幺。妈妈自己就在门口望着前边往家回来的路上看有没有老幺影子------

  我姊妹5个,我最小,排行老幺。三哥在60年代3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妈妈最疼爱我,总是让我吃好的穿好的。总是怕我饿着冻着。哥哥姐姐们也都让着我,生怕惹妈妈生气。我5.6岁的时候,只要在商店看到有新的连环画,就买几本。钱不够就回去要,妈妈就给我几角钱让我去买。等我看完了,我就拿着画给跟在我屁股后面的小朋友们看。这时候,妈妈就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我们笑。

  我小时候很淘气,常常惹事生非。有一次,我和小朋友打架,爸爸知道后就揪着我的屁股打了几下,我就哭着往妈妈那儿跑。妈妈就把我揽在怀里,朝着爸爸大呼小叫起来:“你打,你打,下手不知道轻重,你把孩儿打死吧。”这个时候,我就又躲到妈妈后边,伸出舌头,扮个鬼脸,朝着爸爸笑。爸爸就指着我“等你妈走了再说。”爸爸然后就背着手和他的同事们玩去了。妈妈看爸爸走了,就笑着抓住我轻轻地打了我几下,说:“再不听话,下回不管你了。”我笑着跑了------

  20xx年的腊月二十四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飘着雪花,漫山遍野都是雪,我和姐姐还有很多人都在雪地里站着。第二天想起来也没有太在意。但是,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也打不起精神来。

  就在腊月二十九的.那天早上,天突然刮起风来,下起了雪,随即就是鹅毛一般的大雪,飘飘洒洒的。只半天功夫,道路上的白雪积的很厚很厚。这是近几年来从未有过的。汽车轮胎被雪埋住了,人在路上很难行走。人们如果没有急事,是不会出门的。

  大年初二晚上8点20分,二哥打来电话说:“妈妈病重,赶紧回来。”我的心猛的一揪,放下电话后,我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二哥是不会叫我回老家的。再说,妈妈身体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听说过妈妈有病啊。二哥说妈妈病了,还打来电话,这说明妈妈的病情已经到了很严重很严重的地步。我就连忙拿起电话给大哥讲。大哥说,老二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了,大哥还说他们那里的雪下的太大,荆州至荆门的道路已经被雪封闭,没有车跑了。他还说,明天想办法回老家。

  望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我想,即使是没有车,我走也要走到火车站。

  是夜,无眠。

  终于熬到了初三的5点,我和媳妇和女儿说了几句告别的话,就匆匆下了楼。路上没有一个人,我感到很孤单。走过学校过了铁路立交桥300米的地方,迎面来了一辆出租车,我连忙上前。司机说,雪大路滑。我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连忙掏出50块钱递给他。车爬行到火车站已是7点50多分。平常50分的钟路程居然走2个多小时。我买好车票,便于8点23分登上了无锡至宜昌的火车。到香溪已是初四的早上7点多钟。

  我一到家门口,就看见二哥正在院子里整理堆放的砂子。

  二哥看了我一眼,说:“回来了,老幺。妈在屋里,进去看看吧。”我连忙进屋。

  妈妈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不能说话,但眼角正流着泪水。我晓得,妈妈已经听见了我和二哥的说话。晓得我回来了。

  爸爸在一边默默地坐着,看了我一眼,就算是跟我打了招呼。

  我摸了摸妈妈的头发,拿起妈妈的手呼喊着“妈,妈,妈---”,我看见妈妈的泪水流的更多了,我去擦妈妈眼角的泪水,泪水是热乎的。这时候,我忍不住的泪水一下子喷涌而出,失声痛哭起来。二哥赶紧进屋把我拉了出来。

  回到院里,二哥说:“妈是在初一的上午10点多摔的跤,送到医院抢救不过来,医院又叫送回来了。”紧接着,二哥又说:“别人都讲,看见咱妈在三十的下午还去水井里挑了一担水。其实,爸爸和妈一直都在家里,并没有出过门。”我想,可能是邻居们看错了吧。[按照迷信的说法,我妈妈的魂魄可能已经在三十的下午就走了。]

  到了晚上10点,仍然没有看到大哥的身影,我就对爸爸说:“姐姐和姐夫明天一早回来。”

  然后,我看了看妈妈,妈妈那紧闭的双眼仍然在不停地流着泪水。妈妈的呼吸很弱,越来越弱-----

  我晓得,妈妈流着泪不想走,是在等大哥和姐姐啊。

  我停了一会儿,和爸爸、二哥说“大哥没有赶来,可能是没有车,那边的雪下的很大。”二哥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

  10点10分,妈妈的喘气声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们父子三人赶紧围了过去------

  就这样,妈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她喜欢疼爱了一辈子的幺儿;

  就这样,妈妈走了,静静地长睡在------明亮美丽香溪河畔的青山上。

《关于妈妈作文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妈妈作文】相关文章:

爱我的妈妈妈妈作文04-05

妈妈,妈妈作文08-14

我的妈妈作文-妈妈作文01-25

妈妈的背包作文-妈妈作文01-25

妈妈的笑作文-妈妈作文01-25

妈妈的围巾作文-妈妈作文01-25

能干的妈妈作文-妈妈作文01-25

做妈妈的妈妈作文10-11

谢谢妈妈妈作文02-08

勤劳的妈妈妈作文02-12

关于妈妈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妈妈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妈妈作文4篇

关于妈妈作文1

  算上大学那次跟妈妈一起去北京,这是第二次坐这趟火车了。杭州到北京,傍晚六点零三分发车,第二天早上七点三十三分到,很快,特别是对于我跟我妈而言。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三四天没真正意义上讲过话了,冷战的时间长得让我没办法看到它的结尾。这样比较起来,十三个小时的车程我还是容易忍受的。

  这趟火车的玻璃窗很干净,透过玻璃窗望出去,站台的灯光明晃晃的。而那些站台的柱子和站立的人群由于玻璃的失真略有歪曲,加上光线阴影的作用,在玻璃窗均匀的平面上细微地闪动着。妈妈就在他们中间,跟那些陌生的人,柱子,路灯站在一起,脸上也是若明若暗的。她朝着我挥了挥手,同样,我也朝她挥了挥手。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彼此不认识,她只是被硬拉到这里来,做一次送行。幸好这种尴尬持续的时间不长,没等车开,妈妈就走了。她出来时没带包,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她几乎连手该摆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了。我一直在和一同返校的同学不停地聊天,因为我不知道该和妈妈说什么,或者该做什么样的表情,只有不停地笑,笑到嘴唇都搭在牙齿上了。这样差劲的伪装果真很费劲,我只希望火车快点开,越快越好。

  整个暑假,杭州都是没完没了的热,该见的朋友又似乎在上次寒假时一次性见完了。我懒得出去,几乎成天泡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暑假和我见面最多的人。刚开始,他们都是对你好得不得了。一学期没见了,所有的思念都浓缩在刚见面的一两个星期。不用做家务,不用催你看英语,甚至对完全颠倒的作息时间也绝不横加干涉。不过,之后漫长的几个星期就比较难熬了。

  当然这一切早在寒假经历过了。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完完全全适应,可以熟练地避开跟爸爸妈妈的争吵。看来我依旧高估了自己。小争吵几乎不断,爸爸脾气比较好,吵过就忘了:女儿和妈妈却是天生的敌人,连吵架都微妙得要命,看上去很小的事,里面也会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则,一旦越界,后果就很难收拾。

  似乎是等了一个世纪,我跟妈妈最大的一次争吵在暑假晃晃悠悠的尾巴上爆发了。那几天爸爸出差去了,这就完全成了属于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妈妈从要我早点休息开始说起,一路喋喋不休地说到考研的问题,那是八百年以后的事了。因为爸爸不在家,连一个劝架的人都没有,所以那天我们吵得非常厉害。我平时很少见妈妈跟别人吵架,她一动怒就会脸红。妈妈皮肤不白,所以每回吵架她脸上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温和的红晕,那要比害羞的.颜色深一点,而且会一直红到脖子根。

  其实,有些话我一说出口,就知道过分了,但是吵架是门错位的艺术。永远是你说得对的时候她跟你吼;而她对的时候,你又没道理地乱叫。最后我们都以不理对方作为停止争吵的标志。妈妈吵架时通用的技巧是,结束前她会象征性地让一下步,如果那时我认错了,那么一切相安无事。但我选择了不回应,冷战如期而至。

  两个人在家里互相不搭理,这滋味是不好受的。比较简单实际的办法就是煲些什么东西给妈妈吃,就煲个粥吧。这就是我第二天煲粥的全部原因。

  我从超市买了红萝卜、茄子、生菜、皮蛋和肉末,忙了整整一个下午,算是煲了锅所谓的皮蛋瘦肉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端上桌,然后意思一下,道个歉就行了。一直到晚饭前我确实都是这么想的。

  妈妈下班回来依旧没有笑容,她没跟我多说一句话。妈妈炒好了菜,我们像平时一样坐下来一起吃饭。这是我们吵架后第一次一起吃饭。没有给对方夹菜,也没有说话,我甚至怀疑我们会这样一直安静地坐到一切结束。我们几乎跟鱼一样不发出任何声音。就这样吃完饭,洗完碗,然后睡觉,然后明天重复今天,然后我回北京,然后一切结束。我觉得自己很傻,莫名其妙地煲了一锅粥,她根本不买账,照样吃她的饭,从不抬头看我一眼。我第一次意识到家里的餐桌这么长,长得离谱,我和妈妈就坐在它的两头,像海豚的两只眼睛,谁也看不到对方。

  妈妈起身去厨房盛饭,我才猛然想起那锅粥。绝对不能让她知道还有那锅东西的存在,否则她一定会明白那是道歉的证据,会洋洋自得,而事实上我那时已经完全没那个心情了。

  “砂锅里你弄了什么东西,要干什么用的?”妈妈的口气很硬,里面还包含着我不能忍受的优越感——她什么都知道了。

  “没什么,中午吃剩的,我自己吃。”我还是嘴硬,但很明显,最后一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妈妈端着碗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看着我说:“要热一下的。”然后又转过身,之后我就看不到她了,厨房的门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只听见开煤气的声音,一下,两下,煤气灶很久都没点着。

  “不用你,我来。”我几乎是跳起来的,感觉妈妈是在向我显示厉害,好像没有她我就不行一样。

  我跳起来冲进厨房,那样子果真是气势汹汹的,可能是妈妈听见了我的话,她正端着碗准备出来。我们就这么一撞,一个要出来,一个要进去。妈妈手里的碗一斜,眼看就要掉地上了。我忙往旁边闪躲,妈妈忙用另一只手挡着,碗没掉下去,软软的米饭被妈妈挡在了怀里。

  妈妈挡住了碗没让它往我这边倒,这是她的第一反应:而我,本能地躲开了。我抬起头,妈妈还是没说一句话,她在把粘在身上的米饭一粒粒拿掉。我闻到了一股很好闻的味道,是米饭夹带着妈妈身上的味道,软软香香的。

  我突然发觉自己可以很容易地越过她的头顶看到后面厨房的一切。我和妈妈一样高了,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突然站在妈妈的高度去看周围的一切,似乎自己是突然间长高的。那一瞬间,我别的什么都没想,只想马上道歉,为我的毫无道理的发火,为我的顶撞,为我的所有的不对。

  但事实上我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挪动一步,而妈妈也就一直低着头捡饭粒。时间像是完全凝固了。安静开始升腾,一直向上升腾,然后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此时只要谁说一句话就足以使死掉一般的安静爆炸。但是没有,谁也没有。我觉得自己像要消失在安静的阴影当中,一直变小,一直变小,最后变得什么也没有。

  妈妈是什么时候走出厨房的我都不知道。我一直待在厨房里,等粥端出去的时候,桌上已经摆好了两只空碗……没有谁解释,妈妈就是妈妈,她明白女儿所有的小心思。

  夜深了,火车晃啊晃的,周围的人都睡了。坐直身子,一直扭头看窗外的姿势的确让我吃不消。晚上开动的火车会很安静,过道上各类鞋子与地面亲吻的摩擦声带出了杂潮。

关于妈妈作文2

  我只想对她说声谢谢。

  ——————题记

  窗外,很宁静。风吹过丛林,能听到树叶相碰的声音。

  很安静。的确,阳光透过带着深色墨绿的玻璃,照到墙上,十字架上,阴影遮住了它的另一半,整个教堂有点昏暗。我将头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风吹过我的发丝,语说这样可以让我更认真地想一件事情。

  安静的教堂一直都很安静。修女说,我能帮您点什么吗?

  我睁开眼,她身上的那种白色让我很冷静地对视着她的眼睛。

  我点头,我说:你能坐在我旁边吗?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她微笑,然后点头。修女都是这样的,将一切都看得那么的美好,然后安静地做着每一件事。

  我将头往外看去,院子里的草已经很长了,像没人修剪的样子,风吹过后,草尖开始轻轻地摇动,我甚至能听到点莎莎的响声,因为现在是立夏,叶片上的露珠在风的吹动下,顺着叶片,滑到叶尖。

  “她是我的妈妈,但不是我的亲妈妈?而我弟弟,是我的亲弟弟。”我轻轻地说,将头又放回到座椅上,闭上眼睛“这是故事的开头。”

  我的妈妈,现在的这个,她不是我亲生的,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不是故事的主体,我要讲的,是这之后的故事。

  爸爸是在16岁出去的,在以前,这个时期,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爸爸跟我说过这个时期也正是属于叛逆、嚣张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他都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是如何在社会上翻滚,如何趁得一身的泥土的。

  爸爸跟我亲生妈妈的认识,一直以来就是个错误。在这里我不得不强调亲生这个词,这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象征。真的,虽然我并不怎么清楚他们是怎么结合的,但到后面,到他们一起签下那张纸条之后,很肯定地,他们之间本身就是个错误。

  但是这也不是重点,我知道的,记忆中的事情不是在这里。

  其实更准确地说,她是在爸妈还没离婚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我爸爸身边的人了。那时,我们在重庆,我还有一个妹妹,那是我亲生的妹妹,和我有同一个母亲的她,跟我一样,记忆中留下的依然只是同一个人。当时弟弟还没出生,妈妈去了香港,而爸爸,当时正处于人生的最大的一次磨难中......

  讲到这里,我把眼睛闭上,我说:“我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然后我听到有只鸟在叫,声音很好听。但听上去却有点苍老,风吹到它的喉中,它小心地鸣叫着,然后我接着说:

  当时也正是爸爸走上商道的第一步,没有经验,没有本钱。唯一有的也只是年轻的面貌和狂妄的性格。而且,在后面的更是有一长串的债主。而她就是在这个时候和爸爸走在一起,她不是很难看,刚和爸爸在一起时,她有点胖,但就在这几年,已经瘦了好多,虽然变得更好看了,但也老了,就像爸爸一样,像枯去的槐树丫,早已没了从前的生机和美丽。

  我记得她是带着一切鄙视的目光走进我们家的,她家不是很富有,可以说挺贫穷的。但是要知道当时爸爸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一个翻滚者。她是喜欢爸爸的,这我知道,不然她也不会和爸爸在那个时候走在一起。那时候还有我妹妹,我们就像两个拖油瓶,即使这样,她还是走进来了。

  除了爸爸,一大家人,都不怎么喜欢她。她的到来无疑给了全家,以及她更多的伤心和眼泪。

  那时我5岁,妹妹2岁。爸爸的门店在离家有一两公里外的街道里,她当时还很年轻,为了生活,她除了要每天要照顾我们以外,还要去门店里帮爸爸做生意,她没读过什么书,只到小学4年级就没读了,不过陪着爸爸,她也学会了很多生意上需要的技术。这给爸爸带来不少的方便。不过,仅管如此她还是一直得不到家人的喜欢,很多次,爸爸的一些朋友来我们家时,都会拉着我到其他安静的.地方,然后问我,她有没有打我,有没有骂过我,或者就直接是问她对我好不好。也是很多次,我只是茫目地摇摇头,倦怠的大脑,幼稚的思想中,我能知道的会有什么呢。

  妈妈是在她带我们有2、3年的时候回来的,但只是匆匆地来过,和爸爸签了那张纸条过后,就什么都没留下了,连同我的妹妹一起,离开了。

  妹妹很乖的,比起我来她一直都是把她更当做一个母亲来看待。在妹妹离开的时候,她哭了,眼泪从她的眼里掉到了弟弟的脸上。其实我比谁都知道,她一直都很脆弱,可是流泪的出口却让她不敢去打开。

  过了1年多,我也被送到了爸爸的一个亲戚家读书。因为爸爸生意上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她很节省,一直都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要做的事情是远比爸爸要做的都多的,她没什么知识,但她却很聪明,在商场上她比爸爸更像个做生意的。所以正因为了她,爸爸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成就。

  每一年,只要是放假我都会回家一次。她看到我都总是很开心的,像一个母亲一样,嘘寒问暖,聊学习聊生活,很多次,只要爸爸不在她都会让我和她一起睡觉,然后在被窝里,给我讲一些她以前的故事,给我讲她和爸爸的认识。而每一次,我要走的时候,就像当年妹妹要走一样,她都哭得很伤心。

  她只是个平凡的女人。在我离开这个家到外面去读书的时候,我住过很多地方,从很多人的嘴里我知道了,爸爸开始翻身,开始在商场上有了一番的作为。很多时候我会收到他们的来信,她的字越来越好看了,她说那是她在报子杂志上学来的,她曾说过,社会其实也是个课堂。她有时候也会问我一些字,有时候当她发现自己犯了一些幼稚的错误后,都会很不好意思一段时间。

  她也是个很坚持的女人,她说过她会让别人改变对她的看法的,她的确做到了,爸爸因为她做了好多的改变,年轻的他,在她面前显得越来越成熟了。很多人,很多时候,对我说,你妈妈真的很不错。

  可是直到如今,我都是很少和她相处,读初一的时候,回过一次家,而且就在那里完成了那一年的功课,那时和她相处的时候,虽然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幼稚,但更多的是对她看法的改变。她更多的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的母亲的样子摆在我的面前。曾经妈妈回来过,但那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两个女人相见面时,都只是笑笑,然后问对方这几年过得好吗?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爱好,我喜欢每天拿着一个玻璃球。然后,对着太阳,让阳光从玻璃球里折射出光芒,照在我干涩的眼睛里。无论,在哪个城市,我能看到依然是那个太阳,就像无论我在哪里,我身边依然就有着这样的故事。

  古钟又响了,嘶哑而带着腐朽的味道。我睁开眼,修女的眼睛如水,她说:愿上帝也能听到这个故事。

关于妈妈作文3

  天黑了,窗外的雨越来越大,窗内的我却依旧在与书本、电脑为伍,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叮铃铃”一阵手机短信提示音打断了我,我轻轻打开手机,发现原来是妈妈来的短信,不,准确的说是妈妈的诗,上面这样写着:十五月亮明又圆,不及我儿孝顺甜。朝做早餐暮洗碗,不忘整装新学年。忘了这是这个月第几次收到妈妈的诗了,每一次妈妈总会找点小事来夸奖我,化作诗文表达对我的思念及鼓励。就像这窗外的雨,细如丝、贵如油,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妈妈是一个少言寡语、不善表达、处处与人为善的人。诗,是妈妈的寄托,是妈妈的语言。妈妈作诗,很是讲究,不但要力求押韵得当,而且时常感情真挚、化用意象,这就使得妈妈笔下的文字有了声音、有了颜色,使得妈妈的诗获得家中一致好评。妈妈对此似乎很高兴,因此更加笔耕不辍,而且常常以此作为礼物赠与他人。我记得前年二舅60岁生日时,妈妈把一首斟酌许久的诗写在贺卡上,我看见二舅合上贺卡上眼角的泪花。我记得前年爸爸得病住院时,妈妈不时会给爸爸念写在手机上的诗。我记得去年三姨仕途受挫时,妈妈劝慰她,念那工整地写在稿纸上的诗,我忘不了三姨还没听到一半就抱住妈妈嚎啕大哭的情景。妈妈的诗,总是这样,像一剂药医治你心灵的疮伤;像一根弦拨动流水的旋律。

  然而,还是在去年,大姨50岁生日了,妈妈照常写了一首诗作为礼物。诗的内容我和妈妈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那天其他舅舅姨妈,送的都是什么鲜花、内衣,甚至有送项链的,相比起来我们的礼物就不值一提了。大姨当然不高兴了,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在脸上,但是行动上却是毫无遮拦的,先是看都不怎么看,就把诗文信手塞进了包里,之后就是在整场聚会中很少与妈妈说话,再拙的人都能看得出,大姨对妈妈有意见了。回来之后,妈妈很是沮丧,一声不吭地进了卧室,我很想去劝劝妈妈,去数落数落大姨,可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妈妈一定在写诗,不能打扰。果真,妈妈在写诗,只是这首诗写完我还没看到就被妈妈撕了。从那之后,妈妈再没有给任何亲戚送过诗,妈妈将诗的主要创作对象转到了我身上。因为那时我正在读高三,所以每次大考、小考后,我的书桌上都会有妈妈的诗,或劝勉、或鼓励,每当看到,我的心是热的,我的眼是红的。妈妈的诗,就是这样,像一双手在我坠落时接着我,在我奔跑时推动我。

  读完妈妈的诗,沉思许久,点击回复,和一首儿女的心。

  思之夂

  点一个烟,燃尽的是芯,燃烧的怀念,

  谁,还惜在有你的笑脸。

  夜夜思君君不归,

  日日梦妾妾不寐。

  相思几时回,

  我是薄情郎,

  不见多情妹。

  那一阵风

  一个云淡风起的日子,天气朗润,阳光把岁月的影子拉的老长老长。一转眼,当我再一次踏着熟悉的道路回到我的这个小山村时,已经又是一年过去。

  是啊,想起电视手机中红火的画面,忆及站台里行色匆匆的人们,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个最重要节日的来临。就连这阵风也不甘落后,她在众多只剩枝桠的树木的摇摆中,沿着错综的山脉吹起了呜呜的口哨,似乎以此来欢迎每一个在外归来的人,此时的她真的好可爱好亲切。

  对于常年在外奔波求学的我来说,一年中也只有在这个节日的时间里可以静心地回到这个小村子,可以卸去一切包袱尽情地享受家的温馨。或许是因为我不老生活在这里,每次回来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她的变化,家家的房子亮堂了,院子宽敞了,可是却缺少了那种想象中应有的嘈杂热闹,那稀疏的炊烟怎么也飘不出记忆里的味道。

  收拾个好心情,绽放出淡淡微笑,沿着小路一直向里走去,久不归家的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亲昵一下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亲切地向每一个我见到的街坊邻居问好,他们自然也报以灿烂的笑脸,我感到温暖的同时,却也看到了笑容之中又多了的岁月痕迹。那些爷爷辈的老人家们,见到我总不免一句“哎呀,这孩子都这么高了,想你小时候那会儿……”老人家们从来都记得我儿时的模样,可是老人家们在我心中的面容却随着岁月日益苍老。我极力地记住这时的一张张面孔,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随着风飘进记忆里。

  人生中会有很多意外悄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与其说是意外,倒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当它来临时,不要伤心,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这样的`必然,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必然。有些人能陪你走过一段路程已经是岁月莫大的慈悲。诚然,有些事我们打心底里不愿接受,可是,除了接受,我们别无他法。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

  对于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来讲,过年从来都代表着美好。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有好多好吃的,好喝的,最重要的是,可以三五一伙尽情地在村里村外耍闹,没有作业的负担,没有大人唠叨的担忧。看到他们跑闹的身影,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我心生向往,便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地加入其中,跳房子,捉迷藏,打沙包,一切记忆里的游戏都肆意地玩个遍,那一刻我真的忘记了年龄,回到了童年。直到那阵风起吹凉了额头的汗,惊醒了久不运动后觉酸痛的腰腿,才把我拉回了现实,不禁唏嘘,同是这一阵风,却在我不觉之中将我吹过了童年,将眼前的欢声笑语吹进了回忆。

  有些幸福只是在将到未到之时最是令人心动,一旦真的来到了,却又那般匆匆而平淡,不似想象中那样澎湃。正如现在,那一阵风还没吹散爆竹的烟尘,百般期盼的年就已经过完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抱怨这年是越来越没有滋味了,再也寻不回记忆里的让人回味的年的影子了,每个人记忆里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但相同的是,这些回忆都随着那一阵风渐行渐远,而自己也在这风中逐渐沧桑老去。

  又是一年冬,久违的雪花在这风中飘飘洒洒,白茫茫的一片远山,蜿蜒起伏的脉络,简单而真实。风是那年风,雪却不是那年雪,但当你再次近距离聆听雪花轻敲大地的声音,依旧会有心动的感觉。白皑皑的冬,总有一片雪花会勾勒起那些遗落在风中的回忆,或儿时童趣,或青春热血,纯粹而美好的记忆透明如水,在你的心上静静流淌,让你泪流满面。

  生命是一艘一直向前方行驶的船,那风在鼓起你帆的同时,自然也将你倾心的美好景色吹向后方,使其从你身边离去,成为你浩瀚记忆中的一颗颗明星。看星星总是璀璨的,正如回忆总是美好的。在荒凉的世间走走停停,我们都无可避免的在相似的场合里去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肆意挥洒的笑脸,那些充满乐趣的年代,那些逐渐苍老的时光,便是我们走过这里最美的见证。

  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或许这一切本还是原来的模样,而我们之所以感觉越来越乏味,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现在我又长大了些,也即将踏上新一年的征程了,走在归时的路上,挥挥手,向那一阵风告别;潇洒转身,继续启程。

  人总归是要长大的。不管是孩童,成人,还是老者,亦或是心境,都无法避免;而长不大的,大抵唯有那一阵风了;可是,积久的风也可变成一种风气,一种风俗。

关于妈妈作文4

  正月二十八,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生日。人们都说:母子同一天生日,这世上很少。因此,我很幸运。

  如果妈妈还在世的话,今年已是82岁。

  从我记事的时候,妈妈的身体就一直很好,从来没有患过病。

  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70多岁了,还在上山打柴,割草喂猪,推磨做豆腐,所有的家务活全是妈妈一个人干的,她从来不叫别人帮忙。街坊里的老少爷儿们见了都很羡慕。连我媳妇在20xx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见了也是羡慕不已,她说,妈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还这么好。

  我记得妈妈是在1980年12月回湖北秭归老家的。当时,我父亲从四矿退休后就和妈妈一起回了老家。

  我上班后,刚开始的几年,我还年年请探亲假回老家看望爸爸妈妈,顺便买几十斤黄豆和几米布带回老家。因为老家没有黄豆,很稀少;布是给妈妈做衣服的。

  妈妈一生都很勤俭节约,从来不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穿衣戴帽一直很朴素。我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妈妈还时不时地给我寄点钱,总是怕我工资不够花。妈妈总是对我爸爸讲:老幺工资低,一个月才开20多块钱,还要吃饭,还要买衣服,还要混朋友,钱肯定不够花。

  1984年以后,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改变,党委办公室比工会工作忙多了,逢年过节也就请不动假了,有时候忙的要加班加点,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向领导请假了。因而,我后来连着几年都没有回过老家,没有看望我那年迈的双亲。

  对此,我至今都一直很愧疚。我常常在责怪自己,即使是很忙,为什么不花两天时间去看看爸爸妈妈?哪怕是不说话,见见面也好啊。

  后来,我过年回老家时,听街坊邻居们讲了,我才知道,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就絮絮叨叨地叫爸爸去香溪镇港口上看看,看看在下船的人群中有没有回来的老幺。妈妈自己就在门口望着前边往家回来的路上看有没有老幺影子------

  我姊妹5个,我最小,排行老幺。三哥在60年代3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妈妈最疼爱我,总是让我吃好的穿好的。总是怕我饿着冻着。哥哥姐姐们也都让着我,生怕惹妈妈生气。我5.6岁的时候,只要在商店看到有新的连环画,就买几本。钱不够就回去要,妈妈就给我几角钱让我去买。等我看完了,我就拿着画给跟在我屁股后面的小朋友们看。这时候,妈妈就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我们笑。

  我小时候很淘气,常常惹事生非。有一次,我和小朋友打架,爸爸知道后就揪着我的屁股打了几下,我就哭着往妈妈那儿跑。妈妈就把我揽在怀里,朝着爸爸大呼小叫起来:“你打,你打,下手不知道轻重,你把孩儿打死吧。”这个时候,我就又躲到妈妈后边,伸出舌头,扮个鬼脸,朝着爸爸笑。爸爸就指着我“等你妈走了再说。”爸爸然后就背着手和他的同事们玩去了。妈妈看爸爸走了,就笑着抓住我轻轻地打了我几下,说:“再不听话,下回不管你了。”我笑着跑了------

  20xx年的腊月二十四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飘着雪花,漫山遍野都是雪,我和姐姐还有很多人都在雪地里站着。第二天想起来也没有太在意。但是,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也打不起精神来。

  就在腊月二十九的.那天早上,天突然刮起风来,下起了雪,随即就是鹅毛一般的大雪,飘飘洒洒的。只半天功夫,道路上的白雪积的很厚很厚。这是近几年来从未有过的。汽车轮胎被雪埋住了,人在路上很难行走。人们如果没有急事,是不会出门的。

  大年初二晚上8点20分,二哥打来电话说:“妈妈病重,赶紧回来。”我的心猛的一揪,放下电话后,我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二哥是不会叫我回老家的。再说,妈妈身体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听说过妈妈有病啊。二哥说妈妈病了,还打来电话,这说明妈妈的病情已经到了很严重很严重的地步。我就连忙拿起电话给大哥讲。大哥说,老二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了,大哥还说他们那里的雪下的太大,荆州至荆门的道路已经被雪封闭,没有车跑了。他还说,明天想办法回老家。

  望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我想,即使是没有车,我走也要走到火车站。

  是夜,无眠。

  终于熬到了初三的5点,我和媳妇和女儿说了几句告别的话,就匆匆下了楼。路上没有一个人,我感到很孤单。走过学校过了铁路立交桥300米的地方,迎面来了一辆出租车,我连忙上前。司机说,雪大路滑。我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连忙掏出50块钱递给他。车爬行到火车站已是7点50多分。平常50分的钟路程居然走2个多小时。我买好车票,便于8点23分登上了无锡至宜昌的火车。到香溪已是初四的早上7点多钟。

  我一到家门口,就看见二哥正在院子里整理堆放的砂子。

  二哥看了我一眼,说:“回来了,老幺。妈在屋里,进去看看吧。”我连忙进屋。

  妈妈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不能说话,但眼角正流着泪水。我晓得,妈妈已经听见了我和二哥的说话。晓得我回来了。

  爸爸在一边默默地坐着,看了我一眼,就算是跟我打了招呼。

  我摸了摸妈妈的头发,拿起妈妈的手呼喊着“妈,妈,妈---”,我看见妈妈的泪水流的更多了,我去擦妈妈眼角的泪水,泪水是热乎的。这时候,我忍不住的泪水一下子喷涌而出,失声痛哭起来。二哥赶紧进屋把我拉了出来。

  回到院里,二哥说:“妈是在初一的上午10点多摔的跤,送到医院抢救不过来,医院又叫送回来了。”紧接着,二哥又说:“别人都讲,看见咱妈在三十的下午还去水井里挑了一担水。其实,爸爸和妈一直都在家里,并没有出过门。”我想,可能是邻居们看错了吧。[按照迷信的说法,我妈妈的魂魄可能已经在三十的下午就走了。]

  到了晚上10点,仍然没有看到大哥的身影,我就对爸爸说:“姐姐和姐夫明天一早回来。”

  然后,我看了看妈妈,妈妈那紧闭的双眼仍然在不停地流着泪水。妈妈的呼吸很弱,越来越弱-----

  我晓得,妈妈流着泪不想走,是在等大哥和姐姐啊。

  我停了一会儿,和爸爸、二哥说“大哥没有赶来,可能是没有车,那边的雪下的很大。”二哥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

  10点10分,妈妈的喘气声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们父子三人赶紧围了过去------

  就这样,妈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她喜欢疼爱了一辈子的幺儿;

  就这样,妈妈走了,静静地长睡在------明亮美丽香溪河畔的青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