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2-01-14 10:22:3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计划汇总10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教学计划汇总10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新课标理解:

  1、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设计这种体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再一次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2、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纳入教学过程目标。解读新课标就可以发现,与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相比,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以前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从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考查出发来命题的,有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目标之一。显然,在新课标下,以往的教学过程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确定教学过程目标时,应该把新课标提出的这些新的教学目标考虑进去:这些教学目标能不能转化为教学过程目标,如果能够转化,又应该如何转化。

  二、新课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视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三是知识范围不同,把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显然,解决新课标下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教学过程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

  2、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已经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这些教材虽然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采用的基本知识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径庭,基本知识点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不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范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这个作用。在进入试验区的省份,也是多种版本并存,同时使用几种教材。一纲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学过程不能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据本单位教学所用版本。因为如果平时的教学过程依然按照过去的方法从使用的教材,必然导致未来无法适应全国、全省甚至地区的统一考试。教学过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赖的基本知识点出处。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学情与师资状况:

  1、学生经历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都对通史的情况有所了解。

  2、高一历史备课组共4人,都有比较丰富的高中教学经验,备课组对通史教学都相对熟悉。个人业务素质相对较强,重点是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宏观指导。

  四、教学教研计划措施及进度:

  本学期我组将以学校及教务处计划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多进行备课组备课活动,加强新教材的研究和钻研,多交流,多学习,以期达到共同提高,促进同组教师专业养成,课堂注意讲究方法,以期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取学生读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在这样的研讨中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组的战斗力以促进全体学生历史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计划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必须以初中基本知识为背景对高中历史模块进行新的整合,达到教学的优化设计,这就要求对初中历史进行必要的回顾,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

  2、必须加大对材料题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加大对材料处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3、组织讨论会,辩论赛,让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辨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对现实社会的了解。

  5、每次考试必需设计自选题,调整命题的思路,使纸笔测试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课课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学生在传统的纸笔测试中也能体验到成功。

  6、必修模块学分认定,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学计划 篇2

  活动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1、认识消防员及他们的工作

  2、学习防火常识与逃生的方式

  活动准备:1、事先联系附近的消防队去参观,并请一位消防队员向幼儿介绍他们的工作、装备、消防车以及防火常识。

  2、笔、幼儿书面纸记录表

  活动过程:1、教师描述大火时的场景,请幼儿讨论:

  火灾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会发生火灾?

  发生火灾后应该怎么办?

  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消防员救火?

  他们用哪些东西?如何救火?

  2、准备参观消防队。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消防队,看一看“救火英雄”,和他们交朋友,学本领,让我们先来做做准备:

  说说外出和回来时需要注意什么?

  到了消防队后,要注意哪些事情?(如:不离开队伍、不大声吵闹、向消防员叔叔问好、不随便碰别人的.东西等等)

  见到消防员后想要问什么?(如:你去救火的时候会不会害怕?怎么样才能把人从很高的楼上救下来?为什么会有火灾)

  3、参观消防队。

  师生出发前往消防队,请幼儿专心听消防员介绍、示范,跟随参观不离队,鼓励幼儿问问题。

  离开时,提醒幼儿谢谢消防员。

  4、回到教室后,和幼儿一起回忆参观的内容,并将其一一记录在书面纸上。如:消防车上有什么?如何让预防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看看与我们之前的讨论是否一致。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

  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过程与方法]

  1.同学问相处,要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关心别人,在具体行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实现人生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

  4.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心动不如行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第二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2.爱心的内涵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形成?

  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3.你怎样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所以我们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案例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导入新课:生活在线(教材P53)

  讨论1:读了“生活在线”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

  提示: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讨论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

  提示: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因自己不满,向别人乱发泄;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特别是父母)……

  讨论3: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上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是社会缺乏“爱”引起的。

  新课讲授:

  过渡: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把“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20xx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围绕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板书)

  活动内容:名言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从词面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之一。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板书)

  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内容:生活实例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

  大人都喜欢逛商店,特别是妈妈。但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讨论1: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提示: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讨论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因为他们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当时你的心境怎么样?

  讨论3: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的父母?你父母当时作出了怎么样的反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说明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讨论2和讨论3分别让学生体验“当别人把‘己所不欲’强加于你时的心理感受”和“当自己把‘己所不欲’强加于别人时别人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再者,实例和讨论中选用把喜欢或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己所不欲”“己所欲”都不能强加于人。把“己所不欲”“己所欲”强加于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最后,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与他人。

  活动内容:辨析明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请你发表你的观点。

  提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别人的感受出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漠不关心的利己思想,这种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很容易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成为不要去管别人的事,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而设置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社会价值观比较混乱的今天,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较冷漠,这种思想在社会上较流行;二是现在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常对子女灌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影响到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澄清两者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是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但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板书)

  结合活动内容“辨析明理”,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今天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

  教师小结: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板书)

  活动内容:感悟爱的意义

  依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式,描述

  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轻视,就不要轻视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遭到战乱,就不要侵略别人。世界就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到爱的意义,从而也为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情感铺垫。

  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

  活动内容:阅读感悟

  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到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吗?”

  讨论:比较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提示:从白圭谈治水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没有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难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做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小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板书)

  活动内容:身体力行

  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分享。

  提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心,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如:“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

  第二课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阅读感悟“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教材P59-60)

  讨论: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天堂或地狱,但这则故事通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别其实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否相互帮助,或者说是否存在着“爱”。没有“爱”的世界犹如地狱一样,只有充满了“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新课讲授

  活动内容:阅读感悟“爱的传递”(教材P55-56)

  讨论1:陈红得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有社会的关怀、他人的爱心、医生的技术和责任、技术的发展等。

  讨论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陈红身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一、爱心的表现形式(板书)

  讨论3:台北青年自愿捐献骨髓是爱心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河里,请你谈谈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有哪些形式?

  时间地点事件爱心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3,一方面让学生感悟体验被别人帮助、关心的心境,使学生认识到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关心、帮助,体验“人人为我”的喜悦,让学生说出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感恩。

  教师小结: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讨论4:你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过哪些人?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1)骑车与别人发生碰撞时,我,我的心情。

  (2)看到同学学习上有了困难时,我,我的心情。

  (3)过马路时,遇到几位小学生,我,我的心情。

  (4)一向开朗的小明今天心事重重,我,我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4,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别人方便、帮助,就是付出爱,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同样“我为人人”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另一方面让学生回味关心、帮助人得到的心理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帮助人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助人为乐)。正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二、爱心的内涵及形成(板书)

  活动内容:阅读感悟“爱的涵义”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爱神阿佛洛狄忒说:“L”代表着LISTEN(倾听),爱就是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

  “O”代表OBLIGATE(感恩),爱需要不断地感恩与慰问,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灌输爱苗;

  “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要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

  “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与错误,雏持优点与长处。

  讨论:你所理解的爱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板书)

  活动内容:表达我们的爱

  教材P57“请对他们说一句贴切的话”填写好,并交流。

  提示:这里的话不是惟一的,可以多种多样,可提示学生灵活回答。

  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一切都会过去,明天会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科学始于问题/千虑必有一得。

  为骄傲的人说一句警示的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为痛苦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痛苦本是欢乐的姐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为提供帮助的人说一句感激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为成功的人说一句祝贺的话:努力是成功之母。

  设计意图:学会表达爱心,学会“爱人”,才能体验快乐,并在体验中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学会在得到关心和帮助时,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三、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内容:爱的回报

  阅读教材P58故事,谈谈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结合故事的启示,谈谈你对“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解?

  提示: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连长在一场战斗中,奋勇救小战士,用自己的身体来掩护小战士,显示他具有英勇献身精神,为了战友而不顾一切。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救了他自己,这说明了救人也是救己,帮助他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思是说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所以我们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板书)

  活动内容:爱的方式(对陌生人帮助时)

  “好心没好报”的困惑

  情境:李君下班后骑车回家,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呻吟。他停下车,发现老太太跌伤了。于是,他毫不犹豫打车送她去医院。在医院,李君忙前忙后,直到打电话找来老太太家属。当他准备回家时万万没料到,老太太的儿女一下拦住他:“你把人撞倒这就想溜了?”他赶紧向老太太求证,老太太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我只知道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我,当时也顾不过来看人了。”李君傻眼了……

  讨论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对别人的帮助是没有回报的,有的甚至被人误解,那么,这样的帮助还有意义吗?

  讨论2:你认为李君在帮助老太太时,应怎样避免“好心没有好报”的结局?

  提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帮助别人就没有意义了。

  对他人来说,当他处于困境时,如果得到你的帮助,他可能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事业的成功,甚至生命。因此,对他人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自己来说,虽说一时没有得到回报,甚至被人误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没有意义。事实上越是没有被人理解,越是需要证明自己。证明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俗话说,“日久见人心”,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且这种认可会更加深入持久。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暂时被人误解而放弃帮助别人。再者,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缺乏帮助的社会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更不是和谐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人们奉献出自己的爱。

  与目击者一起救护、请出租汽车驾驭员证明、在出事地点拨打110、120……

  设计意图:“好心没有好报”,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给予陌生人帮助时。这种现象的存在成为许多人见难不帮、见死不救的理由,使社会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在施爱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避免引起别人的误会;同时在帮助人的过程中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因为,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的爱心来实施欺诈的骗子。

  活动内容:爱的原则(对朋友帮助时)

  阅读教材P59“小刚该怎么办”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小刚:(1)懂得友善的是非观念。真正的友善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友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友谊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2)对做错事的同学和伙伴应该友好地伸出我们的双手,真心地帮助同学改正错误。(3)从关心帮助同学做起,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对学习较差同学的友善和关切,帮助同学克服学习困难。

  设计意图:从爱心的涵义上很容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很容易在给予别人帮助,尤其是好朋友之间,把爱和友谊变成“哥们义气”,无原则给予帮助,从而使自己受到损害。如为好朋友而欺骗家长老师、为好朋友窝藏、因好朋友被欺负而两肋插刀等等,从而因“哥们义气”而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公共道德、甚至国家法律。这些都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讨论使学生区分友谊与“哥们义气”有着本质区别,知道爱人是有原则的,就是不能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公德和国家的法律。

  课堂小结:阅读资料包“大眼睛苏明娟”,总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2.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

  三、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

  2.跳绳、毽子、陀螺等活动器材。

  3.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娱活动方式。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表现节日喜庆的民乐,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

  2.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你们看到了什么?

  3.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提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哪个节日是最隆重的?(春节)

  3.提起春节,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关于它的美丽传说、多彩活动、心情故事等感兴趣的内容。

  4.现在请每个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待会儿用说说、画画、演演等方式进行汇报。(给“美丽传说”组发相关阅读材料)

  5.分组汇报。

  (1)美丽传说

  A.春节也称过年,你知道哪些有关过年的传说呢?

  B.观看简短动画(有关年兽的传说)。

  C.这些传说为过年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但是它们并不可信,你们知道经过考证的过年的起源吗?(讲述春节的来历)

  D.由此可见,那时过年的目的何在?

  E.三千年以来,过年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年复一年,中国人民经历着过年,每个人对过年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相机交流:

  ①你家贴上了什么春联?

  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春联,大声读一读,体会其中传达的情感。

  ③你家年夜饭吃些什么?吃饺子象征着什么?

  ④你是怎么给亲朋好友拜年的?

  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是啊,咱们中国的春节,不但热闹、喜庆,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①过年的日子里,除夕夜是大家最重视的,你家吃完年夜饭后干什么?

  ②除夕夜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大家注意分析一份网上调查的数据《除夕之夜怎么过》,请你们发表看法。

  ③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形式?(看春节联欢晚会)

  ④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多年来已经成为过年的一种新形式。全国人民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它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请看一段晚会的录像。(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片段。)

  ⑤到底春节联欢晚会发挥了什么作用?

  (三)方式讨论

  1.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2.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可自由跟唱。)

  3.引导学生读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并说说你在春节期间是怎样表达对长辈、亲人真挚情感的.。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蕴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出主要民俗。

  2.相机介绍

  ①端午节:节日来历、屈原简介、诵读诗歌。

  ②中秋节: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

  3.传统节日中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课后请大家搜集、阅读相关内容,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魅力!(在《新春序曲》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2.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一些,放在每小组的学习资料袋中。请大家认真地看看这些资料,待会儿展开一个小小的竞赛,好吗?

  3.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你们能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并简要介绍这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吗?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5.小结:不同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二)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娱活动的乐趣。

  1.我国的悠久历史还留下了许多相传很久的文化娱乐活动,你们看——(出示:风筝、陀螺、跳绳、毽子等。)

  2.玩过这些游戏吗?谁能现场露一手?

  3.阅读文章《踢毽子》,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毽子带来的快乐。

  4.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娱活动?

  (三)总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教学计划 篇5

  了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少儿舞蹈学习班。为了更好的教学,特制定本学年教学计划

  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本学期计划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舞蹈表演水平

  学年教学内容安排:

  舞蹈组合及成品舞教学

  课堂内容安排:

  1、活动训练: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

  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 时间安排:在10分钟。

  2、软开度训练

  (1)、把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

  a、压腿 滑叉(前、旁)

  b、扳腿训练(前、旁)

  c、踢腿(前、旁、后)

  (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时间安排:

  30分钟

  3、身韵的训练:

  在不同音乐节奏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姿柔美的训练。

  时间安排:

  30分钟

  4、舞蹈组合与剧目:

  (1)、民族舞的'基本律动组合。

  (2)、成品舞蹈学习

  时间安排:

  40分钟

  在按时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中展示自己,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单韵母:a o e i u ǖ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二.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幼儿园,学习基础不一,差距较大,有点学生年龄偏小,素质差距大,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基础,现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安排。

  汉语拼音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然而,拼音字母的本身不表义,只是抽象的表音符号,这对学前龄幼儿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小朋友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甚至厌学现象。如不注意方法,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要在拼音教学中,融入唱、跳、听、说、画、玩。

  三.教学要求

  1.学会单韵母:a o e i u ǖ 发音要领,书写规则和四声的拼读练习。

  2.学会23个声母,区别鼻音n和边音l的发音方法和用法,区别平舌音z c s 和翘舌音zh ch sh r的发音方法和写法。

  3.j q x 与ǘ相拼的`省写规则及发音和用法。

  4.书写格式要正确规范。

  四.拼音课的教学重点

  在拼音、识字、读儿歌中,拼音是重点!拼音教学中,认识部件,拼读音节是重点!

  五.措施与方法

  1.汉语拼音的教学,从实际出发,采用直观教学,如:图片、卡片。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扎扎实实地把拼音基础打牢。

  3.重视读写训练,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读写拼音字母的能力。

  4. 注教学评价,要善于鼓励学生,多表扬。

  5.结合幼儿的特点,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计划 篇7

  一、基本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教学安排,本期我担任初二《思想品德》品德的教学工作。本年级到目前为止,共有学生69人。多数学生思想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行为习惯好;但这一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时期,正是同学们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候,所以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意义就更加深远重大。纵观教材,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籍,它以中学生生活及成长的必然经历为线索,向我们娓娓道来浅显而透彻的'道理,让师生都有收获。

  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十一课

  第一单元跨越代沟

  第一课走进父母第二课理解老师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

  第四课交友的智慧

  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

  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一念之差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五单元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

  三、课时安排

  按学校教学安排,每周两节政治课。本期教学时间较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可一节课学习一课的内容,第二节课可以做练习册《信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通过做习题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同学们的思想素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计划 篇8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1)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过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查阅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通过实验、记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数据、能够通过讨论、交流、展览等方式最终形成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质的变化。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环境和我们。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比较分类能力。

  2.学习宇宙知识。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2.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

  3.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4.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制造放大镜。通过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的观察、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4.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六、教学进度安排

  20xx.3.1

教学计划 篇9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中职新生的基础相对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愿意去学和探究。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中专一年级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高教版物理(电工电子类)的教材。物理(电工电子类)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1、注重基础。2、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4、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物理(电工电子类)的教材是整个中职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对口升学考试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中职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中专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一年级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电工基础》和对口升学考试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测试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学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学计划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春季教学计划01-26

乐器的教学计划01-26

驾校教学计划01-26

音乐教学计划02-24

科学教学计划02-24

数学教学计划02-24

化学教学计划02-24

★化学教学计划02-24

音乐教学计划02-24

音乐教学计划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