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4 18:20: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是一篇议论文,文中写得非常有条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读题,初步理解课题,引入新课。其间,还通过题中“诞”字的书写复习汉字的结构和书写。然后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引出本文四个重点词“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再学习重点句,重点分析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帮助学生弄懂“?”“!”在文中的含义。再通过三、四、五自然段文中的三个事例进一步理解课题。最后以读促悟,通过读课文二、六、七、八段中一些对课题作解释、归结的话,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在讲课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紧紧抓住本文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节课,我也认真地做了准备,然而,实践证明,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整节课,我不自觉地一味地引领学生分析起课文来。然而,教材之所以编写这一课,肯定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怎能忽视了编辑者的能力和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自己本节课对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培养,则如蜻蜓点水。如果再让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一定将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环节删除,而改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证明本文作者观点的实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我则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 “读”上,读与作者的观点相关的二、六、七、八段落上,让学生反复读,声情并茂地读,以读促悟。如有可能,我会将作业中的“小练笔”放在课内进行,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若时间不允许,我绝不勉强。我想:这样子学生自然地学,要比老师的灌输会有效的多。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人教新课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01-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1-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6-2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5-28

小问号妹妹作文01-26

我的“问号”妹妹作文09-02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6-01

教学的反思09-2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是一篇议论文,文中写得非常有条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读题,初步理解课题,引入新课。其间,还通过题中“诞”字的书写复习汉字的结构和书写。然后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引出本文四个重点词“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再学习重点句,重点分析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帮助学生弄懂“?”“!”在文中的含义。再通过三、四、五自然段文中的三个事例进一步理解课题。最后以读促悟,通过读课文二、六、七、八段中一些对课题作解释、归结的话,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在讲课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紧紧抓住本文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节课,我也认真地做了准备,然而,实践证明,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整节课,我不自觉地一味地引领学生分析起课文来。然而,教材之所以编写这一课,肯定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怎能忽视了编辑者的能力和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自己本节课对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培养,则如蜻蜓点水。如果再让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一定将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环节删除,而改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证明本文作者观点的实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我则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 “读”上,读与作者的观点相关的二、六、七、八段落上,让学生反复读,声情并茂地读,以读促悟。如有可能,我会将作业中的“小练笔”放在课内进行,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若时间不允许,我绝不勉强。我想:这样子学生自然地学,要比老师的灌输会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