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7 16:28: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物产丰富。本课只要完成对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上课开始,我激情导入。从教室充满激情的言语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识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的阅读欲望。我在黑板上板书“木”字,让学生说一说能想到什么?在学生各自抒发想法后,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树木上,再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树,在学生集体汇报中不但了解了学生的积累情况还能帮助一些缺乏积累的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树,然后我又问学生:“这么多种类的树组合在一起还可以称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会回答是树林或者是森林。那么正好引入本节课,我就说:“这节课,老师就把大家带到我国东北的美丽的大森林——小兴安岭去。我先让学生去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懂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同时让学生交流互助合作学习,还照顾了有差异的学生,还为本课学习做了下一步做铺垫。

  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自学生字和词语。为了更好的体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也精心的做了设计。首先是指名学生读课文,在交流自学的收获,有写词语提倡结合课文的前后理解,而有写字词则鼓励他们用字典来帮助理解,在交流中我能够及时的对掌握自学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安排学生照着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其他自然段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收获。在我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了,并在不经意间帮助那些不会学习的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关注了差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开口,所以我就起头叫齐读了。读的时候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也许是学生们太过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的很专注,我都不忍心打扰他们,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不够妥当,结尾的环节没能进行小结完,成了我最大的遗憾。但我相信,日后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自学方法后就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本来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去感悟,去读出其中的韵味是最好指导的。可是整堂课下来虽说书声琅琅,但仅仅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而读,学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读。

  本节课课堂气氛比较冷清,学生的发言支支吾吾的,语言支离破碎。反思以后原因有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本节课我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横线画出一年四季中树的变化的句子,②再读一读所划句子,用三角号标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想一想好在哪里?”去学习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树的变化的句子。学生句子都能划得出来,但是对于词语“为什么好”,很难用语言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确,很多话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2.局限于课内的语言文字,没有进行积累拓展。

  在学生学完课文的某个季节树木的变化之后,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再创造。比如:学习“夏天的树木”这一段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如果,此时你来到了夏天的小兴安岭,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相信学生一定会用自己的话,再运用课文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好词来表达他所想、所思的内容。

  3.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写法迁移。

  当学生找出四段中描写树木变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学生说出这些句子后,全部出示,让学生去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这几个画面读成一个词语,如“落叶飞舞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等。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读成一个画面,边读边想象课文这幅画面。最后,进行写法的迁移,教师出示一个题材,如小兴安岭的花,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有内容的仿写课文中对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设想是美好的,心里在想要好好引导学生体会冬天的美景,使学生和文本很好地融在一起。但是我在上课时,因为没有进行很好地引导,语句有些罗嗦,学生的'回答没有按自己的思路来,心里有些慌。一边在想怎么把学生的思路引回来,一边在想用什么样的最好能够切入中心的提示语来提示学生。如此一来,脑子里有些糊涂,越说越乱,结果可想而知。通过上这堂课,我更加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教师的备课有直接的关系。不要认为忽视一个细节没有关系,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在设计导语的时候再精心些,根据班级的情况而变化,想得再周全些,可能会改善。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核心提示: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但我恰恰就没有抓住这一点,没有直观的让学生去了解小兴安岭。

  另外,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自己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实惠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教师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从容容地写字。写字教学不是做秀,不摆样子,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处,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由于电教设备出现了故障,设计的课件无法使用,有关于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学生没有欣赏到,缺乏对景象的直观认识。学生对四季美景感受不够,特别是对冬天大雪纷飞,黑熊躲进洞里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等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景象缺乏感知。

  二: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让学生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三:课后练习中提出: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当时,我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背哪些段落,而是完全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结果在单元测试中,有一道题抽出了描写春天和夏天的段落,要求学生按原文填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选择背诵这两段,白白地丢掉了十几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3、进一步加强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经典的老课文,文章语言美丽,用词准确,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美、文字美、生活美的好教材。

  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发现学生对四个季节描写的`段落,特别感兴趣,于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阅读这四段,感受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之美。学生非常活跃,纷纷发表意见,就连平时不太举手的杨建瑜、杨长洁也积极回答问题,甚至刘阳这样的智障学生都抢了一个问题。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搞清文章的结构,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明确了这一知识点,虽然我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结构形式的名称,但学生已经理解了这种写法。随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内容是家乡的景物,结构形式要用“总——分——总”,分六个自然段。学生兴致勃勃地写起来。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不错。

  另外,对少数学困生如杨建瑜、陈婷婷等写日记有困难,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跟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文章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是,这两篇课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写法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较多的关注了写法的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并列、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更多的关注了语言,特别是在用词准确性方面的引导和感悟。

  一、比喻、比拟的写法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

  整篇课文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拟的写法,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的树林”比作了“绿色的海洋”,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绘成画面,树多,无边无际的感觉便渐渐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中午我还通过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这“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惊叹声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这树林确实很像“海洋”。

  又如“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孩子们一读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才会欣赏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想象,小鹿在欣赏什么呢?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有没有长大了一些。”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和身上的斑点。”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没有变化,自己有没有长胖。”……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这样一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神态)便跃然纸上。

  而像这样的比喻、比拟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像“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显厚度、深度

  在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练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我就以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词句来品析,从中也发现我们的孩子真很会学习。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有的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预习时已经关注到课后的练习,所以在交流中马上讲到了“抽出”用得好,于是我追问学生,那么你觉得这个“抽出”好在哪呢?孩子讲到:“抽出”说明枝条长得很快,假如用上“长出”的话说明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而抽出说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得非常快。还有别的想法吗?”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什么东西是“抽出”来的呢?“剑、宝剑,我们玩的剑!”孩子们喊着。“抽出”还写出了长出来的枝条很直,笔直笔直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同时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抽出”与“长出”),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句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有了“抽出”的学习铺垫,在“夏天”部分的学习中,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类似词语的学习。“封”字不仅写出了枝叶的茂盛,长得葱葱茏茏的,而且还写出了枝叶很厚很厚,长得密密层层的。这个“封”还让我们感觉到:假如人在树林中的话,就好像待在一个封闭起来的绿色的木箱子里。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看得出来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封”,知道了枝叶的遮天蔽日。

  “浸”的理解学生就更到位了。当读到这一句时,学生马上想到了这雾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有妈妈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会浸在水里,衣服被水包围着,现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说明整个森林全都浸在雾里,雾就好比水一样,把整个森林包围住了。从生活到文本,学生的学习可谓深入浅出了。当然,我并没有满足,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还读出了什么?学生从“乳白色”还读出了雾海很浓,就像牛奶一样。前后一联系,森林被牛奶一样的大雾包围着(浸在其中),画面中便呈现出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在这两个字的感悟、理解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两个字用得真妙,明白在我们表达时不仅要关注正确,最好还能做到生动,由字传情。

  3.“献出”用得真绝。

  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开始大家仅仅关注了小兴安岭的物产,对于“献出”并没有深究,我引导学生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献出”能不能换个词?学生想到“长出”、“结出”,把这两个词用到句子中读读,可以吗?一读,学生认为只要把“向人们”省略,句子也是通顺的,意思表达也是正确的。那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献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会向别人献出什么;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感觉好一些,但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并不清楚。于是我又问学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献出’呢?”有学生说:当我们向灾区的小朋友捐钱的时候可以用献出。“嗯,这叫献爱心。”我说。还有学生说:有的人会去献血。“是的,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我接口说,“那么,现在你再结合课文,觉得这个‘献出’写出了什么呢?”

  生1:“‘献出’是森林对我们的一种感谢。”

  生2:森林其实是我们人把小树苗种到山坡上,才能长出高大的树木来,“森林向人们献出”就是它要回报我们。

  生3:“献出”感觉就是我们创造了森林,森林好像懂得感恩一样要回报我们。

  生4:用上了“献出”感觉这些果实不是就这样长出来,而是为了感谢人们的辛勤劳动一样。

  ……

  孩子们充满童稚的语言使课堂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献出”让他们浮想联翩,同时也表达了同一种思想:有了付出,便有收获,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将回馈我们。

  三、欣赏、积累的方式使学习更显有效、高效

  这篇课文中语文特别优美,特别是“()的()”的短语形式、“又()又()”的词语和AABB式的词语很多,如:“绿色的海洋、嫩绿的叶子、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鲜嫩的蘑菇、巨大的宝库”等,“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又松又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我在引领学生学文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并在一样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小兴安岭的景色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美丽之处,我想通过这样的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想像,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学习更为有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第一遍朗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利用或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3.第二遍朗读课文。读前设问: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后明确: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4.把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同学提出来。

  1.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

  2.教师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归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作业

  根据归纳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九)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十)板书设计

  (十一)随堂练习

  1.组词

  融()汇()献()脆()肥()

  溪()封()酸()靠()库()

  2.理解词语

  密密层层:

  苍翠:

  3.抄写喜欢的一个段落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知识教学点上,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方法主要以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入对小兴安岭“春天”这一小节的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地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显得不尽人意。一方面是为了有试教的时间,班级而匆匆赶场,三(2)班学生课前没预习影响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驾驽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够,预设的不够充分,而使很多教学环节走过场不到位。如:词语教学环节,由于我设计时以词语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现,这样词语落实就不到位。更不用说写生字这一块了,连时间都没有。又如: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教学时处理得挺到位的,但运用上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时简直是走过场,没有很多的时间给学生去学习。

  虽然整堂课看来还算完整,但这节课下来,发现了问题多多,自己的课前预设,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怎样与学生很好的进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

  第二次教学这一课,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为了拉近与小兴安岭的距离,本堂课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从老师激情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读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提问:"初读完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程度,从他们的回答中获取信息,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这里,也随机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整体的印象。在落实生字新词这一块,我也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好,学得有味,课堂氛围浓厚。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对文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我就用很简单的导语过渡到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教学这一段,我首先让学生从读中找出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后,又让学生再读这一段,找找你感兴趣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接着让学生欣赏品读。在赏读过程中,学生能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等词语,学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进行朗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反复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我也渗透学习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地铺垫。但也有不尽意的地方,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说:"有位作家给小兴安岭整体画了一张像——"这时,有位学生就问:"这位作家是谁呀"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没了随机的应变能力。又如:为了我的课堂,让学生时时跟着我的预设进行,感觉课堂不够放开。最后的写字教学也留一点小缺陷:没有时间给学生写字和交流反馈。

  通过课堂展示,让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的情景,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景,体会美、感受美。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动画录像,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小兴安岭四季美景一幅幅战线在孩子们面前。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带着美好的体验,孩子们热情的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1)初看。看小兴安岭春天的录象,初步有点印象。

  (2)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3)精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学生在说西黄的句子的时候,让学生不仅仅只是从文字面上理解,更能从图片、肢体动作中感知作者的用词的准确。配合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如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纵观全局,主动、活动、互动是这节课学生呈现的基本状态,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使学生生情入境,使他们在学习中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正地投入了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更多样化地参与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当中。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了语言之精妙,领悟了语境之灿烂,陶冶了美的情趣,“言有尽而意未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总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在课文曳然而止时学生的情思仍意犹未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总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美的体会就从字词和朗读中去慢慢品味,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语言文字、看教学录像、谈学习体会,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美,文章语言表述的美。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既包蕴着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首先从小兴安岭最突出的景物—树木的描写入手,让学生先从树木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景色的既有独特美,同时又有相同美,既实实在在、生机勃勃,从而去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然后以春季美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并用此方法自己选学夏、秋、冬三季,在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并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化组合,放录像感知,引导自学,用投影指导学法,讨论启发,朗读等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到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读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体会到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绿色的海洋”、“宝库”“花园”等词语的内涵是难点。不是一下子就容易理解透的。因而,先从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知道他们在课文中指什么,再结合语言文字的剖析,使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进而理解美。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又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课开始、自己读体会、课中默读理解。、师生对读、品读欣赏,课尾根据课文结构安排齐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每上完一堂课,我都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出现的生字,做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写景物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读中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书

  1.导入。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大家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哪里吗?对,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交流。

  (1)你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在地图上指出来。

  (2)你还知道关于小兴安岭的哪些知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

  三、教师引导,自读自悟

  (一)再读课文,感受景物美。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刚刚通过介绍和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旅游热线知道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特别为我们开通了去小兴安岭的特快列车,你们想去吗?

  师:那好。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车票”,(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

  2.边读边想,每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师:大家都已经通过了检票口,老师发现这里为我们准备了4辆旅游车:春季旅游号、夏季旅游号、秋季旅游号、冬季旅游号,你想在哪一个季节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说出你所选择这个季节的理由!(生又读课文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众说纷纭。)

  (二)品读课文,分享语言美。

  1.画出喜欢的词句,分析交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坐在开往小兴安岭的列车上了。看,这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四季风光。)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背诵下来。(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2.选择段落,复述课文。

  师:我们已经欣赏了文中的好词佳句,那么每一个小组派一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那个季节的`景色吧!(生结合大屏幕来介绍。)

  (三)赏读课文,体会情感美。

  1.大胆想象,体会感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季的郁郁葱葱,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我们现在的心情如何?想象一下,作者的心情会怎样?

  2.发挥特长,赞美自然。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欢和赞美!(画画、唱歌、跳舞、朗诵……)

  四、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认知方面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积累迁移

  1.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重点部分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3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发展个性为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各显其能,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12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6-02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03-2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04-0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精选3篇)10-1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