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3-26 18:03:5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温度表,温度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帮助幼儿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探索温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温度表中刻度的变化,体验温度变化与幼儿身体感觉的关系,进而理解温度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温度表的科学奥秘的兴趣。

  2、 认识温度表,知道温度表是测量气温高低的`仪器。

  3、 初步了解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不一样。

  活动准备

  温度表、空调、冰水和热水。

  过程建议

  1、 探究活动:观察温度表遇到冷空气与热空气时的变化。

  (1) 幼儿分别将手放在装有冰水的杯口和装有热水的杯口。

  (2) 幼儿观察温度表寻找“红线的顶端”,教师向幼儿解释红线的意义。

  (3) 将温度表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让幼儿发现温度表的变化,红线遇到热气会上升,遇到冷气会下降。

  2、 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表。

  (1) 幼儿观察温度表的外形:温度表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刻度、水银、数字、编号、°c特殊符号。)

  (2) 游戏:认度数。

  (3) 幼儿将温度表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根据温度表的刻度学习如何记录温度。

  3、 讨论:哪些情况需要用温度表?

  4、 操作活动:测量气温,幼儿到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气温测量。

  延伸提示

  将温度表放在科学角内。让幼儿通过测量和记录,发现一天气温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设计思路

  对应,指两种事物在性质、作用、位置、数量等方面的相应关系。对应是幼儿数学活动中重要的认知形式。对应关系的建立,可为幼儿建立数概念、学习计数以及建立空间概念等做好准备。小班幼儿对应的发展目标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它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第一,能在事物类概念的基础上,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对应关系;第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排列,比较发现物体量的多少。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对应既是认识物体间关系的手段,也是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所以它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活动难点。

  小班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狗与骨头,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中,我用简短的儿歌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故事情境,并用小班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形象及其爱吃的食物建立对应关系,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两组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3.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养成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准备:展示台,背景图,小动物及对应食物的操作图卡,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倾听儿歌,观察画面,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建立物体的类概念。

  1.教师朗诵儿歌,以“小熊请客”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家里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唱歌跳舞真快乐。

  师:老师刚才说到的小动物是谁?它要干什么?

  2.集体观察画面,分辨客人和主人。

  (1)教师出示背景图(见图1),幼儿自由观察画面,找出小熊的客人有哪些。

  师:小熊请的客人都是谁呢?请大家在画面上找一找。

  (2)集体交流,分辨客人与主人,初步建立类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熊的客人都有谁。

  教师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些是客人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主人”和“客人”的类概念。

  3.观察画面,感知动物与食物的不同类别。

  (1)幼儿自由观察背景图2,分辨食物。

  师:客人来了,小熊给客人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我们仔细找一找,小熊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2)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请你跟好朋友一起说说,小熊准备了哪些好吃的。

  (3)集体交流,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教师手指图片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建立“动物”与“食物”的类概念。

  二、操作材料,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联系,体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熊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食物。要为每位客人安排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该怎么安排呢?

  2.教师借助教具演示,讲解操作要求。

  师:我们可以把小动物排成一排,看看每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把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放在小动物的下边或旁边。

  3.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注意培养幼儿从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习惯。

  三、交流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梳理一一对应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在展示台上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是怎么给小动物安排食物的?请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

  2.教师针对幼儿不同的操作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幼儿操作大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图片位置、对应关系毫无规律地摆放;第二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无联系;第三层次:图片能两两对应摆放,但动物与食物对应时出现个别错误;第四层次:每只动物对应着摆放食物或每种食物对应着摆放动物。)

  四、观察操作结果,比较物体多1、少1的数量关系。

  师:大家在给小动物安排食物时发现了什么?动物和食物的数量一样多吗?什么多,什么少?多几个,少几个?

  五、连线操作,进一步感知一一对应及多1、少1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师:我们帮小动物分别找到了好吃的,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食谱记下来。谁最喜欢吃什么,我们就用线条把动物和食物连在一起。

  教师在展示台上用操作图卡和油画棒示范。

  2.幼儿操作。

  3.集体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小熊没有食物,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食物的数量变得一样多?(添上一种食物或去掉一种小动物)

  活动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练习一一对应及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比如,在发放勺子和碗时,运用一一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课后反思:在活动中,我主要通过边问边讲述故事、完整欣赏故事、游戏情景表演三个环节来完成。孩子们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也能认真倾听,对于老师的提问也都能大胆参与回答。特别在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部分,为考虑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我增加了小猴和小兔的动物角色,让孩子们加深了解他们喜欢的食物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提升内容,只是在游戏活动中,由于教师事先讲解游戏规则的语言组织性不够简晰,导致在活动中出现一些零散现象,有待提高,但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都很高,能主动投入情景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选自语言《小熊请客》。教学时,发现内容虽然有些简单,但孩子通过观看课件的形式,兴趣还是挺高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设计故事情景,同时用角色语言进行配音。然后让幼儿学习故事里小动物的礼貌、礼仪,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明确:准备教具材料目的是让幼儿观察画面,根据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来学故事,那么幼儿在听、看故事时应该在符合故事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礼貌的好处。至于故事内容通过课件就可以了解。如何让孩子学会懂礼貌呢?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导、鼓励孩子能够自己说。

  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很多重复的话,幼儿一学就会。应该让宝宝以角色的形式,把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表演出来,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做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先选出几个胆大的孩子来模仿,当众教给他们如何表现更好些!托班孩子小,在选择角色时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比如:有喜欢熊猫的都站起来学熊猫,然后让他们模仿小熊的语气去说话等。在我的教学准备中,事先安排了让幼儿动手操作,去给好朋友送食物,但由于我的紧张、疏忽造成了遗漏。

  总的来说,十几分钟的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能充分发挥孩子积极主动性,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对教学活动中对教材和教学对象要掌握好,重难点和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出示日历,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日历。

  二、介绍日历

  1、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2、教师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三、让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观看日历

  提问: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提问: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3、教师讲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

  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2、让幼儿了解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 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诀。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问: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六、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提问: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几个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几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课 题

  科学:有趣的弹弓

  设计者

  执教者

  日期

  班 级

  大三班

  修改者

  教材

  与

  幼儿发展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索类的科学活动。弹弓是我们一种传统的游戏玩具,主要由皮筋和把手组成,而把手一般呈“丫“字形,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而且拉弹弓的角度不同,物体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幼儿基础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离弹弓这样的传统玩具已经很远了,孩子们大多都是在电脑上玩过弹弓游戏,但是鲜少有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玩过这样的玩具,也不知道弹弓会有这么多可以探究的小秘密。

  教学目标

  1.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能勇于尝试弹射的方法,积极探索弹射角度,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重 点

  难 点

  重难点: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自制弹弓,一个绒布小玩具

  地上贴有不同距离的线条,有高度的架子1个,PPT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预设与生成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1:这是谁呀?上面还有什么?你玩过这个游戏吗?

  过渡:这个游戏好多小朋友都是在电脑里玩的,可是多玩电子游戏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多玩真实的游戏。

  预设:愤怒的小鸟

  是弹弓。

  二、探索实践,

  1.出示弹弓:弹弓上的什么能把东西弹出去呢?

  为什么橡皮筋能把东西弹出去?

  小结:橡皮筋有弹性,拉紧橡皮筋就能产生弹力,可以把东西弹出去。

  2.第一次操作:探索把玩具弹射出去的方法。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把绒布玩具弹出去的?

  (2)纠错:谁有问题?(请错误的幼儿示范)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小结:我们要用皮筋把绒布玩具包住,一手扶好小椅子,一手捏住玩具往后一拉,一松,玩具就弹出去了。

  3.第二次操作:探索尝试让玩具弹得远一些。

  提问:刚才你的玩具弹得有多远?

  请两名幼儿对比试验:谁弹得远?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把橡皮筋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玩具就会弹得越远。

  4.第三次操作:探索将玩具弹得又高又远的方法与角度。

  小结:橡皮筋不仅要拉长,而且还要往下斜一点的角度,我们的玩具会弹得又远又高。

  预设:橡皮筋

  因为橡皮筋可以变得长长的。

  回应:把橡皮筋拉住,橡皮筋会变得长长的,手一缩呢?

  请一名幼儿边说边操作。

  预设:到红线、蓝线

  预设:他的皮筋拉得长,所以弹得远。

  三、与生活相联系,感知其原理与用途:

  人们充分利用这个原理,并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边打开PPT边讲述:运动员射箭、蹦床、弹力球、儿童蹦床、淘气包等。

  四、留下悬念,延伸兴趣:

  如果给你更多的橡皮筋会怎样呢?为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准备:

  硬件方面:

  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

  软件方面:

  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设计意图: 在一次分享活动中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会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扮演警察和小偷的角色游戏,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材料的探索与尝试,采取指纹,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

  3、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托盘(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水彩笔、颜料,生粉、玻璃、黑粉,纸杯子若干、布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指纹 入场:(事先让幼儿的手指涂上一层粉末或颜料)今天我会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首先请你们先帮我把东西摆好(例如玩具、椅子,让幼儿在搬的过程中留下指纹。)

  1、(播放警铃)这是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我们一看。(带领小朋友坐好。)

  2、播放课件(侦探柯南)

  (二)观察指纹:

  1、侦探柯南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原来我们的指纹有这么大的作用,还能帮警察叔叔破案,我们碰过的东西会留下我们的指纹,小朋友,想一想,刚刚我们在搬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留下我们的指纹呢?我这里有一些工具(放大镜)你可以用这些工具你观察你刚刚搬过的东西,看看上面有没有指纹?

  2、教师:

  你们都很聪明,都发现了很多地方都有指纹,因为刚刚我们的.手上都颜料和粉末,所以我们都能清楚看到拿过的东西有指纹,但是你手上如果是干净的,那能不能看到我们的指纹?

  (引出小实验:一张白纸,在上面按个手印,再撒些黑粉,均匀抖动,就会出现指纹)现在请小朋友去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在手是不涂东西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指纹。介绍材料(材料:橡皮泥、白纸、黑粉,透明胶)

  3、介绍指纹:我们的指纹真的很神奇,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这些指纹和小朋友都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出示图片)

  斗纹:为圆形,没有向外扩张的地方,一圈圈的圆圈。

  箕纹(涡型纹)——特征:为圆形,有向外扩张的地方,它的中心像一个小旋涡(或是小蜗牛)。

  弓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箭;这是一种少见的类型。

  (三)、采取指纹

  1、师:我们认识了三种指纹了,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自己的指纹都是属于那种类型的,(出示记录表)我这里有份记录表,等一下你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别忘了印上你自己的指纹,就像写上你的名字一样。

  2、提问:

  (1)“你的手指头上有哪种指纹?”

  (2)“有多少个相同类型的指纹”

  请幼儿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操作过程:

  拓印指纹

  教师鼓励他们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拓印指纹,指导孩子们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我。)

  4、教师: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采取指纹的?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1)、手指上的颜料要均匀,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复按,否则就会因颜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团。

  (2)、力度要大但不能移动。

  (3)、(再次操作)你还可以看看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指纹一样吗?

  5、教师:

  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四)、延伸活动:指纹画

  你们真是聪明的小侦探,我送个小礼物给你们吧(出示指纹画)这些画漂亮吗?它们都是我们的指纹变出来的,可有趣了,你们想学吗?那现在我们就去把我们的指纹变成各种漂亮的画吧。(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了解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十二星座

  2.ppt课件:太阳系

  幻灯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航天旅行

  教师:今天有一个宇宙旅行团要出发了,小朋友想不想一起去呢?

  好的,老师来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

  教师:小朋友,上飞机了。

  (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教师:小朋友现在要穿越大气层了,······

  二、引导幼儿认识星座。

  1.ppt课件-太阳系

  引导幼儿观看:太阳系的一家,直观的了解各个星系。

  2.认识星座

  (1)了解十二星座的标示。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么多星星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

  (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2)课件-十二星座

  通过观看星座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

  (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白羊座: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小星星,用一条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看看像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像羊。)

  教师:我们叫它“白羊座”

  以此向幼儿介绍其它的星座

  白羊:

  金牛:

  双子:

  巨蟹:

  狮子:

  处女:

  天蝎:

  天秤:

  射手:

  摩羯:

  水瓶:

  双鱼: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遨游太空了,看看我们能遇到哪个星座。

  课件演示

  逐一出示星座图示,请幼儿说出星座名字。

  2.我自己的星座

  请幼儿对照自己的出生日期,了解自己的是哪个星座的。

  白羊座 (3.21-4.19) 金牛座 (4.20-5.20) 双子座 (5.21-6.21) 巨蟹座 (6.22-7.22)

  狮子座 (7.23-8.22) 处女座 (8.23-...

  四、讨论:怎样才能到宇宙去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到宇宙去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

  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幼儿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

  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1、幼儿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

  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4、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

  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

  1、电脑游戏,幼儿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儿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幼儿垃圾分类情况

  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

  鼓励幼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

  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设计背景

  太阳虽然对幼儿来说经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儿,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好处,幼儿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太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光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太阳的特征,巩固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感知太阳,掌握太阳的特征。

  2、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三棱镜、茶玻璃、太阳用处的碟片、七色光图、吹塑纸和蜡光纸剪成的几何图形、图画纸、颜料、彩色笔和红毛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猫找太阳》。

  二、用三棱镜发现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三、探索太阳是会发光、发热的:

  1、幼儿亲身站在太阳光下体验:明与暗,感知太阳会发光。

  2、感知“太阳光下”与“没有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阳的用处:

  1、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2、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太阳光照在人和动物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阳光,人和动物的发育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A组、用蜡光纸和吹塑纸剪成的图形拼太阳、贴太阳。B组、用红毛线绕太阳。C组、用彩色笔画太阳。D组、将颜料滴在纸上,再把颜料向四周辐射地吹,吹出一个美丽的太阳。

  活动延伸

  1、幼儿和太阳做影子游戏。踩影子、做手影、用镜子照太阳。

  2、通过画影子,记录太阳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认识太阳探索宇宙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在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时,幼儿对颜色辨别不清。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放碟片让幼儿观察雨后彩虹的颜色,然后融入太阳光颜色的辨别,这样就更好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

  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

  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

  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

  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page_break]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

  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

  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

  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

  (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

  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积极参与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猜测与讲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各种橘子,猜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猜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观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5)交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教师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写卡片,写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把自己写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的网状图中,完成书中的网状图,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对粘贴自己写的卡片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兴奋。之后,我进行了小结,整理了学生粘贴的有关水的知识,发现学生对水的特点了解不够,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研究水的特点环节中来,进入探究环节--哪个口袋中是水。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7个黑口袋,里面分别装了树叶、石头、木块、水、牛奶、醋精7种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猜测、辨析哪个口袋里是水,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对口袋里装的东西很好奇,还有特别喜欢猜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小组同学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才定下来,填写在记录单中。在小组汇报辨析结果时,我让学生不仅说出物体名称,还要说出辨析的依据,最后两组同学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测结果出现了分歧,用了摸和闻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还有一个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显,另外,课前准备时,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带有醋味,很难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开了,让学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别出牛奶,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无色的。剩了两个无色物体,这个时候学生说用闻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哪个是醋精,哪个是水了。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7-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3-14

幼儿园大班《鱼》科学教案06-05

幼儿园大班《光》科学教案11-2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

【热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8-01

《手机》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7-20

《拓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7-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磁铁》05-30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电》科学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