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2-12 13:48:0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教学计划范文8篇

  光阴如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计划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学教学计划范文8篇

小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 篇2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教学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材分析:

  1. 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2. 教材的变化: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能正确熟练的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5、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1、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2、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3、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运用体积单位估算常用物体的体积。

  4、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12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2. 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教学安排。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节,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

  课时安排:7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材安排: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2.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

  众数的含义和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三种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4.会填统计表和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利用古诗文诵读课,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第一周 教学《寒食》自学《送春》

  第二周 教学《秋夕》 自学《客中初夏》

  第三周 教学《首夏中行吟》自学《暮江吟》

  第四周 教学《凉州词》自学《前出塞》

  第五周 教学《夏日绝句》自学《题临安邸》

  第六周 教学《过故人庄》自学《农家》

  第七周 教学《回乡偶书》自学《登科后》

  第八周 教学《浣溪沙》 复习《寒食》

  第九周 教学《卜算子 咏梅》

  第十周 教学《青玉案 元夕》

  第十一周 教学《富贵不能yin》

  第十二周 教学《九思》

  第十三周 教学《五日三省吾身》

  第十四周 教学《叶公好龙》

  第十五周 教学《名言名句精选》

  第十六周 教学《名言警句》

  第十七周 古诗词诵读竞赛

  第十八周 手抄报评比学期总结评比、表扬 教学评价 组织开展古诗文手抄报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检查和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 为您服务

小学教学计划 篇4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尽管与前期语文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仍有着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米表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18个,会读写540个左右的新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矗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上课前备好课,分析教材,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他们自主创作的能力。

  (一)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倡导学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注重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军装价值,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在美术教学中,还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从理论和实践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补充自身专业知识。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三、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用新课程理念充实头脑。

  2、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美术教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潜心教学研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及时了解美术教育动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二)积极参加特长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思维,增长见识。

  (三)开展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五、其他方面:

  配合学校做好各种宣传工作,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美术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通过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小学教学计划 篇6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接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也有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就能力。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三、重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

  六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工作计划《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五、目标指数

  平均分:85分,及格率:90%,优秀:80%,巩固率:100%……

  六、教学措施

  1、用足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坚定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心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纵观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20课,应该说是科学课八册教材中内容比较多的了,再与以往第十二册自然相比,课时数也比较多。而再看这个学期是一个短学期,其中还包括五一长假以及学生的期中测试,而本册教材教学总课时则需要29~33课时,也就是说每一节科学课都得实打实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时间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学老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要求科学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和学生一起组织教学材料,精心地组织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活动要求少而精,任务要求小而实。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谈的活动。

  2、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需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课程虽不必要求教师面面俱到,虽不必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对于教育学生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学课上尤其如此。对于本册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识点,由于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说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所以我们的科学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学习,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须知不断学习的教师才会跟上形势的.发展,科学教师绝不能在科学课堂上犯科学性的错误。我们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将一知半解的东西教给学生。

  3、相信学生,树立大活动观

  在科学课程刚刚起步时,出于对科学的理解,学生不会做,往往由老师带着领着,于是我们称这一阶断为引导性探究。现在四年的科学课程学完了,如果我们还这样不放心,还是想手把手的搀着学生,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步伐了。本册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师的指导性探究为主,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树立一个大活动观。要求给学生大段的科学探究时间,要求提供给学生必要时的帮助,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相信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要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册“拓展与应用”的一个训练侧重点。

  4、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学习作一个评价

  本学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学课程都到了六年级,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小学生都进行了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至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会不会进行科学的思维,会不会把科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有必要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素养作一个检测,一方面检验我们四年来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下面的教学积累一个数据资料及从中进行反思的依据。所以要做好评价工作,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要做到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要做到定量评价到定性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片面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四年来的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江都市的四年科学课程的改革作一个阶段性的汇报。

小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工作计划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3)数学教学任务。全班共有学生数49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0人。这些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热情,有时表现出热情过头的顽皮,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常常为得到老师的苹果奖励,而做作的认真,课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课堂上无意注意力占明显地位。因而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由于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换一任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比较糟糕,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常规的课前准备、上课发言习惯、读题审题习惯、作业书写和订正习惯,所以看上去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乱糟糟。尽管如此,本班还是有几个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勤奋,如:朱铭雪、林若如、胡圆恩等。因此这学期,在培养学生的常规性的上课习惯外,要注意加强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书写习惯和表达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活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

  2、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加强优化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合理选择算法,并适当强化。

  4、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继续加强计算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

  6、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如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7、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8、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创设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将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融合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发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10、将数学故事纳入课前准备中,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与数学历史知识。

  五、本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经验,采取灵活有效地教学形式,如情境法、游戏法等等,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差异,面向全体,特别要照顾中等生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给予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促成教育合力的生成。

  4、作业布置要适时、适度,注意趣味性和动手操作性,避免呆板、量多。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改进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7、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8、加强口算练习,沟通笔算、口算、估算,相互促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10、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的创新的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小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计划04-30

小学教学计划06-23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07-19

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计划07-09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05-04

小学书法教学计划04-07

小学书法的教学计划04-07

春季小学教学计划04-01

小学英语的教学计划04-05

小学写字教学计划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