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3-11-26 06:56:5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口语交际中基本的语言知识及运用技能,如表达观点、提出建议、请求帮助、安排时间等。

  2.交际策略: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各种交际策略,如委婉请求、礼貌推荐、表达感谢等。

  3.文化意识:通过对汉语交际中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增强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

  1.语言知识:基本句型的'构成、语法规则及运用方法等。

  2.交际策略:委婉请求、礼貌推荐、表达感谢等。

  3.文化意识:汉字的特点及演变、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场景及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语言交际实践。

  2.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中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节等。

  3.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教学

  (1)设置情境: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宣传

  (2)展示素材:播放视频,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活动安排

  (3)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校方、老师、学生,设计对话,让学生熟悉常用句型。

  2.视听教学

  (1)播放视频,多次学生跟读视频中的句子

  (2)播放音频,让学生听懂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的语言表达。

  3.任务驱动教学

  (1)设置任务:组织学生设计一个校园文化周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制定方案。

  (2)教师分配学生的角色:组委会、宣传组、接待组、后勤组

  (3)学生协同讨论,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

  1.分组演练

  2.口语对话

  3.报告、方案介绍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演练、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接触和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充分考虑了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和社交规范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2

  主题:修辞与表达技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修辞与表达技巧。重点讲解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修辞应用于文字、演讲、辩论等场合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掌握排比、对仗、夸张等常用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语言技巧和应用场合。

  3.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场合,提高文章、演讲、辩论等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应用场合。

  2.修辞在文字、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通过词语闯关、故事片段等形式引出“修辞”这一主题,从学生的日常语言中抽取相关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道理。

  2.理论讲解

  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应用场合。

  3.实例展示

  教师用实际案例,如名人演讲、文学作品等,展示修辞手法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实际应用。

  4.练习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及提高这些技巧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5.课堂分享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修辞作品,从句子、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学习。

  6.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和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小题目练习,要求包含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及其应用场合。

  2.查找一篇演讲、文章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3.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歌曲,并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创作。

  六、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和功能,掌握排比、对仗、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语言技巧和应用场合。

  2.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文章、演讲、辩论等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学生完成了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掌握赏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的赏析和比较。

  3.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韵律、格律、修辞和意象。

  4.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韵律、格律、修辞和意象。

  3.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

  2.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文化古迹和进行诗歌创作等实践活动。

  3.听课、朗诵和评选优秀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古诗词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2.能初步鉴别古诗词的形式特点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写作形式。

  2.了解古代诗词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

  1.古诗词概述

  (1)古诗词的定义和类型。

  (2)古诗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古诗词的发展历程

  (1)唐代诗歌和宋词的基本特征。

  (2)元曲和明清诗的发展和特点。

  3.鉴赏古诗词

  (1)古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律和修辞。

  (2)古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教学方式

  (1)课堂讲解和课件展示。

  (2)鉴赏古诗词并进行解析。

  (3)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

  (4)制定课外阅读和作业。

  四、教学后记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概述古诗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课中我们也对鉴赏古诗词进行了初步介绍,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培养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古代诗词节日文化,包括端午节、中秋节等。

  2.理解现代生活中节日文化的重要性,掌握相关节日文化知识。

  3.学会写节日祝福语和春联,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情感,表达节日祝福。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本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古诗词节日文化、现代节日庆祝、书法与节日文化。

  1.古诗词节日文化的文本阅读和分析:教师通过讲解相关背景知识和古诗词的内容提供多样化方式的理解。例如:通过比对同一主题下不同诗词,展现不同的理解方式;通过诵读咏史诗,了解历史变迁的影响;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古诗词。

  2.现代节日庆祝的习俗和文化分享:以习俗和文化的方式,讲解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例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吃粽子,学生可以自行体验;中秋节的团圆和赏月,可以自行取景拍照分享经验。

  3.书法与节日文化:通过实践和观察学习书法与节日文化的联系。例如:学生通过研究传统春联的形式和内容,学会书写自己的春联;可以根据自己给家人朋友送祝福的.情况,创作节日祝福语并练习书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可以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

  2.掌握现代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

  3.学会写节日祝福语和春联,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四、教学评估:

  批量作业,包括对古诗词的解释、现代节日习俗的讲解和书法作品的评分;小组讨论,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教材是否吸引人,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书法比赛,在全班同学中选取出书法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教学参考资料:

  1.李白《将进酒》

  2.柳永《雨霖铃》

  3.鲁迅《端午节》

  4.龙舟、粽子、中秋节故事等资料

  5.周翔《书法艺术》

  6.刘怡君《汉字书写》

  举个例子:

  课程主题:了解中秋节文化相关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中秋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往往在秋高气爽的夜晚。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玩具灯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有趣的习俗和背后的故事。

  1.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来源于明朝。当时,义军起义的头号领袖朱元璋利用这个节日组织了义军联合起义,成功地推翻了忽必烈的统治。为了防止叛乱泄漏,他们把攻城器具和计划放在了月饼里,并成功地让朝廷拿到了这些信息。从此,吃月饼成为了中秋节的一种传统习俗。

  2.赏月

  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古代,人们常用赏月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思念。因为月亮圆满,人的内心也会感到圆满。所以古代诗人常用月光和月亮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

  3.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灯谜是以灯笼作为载体的谜语,猜的过程非常有趣。当然,要猜中灯谜也需要一些诀窍。比如说在灯谜中,熟语、成语、历史人物等都是常见的谜题。

  4.玩具灯

  在中秋节,还常常会玩一些美丽的灯笼、月亮、兔子等玩具灯。这些玩具灯非常精美,形状各异。其中,常见的兔子灯也和中秋节有关。据说兔子是月宫里的宠物,也是月宫里的长者。所以,中秋节也有拜兔的神话。

  结合这些有趣的习俗和文化,中秋节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增添一些温馨的感觉,并在节日期间放松身心,享受快乐的时光。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确定高中生对文学主题的基本理解和口头解释能力。

  2.明确高中学生了解和应用各种文学主题的技能和知识。

  3.培养学生对文学主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相关主题的分析,如爱、死亡、战争、恐惧等。

  2.在文本中发现文学主题。

  三、教学内容

  1.阅读各种文本,以发现和分析相应的文学主题。

  2.分析文学主题如何形成、如何表现、如何作用于作品和读者心理等。

  四、教学方法

  1.班级讨论和辩论。

  2.小组讨论和口头汇报。

  3.阅读文本和分析文学主题。

  五、教学流程:

  1.教师介绍相关主题,如爱、死亡、战争、恐惧等,并提供相关文本。

  2.学生阅读文本并分析文学主题的出现、表现和作用。

  3.小组讨论和汇报。

  4.整个班级的辩论和结论达成。

  六、教学评价:

  1.作业:阅读文本并分析文学主题。

  2.各种讨论和汇报的评分。

  3.整个班级的`辩论中各种角度和观点的会议记录。

  七、教学反思:

  1.学生需要更多地阅读和分析各种文本,来提高文学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互动讨论和辩论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经验。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语文修养。

  3.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感受古文的魅力的同时,能够领会其中的哲理和文化礼仪。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古人的情感表达,深入理解唐宋诗词的才情与情感。

  2.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力,使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感受文化与情感。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唐诗宋词文化

  1.课堂引入:播放小课堂介绍古诗词的.影片。

  2.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3.介绍唐诗和宋词的特点,韵律和格律。

  4.学生阅读和欣赏知名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等。

  5.学生分组展示自选的唐诗宋词,分享诗歌中自己喜欢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部分:词语、句式和篇章的理解

  1.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过程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就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解释,进行学生讨论和诠释。

  3.某些生僻字、古词语和典故等语言环节进行专门的辅导和训练。

  4.给学生提供课外文史阅读的机会,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第三部分:学生的自主阅读

  1.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加强文学鉴赏的水平。

  2.介绍课外文化活动,如参观诗词展览、听古典音乐和戏曲表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老师讲解、学生发表看法、互动合作和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鲜活的图像和声音,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感受。

  3.通过探究、讲解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外作业的评价,反馈学生在翻译、分析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2.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3.总体评价学生掌握的唐诗宋词文化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评估教学效果,指导后续课程的开展。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词汇:惋惜、感受、最终、淡漠、厉害、观察、心境、讽刺、典型、华丽;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出现的古诗文及现代文学作品;

  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翻译技巧,在翻译时考虑语境、作者用意和译文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

  第一课《相信自己》

  本课要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和理解文本的情感和思想;

  2.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1.语音、语调、语气的熟悉;

  2.分析、讨论、默写、写作。

  教学步骤:

  Step1:师生互动

  教师播放一小段激励视频,引发学生对于信任自己的讨论。

  Step2:朗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不同,可以让部分学生先朗读,或者整班每个人轮换朗读一句。

  Step3:讨论

  教师在学生每读一段,就对该段的意思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Step4:语音、语调、语气的.熟悉

  教师让学生跟读文本,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表现,尤其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该文本的激励情感。

  Step5:默写

  教师可将文本分成若干段,再让学生默写,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记忆能力。

  Step6: 写作

  让学生写一篇感性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桃花源记》

  本课要点:

  1.通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文本结构,体会文学意境;

  3.学习古文阅读和翻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古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2.领会作者的意图,体会文学意境;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翻译。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和演示;

  2.分组合作讨论,合作课堂;

  3.语言翻译练习。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学生讲出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Step 2:阅读理解

  点播原声朗读《桃花源记》全文,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通过全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有问题,可随时提问、探讨。

  Step 3:分析文本结构

  介绍《桃花源记》的文本结构,让学生领会作者的用心。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达到表现主题的?

  Step 4:文学点睛

  引导学生感性地领悟文学意境、了解主旨思想。

  Step 5:翻译练习

  教师讲授翻译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桥》

  本课要点:

  1.读懂作者的观点;

  2.把握文本中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并写作。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写作。

  教学方法:

  1. “启蒙式”讲解法;

  2.分组思考,讨论、交流;

  3.翻译练习。

  教学步骤:

  Step 1:启蒙式讲解

  教师让学生先运用已学知识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主题和思想。再让学生去发现文本中语言、结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Step 2: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分小组讨论文章,探讨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Step 3:翻译练习

  教师讲解翻译方法与技巧,并让学生小组翻译选定的篇章。

  Step 4:写作练习

  为了加深对文章感性领悟,让学生就该文本写一篇自己的体会。

  教学活动:

  1.轮流朗读本单元所学的文章;

  2.分组阅读,讨论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3.语言翻译练习和写作练习;

  4.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体悟其意境和风格。

  教学评价:

  1.在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悟方面是否有进一步的提高;

  2.在文学阅读和翻译技巧方面,是否有了可见的提高;

  3.个别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个性化辅导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