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时间:2022-01-26 15:20: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1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2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卢梭

  十八岁那年,我在中考志愿那行填写了“英语教育”这一专业。憧憬期待,带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教师生涯之路。冥想当初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放在之前,我的心情会黯然失色,为何这样说,因为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以成人的心智来思考他们,换来的是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没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甚至换来我在教育生涯的第一次的迷茫。转眼间快工作十年,我发现已适应了他们的顽皮和粗心,不会再轻易的对他们发火,我意识到发火也许会伤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甚至使得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就这样我学着时常反思教学中的挫点,抓住孩子的心、温暖自己。

  父母、家庭、社会都渴望孩子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这无疑就要求孩子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成为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显而易见,而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可谓诸子百家、门派杂呈,各成一说。《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行,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即使时机,内容,方法都不一样,或是因人而异,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我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不能妄加评论教育,我在这里只能以有限的学识以及他人的教育观点,说一说对小学低年级培养的想法,我认为两点最为重要,第一是智力的培养,然而当前的许多家长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即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仅是教会了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拓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第二是性格,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优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否找到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本质,我以自己六年多的师范教育学习生涯和十年多的教学经验给出一个粗浅的内心答案:“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不是选拔(不是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考研的选拔,这是我本人经历的教育阶段,这也是我本人所认为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小学教育最好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为了赶进度的确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我更觉得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两点也是我现在迷茫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在当下能够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用赏识之眼光发现孩子细微的美,宽容之心胸包容成长中缺陷,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并快乐。我希望他们能够成长,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成长。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3

  今年教师节,我们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很多老师都感到了诧异,惊讶之余,也没真正把这书当回事。直到学校把它当成一件作业任务,我才拿出了那本在办公桌上躺了好久的书。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翻开书细细品读,却嚼出了许多滋味出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让人反思,原来在我们的工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又有那么些细节我没有留意到。真的是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中,“请喊学生的名字”这篇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小课老师,每学期都会接触不同的学生,喊出学生的名字也就成了我一大难题,年年都要认识新面孔,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些名字呢,所以每个班表现优异的学生我记住了,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记住了,至于那些听话乖巧,默默无闻的学生,那只能她记得住我,我记不住她,更谈不上喊出名字了。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一个清晰的名字——这是传递一个确定无误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今年刚接上这个5班,我对他们是一无所知,备课班期间,我刻意的记了几个有特征的学生名字,开学第一天,我喊出那几个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惊讶的同时,我也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其他同学学得更自觉、更自信。

  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反思我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可以说不少了,但真正记得住,喊得出名字的却不多。看来今后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漏掉一个学生。

  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改进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让我们从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