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米创业思考》优秀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米创业思考》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军在金山16年,完成了IPO上市工作,让人感到震撼。而小米,则可以说是缔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奇迹。成立仅4年估值突破450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仅用3年时间就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创业9年即成为最年轻的全球500强公司。本书以小米创始人雷军的第一视觉,全面阐述了包括三大铁律,互联网七字诀、高效率模式、生态链要素等,给予我们对其创业12年历程的了解以及思考。
做一只谦逊,有准备的“猪”
通读全文,发现从日常了解的小米生态链模式、饥饿营销、风口论,和本书并不一样。首先是对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的解读“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在平时的印象里,似乎是只强调风口,是对于选择的重要性。但是不仅仅是这样,更指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在风来之前,大多数能上天的猪都是做好了准备的,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猪也是会很快掉下来的。
方法论——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四象限,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足够聚焦的业务线中,才可能形成最大化的竞争力,拿出足够好的产品与服务,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极致:在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没有“够好了”,要的是“再努一把,能不能更好”。过去有句话叫“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极致就是“始终更高标准,玩命更严要求”。同时切忌“盲目自我感动”,需要基于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以“专注”的方向为指导,时时校验,防止跑错方向。
口碑:口碑总是领先销量或利润一步,是与产品和业务形成正循环的要件。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只有超过预期的产本站能带来口碑。
快:快,作为一种素养,它的实现本身更是一种突出的系统能力。我们可以把快的四种能力总结为:洞察快、响应快、决策快、改善快。
方法论的实践——技术、用户、产品、效率
小米将技术为本、和用户交朋友、爆品模式等结合起来,形成了在制造业具体的探索和实践,打造成“小米模式”:打造爆品实现各类固定成本的分摊降低,使用新媒体和新零售渠道降低推广、销售成本,紧密围绕用户布局公司产品/服务,促成用户高频互动和使用,形成能够互相引流/转化用户、交叉补贴的商业闭环。
持续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在小米手机业务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小米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着手打造小米生态链。以效率为核心,以“手机×AIoT”为战略,突出科技属性,从20xx年起,设计的充电宝、手环、台灯等浸入用户的生活中,居安思危,在20xx年,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全年营收达85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25.9%。更是在同年,宣布了造车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因为手机领域已经是存量博弈,而目前汽车发展智能化和消费电子化趋势相当明显,“软件定义汽车”已然成为现实,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小米也在抓住这一机遇,奔向新的征程。
当然,任何前进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雷军通过本书同样在告诫,要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注意流量、算法和GMV的陷阱,尤其要关注用户,而不是流量;追求闭环,而不是扩张。本书深度阐述了雷军对其几个核心要素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到其是如何层层实现价值观、方法论与业务战略、战术动作上的共识与对齐。雷军30岁功成名就、40岁创办小米、50岁决定造车,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
【《小米创业思考》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米的读后感08-10
小米的读后感3篇(热)10-10
丢钱的思考-日记02-24
思考的力量读后感03-22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05-27
创业感想读后感01-21
能思考的苇草作文03-30
创业史读后感09-11
读《思考,快与慢》有感07-16
学会换位思考议论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