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启示》观后感

《启示》观后感

时间:2022-07-14 14:59: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启示》观后感(通用27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启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启示》观后感(通用27篇)

  《启示》观后感 篇1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子为救妻儿,经历种种磨难,并且抵抗侵略者斗争,最后成功解救了妻儿的英雄的故事。

  影片的主旨不仅仅在于讲述这英雄男人的故事,而是为我们呈现了当时时期古老而又神秘的玛雅文明。

  影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和谐的部落生活二、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入侵者入侵。三、奴隶命运,四、逃离、反抗。、五、脱离危险。

  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玛雅文明的神秘。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又没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着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便创造出了灿烂而又辉煌的文明。在影片开头的部分,我们得知玛雅文明诞生于热带丛林,影片中古代的印第安人在追逐一只野猪,最后这只野猪被一个机关击中。而影片的一个慢镜头:一节骨头腾空跃起。则说明了玛雅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在捕猎的途中,遇到外部落的迁移,这为这个部落以后遇到的浩劫作出了铺垫,回到部落后,老酋长的一席话又将危险来临的预兆更清晰化。白天,部落中的和谐气氛,又与之后此部落所经历的血腥恐怖的入侵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夜晚,年长者的讲述又说明玛雅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对奇葩。“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这句玛雅预言体现了人类相对于大自然的`渺小。

  而第二天的危险正在一步步的靠近,清晨的一阵狗吠打破了这种宁静。

  第二部分中,我们得知: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的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为兵器袭击外部落,其目的是抓俘虏。这平静的,与世无争的部落陷入了一场杀戮之中……

  当老酋长被杀,男主角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村落被侵略、村民成为了俘虏。而男主角的妻儿被其放入深冬之中,来躲避这场战争。这也为主人公终将会回到这里埋下了伏笔。这也为男主角在以后的逃亡中的生存意识起了巨大的心里支撑。而老酋长临死前对儿子的忠告,又是对男主人公的斗志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第三部中,导演为我们展现了玛雅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成为奴隶,所经过的路上,我们了解到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影片中,高大的金字塔,及金字塔式的台庙和插着奴隶人头的石柱,还有高大的祭坛等。可见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而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当成为奴隶穿过带有壁画的隧道时,说明玛雅文明中的雕刻,彩绘及壁画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希腊。

  电影的高潮部分就是祭祀的场景,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形成国家,和统治阶级,大祭司将战俘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而第四部分向我们展现了玛雅人的聪明头脑和不屈服于命运的毅力,在此部分中,小女孩的预言将一一实现,说明人类犯下的错误,都会受到惩罚。影片向我们展现了玛雅人的感情,如亲情、爱情、友情,同时此类情节的加入使我们明白:人类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让我们感受到玛雅文明的神秘时,也让我们为之感动。

  影片的结尾部分,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玛雅文明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的原因。在影片的最后,有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玛雅文明,殖民者彻底的摧毁了玛雅文明,使其长期的湮没在热带丛林中。男主人公携妻儿去寻找新的家园,则又是对目前幸存着的古玛雅的后裔一种解释吧。

  我认为:旧的文明终将会被先进的文明所取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摘下路边的一朵向日葵。”现在人类一味的索取,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堪重负。人类所犯下的错误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关爱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启示》观后感 篇2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玛雅帝国即将崩溃的时候。玛雅帝国阶级观念十分强,整个帝国由国王和祭司统治。玛雅人敬畏神明,他们认为一切灾难的发生都与神明发怒有关,而祭司是惟一能与神明对话的人,祭司是神明的代言人。《启示录》中玛雅帝国正处于流行瘟疫的时刻,祭司下令要用大批的活人祭祀,用以安抚神明。为此,他们袭击了许多深林中的小部落,主人公jaguarpaw(鲁迪·杨布拉德)的部落也在一天早上被袭击,除了小孩子和战死的人以外,部落的人全部被抓,jaguarpaw把自己的妻子藏在一个捕兽井里得以幸免,jaguarpaw在被杀作为祭祀品之前,这个年轻的猎人想起家中的妻子孩子,再想想自己即将面临的下场,开始十分恐惧,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使得祭祀突然中断,jaguarpaw没有当场被杀,但是祭司要求把他们在祭台以外处死,于是一场杀人游戏开始了,jaguarpaw在杀死武士首领的儿子后逃入深林,在深林中与武士首领带领的战士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时刻天空下起了大雨,而自己怀孕的妻子和儿子还在捕兽井里,随时可能被淹死,为了救妻子,他开始往回跑,但是后面还有两个人在追他(其他人都被他消灭了),在追到海边时,他们都惊呆了,因为海面上出现了大帆船,欧洲人开进了新大陆。最后jaguarpaw救回了他的妻子,他们往深林中走去,寻找他们新的生活。

  片中染瘟疫的小女孩在紧紧盯着jaguarpaw的眼睛后开始诅咒那群侵占者,与其说是诅咒不如说是像启示录中一样在宣告他们将面临最后的审判,他们全都要死去,一个不留。影片在暗示什么呢?是在暗示玛雅文明毁灭的原因吗?影片开头句话有一句话:“一个伟大文明的衰亡只能始于自身内部。”那么电影要说的是内部的什么问题呢?

  是信仰的问题。玛雅文明流行的异教信仰(相对于基督教信仰而言),电影着力渲染了其野蛮落后以及不符合人性,为了祛除瘟疫取悦异教神,竟然不断的杀人进行活人祭祀,导致尸体堆积成山,更加强了瘟疫的流行。而整个玛雅文明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受到异教的统治,在影片中,辉煌的古文明城市表现出异教信仰的邪恶与恐怖。电影的前面的.一大段笼罩在逃亡、绝望与死亡的恐怖中,而结尾处可以说是一个转折处,从几乎不可能生存的绝望中迎来了希望。基督教教士高举十字架引来了众多土著的注视,而这不是表示末日,而是表示重生。简单来说,导演想说的是,古老的玛雅文明已经由于错误的异教崇拜而堕落,而基督教这样一个现代性的文明(宗教)更符合文明的发展与人的生存,由基督教的福音将击败邪恶的异教,它将制止杀戮。然而,他们带来的只不过是一场新杀戮的开始。此后,这片大陆迎来了更为惨烈的杀戮。这片大陆的土著居民被屠杀近百分之九十。

  《启示录》,法语写作apocalypse,和英语同源,当然出自新约的最后一卷。世界疯狂到了一定程度,外在,内在,一起会将其毁灭,玛雅文化是最好的体现之一。

  导演梅尔吉布森可能是想借古讽今,其实何需借到那么遥远又无法定论的玛雅末期社会。片中的杀戮,俘虏,侮辱,侵占在上个世纪不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唯一的区别在于玛雅人不穿衣服,现在的人穿了衣服,没有了太多的图腾纹身,没有了石器或者动物毛骨的装饰。家园被占领了,或者焚烧破坏了,主权被夺去了,有没有衣服又有什么区别,都一样的是没有了尊严,生命时时受到胁迫。既然玛雅文明因为内部的杀戮而走向灭亡,那么当下的现代文明必定也会因为内部的战争与杀戮而走向灭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警示:杀戮会所有人走向灭亡。

  片中的正邪设置很明显:“差一点”所在的原始部落生活得和睦幸福,而入侵者的到来和残忍的屠杀、奴役将美好的生活毁于一旦。于是,我们开始同情,进而站在了影片设置的“正义”的一方,一起谴责野蛮的入侵者。但事实上,代表文明和进步的,恰恰是那群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城邦、拥有统治阶级和社会分层的玛雅人——片中的入侵者。他们已经拥有成群的奴隶,用于建造神庙、宫殿,有祭坛之下的自由民和祭坛上的统治集团。他们的残忍、好战,源于他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和军事民主制的传统。他们建立的其实是和斯巴达相似的统治,他们的屠杀和“侵略”是历史的必然,在那个时代,成为玛雅文明的组成部分。其实,这种被我们所不齿的侵略在历史上从未停止过:之后马上来到拉美的西班牙人,以及后来登陆北美的英国人……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段和方式变得没有那样血腥罢了。我们还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这些入侵,美洲还将是一块未开垦的原始人群的聚居地。这是否又是我们想要的呢?

  历史前进、文明更替也许就是这样:总是要以毁灭作为新生的代价,在涅槃中完成浴火的重生。我们不能阻挡这样的进程,只期用更文明的方式缓解新生的阵痛,以更有活力的肌体,让化脓的伤口尽快愈合。

  《启示》观后感 篇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念着这曹操的诗句,一股强者的霸气和孤独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们已不是置身于外,把一段宕气回肠的历史在眼前引来展开。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得到从古至今过往的人们,也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

  一要有抱负。为国为家为自己,为民族为自由为前途,至少你须选一项。人生之渺茫如沧海一栗,若无目标,恍如行尸走肉,只能迷失自己。

  二要努力。如果你不够优秀,那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更知道努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太多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成功的路没有捷径,不管你优秀与否,刻苦努力永远是最关键的法门。生活若有苦难,苦难只会让生活更加精彩,除非你是懦夫,所以不必去害怕,它也决不是一个人失败的理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最后要坚持。人生多有意外,谁能预言将来呢?你努力了,大半多有收获与实现,就算理想做古,努力白费,也不必惋惜,因为你努力过,人生便不会无味。就言曹操,虽未曾一统中国,谁又说他失败了?谁又说他不名留千古了?

  《启示》观后感 篇4

  影片以一种艺术化的镜头和音乐把越南描绘成了人间地狱,而主人公的行程,正如地狱之旅。当一个人穿行地狱,见识了真正的黑暗,他还会对久以相信的,并一直认为必然如此的某种光明抱有信念吗?然而一个行走在黑暗中的人,最期盼的又莫过于光明。

  人与人总是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总是产生种种关系。这些关系有一些是既已存在的,有一些是被认为应该存在的,而另一些被认为不应该存在。越战便起因与此,以自由之名剿nie共产主义。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自由主义在面对战争,这种人类关系的极端时,表现出了其脆弱的一面。而自由主义者认为不合理的共产主义反而强健异常。当上校看到那些因接种了自由主义的疫苗而被砍掉的一堆小胳膊时,他震惊了:以自由主义者,被这种极端的罪恶所震惊;以一名军人,被这种逆天的组织能力所震惊。他希望阻止罪恶,打赢战争。他同时知道,以自由主义的意志,根本无法赢得这场战争。上校说,如果有真正的为国奉献的`人,他说的其实就是如共产主义者那样的人,给他五个师他就能赢得战争。我想,这就是电影所要展现的越战的荒谬。以自由之名而战,自由主义的伦理却在硝烟前溃散,造成了精神混乱的人间地狱。最后的结论却是必须以原本要消灭的共产主义武装自己才能赢得战争,那究竟是自由主义在消nie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在被共产主义消灭?那些以主义之名而死的人又因何而死?

  你可以杀死我,却无权评判我。上校是这么说的。意即人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价值观,因为你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观更优越。

  西方的自由主义重视的是个体的人生体验,但其社会伦理的强度却较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够健壮,当遭遇一些极端情况时,伦理较易崩溃而陷入混乱无序。这种弱点来源于与其本身价值追求的必然矛盾,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而东方模式,是一种强度较高的社会伦理架构。人们不会太轻易地迷失,即便遭遇如战争这样的极端。甚至越是极端的情况,反而会促进这种伦理更加健壮。因为人与人的极端对抗过程当中,体现出了强伦理架构的优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优势,并不能说它就是优越的)。

  一个人在看到另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这取决于这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认同。对于重视个体人生体验的西方人来说,他们的最高认同是生命,所以会产生很多战争的反思。对于越南人来讲,他们的最高认同是国家民族,他们绝不会在敌人身上找到太多的同病相怜的感觉。从朴素的逻辑上讲,任何东西都不能高于生命,因为无生命即无一切。但从人生的逻辑讲,若没有任何东西高于生命,生命便也无任何意义。自由主义者基于生命,所要寻找的却正是高于生命的东西。而自由主义的敌人,却因为某种高于生命的东西显得对生命不够尊重。

  充满了矛盾与疑惑的世界,这就是怀疑论者的世界。如果还要讲下去,将会有无穷无尽的疑问,因为在这相对的世界上要寻找一件足以立足的绝对的事物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假设它存在。虽然不可能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不过怀疑论者却总是可以否定一件事。以这部电影来看,当站在某种价值观的立场上去评判其他价值观念时,不可能得到真理。

  《启示》观后感 篇5

  人类文明进程不断推进,未来的万事万物都将变为一个透明体。人类的视野要开阔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后上学的小孩子要去学习多少学科的知识?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是不是人类就能够化险为夷的躲过灾难?或者人类面前不会再有灾难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打赌说“看地球上的资源到底有没有用完的`一天?”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显然,若干年过去后,那个说“没有”的人赢了!这是为什么呢?事实证明,人类是有潜存的危机感的。当人们不断的开采利用,到能源即将枯竭之前,人类一定会找出这种能源的替代品的。就像以前我们用的盆都是铝制的,当铝的存储量发生潜在危机时,人们发明了塑料来制作盆。由此看来,生存需要的驱使,人类必将从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迈进!

  《启示》观后感 篇6

  这部剧安排了捉奸的场面,却不设置打耳光和掀被子的戏分;推出了旧爱和新欢对决的机会,却不上演吹胡子瞪眼和肢体冲突。编剧根本就是一有擦枪走火苗头就转场,刚有电闪雷鸣迹象就收工,拒绝外化热战,决不大打出手…

  自打现实题材和家庭伦理/都市情感剧划了约等于号,家庭剧就出落得越来越千奇百怪。主干是沿着这样的方向进化的:家庭亲情剧发展成家庭仇恨剧,家庭伦理剧发展成家庭讲理剧再到家庭战争剧。反正就是兄弟之间仇隙大于亲密,姐妹之间阳谋套着阴谋,妯娌之间争夺为主旋律,一点蝇头小利就大打出手,一点火星子能燃起熊熊大火。古装戏的雷剧化,家庭剧的狗血化,抗战剧的神话化,这三个变化是同步发生的,观众也在疯牛病主导的作品引领下,越来越重口味化。

  王丽萍编剧,闫妮和胡歌主演的《生活启示录》没有按照当下流行的套路来,而是复古了斯文、沉静、内敛的生活流。要说情节烈度和矛盾强度,《生活启示录》并不逊色于要死要活的同类剧:一个在家里宅了七年的家庭主妇于小强(闫妮),转眼掉进“老公被睡家被夺”的困境中,惨不惨?一个经历了爱情长跑,什么苦日子都捱过来的阳光男孩鲍家明(胡歌),转眼面临“女友分手工作丢”的窘境,衰不衰?还有新品发布会上被人用自己的艳照砸了场子的老板(果静林),送大闸蟹上门却被要求“吃不了兜着走”的亲家翁(吕梁),哪一个遭逢的不是奇耻大辱?

  这样的戏剧性情境,随便交到一个编剧手里,不写它个天翻地覆才怪;随便交到一个导演手里,不指挥一场小型战役才怪。可是《生活启示录》偏偏没有这么干,能哭能笑能打能闹的闫妮没有发挥所长,板着一张脸来了个净身出户。在古偶剧里快意恩仇的胡歌也没有大动干戈,说完祝福辞之后才去买醉。喜怒不形于色的果静林和一笑眼就没的吕梁,同样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哲学。也就是说,这部剧安排了捉奸的场面,却不设置打耳光和掀被子的戏分;推出了旧爱和新欢当堂对决的机会,却不上演吹胡子瞪眼和肢体冲突。编剧根本就是一有擦枪走火苗头就转场,刚有电闪雷鸣迹象就雨住云收,拒绝外化热战,决不大打出手…

  刚看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心说干嘛呢干嘛呢,家庭剧不“家斗”,难道真的要响应号召走“大情感”路线吗?细看却不是,闹剧化的家斗没有上演,老夫老妻之间的微妙暗战,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观念冲突,原配与小三之间的灵肉相搏,一样都没落下。只是有意把撕扯放在了暗场,或者代为选择了冷战,最严重的冲突也不过是往对方的脸上泼一杯清水。

  如果能暂时放下对“矛盾激化后必有大吵大闹”的期待,以冷静心态反求诸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矛盾和心结常有,但破颜争吵和武力PK不常有。中国人是习惯了心里做事的群体,也是被亲情和利害关系缠住手脚的民族,多见沾皮扯肉的柔性博弈,而少见戏剧化的全武行争斗。《生活启示录》对当下电视剧的火爆指数进行了回调,有意识地选择了心灵过招、不掀桌子的内敛叙事,其实比热闹的“两军交战”给出了更多的心理律动和思索余地。

  闫妮刚出场时像一个饱经沧桑的黄脸婆,胡歌刚出场时是个贱兮兮的小弟,天真、善良、奇思妙想。这样两个人怎么走到一起?开始是欢喜冤家,误会和巧合令他们一团乱麻。善良和好心山水有相逢,逼仄的空间内注定要擦出火花。外力推动,内在吸引,爱情不期而至。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父母爱情》证明阶级不是问题,《大丈夫》证明年龄不是问题,《一仆二主》证明贫富不是问题,《生活启示录》证明品相般配不般配不是问题。

  编剧以平淡之笔写尖锐矛盾,《生活启示录》呈现出一种白描之美。镜头中的上海明艳洋气,生机盎然。随着闫妮、胡歌、果静林、刘敏一干人等走出情感迷阵,生活的启示也就渐渐清晰:现实中永远有奇迹发生;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爱情;不要等失去了才觉珍贵;等等。这些道理虽然普通,但附着在一个鲜灵的故事之上便格外入心。

  《启示》观后感 篇7

  暑假过去一半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富山市去看电影《爱的启示录》。虽然不是自己非常想看的影片,但那天没有什么其它安排,为散散心,就跟着爸妈去了。

  一到电影院,工作人员就给了我们一份介绍材料。打开一看,我大吃一惊。材料上用大号字体印刷的“历史让她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的语句进人我的眼帘。

  这话不正好可以套在我身上么!

  电影尚未开始,我就认定是命运安排自己今天到这里来看这部影片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同韩国人结婚的日本女性,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韩国,并且是在反日情绪高昂的局势下,收留了很多韩国孤儿,把他们和自己的两个孩子一样哺养成人。据说,女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位名叫田内千鹤子的女性。这一事实以及女主人公身上那深厚的爱心,让我感动,让我惊讶。

  “历史让她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随着影片故事的推移,我发现这句话的含义似乎和我想像的不一样。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是田内千鹤子那超越国界的爱心。

  影片最后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场面始终浮现在我脑海里。女主人公的大半生是在韩国、并作为韩国人度过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却用自己曾经最熟悉的日语说道:“我想吃日本的酸梅干。”

  田内千鹤子尽管具有那样的经历,但她本质上仍然是日本人。这样一想,我突然觉得她离我是如此的近。好像就在我身边一样。对田内千鹤子来说,日本是她片刻也没能忘怀的故乡。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田内千鹤子决没有像悬在空中一样四肢不着地。她生在日本,嫁到了韩国,她热爱日本,也热爱韩国,她拥有两个热恋的故乡。这样想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区分自己的故乡是冰见还是韩国。

  回家路上,手握方向盘的父亲看上去心事重重,而我的心却像窗外微波起伏的大海一样舒展爽快。

  现在是国际化的时代,与外国的交流日趋频繁。除观光旅游外,缔结友好城市、互换留学生以及体育交流等国际间的交往已不再是稀奇的事了。现在我的同学就因参加友好比赛而去了韩国。今天,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在这种形势下,我或许将来会在某种时刻以某种形式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到那天,如果我去外国生活的话,情况会怎样呢?离开自己那个狭小的世界,或许会感到不安吧。陌生的土地,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空气,让人感到放心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但是,倘若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将不会以游客的心境来度日,而是努力去发现那块土地上好的东西,热爱那块做也许会在心中构筑一片让人难以忘怀、使人感到安逸的土地——故乡。心中拥有这样一个故乡的人是很幸福的。鲁迅、中岛圣二、田内千鹤子都是这样做的。

  我渴望将来有一天能自豪地向他人诉说自己的故乡,这将是我今后的人生目标之一。

  《启示》观后感 篇8

  电影《十二公民》讲述的是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西方模拟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在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好在8号陪审员提出了大胆的怀疑,让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经过多方长时间角逐,最终十二个人达成一致意见,认定该富二代无罪。

  影片虽短,但发人深思。我国虽没有像英美法国家那样的陪审团制度,但剧中陪审团的整个讨论过程还是能够给予我很大启发,特别是作为将来可能成为决定他人自由乃至生命的法官队伍中的一员,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一、对待证据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任何证据都要经过详实的推敲论证,形成证据链,案中关键证人有被害者楼下的老人以及窗户对面的女子。一个凭借“听觉”,一个凭借“视觉”让众人都坚信是富二代杀死了其父亲,但通过8号陪审员的推敲发现,其实作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楼上经常有父子争吵声)断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杀,窗户对面的女子也是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只是根据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断定是富二代所为。他们在作证时也许并未想到,这种“言之凿凿”的证据如果被法官采信将意味着什么,这就告诫法官,在审查证据的时候,要多考虑证据可能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二、要用理性的思维对待案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件事的评价就会存在差别。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凭借事实与法律判案,不受个人情感左右。剧中十二个人,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刚开始之所以有11个人都判定富二代有罪,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对证人的话毫无怀疑。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仇富心理,他们认为富二代就是不学无术,特别是在一个父亲坐过牢,继父一夜暴富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是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撇开证据不谈,他们内心就已经预存了偏见。作为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如果不能坚持理性判断,那么又会造成多少冤假错案。

  三、任何一件错案对当事人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应避免冤假错案。剧中给我震撼最深的莫过于五号陪审员的一句话:“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一个错案对他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当事人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即使有遭一日被平反,被冤者回到社会同样会遭到异样的眼光,也会严重消弱司法的公信力,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同时也要担起普法的重担,加大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养,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得以实现。

  《启示》观后感 篇9

  前几天,我从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很受感触。文章的名字是《蝴蝶的启示》,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正好看到一个蚕茧破了个小口,蝴蝶很艰难地从小口中一点点挣扎出来,似乎已经竭尽全力。这个人看不下去了,就拿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蚕茧剪破。蝴蝶很容易就从中挣脱出来,但翅膀很萎缩,紧紧地贴着身体。他期待蝴蝶的翅膀能伸展起来,成为一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它始终带着瘪缩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没能再飞起来......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要从蚕茧的小洞中挤出来,把体液挤到翅膀中,最后脱茧而出后,才能展翅飞翔。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思绪翩翩,想起了我们当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与此故事中那个人相似的做法。

  “五一”假期间,我乘车去看望在外地求学的儿子。我带着几天前就采购好的儿子最爱吃的食物,换季的衣服,学习的资料,满满两大包,左手提一个,右手拎一个,怀着期盼和喜悦的心情踏上南去的汽车。经过了七、八个小时的车程,终于见到了日夜牵挂的儿子。儿子比春节时长高了许多,瘦了一些,但显得更加帅气。来到宿舍,放下包裹,开始帮儿子洗刷起来。洗了一大堆脏衣服,刷了四双鞋子,拆洗了被褥,撑上了蚊帐,整整忙碌了一下午。第二天走时,把儿子冬季的衣服塞满了一大皮箱,厚被褥装满了一大塑料口袋,像逃难的难民一样挤上了北去的`汽车。每次去看望儿子,我都是如此,搞得身心疲惫。起初我总觉得儿子还小,洗刷不干净自己的衣物,帮儿子洗刷是应该的,他大了就能学会这些的。可是渐渐地觉得儿子对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帮他洗刷在他看来是一种正常的习惯,没有想深入学习处理自己生活事务的想法了。读了《蝴蝶的启示》一文后,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爱在伤害儿子,我的包办代替在误导儿子不想学会自理,我就像此文中的那个人在拿着自认为“爱”的剪刀,剪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剪去孩子战胜自己懒惰和畏难的信心,剪去孩子在困难和逆境中生存的勇气。这也让我想起我的一些学生家长也像我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家务活一点儿不让做,怕影响学习;上学时,家长背书包,担心压坏了孩子,影响生长;值日时,家长忙着扫地、拖地,怕孩子做不好卫生,挨训;......家长们就像《蝴蝶的启示》中的那个人——“期待蝴蝶的翅膀能伸展起来,成为一个健康美丽的蝴蝶。”可是也像那个人一样没有想到蝴蝶要从蚕茧的小洞挤出来,把体液挤到翅膀中,最后脱茧而出后,才能展翅飞翔。孩子的成长也像蝴蝶的蜕变一样,在生命的历程里,需要自己的奋斗乃至挣扎,才能变得坚强,才能永远的飞翔。

  《蝴蝶的启示》一文也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绿透了各个试教区,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满堂灌”现象。教师的角色还没有彻底地改变,一些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太浓烈,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为了对付教育局的抽考、学校的月考和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些教师对每篇课文作细致地分析讲解,每篇文章后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抄上标准答案,各种类型的作文抄上几篇范文让学生背诵......每堂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语文,这门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学科在学生的心中变得像一潭即将枯萎干涸的死水。我们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关爱中变成了傀儡,这不正如《蝴蝶启示》中那只蝴蝶一样,虽然在那个人的帮助非常容易地挣脱而出,但它始终带着瘪缩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没能再飞起来。我们的孩子虽然背会了老师给

  的标准答案,但是他们智慧又能飞多远,如此长久的训练,他们也许真的只能像文中的那只蝴蝶那样瘪缩着在地上爬行,这难道不让我们老师深思吗?我们的这种一丝不苟的“关爱”会伤害学生,伤害他们的独特感受,伤害他们的创造力,伤害他们的探究精神......所以,我们还是节制自己的“爱”吧,留给孩子自然、自由、自主、自助的空间,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永远地在高空中飞翔。

  《启示》观后感 篇10

  我是六年前刚上映就看了此片,当时就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一直想找机会再看,今天在群里给朋友推荐了此片之后,自己也忍不住再次重温经典!

  梅尔吉布森导演,加上詹姆斯霍纳的配乐,天绝!

  电影情节震憾,十分暴力,但在原始血腥的场面背后是温柔的爱。其实在断头台上只是为了祭神,祈求大地不再干旱。这种生人祭,在原始社会普便存在。片中遭袭,押解,上断头台,月食,逃跑,追赶,反击还有被黑豹追赶,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冲击着你的视觉与内心。你可以看到痛苦、欢乐、关爱、友情、责任、勇气、信念,而支撑主角奋力疾奔的主要原因是对家人的牵挂。

  因为被偷袭只好把妻儿藏于石坑,而后重新为家园而战,终因多寡悬殊而成为俘虏,父亲也被杀。为了救还在石坑中的妻儿,主角在逃过断头台之劫后,又努力不被杀死在敌人的游戏中,终于奔向他熟悉的森林,他不是因为害怕而逃跑。电影从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他们才是这片森林的主人,在这里他们不会害怕。奋力跃下瀑布虽是不得已,但也是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熟悉使然。最后的反击,是有勇有谋,把打猎时的本领全展现了出来。毒蟾蜍吹针,用猎杀野兽的排箭把追击他的敌人头目干掉。最终把妻儿救出!新生命的诞生让人紧张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配乐也是本人十分喜欢的,几乎天天听。能让我感受到最原始最真实的力量,这种力量却会让我感到宁静。我居然可以把它当做入眠曲。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那么充满力量的鼓点怎么能在睡觉前播放?可我几乎每晚必听。

  火堆前欢聚时动感的.鼓点,让人忍不住想跳舞、遇袭前的紧张人声配乐,使人心都提到噪子眼了、遇袭时的音乐惨烈凄厉,让人不忍听闻。还有当主角走身断头台后,镜头切换到妻儿在石坑里的画面时,音乐也随即转换成幽扬的笛声,仿佛要把这份牵挂带到最心爱的人身边,让人不禁动容!在森林里,仇人对决时的音乐让人感觉空气被撕裂的感觉,紧张而尖锐!

  总之大家要好好欣赏这部影片,我的体会不能代表你的感觉,以上仅做参考。

  《启示》观后感 篇11

  爸爸喜欢钓鱼,经常带我去鱼池边钓鱼。我每次都看着爸爸钓到大鱼,心里都有点儿羡慕。心里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钓到鱼呢。有一次爸爸又带我去鱼池钓鱼,我也想试试,于是也拿过鱼竿,让爸爸在鱼钩上帮我装上鱼饵,把鱼线一甩,学着爸爸的样子眼睛紧盯鱼漂。可是,半天了,连只鱼的影子都没见到。我把鱼钩拉上来一看,鱼饵早已不知去向。我只能去向爸爸请教。爸爸说:钓鱼工具分为四部分,鱼竿、鱼线、鱼钩、鱼漂。要先装上鱼饵,把鱼线甩到水里,仔细观察鱼漂,要是鱼漂一沉一浮的话,那就是鱼咬钩了,马上抬起鱼竿,收回鱼线,鱼就从水里被钓出来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认真地放上鱼饵,把鱼线甩进水里,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鱼漂在水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鱼漂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一沉一浮的,我仔细一看,真的有一个黑影在水里晃悠,我迅速抬起鱼竿,可是这条鱼很机灵,偷吃了鱼饵跑掉,只剩下鱼钩,我不甘心,再次装上鱼饵,又把鱼线甩到水里,这次,我看见鱼漂一沉一浮时,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抬起鱼竿,收回鱼线,一条欢蹦乱跳的小鱼终于上钩了,哈哈,我高兴地笑了,冲着那条倒霉的小鱼说:“让你贪嘴偷吃鱼饵。,它还在我面前扑腾扑腾地挣扎,我说:”叫你不听话,你看,现在被我抓到了吧!“爸爸帮我摘下了小鱼,告诉我说:”很好,现在你已经初步的'掌握了钓鱼的技巧,想要多钓鱼,这里面可有很深的学问呢。“

  从这次钓鱼中我也体会到,虽然钓鱼是一种娱乐项目,但是,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启示》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漫画,对我很有启发。

  图片里只画着两个人、一棵树、一些工具,却让我联想到许多……一个人刚种下小树,把锄头一放,拿洒水壶装满水准备给小树浇水。一回来看到一个带着帽子、穿着大衣、双手抱膝的大男人安稳地靠着小树,本来就树干纤细、叶子稀疏,更何况又是刚种下去的小树,就这样被人靠弯了,那个人弯下身子问:“你干什么?”那个大男人好不惭愧地回答:“等着乘凉。”

  一开始看完,我就很想笑,但后面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身边不就有这样的人吗?有些人不想做作业,就想有好成绩;有些人不学特长,不参加比赛就像想在活动中获奖;有些人不努力、不工作、就想有高薪,天天躺在家里睡觉。那个人不种树、不浇水、不干活拿什么乘凉呢,那个小树都不够他靠怎么给他乘凉呢?这样可笑的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果你也像漫画中的大男人一样,还在白日做梦等着享受,我劝你还不如用双手和大脑来创造幸福生活呢!幸福生活是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凭空等出来的。

  《启示》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在语文书中看到了一幅漫画,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幅漫画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位工作人员在园中栽了一颗小树,种好后,把铲子放了在一边,卷起袖子拿着水桶去装水,准备给刚种下去的小树浇水。当他再次回来时,发现树下,靠着一个头戴鸭舌帽、脸上还架着一副墨镜的人靠在树下,他把刚种下去的小树都压弯了。工作人员有些不解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这个男人回答说:“我在等着乘凉。”

  看了这幅漫画,首先让我觉得树下这个人是多么好笑,靠在刚种好的小树下,不去给它浇水、施肥、松土,反而靠在树下等小树长成大树给自己乘凉。

  我思考了一下,这个等着乘凉的`人不正像我们身边的那些人一样吗?不付出努力,就想着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不能像这个等着乘凉的人一样——不劳而获。

  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结果,才可以收获到更多的果实。

  《启示》观后感 篇14

  放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观看《师德启示录》教育片,这由九部短片组成的教育记录片从古代先贤谈到当代的教师,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感人肺腑的华丽诗篇。那些扎根于大山,奉献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们让我钦佩,那些用爱去浇灌学生心灵的园丁们让我感动,那些用行动去保护学生们的“伟人”们让我震撼……

  其实这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我想说虽然我很年轻,我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可谈,但是我觉得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那么作为教师,一定首先要是一个感情丰富,心思细腻的人。我总是会被那些在大山里守着贫困,只为孩子们能离开黄土地的那份坚守所感动;我总是被孩子们那些稚嫩的声音和单纯对我的喜爱而热泪盈眶;也总是为那些心中充满爱的教师们的巧妙机警的处理办法而鼓掌喝彩。从影片当中,我看到了张再昌,杨瑞清,王春牛,胡安梅等一位位优秀的教师,更让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引导我前行的火光和人格的力量。

  “命运是一种局限,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突围的过程,而知识就是力量。”,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扎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王思明老师。看着他皱纹深嵌在粗糙的脸上,但眼神却放着光芒,想必年轻时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年轻俊朗的小伙子。他学有所成之后放弃了进城谋得一份好工作的机会,而是回到这贫瘠的黄土地;我想当时肯定有很多人阻止,嘲笑过他,但是也没有让他离开这些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岁月留给他的不仅是时间的烙印,更是一枚感动中国的奖章。在2013年校里举办的教师节晚会上艺术部出了一台舞蹈剧,名字已经记不住了,但是学生们用舞蹈和声音留给我的震撼却挥之不去,仿佛历历在目。这个舞蹈描述的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投身到山区的教育事业,和学生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支教结束,男教师不得不答应父母的要求回到城里结婚,那些孩子们的不舍和呐喊“老师,你别走,我长大后嫁给你!”一个孩子说完之后,所以的孩子都大声喊“老师,你别走,我长大后嫁给你!”很多老师像我一样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动的是师与生之间的那种感情,感动的是大山里面孩子们求学的决心和无奈。其实像王思明前辈这样,虽然不如舞台剧里演的那么震撼,但是他们用每天的行动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一种美德,那就是师德。是这种坚守的师德让孩子们看到山的那边不是山,而是他们美好的未来。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是用身体力行来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求真做真。而怎样去感染他们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德性,教师的德性之本是爱与善良,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是以爱为基础的,教师中的爱表现为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假期中细细品读了郭元祥老师的《教师的20项修炼》,里面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印象最深的是三毛和席慕容两个人的不同人生境遇,可以说老师的一句话也许会左右学生的.一生。不能完全把三毛和席慕容不同的人生之路归咎于他们的数学老师,但是三毛数学老师的残忍一定伤害到了她的自尊,而使三毛在看问题的方式上和与人交往的心理上造成影响,同样都是被学生记住,那为什么不做一名让他们因为爱戴,尊敬而铭记的老师呢?其实学生们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在以后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我们更多教给他们的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种正确看待事情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心态。所以,我们应该用爱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就像纪录片当中,有一位老师为了保护偷拿他人钢笔的学生而组织的游戏,既让物归原主,又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同时得到了教育,我相信他会永远在心里感激这位老师,让他在悬崖边上勒住了缰绳,我也相信等待他的是一条光明的大路。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学生很可能单单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相信他的教导,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本在于爱的德性,用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从你的眼里看到自己的倒影,他们会紧随你的步伐,响应你号召,走向他们的康庄大道。

  《启示》观后感 篇15

  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也是教师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育工作,才能不辱自己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

  爱岗敬业,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精心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就能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奉献,为人民造福。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撤播爱心,施展才能,就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到那充满活力,充实的人生幸福。本人从教23年,体会深刻,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成绩突出,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受到学生的关心和爱戴,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爱岗敬业首先要树立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认清教师劳动的特点,努力在精神境界上提高自己。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实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要淡泊名利,因为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有的是辛苦、操劳、责任。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很难达到心理平衡。因此,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沮丧、消极、不安心等情绪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要讲职业良心。因为教师的劳动,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难以准确的'量化工作时间和质量,更加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全凭教师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荣誉心、上进心来激励和约束自己。所以,当教师就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

  其二,爱岗敬业要时时处处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

  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观点平等对待不同特点不同性格、不同背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每一个学生,不是以教书匠的身份,而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学生思想品德的角度来着眼,用自己的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精心施教,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决不能随意发牢骚、说怪话,更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三,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因为教育事业是一种未来的事业,青少年一代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今天的教育,而他们以决定着将来社会的面貌,祖国和人民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敬业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神经中枢。热爱祖国、献身教育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勇往直前,艰苦创业,教师只有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总之,敬业爱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有着切实具体的内涵。“位卑未敢忘忧国,”三尺讲台,一方沃土,握春秋之笑声,抒胸中激情,握中华精神,公布民族之魂……这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

  《启示》观后感 篇16

  看了《科学启示录》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其中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坚持。

  科学启示录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是谁,我们将要到哪里去,而人类对这个秘密的探索性回答令人震撼无比。也让我们了解到,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未曾涉及的领域。但由于一些原因,人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止步,而这一切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遗憾。很早以前我们就可以编写的历史却被推后了。人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时间被延迟了。而这个时候的欧洲却有着不同的变化,一个画展里演绎出的.微笑是人们几千年的探索。而这些科学探索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跨度。人们通过科学修改了一部部历法。人们甚至通过一些计算发现了地球是运动的。这一切都在彰显着人类的智慧。表现出了科学的另一个本质世界,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变。

  《启示》观后感 篇17

  今天,我观看了《地震启示录》的电视直播。它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类在灾害面前是如此脆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环境。

  《地震启示录》讲的是关于地震与海啸的一些基本常识,如:那些没有加固的建筑物最容易倒塌,这是因为这种建筑物的支撑物没有粘稳,如果房子的支撑物倒了,整栋房子就会一起倒,这种房子我们是不能住的。其中还有好多小常识,房子如果起火那会形成一种风,这种风比自然风要大的多,正因为这样,只要有一栋房子烧起来了就会引起一大片房子都烧起来。总之,在这部电视里,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是跟本学不到的东西。我看完这部电视,想:如果我们能发明一个能抵挡地震海啸的机器就好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如果现在的人们砍掉一棵树木都会种上一颗种子的话那该多好啊。可是在一些小区花园里,草地上明明都插上了爱护小草小花的牌子,可是仍有一些人,随意践踏草坪,这是因为我们的保护植物的意识还不强。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今天人类肯定会改正的。让我们从这点点滴滴中开始做起吧!

  现在人类都总是乱丢垃圾,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一点也没有环保意识,现在我们改正还来的及,如果人类还是不知悔改的话,假如人类真的灭亡了,罪归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真心的希望人类能改掉这些毛病,爱护大自然。

  《启示》观后感 篇18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1666年前后,牛顿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假期里,他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生物体内蕴藏超级科技

  纪录片《大自然启示录》,聚焦生物在长达40亿年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惊人能力,探索这些罕见奇观背后的超级自然科技。

  曾经,鸟的翅膀带给人类飞翔的灵感与启示;而现代仿生学的真正价值却远不止于此。交通带来的巨大能耗,能源开采及使用中的过度浪费,环保与效率间的无奈抉择??面对现代生活的种种难题,生物体内蕴藏的超级科技,成为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珍贵启示。四处乱窜的蟑螂,其每秒移动距离竟高达自身长度的50倍;而令人厌恶的苍蝇,却能够在玻璃等光滑表面进退自如。高倍显微镜下的它们何以如此?又能否给轮胎制造商和汽车工程师提供设计的灵感?高耸的杉木承载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结构,却能抵抗强劲的狂风;看似柔软的睡莲叶子,居然能托起一个熟睡的婴儿。究竟是怎样的构造成就了这些奇迹?而它们又将如何被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中?25,000倍显微镜下的蛾眼,精确扫描建模的白蚁巢穴,被红外传感器跟踪的果蝇??在高度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时代,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但现代仿生学正将我们引向全新的未来。

  艾美奖最佳摄影:呈现不可思议的微观与宏观世界

  《大自然启示录》由史蒂夫·尼克尔斯担任导演。自2007年在美国首播后,不但很快便获得了极高人气,更先后斩获包括艾美奖最佳摄影在内的多项殊荣。艾美奖素有电视界奥斯卡之称,能获得它的肯定,足以证明纪录片《大自然启示录》受到了来自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纪录片《大自然启示录》,运用全球顶尖的摄影技术,为您呈现极为罕见的超自然科技奇观。利用特别的超高速摄影机及慢速拍摄手法,显微镜扫描和计算机成像等先进技术,本片集中展示了在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过程中,生命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以及它们的解决之道。在三集时长一小时的节目中,独特的叙事节奏与艺术风格贯穿始终。例如在第二集,为讲述生物“一尘不染”的奥秘,超级摄影机对准了雨中的一片荷叶:放大数倍的镜头成功捕捉到数枚雨滴掉落在荷叶上的过程。雨滴因重力散开后,竟被荷叶上微小的蜡质突起反弹回来,迫使其重新聚拢并最终从叶面滚落。伴随雨滴敲击叶面的声音,

  因重力作用而形状各异的大小水珠拍打着荷叶;配合快慢镜头的穿插使用和轻快配乐,大大增加了视听乐趣。以此为启发研制的自洁材料和不沾勺子,同样采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快速与慢速,宏观和微观交替,使叙事节奏富于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使自然科技的展示也变得极富美感与情趣。尖端的摄影技术,加上独特的叙事节奏和艺术风格,使《大自然启示录》这部纪录片,充满魅力。

  过去的十年里,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正在给未来科技开创新的可能。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仿生学”,或称“仿生态学”。将利用大自然作为这一理念的起点,从探索火星的新方式,到设计未来城市的新方法。生命在我们的星球上已经存在了近40亿年,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中,生命必须解决它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当一些科学家建议我们停止再发明新的车轮,学习如何从大自然的启发中寻找灵感;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提问,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三集时长一小时的节目中,大自然里的超级科技,在计算机成像,显微镜扫描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得以呈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令人惊奇的景象。

  第一集:《运动世界》

  绝大多数动物,甚至是一些植物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在这一集中,我们将看到设计师如何利用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的灵感,来设计汽车、飞机甚至是机器人。仿生学绝不只是简单的复制大自然,而是要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然后在其它领域灵活运用。在这一集中,我们将探讨鲨鱼为什么游得极快,而苍蝇和壁虎如何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秃鹰如何帮助我们制造新一代的飞机。我们还将看到机器人蟑螂,它看上去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却有可能成为最新交通工具的先行者。

  第二集:《材料世界》

  早在陶瓷和塑胶诞生之前,大自然就发明了许多高科技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结构复杂性能更好,而且还被充分利用,参与到自然界的建筑活动中。在本集,我们将走进一处规模庞大的美洲杉林,探索大自然如何建造了这种神奇的巨大生物。而它将帮助我们制造更好的防弹背心。在中美洲的森林里,蓝闪蝶将速度降低超过100倍时,其炫目的色彩启发了化妆品公司制造出全新口红。更重要的是,了解这种美的信息,可能给信息技术方面带来全新的变革。

  第三集:《生命动力》

  大自然处理信息的方式是高效的,借助仿生学视野,它帮助科学家看到全新的未来景象。树叶是大自然的发电站,其主要废品就是氧。现在,科学家们成功制造出一种人工树叶,利用太阳光发电,还可以产生未来的清洁燃料——氢气。在纳米比亚,科学家们用乳胶填充一个三米高的白蚁土堆,将其置于火热的太阳下,每次刨去几毫米的土并进行扫描和拍摄。结果显示了白蚁土堆的首个完整三维模型,它揭示着白蚁如何控制穴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一些令人惊奇的神奇科技。借助对蚁穴的认识,人类将建造自己的塔式大楼。

  《启示》观后感 篇19

  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启示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玛雅文明的盛衰,让我了解了那时的玛雅人是如何的生存、如何被压迫、如何被灭亡……《启示录》的开端让我感受到那时的人们不像现在的我们生活的那么安逸,他们需要通过狩猎才能得到食物,才能养活自己、家人与族人,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危险,但他们的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他们享受着生活中的乐趣,享受着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文明的灵魂,纯洁的心灵。

  电影中的主人公虎爪拥有着平静幸福的生活,一个可爱的儿子与一个美丽的妻子。但他族的入侵却打破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残酷的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屠杀了虎爪的大部分族人,原本处处洋溢着笑语的部落因外族的破坏而死寂一片,听到的仅剩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对敌人无还手之力的无奈、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哭声。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仿佛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一般,黑暗笼着他们的周围。

  在这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神秘的玛雅祭祀仪式与虎爪的逃亡。祭祀仪式让我想到君权神授论,以神意来治理国家,君主代表神意。那活人祭祀神的仪式让我看到了玛雅人的野蛮、血腥。他们过度愚昧的相信不祭祀更多的活人,神灵们就不会安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就会枯萎,他们那冷酷无情、自私的心理让我感到了心寒。虎爪的逃亡让我不得不感叹,都说人在绝望中会爆发出他内在的潜能,从逃过森林中的毒蛇猛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智慧,从跳瀑布逃离沼泽我感受到了他的胆大与不放弃;从他说的那些话语让我感受到他的骄傲与自信;从用蜂、蛙的毒对付敌人让我看到了他的智慧与冷静。他是一个令我从心里感到佩服的一个人。我想如果他心中没有对妻子与儿子的爱,在这艰辛的旅程中不会取得胜利,可见爱是十分伟大的!此时我联想到了自己,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

  最终是以西班牙殖民者的出现,主人公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儿子与其妻子,儿子乌龟跑转身走入森林深处,开始寻找他们新的开始为结局。虽然只是几笔带过但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思想,那不属于他们,而属于森林,在森林中他们才能看到希望与未来。

  《启示录》的编剧说过“我觉得环境和自然的`失衡,以及混乱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玛雅文明的陷落。对我们当今的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启示”,所以我们要从这个片子中学会去保护我们的环境,勿再肆意破坏大自然的规律,不然总有一天这个故事将会在未来的一天进行一场现场直播!

  好的电影仿佛拥有无穷的魔力,让人着迷、震撼,引人思考,灵魂都仿佛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化学反应。

  这部电影发挥逼真的写实风格,粗旷的肌肉下是裹住隐秘地方的一小块布片,人的野性美混然表现在观众的眼中,杀戮的残酷性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文明的背后是野蛮与残酷,也许是种宿命,野蛮的最后是被另一个野蛮打败。

  抛开历史,片中主人公虎爪因为执着的信念勇敢坚持的精神让人叹为观止,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因为心中永存着永恒的爱,他用尽了所有的机智勇敢耐力只为了履行千金的承诺。古老的玛雅文明用预言来诠释奇迹,然而我宁愿相信奇迹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内在的力量,因为深厚的责任感,因为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

  虎爪的妻子同样让人敬佩,机智,勇敢,慈爱。她在大水漫延山洞的极度恶劣条件下坚强的完成一个母亲最神圣的使命。并且背上驮着大儿子、手中举着脐带相连的新生宝贝,一直在雨水中坚持着。因为那震撼人心的不垮的信念,最后终于迎来了她的爱人,她是幸运的,她更是好样的。

  片中原始的野蛮和血腥让人不可思议,然而在那种条件下人们的生存意念却让人敬佩。虎爪的父亲木石天在赴死时丝毫不惧,面对死亡表现出超脱的坦然,这样才是“死的像个男人”。感叹野蛮的文化坏境同时铸就了人们刚强坚毅的性格。一个小女孩,当看到自己的亲人被俘虏去时,隔着滔滔的河面并不是懦弱而毫无用处的哭闹,而是怀抱着比自己小的妹妹,许下承诺担当起照顾所有孤儿的承诺,只希望渐行渐远的亲人能够少一份担心,这该有怎样的勇气、决心和大气魄!

  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而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在真正的磨难面前都算得了什么呢,可是正是温室中舒适的条件同时削弱着人身体的耐力以及精神的耐力,可悲的是我们对此的退化却全然不知。

  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备受摧残着。

  相信永恒的爱和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

  《启示》观后感 篇20

  中国人学了几百年,其实很难说我们是否学会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遥望西方的这若干年,我们了解到一些因素或许促使了他们在近现代的强盛,比如民主,比如市场经济,比如马列主义,再比如科学。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挣扎,挣扎的不仅仅是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也包括它们与自身文化的冲突和取舍。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从影片来观察这段历史,我们发现有那么一些时期,我们社会精英,包括知识份子,他们凭借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情怀和理想,专心致力于向民众传播科学的思想和理念。

  而在看完了《科学启示录》之后,我对一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该片的前期准备中,制作团队邀请了近百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拍摄行程上万公里,东到上海,南达福建,西至新疆,并远赴英国、美国等国家进行采访和拍摄,历时3年艰难创作,可以说《科学启示录》获得的这些资料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时效性。它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去了解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我们中国在世界发展的变换中所经历的,所改变的,所思考的。

  不论是自十五世纪早期起,发生在全世界各地由科学发展引起的人类思维的几次重大转变,还是14世纪到17世纪末西方世界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不论是中国的日甲午战争爆发,科举制度废除,新兴的.留学热潮,还是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所作的思考。不论是二战后,在原子武器的巨大毁灭性以及美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压力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作出历史抉择,还是人们继续追寻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科学的答案。在这其中那个,我们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是我们学习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拥有着它的利与弊,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经验去借鉴,但我们也不能停滞不前。我们不仅要从自身找出问题,并加以反省和改正,也要学习西方的新科技、新思想,加以创新,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些科技和思想。

  在当代,不仅中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也日益加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中国的成功也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立在文明传统基础上的很多政治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的成功主要体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还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人权和以及更完备的市场经济。

  在对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国自身发展的基础依旧薄弱,如何使中国在普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如何使中国焕发出更大的创造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启示》观后感 篇21

  人类文明进程不断推进,未来的万事万物都将变为一个透明体。人类的视野要开阔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后上学的小孩子要去学习多少学科的知识?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是不是人类就能够化险为夷的躲过灾难?或者人类面前不会再有灾难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打赌说“看地球上的资源到底有没有用完的一天?”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显然,若干年过去后,那个说“没有”的人赢了!这是为什么呢?事实证明,人类是有潜存的危机感的。当人们不断的开采利用,到能源即将枯竭之前,人类一定会找出这种能源的替代品的'。就像以前我们用的盆都是铝制的,当铝的存储量发生潜在危机时,人们发明了塑料来制作盆。由此看来,生存需要的驱使,人类必将从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迈进!

  《启示》观后感 篇22

  “水至清则无鱼”听自然用潺潺的流水带来了启示。一汪绝对的清池,因为它过于清澈结果连一丝杂质都难以容下,又怎么能容得下几条小鱼?在社会巨大的汪洋中,总是会偶一些污泥,我们犹如那一条条鱼,那么,如果给我们的是完全清澈的水,试问,你是否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哪怕是愿意,恐怕你也会活的无语般的艰难吧。正所谓要想在生活中不迷路,那水滴石穿靠的便是一种无畏的信仰。

  水滴石穿实则是坚忍。

  马哈鱼一年当中会有三次洄游,不是顺水而行,而是逆流而上,这中间不仅有数不清的激流,并且有太多的曲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说鱼跃龙门丝毫不夸张,卯足劲越过一尺激流便是迎来繁殖盛季,越不过便是随水直下数万里有可能撞死在石块上或是被激水割开的悲剧。

  无数人无不在生活上努力,道不如说水滴石穿其实就是成功的代名词,失败很容易,成功却很难,有多少人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时选择了安逸,就像黎明穿透黑暗时,谁又明白是黑夜不舍还是黎明太过遥远?这或许就是一步之遥,熬过了黑夜便是黎明,往往很多人缺少坚忍的`性情,败给了昏昏欲睡的黑夜。

  水滴石穿大可是智慧。

  白居易曾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经烧毁的野草,再来年春天到来之际,又会萌出新芽发出绿荫,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告诉我们,生命的循环;杜甫曾写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悄然的到来,在人们沉睡之际带来细雨质润大地,同时宣告着春季的来临,春雨是大自然的信使。李绅曾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天播种,在收获的季节就能获得收获。只要在合适的季节默默的耕耘,那么总有收获的那一天,付出的汗水换来的就是一片丰收的景像,大鱼吃小鱼的社会,天上抓地下的现实,生生不息的更替,亘古不变的道理,大自然本来不就是智慧的起源地嘛,

  我们无法改造自然,那就去征服它,既然可以水滴石穿,那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花儿谢了,草儿枯了,那枝繁叶茂的枝干儿,刹那间,被剥去了寒冬的衣袄,那是岁月的无情,是那流水的沧桑,留下的只剩下一片刺骨的凄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世界,令我窒息。我昂首对天呼喊,对地呻吟,叹息着世界的寂静,感慨着自然给我的启示。我低头俯视,看到匆匆地流水,哗哗地流过,我不解:流水呀,流水,是谁给了你信心,让你义无返顾的坚持;你又为什么让无数气馁者,都欣赏你的意志;是你会让我不禁想起你曾经喃喃的为我讲述”水滴石穿”的故事。是你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的真理。我放眼远观,看到寒风凛凛中的腊梅,我疑惑:腊梅呀,腊梅,为什么只有你却依旧独放,在傲雪中争春,在那冷酷的环境中展示你那迷人的风采;你又为什么让无数失败者,都敬重你的勇敢;是你,会让我不禁为你吟上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叹。是你告诉我: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抬头仰视,看到那跌跌撞撞的雏鹰,我深思:雏鹰呀,雏鹰,为什么你坠落多次,但仍不辞劳苦的再次奋飞;你又为什么让无数沮丧者,都夸赞你的不畏;是你,会让我不禁为你说上一句”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规律。是你告诉我: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信念……这般的意志,这般的勇气,再加上这般的信念,一次次的驻入了我的心田,那一切的一切,是大自然给予我的启示,

  水滴石穿便是成功。

  《启示》观后感 篇2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子用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事迹感动了我们很久很久……

  曾经在战火硝烟中,他们书写了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曾经在山河破烂下,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一群代表了国家最出色的学术水平和最优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师级人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境界。为此,我敬仰他们――那些乐观进取的学生

  汪曾琪说过,联大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呆在茶馆里看书自习,他们在那里“养其浩然之气”,能够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教室是土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铁皮顶上,叮叮当当地响,教授讲课要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雨声和风声。

  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因下雨,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无奈,陈教授便在黑板上写了“下课赏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学校培养出了邓嫁先、杨振宁、朱光亚等享誉世界的名人。

  从西南联大的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中,我已深刻感受到当年学子们刚毅坚卓、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学的'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然而我们不仅没有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而且时常为生活锁碎和小困难烦恼。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青年人不要总是想着社会能为你提供些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看完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也想说:“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要反思我们能为咱们可爱的校园――广技师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在踏进这所大学时,以能进来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将来离开这所大学时,能让学校以我们为豪。

  今天我们纪念联大,不只是为了缅怀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中国的骄傲用他们孱弱的肩膀做出了这样的伟业,传承了我们民族赖以长存的精神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让今天的中国可以出现像联大这样有生气、有信仰的学校,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可能带给国家希望和未来,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屹立不倒!

  诚然,西南联大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西南联大的精神将永记史册,它所释放出的力量将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奋斗!

  《启示》观后感 篇24

  西安市第三十中学于2021年5月9、10日通过学校教师工作群、年级组会等多种形式通知全校教职工按时收看收听5月9、10日20:00至20:50连续两天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的由西安教育电视台参与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同时,通过班主任群鼓励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收看。

  全体教职工表示,纪录片《正道》,以挑战、均衡、素质为主题,深入剖析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从典型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入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的改革新举措和取得成效,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从2012年起,西安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创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截至目前,西安市3083所中小学幼儿园共组建成立了719个大学区,促进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步提升。“两改革两创新”使西安教育风貌焕然一新:校际间发展更趋均衡,一度令人束手无策的“奥数”顽疾得到根除,应试教育正在向全面协调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落实到教职工具体行动上,就是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效课堂实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秉承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理念。以“师生共同成长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聚焦学校特色发展,向省级示范高中的方向努力迈进。

  《启示》观后感 篇2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念着这曹操的诗句,一股强者的霸气和孤独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们已不是置身于外,把一段宕气回肠的历史在眼前引来展开。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得到从古至今过往的'人们,也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

  一要有抱负。为国为家为自己,为民族为自由为前途,至少你须选一项。人生之渺茫如沧海一栗,若无目标,恍如行尸走肉,只能迷失自己。

  二要努力。如果你不够优秀,那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更知道努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太多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成功的路没有捷径,不管你优秀与否,刻苦努力永远是最关键的法门。生活若有苦难,苦难只会让生活更加精彩,除非你是懦夫,所以不必去害怕,它也决不是一个人失败的理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最后要坚持。人生多有意外,谁能预言将来呢?你努力了,大半多有收获与实现,就算理想做古,努力白费,也不必惋惜,因为你努力过,人生便不会无味。就言曹操,虽未曾一统中国,谁又说他失败了?谁又说他不名留千古了?

  《启示》观后感 篇26

  一片冰,一片雪,14亿人民的热情与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速滑场“冰丝带”让我映像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点缀的闪闪发光。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22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瞧呀,他不仅有大熊猫特有的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它不仅仅可爱,它还象征着纯洁、坚强与活泼。通过”冰晶外壳”显现出5G的创新,还有冬奥会运动健儿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手掌中的小红心像世界人们展现出我们的热情。这样一只富能量的大熊猫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也实在让人翘首盼望。在2022年中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是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为人民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我们祖国的强大!我希望这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绽放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会徽色彩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丝带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启示》观后感 篇27

  顾名思义,“冬奥会”就是冬天举办的奥运会,那自然都是能看到一些冰雪运动的,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种类繁多,我就说一下我看了冰壶比赛后的感想。和所得到的启发。

  我想,冰壶中较难的因该就是投壶了,要是力度没控制好,角度没掌握好,那么将会输掉整场比赛,真是十分困难。不过我十分敬佩投壶的选手们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选手们,还得努力投好壶,尽量投出决定性的球,投出两分的成绩,才能让自己的队占上上风。

  投壶固然重要,但没有擦冰的人,球也不会很理想的.到达指定区域。在刷子刷了之后,球为什么可以滑得更远呢?因为场地上撒了一些小颗粒,在刷子的摩擦之后,就会变成水,光滑的壶面在有水的冰面上就能滑得更快啦!所以说,擦冰人是个球的导航仪,呵呵!

  队长负责战略,俗话说“动手动脑”嘛!打球也是这样的,要有战略,所以队长是个文武之人,既会投壶,又有战略。厉害呀!

  投壶还要有始有终,要是前七个球都打好了,对方最后一个球却让我方前功尽弃,所以说,不到最后,谁都不要放弃,就是这样。

  最后,我说下自己的感想,人生就像冰球赛场,要是差了分毫的距离,就会失去许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从小打好基础,长大才会大有作为。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嘛。

  “你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吗?”“一点也不知道啊!”我一脸迷茫地回答道。“那就交给你一个任务,去了解下吧。”说完,我立刻上网去查相关的资料,原来他们叫冰墩墩和雪容融,我一眼就喜欢上了他们。

  冰墩墩是一只来自未来的航天熊猫,身穿超能量的冰晶外衣,他健康、活泼、可爱。雪容融是一个红彤彤的灯笼宝宝,她象征洁白、美丽,每当有人迷路,她就会伸出援手。

  “这是哪儿?这不是四川大熊猫繁殖基地吗?我怎么又来了?”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只身穿透明宇航服的大熊猫走了过来,说道:“海辰,好久不见,你长大很多了啊,跟我一起去北京参加冬奥会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冰墩墩带着我来到了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运动员都在热身,看台上的观众人山人海。这时,雪容融走了过来:“你们俩可算来了,快去换衣服准备比赛。”“什么比赛?我只学过一点点轮滑。”我疑惑地问道。“只要你尽全力了,展现了自己最高的水平和最顽强的斗志就行了。”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我穿上了国家队服,站到了起跑线上……

  “哥哥,起床啦,今天要去踢球啦!”弟弟在我床边蹦蹦跳跳地叫着,原来刚才我是在做梦呀。虽然2022年时我才10岁,肯定参加不了比赛,但是我和爸爸妈妈约定好,如果我好好学习,就带我去看北京冬奥会,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启示》观后感】相关文章:

科学启示录观后感08-26

草的启示作文07-22

花的启示作文12-01

生活的启示日记07-04

草的启示作文10-17

小草的启示作文06-28

小草的启示日记04-26

野草的启示作文05-03

小草的启示的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