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案

时间:2022-03-23 10:49:56 记叙文 我要投稿

记叙文教案3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记叙文,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那么优秀的记叙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叙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教案3篇

记叙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胶片。

  课时安排: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8`)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20`)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

  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15`)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

  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2`)

  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工整。

  附1: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交代清楚记叙要素"。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写话",也往往就是"小小记叙文",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附2:板书设计: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来自:中基网

  资料提供者:

记叙文教案 篇2

  写好一篇作文的要诀

  (一)主题:

  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给予他人一定的启示性,说出一定的人生道理。

  (二)内容:

  1.必须是独特性的,不可以“人云亦云”,更不可以抄袭“模范作文”。

  2.必须有具体实例的描写。

  (三)文采:

  1.有匠心独具的比喻。

  2.创造不落俗套的形容词。

  3.尽量多用成语。

  题目:可以自由选择你所认识的任何人而进行撰写,包括亲戚、家人、朋友、邻居、同学、教师、长辈、异性朋友,等等。

  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其一:外貌的观察

  人物素描的要诀在于抓住特征。

  作者可以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进行“静态的观察”,之后,抓住他形体或者是脸庞上的特征,用以下的手法进行描写:

  1.写实手法

  例一:他眸子狭长,脸上所架的那副方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极具书卷气。

  例二:她有一张菱形的嘴,微笑时,有一种令人倾倒的风采。

  2.比喻手法

  例一:他很高,像一株耸天而立的椰子树。

  例二:他的肚子很圆,像一个啤酒桶。

  3.联想手法

  例一:她长得很胖,我一见她便想起一大块油腻腻的奶油蛋糕。

  例二:他这么矮,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白雪公主”的'森林好友小矮人。

  其二:行为的观

  1.小动作与口头禅

  比如:喜欢挖鼻孔或是咬指甲。

  常常喜欢把“天呀”这两个字挂在口头上。

  2.接人待物的方式

  仔细观察他以什么方式来对待他人,比如:粗鲁无礼、颐指气使、谦恭有礼,等等,借助于一些特定事件来加以描写。

  其三:举出具体实例

  举出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文中人物的性格和做人方式。这些取自平凡生活的例子,对于读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着促使读者“向上、向善”的力量。

记叙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目前中山市初中语文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语文》,从整个学段的36次作文训练内容来看,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如七年级的“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感受自然”,八年级的“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九年级的“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岁月如歌”等。

  ②写真事,抒真情。如七年级“这就是我”、八年级“献给母亲的歌”、九年级“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内容,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同是写学生成长,七年级安排的是“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而九年级则是“青春随想”、“岁月如歌”。

  ④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教材上36次作文训练,有22次可以写成记叙文(贯穿于初中学段始终),可见,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整个初中写作训练的重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只是初步涉及。

  ⑤缺乏专门的作文教材,也没有“教参”。有关写作教学的技能训练,散见于课本中,无严格的.序列,又缺乏操作性。现有的作文参考资料,绝大多数属于文选型,或者属于文选评析型,不适宜在作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指导性训练,学生阅读虽有好感,但不宜于内化为学生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并练习记叙文写作,但到了初中之后,在记叙文写作上经常出现中心不突出、语言不鲜活、描写不细致、结构不清晰、条理不清楚、内容不丰富、记事不清楚、感悟不深刻、材料不新鲜、感情不真挚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对生活观察不够敏锐,积累素材不够多,也缺乏感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处于一种无序、无法的茫然状态。再者,就是老师没有对记叙文写作教学做系统研究并采用适宜的作文教学方法。

  三、总体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段的写作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再看看中考作文评改要求的其中一条“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可见,会写、写好记叙文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之一。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要达到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材料鲜活、详略得当、文从字顺、感悟合理等。

  四、教学现状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处于一种低效徘徊的状态:①老师做简单的指导后学生写作,但评改后没有全班交流反馈;②教师的指导过于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五、重点和难点

  对整个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写作教学目的和要求,研发、构建系统的记叙文写作序列。

  六、相关策略

  以专题为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专题训练,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范例为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范例中借鉴迁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记叙文教案】相关文章:

记叙文复习教案11-25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11-06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教案07-07

《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教案07-08

【精选】记叙文教案4篇09-10

记叙文教案五篇09-10

记叙文教案四篇09-10

记叙文教案6篇09-10

记叙文教案5篇09-11

【精选】记叙文教案四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