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优秀日记3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日记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日记 篇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已逐渐淡出我们的心灵,但在这期间,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创作的《安妮日记》仍经久不衰。这本日记到底记载了怎样的生活?怀着一颗好奇心,我走入了安妮的世界。
安妮·弗兰克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因为受到纳粹的迫害不得不与家人躲入了一栋办公楼内的密室里,开始了长达25个月的秘密生活。对于只有13岁的安妮来说,没有光明、自由的生活是灰暗不堪的,所以,写日记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日记本忠实地记录了她这段非凡的.生活。
在安妮日记中,我看到了那个时局动荡的社会下犹太人的悲哀,“不准出入任何娱乐场所,不准在8点之后出现在街上,不准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能步行”,这些在如今看似荒诞的条约在当时却束缚着一群无辜的人们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胸襟上绣着的耻辱的黄星星”是那个时代纳粹对犹太人的犯罪象征,也是纳粹在他们身上烙下的邪恶印迹。
我可以想象出那时的犹太孩子们是多么渴望摘下“犹太人”的标签,但安妮却从未怨恨过自己的身份。对于她而言,“犹太人”是上天赐予她的勋章,哪怕是面临被送往集中营受尽惨无人道的折磨的命运,她也一直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民族,并在这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仍为其他未躲开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担忧,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我叹为观止。
“我患了感冒,老想打喷嚏,妈妈每次都紧紧捂住我的嘴,生怕我弄出声响……”这是让我最为之动容的一段文字,因为安妮的躲藏身份,她作为犹太人连一点打喷嚏的权力都无法获及,可是她由衷地感谢上帝,让她遇见密室里那些“可爱却忧愁”的人们。当安妮听见广播里传来同胞被杀害的噩耗时,她强忍泪水写下的“这真是一个奇迹,至今我还坚持我的信仰,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更是让我震撼不已。安妮因被迫藏匿,所处的密室里时常断电断水、一日三餐都是腐臭的剩菜,甚至从不被允许拉开帘子窥视阳光,但她始终相信人性的深处仍是可以用爱唤醒的。安妮骨子里的刚毅与勇气我们无法想象:在炮火连天的屋外,她独自一人死守在密室门前放哨,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在昏暗幽狭的密室里,她完成了16万字的读书卡片以及各种课程的学习笔记……从《安妮日记》中我可以感受到,安妮如同一朵在销烟中默默盛开的花,当销烟散去,她散发出的人性的芬芳将让世界为之感动,也会让人们惊艳于她那怒放的姿态!
《安妮日记》不仅是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铁证,还显示出了一个少女在苦难中顽强生长的人性之美,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世人前行!
优秀日记 篇2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孝敬长辈的假期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突然像开了锅:干咳声、嘘声、大笑声连成一片,有的同学还连连作出呕吐状。
晚饭过后,我正在为洗脚的事伤脑筋,当我看到妈妈疲惫的样子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端来水,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您洗洗脚。”妈妈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她笑着说:“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连忙解释道:“您工作这样劳累,女儿帮您洗脚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嘛。”经我再三要求,妈妈终于答应了。
我先让妈妈把脚放在水里泡了一会儿,然后用手给妈妈搓起脚来。摸着妈妈长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思绪万千:妈妈是一个卖玩具的老板,工作了整整20年,给别人送玩具,还要把玩具店管理的井井有条,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而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辛苦,第一次摸到了妈妈长满老茧的脚。我问妈妈:“我小时候,您也是这样给我洗脚吗?”“是啊,你小时候洗脚可不听话了,小脚丫一放进水里就扑腾,常常会溅的妈妈一身水。这时妈妈就会假装生气,朝你小脚板上拍一下你就会‘呵呵’笑个不停。”妈妈兴奋地说着我小时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脚洗完了,我帮妈妈把脚擦干。这时妈妈才回过神来,问我:“咦,你怎么忽然想起给我洗脚呢?”我神秘的回答:“这个嘛,保密。”
看着妈妈干净的脚和兴奋的神情,我感到很内疚:如果老师不布置这个作业,我会想起为妈妈洗脚吗?
优秀日记 篇3
邻居家的小孩子童童在某小学读三年级,一次美术课上画西瓜,别的小孩子画的都是圆西瓜,惟独童童画了一只方西瓜,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了一顿,说他调皮捣蛋,不动脑筋,童童委屈得直哭。
事后我问童童为什么要把西瓜画成方的?童童天真地说,他爸爸卖西瓜,圆西瓜放在地上老滚,方西瓜就不会滚了。童童的话使我不禁想起另一个“画苹果”的故事。在日本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画苹果,一个学生画了方苹果,这位老师见了没有批评也没有指责,而是问:“你为什么要把苹果画成方的?”“圆苹果摔在地上会到处乱滚,方苹果不会滚。”“你的想法真好,希望你好好学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来。”
不同的教育方法,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那位中国美术教师的一顿训斥不但扼杀了童童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深深地刺伤了童童的自尊心。也许,童童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胡思乱想”、“调皮捣蛋”了。
同样是画瓜果,中日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孩子今天提了多少问题。殊不知,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敢精神,无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还是爱迪生的小发明,没有一项不闪现着想象和创造的火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想象出方西瓜、方苹果来呢?
而那位日本教师简短的几句鼓励,则燃起了一个少年探求知识、创造发明的欲望、或许,二十一世纪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从此诞生了。由此可见,教师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优秀日记】相关文章:
[优秀]优秀日记09-15
优秀日记[优秀]08-10
优秀日记【优秀】09-20
(优秀)优秀日记09-17
(优秀)优秀日记08-06
优秀日记(优秀)07-21
【优秀】优秀日记07-21
优秀日记(优秀)08-31
优秀日记[精选]08-26
优秀日记【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