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后感

时间:2024-01-02 07:39: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十书》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十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由古罗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前25年)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现了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遗稿。 《建筑十书》按现代语言来说,其中第一书是建筑师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第二书讲了盖房子的历史还有各种建筑材料;第三书写的是神庙建筑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第四书是修建各种罗马柱的方法和规范;第五书是剧场、广场、体育场和浴场等公共建筑的方法,包括剧场的声学原理;第六书是气候以及住宅的建筑方法;第七书是写地面和墙壁的处理,包括各种材料;第八书讲供水和上下水等;第九书是天文知识;第十书写了当时很多建筑机械和工具,还有弩炮。这本书不但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建筑百科全书,也是xx年前的建筑规范手册。

  作者维特鲁威是一个罗马市民,其貌不扬,身材不高,出身于有相当财产的家庭。他学识渊博,包括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旁及几何学、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维特鲁威曾为当时的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过官职。他的职务是建筑师兼工程师,而且还兼任过军事工程师。《建筑十书》的撰写时间是在奥古斯都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2年到22年之间,前后经历了十年的岁月。

  《建筑十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洗礼,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规划师,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维特鲁威在该书中提出的很多理论已经成了经典,被广泛地传诵和应用。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维特鲁威撰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来把握内容的实质,从标准观、整体观、类型观、生态观和哲学观这“五观”来对全书的精华进行一个梳理。

  一、标准观——坚固、适用、美观:

  好建筑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建筑师都避不开的问题。古往今来,众多的建筑师都在追问这个原始的命题,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标准无疑是最经典的,他认为:“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他还叙述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的办法。“当把基础挖到坚硬地基,对每种材料慎重选择充足的数量而不过度节约时,就会保持坚固的原则。当正确无碍地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地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其次,当建筑物的外貌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于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当然,这是与维特鲁威时代的技术经济条件紧密相连的。

  二、整体观——建筑师的培养: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呢?《建筑十书》告诉我们,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家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沃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得高不可攀。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维特鲁威还把“全部学问”比作“一个人的身体”,“各种知识”就相当于“人的肢体”,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触类旁通”。

  三、类型观——公共建筑的规例:

  古罗马是各种公共建筑的渊薮,这些公共建筑见证了罗马曾经的繁荣和热闹。对于这些公共建筑的建设,有着一套严密的规范和准则。维特鲁威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的建筑师,他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公共建筑分为广场、大会堂、元老院、剧场、浴室、体育场等类型,并分别详细阐述了其设计建设的科学技巧和具体要求。

  比如他在书中谈到:“演出台的高度要做成不高于五尺,以使在演奏席上有席位的人们可以看见演员们的全身姿势。”这是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而不是为设计而设计,可以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滥觞。而现在的很多建筑却习惯于“与人对抗”,不能“进入”的广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由于公共建筑是市民聚集的地方,所以维特鲁威强调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都要根据特有的功用来进行设计,并且相互之间要讲求协调。《建筑十书》指出,国库、监狱和元老院都应当毗邻广场,但是它们的均衡的尺度要和广场相适应,那是因为在古罗马广场就是城市的中心,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场所。这些理念与当今很多“各自为政”的建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四、生态观——住宅的建设:

  除了公共建筑,《建筑十书》对住宅的建设也予以了关注。维特鲁威强调住宅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基地的条件,充分应用天文学、地理学的知识,来和自然生态取得对话和呼应。

  除了建筑外观之外,维特鲁威还关注室内的设计问题。

  维特鲁威认为,不同职业的人群的住宅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他对于农民、贷款业者、税吏、律师和雄辩家、贵族等阶层的住宅都有着深入的分析,比如他认为:“对于律师和雄辩家,应当建造风格高尚而宽阔的房间,足以容纳聚会而来的人群。”这些再次印证了他提出的“适用”原则,从另一个层面说,也是对社会生态的适应。

  五、哲学观——数及气、火、地、水:

  《建筑十书》无处不透露出维特鲁威的哲学观,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是“数”的概念和“气火地水”的本源论。数除了代表秩序之外,还隐含着和谐。所谓和谐,在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看来,就是一种数的结构。他们认为,作为本原的数之间有一种关系和比例,这种关系和比例产生了和谐。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凡是

  符合某种数的比率(黄金分割率)的就是和谐的,就能产生美感的效果。维特鲁威在介绍神庙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都一再强调了和谐的理念。

  《建筑十书》从介绍当时的代表性建筑物出发,详细介绍了当时人们在建造房屋所关心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其科学的态度不比现代人差。其对建筑师的道德的规范也是值得赞许的,另外字里行间还讲述了最原始的成本控制办法。 十五世纪以来的意大利,阿尔伯蒂、塞利欧、帕拉蒂奥,还有乔康多修士等人文主义者(学者兼建筑师),建构起了西方建筑学最初的理论框架。他们的交点,也是唯一的源泉,却是一千五百年前的维特鲁威。

  对于那个火热的建筑时代而言,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一笔赐福,也是一个灾难。对于阿尔伯蒂们如此,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同样如此。根据《建筑十书》的一些版本来看,这本伟大的著作的全貌远在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之外。除了已经知道的其大部分插图在中世纪或之前就已遗失(有些正不断地找回),书中大量作者不详的拉丁文、古希腊文的诗歌、游记、故事、神话、有关美学和修辞学的论文,就已经让所有的研究者晕头转向,而这些长久以来被认为与建筑无关、不重要的、在一些版本中甚至被删除的部分,现在逐渐被证明是理解书中关于建筑的那部分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另外,其艰涩难懂的文笔,“最全面”的大学者阿尔伯蒂都时常感到如读“天书”。

  《建筑十书》版本极多,至今尚在整理与完善之中(近几年还出版了一本最新的英语译本)。它的每一个版本都只算残本。经历过漫长的中世纪的千余年的岁月涤洗——它的隐没、发现、传播过程就是一段段传奇,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开始首次对它进行学科意义上的解读。这一种关于残本的个人化解读意外地组合出建筑学理论的第一个相对清晰的骨架。

【《建筑十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揭秘名建筑》读后感08-15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02-21

建筑实习日记05-17

建筑公司的实习日记02-11

建筑实习周记11-24

十月读后感08-05

《生活十讲》读后感01-13

《十月》读后感10-10

《暗访十年》读后感02-12